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通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过寓言故事吧,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寓言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寓言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寓言故事1
望天树与铁刀木都生长在云南热带雨林。 望天树高极了,你要抬头看它,帽子准会掉到地上。它高得连灵敏的测高器也无法测量,测了上部顾不到下部,远远望去,像一个傲然屹立的巨人。 铁刀木矮极了,谁也没有注意过它。它长了一年又一年,身高却一直在一米以下。它在望天树的对面,相比之下,简直成了侏儒。 望天树用枝条抚摸着云彩,嘲笑铁刀木:“可怜的铁刀木啊,你只配到小人国里去生活。”铁刀木不卑不亢地说:“你是比我高得多,可是我的生命力却要比你强。”“什么?什么?”望天树怒视着它,气得大声喊叫起来:“天大的笑话!我这么高这么壮,生命力难道还比不过你这个矮子?” 生活并不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天天有和风,天天有阳光,平静而舒适。在一个阴霾的日子里,林中突然闯进一伙凶残的家伙,砍走了望天树和铁刀木,只剩下两个矮矮的树墩。 几天后,一个奇迹出现了,只见铁刀木的.树墩上抽出了许多新的枝条,向上伸展,碧绿碧绿——它是一种永远也砍不死的树。 望天树的树墩,一天比一天枯朽,上面长满了霉菌。 从此,在这片林子里,人们再也见不到望天树的高大身影了,矮小的铁刀木却充满着活力。
中国寓言故事2
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很多多的道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其中,《掩耳盗铃》这篇小短文,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想偷一口钟。这人想把钟背上就逃跑,可是钟太重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砸碎,刚一砸就有较大的声音,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身的`耳朵捂住。这样只会骗了自身,而不会骗了别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能让我们心静下来;会给我们一生照上诗意的光芒,是我们的一生都有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相伴;能让我们的体悟到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信念……
中国寓言故事3
牛缺,在上地这一带地方是位声望很高的饱学之士。有一次,他要去邯郸拜见赵国国君,途经耦(ou)沙时,遇上了一伙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牛车及随身衣物,他只好步行。强盗在一旁看到这人对被劫之事并不在意,脸上连半点忧愁和吝啬的表情都没有,心中不免生疑,于是便追上去问个究竟。
牛缺坦然地回答说:“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应当因丢失一点供养自己的财物而去与人争斗,这样会危害它所供养的自身的'安全啊。”
强盗们听后,同声称赞道:“这真是一个贤德之人啊!”他们望着牛缺渐走远的背景,忍不住又商议:“如此贤德之人去拜见赵国的国君,必会受到信用,他如果在国君面前告发了我们的强盗行径,我们一定会大难临头。因此,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这伙强盗再一次追上牛缺,并把他杀掉了。
有个燕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将全家族的人集合起来,告诫他们:“今后谁遇上了强盗,可千万别学牛缺那样以贤德求忍让呀!”大家都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
不久,这个燕国人的弟弟要到秦国去,一行人来到函谷关下,又遇上了强盗。他想起了哥哥临别时的告诫,始终不肯轻易舍弃财物,在实在斗不过这伙强人时,他又跪在地上,低三下四地哀求强盗以慈善为本,发还抢走的财物。
强盗们被纠缠得大怒了,忍不住厉声喝道:“我们没有要你的性命,就已经够宽宏大量了。你现在还要死死地缠住我们,索要财物,这不就把我们的行迹暴露了吗?我们既然已经作了强盗,哪里还有什么慈悲仁义可言?”只见这伙人手起刀落,将那个燕国人的弟弟杀了,同时还杀害了与之同行的四五个伙伴。
牛缺与燕人被害的悲剧警醒后人:对于杀人不眨眼的强盗,既不能讲“贤德”,也不能苦苦哀求;只有丢掉幻想,团结斗争,战而胜之,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国寓言故事4
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叫《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不仅有趣还教会我很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南辕北辙》故事说的是一个要到楚国的'人,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好心的路人提醒他方向错了他不听,最后离楚国越来越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准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找准方向和目标,才能一路畅通无阻。
《叶公好龙》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叶公的人,特别喜欢龙:衣服上缝着龙,墙上刻着龙,他这样爱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降到叶公家里探望他,叶公看见了真龙,吓得惊恐万分,失了魂……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表里不一,盲目追捧的人。同时告诉我们做人要实事求是,要诚实。
《守株待兔》故事说的是宋国的一个农民,一天正在田里耕种,突然一只兔子撞死在田边的树桩上,农民开心地捡起兔子,回到家美美地吃了一顿兔子肉。后来农民无心种地,每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兔子,结果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过,地里的庄稼也因为无人耕种而枯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应该努力上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
读寓言故事可以学会很多道理还可以增长见识,是一件既有趣又快乐的事情,我会坚持读更多的好书,充实自己,让自己更优秀!
