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时间:2024-01-17 18:37:1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1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复聆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乐曲情绪。

  2、第二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②反复聆听第二乐段,激发学生为乐曲加伴奏。

  3、第三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三乐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现的意境。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和哪一段相似?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导学生将两段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现力。

  ④反复聆听第三乐段,用心体验乐曲恬静、安逸的情绪。

  4、教师对乐曲进行小结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了解贺绿汀

  2、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的民间风格。

  学生聆听音乐,课件播放中国水墨画——牧童放牧的情景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教师分别弹奏《欢乐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乐句,当《牧童短笛》的乐句出现时,学生快速举手示意。

  六、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一)拓展欣赏

  多媒体欣赏朗朗现场演奏的《牧童短笛》,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风琴版、长笛版的。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2

  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教案幼儿11-21

幼儿园大班音乐音乐教案07-29

大班音乐教案幼儿15篇11-21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6-14

大班音乐幼儿歌曲教案走路教案02-12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通用03-01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热】02-14

【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2-15

【热门】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2-15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1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复聆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乐曲情绪。

  2、第二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②反复聆听第二乐段,激发学生为乐曲加伴奏。

  3、第三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三乐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现的意境。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和哪一段相似?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导学生将两段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现力。

  ④反复聆听第三乐段,用心体验乐曲恬静、安逸的情绪。

  4、教师对乐曲进行小结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了解贺绿汀

  2、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的民间风格。

  学生聆听音乐,课件播放中国水墨画——牧童放牧的情景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教师分别弹奏《欢乐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乐句,当《牧童短笛》的乐句出现时,学生快速举手示意。

  六、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一)拓展欣赏

  多媒体欣赏朗朗现场演奏的《牧童短笛》,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风琴版、长笛版的。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2

  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