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儿童故事>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时间:2024-06-14 17:32:13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中国寓言故事合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寓言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被广泛传播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寓言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寓言故事合集15篇

中国寓言故事1

  20xx年的暑假终于到来了,我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了。假期里,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揠苗助长》、《掩耳盗铃》、《杞人忧天》……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农夫想不劳而获,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田里干活,忽然,远处跑来一只兔子,这兔子跑得很快,一不小心撞倒了树桩上,兔子当场死亡。于是他把死了的兔子带回家烧吃了。农夫想天底下竟然有这么好的事,不劳动就可以捡到撞死的兔子,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地工作呢?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也没有得到一只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庄稼全荒芜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一次偶然的`机会并不能代表必然会发生同样的事。一次偶然碰见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就以为每天必然有好事来临,不劳动等待收获,结果田里的庄稼全都荒芜了。他真是太愚蠢了,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现实生活中,想不劳而获的人很多。比如:我家邻居叔叔偶然一次花了2元钱买彩票,竟然中了100元,他觉得不劳动也可以获得收入,于是他不去工作,每天在家研究彩票的数字规律,每天都买彩票,成天想着买彩票能中几千万就发财了,何必每天辛苦工作也发不了财。他每天什么工作也不做,就是买彩票,一连好几个月都不上班,买彩票也花了家里一大笔钱,结果一个也没中过奖了,生活越来越贫困。他和农夫一样都怀着侥幸心理,不想努力就想获得成功,太不应该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也不认真复习巩固,做作业马虎,做完作业也不检查,整天想着手机游戏和电视娱乐节目,这能学到知识吗?能考出好成绩吗?这当然不能,我这种行为和农夫一样,不想付出辛劳。

  《守株待兔》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偶然性并不能代表必然会发生,人不能想着不劳而获,要想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应该要靠自己不停地努力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成功。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彻底改变不劳而获的思想和做法。要牢记:天上是不会掉下陷饼的!

中国寓言故事2

  刻舟求剑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细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嘴里自言自语嘱咐自我:“别忘记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着急的样貌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事实上,此刻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样能找到呢?”

  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之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中国寓言故事3

  一日朝毕,皇帝给群臣出了一道智力测试题:谁能用最多三个字来告诉他真理和谬误的区别。

  大臣伯博伸出四个手指头,说道:“四指。”

  “四指?”皇帝和其他的大臣一样,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的.,陛下。这‘四指’就是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区别。”

  伯博道:“眼见为实,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才可算真;耳听为虚,耳朵听来的东西多半是假,常常是无稽之谈。”

  皇帝赞叹:“不错,人人都长了一双眼睛,就是要去明辨是非,甄别真伪。可是,这与你说的‘四指’有什么关系呢?”

  伯博笑道:“陛下,这‘四指’正是眼睛到耳朵的距离。”

  用眼睛还是用耳朵,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方法;“四指”距离虽短,却是庸人与智者的分野。

中国寓言故事4

  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中国寓言故事》,我给它取名为《不说话的小老师》,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知识,还给我带来了欢乐。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铁杵磨针,讲的`是李白小时候很讨厌读书,一天,他没有去上学,偷偷跑出去玩,去了城郊,看见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婆婆坐在门口磨着粗粗的铁杵,李白奇怪的走过去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东西磨成绣花针。”“是用来绣花的吗?”李白问。老婆婆回:“是啊!”“可是这个铁杵好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呀?”李白又问。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了很惭愧的连忙回去读书了,后来成了大诗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珍惜时间,即使有金子,也买不到宝贵的时间!读书还有三道:心到,口到,眼到!做任何事情还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我一直坚持读书,当我想放弃时,我就想到这个故事,终于把一本厚厚的书读完了,我的心情是很开心的,所以每一件事坚持完成了都是值得高兴的。在以后,我还会继续坚持读书,长大了,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