中国寓言故事5
20xx年的暑假终于到来了,我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了。假期里,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揠苗助长》、《掩耳盗铃》、《杞人忧天》……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农夫想不劳而获,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田里干活,忽然,远处跑来一只兔子,这兔子跑得很快,一不小心撞倒了树桩上,兔子当场死亡。于是他把死了的兔子带回家烧吃了。农夫想天底下竟然有这么好的事,不劳动就可以捡到撞死的兔子,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地工作呢?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也没有得到一只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庄稼全荒芜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一次偶然的机会并不能代表必然会发生同样的事。一次偶然碰见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就以为每天必然有好事来临,不劳动等待收获,结果田里的庄稼全都荒芜了。他真是太愚蠢了,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现实生活中,想不劳而获的人很多。比如:我家邻居叔叔偶然一次花了2元钱买彩票,竟然中了100元,他觉得不劳动也可以获得收入,于是他不去工作,每天在家研究彩票的数字规律,每天都买彩票,成天想着买彩票能中几千万就发财了,何必每天辛苦工作也发不了财。他每天什么工作也不做,就是买彩票,一连好几个月都不上班,买彩票也花了家里一大笔钱,结果一个也没中过奖了,生活越来越贫困。他和农夫一样都怀着侥幸心理,不想努力就想获得成功,太不应该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也不认真复习巩固,做作业马虎,做完作业也不检查,整天想着手机游戏和电视娱乐节目,这能学到知识吗?能考出好成绩吗?这当然不能,我这种行为和农夫一样,不想付出辛劳。
《守株待兔》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偶然性并不能代表必然会发生,人不能想着不劳而获,要想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应该要靠自己不停地努力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成功。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彻底改变不劳而获的思想和做法。要牢记:天上是不会掉下陷饼的!
中国寓言故事6
在课堂上,我学会了两则寓言,它给我的感悟较大,也成为了我的指明灯。
其中一篇是《白兔和月亮》,我明白了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拥有了不一定幸福,有时放弃也是智慧。其实,做财富的主人有可能会成为财富的奴隶。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放弃即得利益的。
还有一则故事,也让我感受深刻-《落难王子》: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败。认识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世上也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我想起了落难王子从前听到的悲惨的故事时,希望厄运不要到他头上,但,厄运总会到的。当他承受了厄运时,他有了对人生的.感悟!
每个人都要承受厄运,而且每个人都承受的了,就像王子所说的:“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我希望每个人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勇敢面对厄运!
中国寓言故事7
中国寓言故事:秀才的“大志” 两个穷酸秀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事稼穑(se),不学无术,一天到晚装模作样,摇头晃脑,自作清高。衣服又旧又破,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可他们依旧鄙视劳动。 一个炎炎的夏日,这两个秀才聚到一起了。他们走到村边,坐在一个大树墩上,一人拿着一把破旧的大蒲扇,不停地摇着扇,驱赶着蚊虫。他们看着农人正在地头辛苦地干活,颗颗汗珠滴在土地上,两秀才大发感叹。 一个秀才说:“他们真苦啊!这么勤巴苦做的,落得个什么呢?我这一辈子虽说也穷酸,可是我只要吃饱了饭、睡足了觉也就行了。我最讨厌的就是像他们这样下地去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太胸无大志了。将来有朝一日我得志了,我就一定先把肚子填得饱饱的,吃饱了再睡;睡足以后再起来吃,那该是多有福气呀!有了这样的福气,就算是实现了我的.大志了。老兄,你说不是这样吗?” 另一个秀才不同意前一个秀才说的话。这个秀才说:“哎呀老兄,我和你可不一样啊。我的原则是吃饱了还要再吃,哪来的工夫去睡大觉呢?我要不停地吃,这才是享受人世间最大的乐趣。依我看,这才是我的大志!” 两个人喋喋不休地谈着他们的“大志”,原来只不过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所以到头来也只不过是画饼充饥。 两秀才的“大志”,实在是可悲又可鄙,这种寄生虫的狭隘自私,只能遗人笑柄。
中国寓言故事8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孩子阅读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是由语文特级教师推荐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阅读书。作为一本课外阅读书,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意义。首先这本书的主编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这本书还配有扫码朗读部分,而朗读的是一一妈妈。一一妈妈也是喜马拉雅FM的育儿主播。由这两位大咖一起出版的这本书,非常值得孩子们读。而且这本书的阅读内容是非常的丰富。所有的故事都是中国的古代寓言故事。非常有名的,比如说猴子捞月刻舟求剑,买椟还珠,庄周梦蝶,南辕北辙等等。
除了这些故事之外还有一些故事,连我都是第1次听说的,这些著名的故事不仅仅是成语,也是故事。我自己都觉得读起来非常有意思。而且我个人认为这本书适合读书的孩子,因为这本书里每一篇内容都配有了拼音。即使孩子不认识字,只要学过拼音就能读这些故事。这本书还是全彩页的内容,每一个故事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非常可爱,我也非常喜欢,读起来和故事的内容也很有关联性。而且在某一些的故事里,还有一个寓意点播。就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了解到一些什么道理,这一点也是非常适合现在的孩子来阅读的,还有一些比较深奥的词语,或者成语书里面也会特地在边上标注它的意思。这样来说,对一个上学的孩子来读这本书完全没有任何困难的。作为中国的古代故事,我觉得这是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和了解的地方。很多故事耳熟能详,传之久远,并且充满哲理性。这些故事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懂得很多道理。在我读书的时候,我也非常喜欢一些古代的作品。不论是古诗还是成语还是古文,我都非常喜欢。
因为在这些作品里,我都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地方,并且这些经典的古文都能给我们很好的人生启发。这本故事里的寓言故事都是发生在古代,但是是用现代文来写的,所以更加适合孩子们的阅读。现今对于孩子们的国学教育越来越注重这些,中国的古代寓言故事其实也是国学教育的一种。而这些知识也更应该是现在的'孩子们应该了解的知识。而且中国的寓言故事,以小喻大以古喻今,也是源于生活的智慧之语,也充满着恒古不变的人生哲理。这些小故事看似十分简单,读起来值得深思。我也非常希望我的孩子在读完这些故事之后可以得到启发,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帮助,领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本书的系列丛书都很不错。我也非常推荐给周围的家长和孩子们,这个系列都是一些古代的经典故事,适合各个年龄层的孩子来阅读。我也非常喜欢凤凰汉竹的细节丛书,每一次给我的感觉都是质量好,内容佳!非常推荐!
中国寓言故事9
有一个人背着一把大弓,四处游历。他那张弓的确是美丽,雕花的弓弯,上好牛皮条做的弓弦,可就是空背在背上,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人上前奇怪地问他说:“为什么只见你有弓而没有箭呢?”那人傲慢地答复说:“我的弓是的`弓,惋惜还没有发觉可供它使用的箭!”
又有一个人拿着一支箭,处处转悠。他那支箭确实是支好箭,箭头包着银,锋利而闪闪发亮,箭尾上带着美丽的羽毛。可是这支箭只能一天到晚提在这个人手中,不能实现它高远的抱负。有人走过去不解地问:“怎么你只是手里拿着一支箭空转悠,你的弓呢?”那人不以为然地笑笑说:“我这支箭太好了,举世无双,惋惜还没有见到能放射它的好弓!”
这两个人的话被后羿(yi)听见后,后羿马上找到那个有良弓的人,又找到那个有利箭的人,对他们说:“你们的弓和箭确实都是上好的。可是,你的箭再好,不用弓放射,这支箭也只能束之高阁或被你永久地握在手中。再说你的弓,再好的弓假如没有箭,也只能是张空泛无用的弓。”
这两个人听了后羿一番话,好像有些明白了。于是后羿对他俩说:“来,把你们的良弓、利箭合在一起,我来教你们射箭,你们再来真正领会一下你们的弓和箭好在哪里吧!”