中国寓言故事5

  《能力与命运》

  能力对命运说:“你的功绩哪里比得上我啊?”命运说:“你有什么功绩要和我比试?”能力说:“寿与夭、穷与达、贵与贱、贫与富,都是我能做到的。”命运说:“可是,彭祖的智慧不在尧舜之上,却享有800岁高寿。颜渊的才能不在众人之下,却早夭。孔子的道德不在诸侯之下,却倍受困窘。殷纣王的德行不在箕子、微子、比干等贤臣之上,却位居王位。

  季札在吴国得不到爵位,田恒却占有了齐国。有气节的伯夷和叔齐饿死在首阳山,而无耻的季孙氏比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要富足得多。还有许多例子就不举了。假如这些都是你所能操纵的,那么为什么让此人长寿而让彼人短命,使圣人穷却让逆子发达,让贤人贱却让愚人显贵,使善人贫却让恶人暴富呢?”能力回答说:“假如像你刚才所说,我本来对众人是无功的,所以众人才会这样;那么难道这些都是你所控制得了的吗?”命运接着说:“既然说是命运,那么还需要谁来控制呢?我不过是顺其自然,直的就往前推,率的就听任它。实际上,人们都是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我哪里能够知道那么多呢?我怎么能管得了那么多呢?”

  能力和命运的这段对话说明:力是进取之力,命是自然之命;力与命紧密相联,命与力因果相关;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而“命”的最终取向,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必须借助自然的力量。

  《山的分娩》

  一座山感到了临产的阵痛,她的喊叫震天动地,大伙闻声都朝她奔去,认为她肯定能生出一座比巴黎还大的城市,可闹了半天,从山里只生下了一只小不点的耗子。

  这篇寓言的情节虽不可信,但有它的针对性。看了寓言我就想到一位作家,他曾经说过:“我要写一部赞颂提坦人和神王朱庇特战斗的著作。”然而谁也没看到他的文字。人们许下多多的承诺,结果总是烟消云散。

  《渔夫的`选择》

  有个富翁出海观光时遇难,被一个渔夫救起。

  富翁决定给渔夫一大笔钱作为报答。他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现在就将目前资产的百分之五送给渔夫;另一个是待十年后,将自己那时资产的百分之二十相赠。

  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渔夫自然非常高兴,可同时又很为难:选第一个方案吧,怕十年后富翁的资产剧增,到时后悔;选第二个方案,又担心十年后富翁的资产严重缩水甚至破产,自己岂不亏大了?

  故事就先讲到这里。若问渔夫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且容我稍后交代。现实中,选择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打开冰箱,如果有多种蔬菜,你就得选择究竟要做什么;打开衣橱,如果里面有成排的衣服,你就得费番心思;要是你够帅或够靓,“丘比特之箭”向你频频射来,你就会在几个备选者当中踌躇;如果你家世很好,你一定会为清闲“吃老本”还是创业干大事而两难。购物为什么俗称逛商场?还不是因为进入视线的东西太多,不容你第一时间决断。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设想一下,如果冰箱里只剩下一种菜,衣柜里只有一两件衣服;如果你“硬件”一般,出身一般……哪还有那么多选择的烦恼?

  看来,选择太多,未必就是好事。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渔夫的选择了:他被这两个挠心的选择弄得焦头烂额、神思恍惚,在次日出海时被海浪吞噬。他最终丧失了所有的选择权。

中国寓言故事6

  狐狸和美丽的日轮花

  在青松国的森林里,有一种又香又美丽的花。名叫日轮花。

  这天,自诩为是青松国森林最聪明的智士狐狸,哼着小曲,悠然自得的,到了日轮花跟前说:“啊!我可爱的日轮花公主,你的奴才狐狸,来到了你的脚前……盼望你睁开尊贵迷人的眼睛,来听一听,狐狸奴才的话吧!啊!我亲爱的干妈,我未来的姨娘……日轮花听了,“扑哧”一声笑了说:哟……这不是我的干儿么?你到你姑奶奶面前,有什么贵干吗?狐狸甜甜的眯缝眼笑了说,昨天晚上,我打听到小山鹿,今天中午到它外婆家去,趁此机会……我想请花奶奶帮忙……来一起,除掉它吃肉……狐狸说的眉飞色舞……日轮花“咯咯”地笑了……点头答应了。

  到中午了……小鹿一路小跑到山岗去……

  此时,狐狸赶紧斜身躺在小路上,面色苍白……呻吟不止……连声哀嚎……

  小鹿好心地跑了过去说:狐狸大叔,你怎么了?

  狐狸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说:我中毒了,被毒蛇咬了一口,好心善良的小鹿啊!你只许到日轮花前,给我摘一朵花让俺闻闻,我的病就会好的。

  不明真相的小鹿,连忙跑到日轮花前,用嘴为狐狸含朵美丽的日轮花,就在小鹿的嘴接触到日轮花时,又香又美丽的日轮花以很快的速度,将枝叶猛卷过来,将小鹿紧紧缠住,任凭小鹿怎样呼唤、挣扎、就是挣脱不开。

  日轮花向狐狸发出了信号——装快死的狐狸,爬起来,笑眯眯地来到小鹿跟前,小鹿继续挣扎拼命喊着:狐叔、狐叔……快救救我……

  狐狸听了,嘿嘿奸笑起来说: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自认为把做好事当做美德的蠢才……今天,我非吃掉你的'肉……把你的骨头,当做日轮花的肥料……这又何尝不是为您日轮花奶奶和你狐狸大叔做好事呢?你说是吗?我的讨人喜惹人爱的鹿儿,宝贝,乖乖……

  注:日轮花是一种吃动物的植物,动物触之。日轮花枝条即紧紧将动物死死缠住,以动物的尸体。做自己的肥料。

中国寓言故事7

  我看了一本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这本书里有很多小故事。故事虽短但其中让人领悟到的意义是非常有益的。

  今天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做“景公占梦”。齐景公有次得了重病,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两个太阳打败了,这让他心神不安。然后齐景公就对晏子说了这件事情,晏子就派人去请来占梦者为齐景公占卜凶吉。晏子让占梦者对大王这样解释:大王的病属于阴性,而太阳是阳性的就预示大王的病快好了。占梦者就按照晏子对他说的做了。齐景公听了之后很高兴并解除了郁闷,没过多久病就痊愈了。之后赏赐了晏子和占梦者两人。

  这则寓言中表示对梦境的不同解释就对个人的心理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齐景公就是如此,而晏子聪明的利用占梦者的默契配合,把消极的影响转化为积极的.影响。这就说明了任何事情只要向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积极的一面去引导,就会取得良好的促进效果。

  学习过硬本领,不然迟早会被揭穿的。“螳螂捕蝉”写的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计后果。“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陷于毫无根据的忧虑之中。“因小失大”告诉我们贪图小利的人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而贻笑大方。“骥遇伯乐”告诉我们人要得到应有的爱护和常识。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蝉的新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只幼蝉从土洞里爬出来了,它爬上了一颗小树,一动也不动。慢慢的,它的旧皮脱落了,一点点巨大的痛苦使它战栗。

  但是它还是将旧皮脱了下来,它自由多了,大叫一声:“知了—!”;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先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中国寓言故事8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告诉我们很多道理的一本有趣的书。例如“拔苗助长”是告诉我们食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规律,就必然失败。还例如“守株待兔”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偶然,就等着下一次一百分之一的偶然了。再例如“狐假虎威”讲的是不能借别人的威风来占领地位的。

  还有,“大象和小花猫”告诉我们再强大的人也有自身的弱点,再卑微的人也有闪光之处。“喜鹊和蚂蚁”说的是你如果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自己。“黔驴技穷”告诉我们,不要装腔作势,要切实学习过硬本领,不然迟早会被揭穿的。“螳螂捕蝉”写的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计后果。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陷于毫无根据的`忧虑中。“因小失大”告诉我们贪图小利的人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而贻笑大方。“骥遇伯乐”告诉我们人要得到应有的爱护和常识。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蝉的新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只幼蝉从土洞里爬出来了,它爬上了一颗小树,一动也不动。慢慢的,它的旧皮脱落了,一点点巨大的痛苦使它战栗。