【寓意】这个故事告知我们,有些事情是相互依靠对方而存在,通过对方才能显示出它本身的光荣来。假如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而片面地强调一面,那就很难使之发挥出真正的优势来。
中国寓言故事10
《对牛弹琴》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则传说。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对牛弹琴的笑话,它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被许多人读过,成为了人们传颂的经典故事。
《对牛弹琴》是一则非常奇特的寓言故事。从故事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教育人们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事情,不要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一个人被认为是疯子,因为他对着一头牛弹琴。其他的人认为这样是荒唐的,因为牛根本不会欣赏音乐。但是,这个疯子却认为他的琴技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把自己的时间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不切实际的事情上。只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正确的地方,才能实现东西。
同时,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自我陶醉于自己的成功或成就上,而是要对周围的人充满谦虚和尊重。有时候,我们的'成功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能力,而是我们身边人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寓言故事《对牛弹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要明智而谦虚,不能沉迷于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也要尊重周围的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中国寓言故事11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满怀信心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更不知有个叫陈佗的人被杀。”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于是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他边跑边大声说:“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懂装懂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闹出愚昧无知的笑话来。
中国寓言故事12
画蛇添足
古有一好绘画者,为奇才也。某日赴会而绘蛇,其人速成之,而觉需绘其足,乃成。然其敌曰:“蛇本无足,何意多此一举而废汝之著作?”夫世间本无之事,不可硬添之。
执竿入城
古有一人,手执一长竿,欲入城。然长竿过长,不可竖过城门,亦不可横过城门。此人心中烦闷,坐于城外苦思。午间,其拍额一笑,曰:“吾劈此竿为两半,即可入城。”说罢,劈之,放歌行入城中。”
执竿入城
古有一人,持杆立于城之门外。或曰:“君如何立于此?”其答曰:“吾杆长过于门,莫能进城。”或曰:“将杆作二段,方可进以。”其遂取锯对杆之中段分开,后进城之。
邯郸学步
古有一人,自来燕国,所闻邯人走时带感。燕人行万里,到已后,燕人不迈开,其视一人,便学步。邯人左右步,燕人左右步也,却愈来不学会。连过几日,但也忘己步矣,爬而回乡。
长竿入城
古有一人,执一长竿入城。初竖立执竿入城,不得入;再横竿入城,亦然。忽有一人曰:“汝可截竿入城,何如?”其人遂截竿为二,乐而入城。
叶公好龙
古有一人,甚爱龙,名曰:“叶公。”居所内皆有龙影,金袍绣龙,金樽刻龙,金柱雕龙。天龙闻,乃大喜,腾云夜访之,叶公方视,惊呼也,慌逃。其龙怪矣!
画蛇添足
古时,一人买酒,请客,共饮。余一樽,不知谁饮。或曰:“吾等画蛇,胜者而饮之。”其人弗能应也。后,一人画终,曰:“汝等之慢,吾便后添四脚。”罢,另曰:“此酒须吾饮!多脚,非蛇。”
邯郸学步
古有一人,正处邯郸中游玩之时,观见此城诸民走姿美也,决意学等之走姿。日复日,其人无时刻学民姿态;后决弃,其人将回,却无法走也。
画蛇添足
古有一绘者,其名无人不晓,见其画者,必喜,得其画者是必傲。一日,其无意画出蛇,“此物无神,我须改”。其曰。登时,蛇添四足,鬻画,诸人见画,笑之。
画蛇添足
数人画蛇,快者胜。一人胸有成竹,轻视众人。比赛开始,其快于众人。比赛过半,其已画毕,环视众人,遂添蛇足,以为生动。赛后,或曰:“子之画非蛇也,蛇无足。”其因添足输之。
邯郸学步
先秦,邯郸之人,步态优美,男端庄,女婀娜。一人听闻,来此学步,举手投足,无一不学,却因步姿众多,无法习得。却忘如何行走,匍匐而归。
画蛇添足
楚有一人,祭祀后,望把一壶美酒赏于手下,仅够一人饮也。其心生一计,办画蛇比赛,首个画完者胜。顷刻,一人画好,正提酒欲饮之,却看其人未画好。便添足。须臾,一人画好,夺过酒仰头痛饮。
《自相矛盾》仿写
孔弟子一日闲谈,曰:“吾长成,必造一坚固利器,长古不化也。”再曰:“亦制一药物,能蚀万物也。”
孔上前,曰:“器与药相碰,其乃何物?”弟子无语。
画蛇添足
院中有一御赐酒,量少,诸位,以画蛇夺酒,先者可得。一人画毕,却有余时,在蛇身添足。酒却被拿,心中疑虑,或曰:“蛇无足,此物非蛇。”
画蛇添足
楚有一家,祭祀后,将酒分众而饮,洒少,人多,一人道:“画蛇决胜,胜者有酒”。众人画蛇,一人已完,产一念:蛇无足,何走?遂添之。另一人已完,夺酒饮尽道:“蛇本无足,无需画也。”
中国寓言故事13
寓言讲求比方,是经常采纳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说明某种道理的文学样式,文体特征上结构简短、形象鲜明、艺术手法夸张。在古今中外的寓言作品中,用比方说话,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予生物或无生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动作和语言,借以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是共同的特点。
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形象非常鲜明生动、主题的寓意非常深刻,在文学性中寄寓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这是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后的直接感受。如《庖丁解牛》、《南辕北辙》等等脍炙人口的寓言,里面包含着很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在《买椟还珠》这则寓言中,原来主要买的是"椟'中的"珠',却买"椟'还"珠'。舍弃了最重要的东西,选择了无足轻重的东西,这种在生活中常常存在的现象,通过这个寓言很生动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再如在《井底之蛙》中,通过青蛙与东海大鳖的对话和行为,说明人生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人不要为周
围的有限的环境所拘囿,应该目光更远大一点。
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驴子是蠢笨的形象,老鼠是贪婪的形象,猴子是机灵的形象,狐狸是狡猾的形象,老虎是横暴的形象,蚂蚁是狂妄之徒,蝙蝠是骑墙派,如此寓意,既符合动物的体貌行动特征,又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生活道理,真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
中国寓言故事14
“这人可真可笑!”我大笑起来。
这人?什么人?有这么可笑吗?你肯定会问,我说的可是书里的一个人啊!是哪本书?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告知我们很多道理的一本好玩的书。比如“拔苗助长”是告知我们食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违反了规律,就必定失败。还比如“守株待兔”是告知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偶然,就等着下一次一百零一分之一的偶然了。再比如“狐假虎威”讲的是不能借别人的威严来占据地位的。还有,“大象和小花猫”告知我们再强大的人也有自身的弱点,再卑微的人也有闪光之处。“喜鹊和蚂蚁”说的是你假如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自己。“黔驴技穷”告知我们,不要装腔作势,要切实学习过硬本事,不然迟早会被揭穿的。“螳螂捕蝉”写的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计后果。“庸人自扰”告知我们千万不要陷于毫无依据的忧虑之中。“因小失大”告知我们贪图小利的人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而贻笑大方。“骥遇伯乐”告知我们人要得到应有的爱惜和常识。
我最喜爱的文章是“蝉的新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只幼蝉从土洞里爬出来了,它爬上了一颗小树,一动也不动。渐渐的,它的旧皮脱落了,一点点巨大的苦痛使它战栗。但是它还是将旧皮脱了下来,它自由多了,大叫一声:“知了—!”;我喜爱这篇文章的缘由是: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先经验风雨,才能见彩虹。
我太喜爱这本书了!
中国寓言故事15
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多多益善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氏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乘兴而来
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
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他喝喝酒,观观景,吟吟诗,高兴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马上去见他呢?”
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也不考虑自己在山阴而戴逵在剡溪,两地有相当的距离。
月光照泻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儿轻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银装。王徽之观赏着如此秀丽的夜色,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快!快!把船儿再撑得快点!”
王徽之催促着仆人,恨不能早点见到戴逵,共赏美景。
船儿整整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中国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03-07
中国寓言故事09-19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9-12
中国寓言故事11-08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精选)05-15
中国寓言故事05-17
中国寓言故事六则10-08
中国神话寓言故事04-08
读中国寓言故事11-07
中国寓言故事(推荐)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