  但它还是将旧皮脱了下来,它自由多了,大叫一声:“知了—!”;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先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中国寓言故事9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好几本书,我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书中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却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颈而死。因耜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则寓言幸辣的讽刺了那一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像这样的'寓言还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欲速则不达,这些寓言虽然都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又让人觉得无比真实,从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

  读了这则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学习的道理:不劳而获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我们在平时努力,才能有好成绩。希望同学们也能去读一读。

中国寓言故事10

  如果说书籍是一盏明灯,那么阅读就是行走在黑夜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那一束光,多么明亮,多么温暖啊!这个暑假里,我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中读到了很多故事,有:《古琴价高》、《对牛弹琴》、《愚公移山》、《画蛇添足》。其中最让我有感触最深的故事是《画蛇添足》。

  故事发生在楚国,有户人家去祭祀老祖宗。祭祀完还剩一壶酒没喝,他们就商量怎么分配,一个人说:“我们画蛇比赛,谁最快画完谁就喝。”其中有一个人画完蛇的时候又去画了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就画完了,去抢过那壶酒说:"蛇本生就没有脚,你还给它添脚,不是白费功夫吗!”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画脚的'楚国人没有实事求是,而卖弄聪明,以致节外生枝,最终错失了那壶酒。

  寓言故事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从《画蛇添足》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给蛇画脚的楚国人,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中国寓言故事11

  很久以前,只有中山国人会酿酒。鲁国人想得到酿酒秘方,始终也未能如愿。后来,有个在中山国的鲁人,设法从一烧锅里弄了些酒糟带回来,在鲁国开了家酒店,把酒糟浸泡在鲁国自己做的一种很不好吃的'酒里,然后称说此酒是中山风味。

  酒店开张,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风味。有几个原先品过中山酒的人也说与原先喝过的没两样。酒店越开越兴旺,天天座无虚席。

  一天,中山国那个烧锅的酿酒师傅恰巧来到鲁国,闻名也来品尝,刚呷了一口,便吐出来了,苦笑着大声说:“和我们烧锅的光糟水一个味,也来混充中山酒。”客人知道受骗,哄散而去。

中国寓言故事12

  1.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2.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5.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6.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7.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8.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9.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0.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中国寓言故事13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

  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

  “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马上就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

  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

  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中国寓言故事14

  药商竞富

  有三个从外地来的商人都在同一个集市上卖药材。第一位药材商专门从产地购进货真质优的上等药材,根据进价定售价,差价不大,从不谋取暴利。按理说,这种诚实商人应该先富起来,可他的生意萧条,铺面冷清,只有少数知根底的人来买他的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第二位药材商对质优质劣的药材都收购进来,售价随顾客的意愿而定,出价高就给优等品,出价低就给劣等货。因为选择余地较大,利润有大有小,所以生意总的说来还比较好,综合效益还比较可观。于是,两年以后,这位药商成了一名殷实的小财主。

  第三位药材商则专门去大量收购价廉质劣的药材,然后略作加工,再换上精美的包装,俨然是一种名牌精品的派头,可售价并不比另两家高多少,有时顾客还价或者添加一点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满足。因为“一个便宜三个爱”,外观也挺有档次,经营也灵活,所以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来买药,生意总是特别兴隆,从不愁销路。不到两年,这位商人大发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富翁。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经营之道有不同的结果。第一位药商可贵,第二位药商可叹,第三位药商则可耻。不仅在市场,而且在其他方面都应当一要诚实、二要灵活、三要不断改进。

  鲍君神

  有一个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经过一片沼泽地的时候,意外地得到了一只麋鹿。他非常高兴,但没有立即把麋鹿带回家去,而是找了棵树,将麋鹿拴在那里,打算忙完了活计再去牵麋鹿。

  碰巧,有10多辆经商的车子从这片沼泽地经过。车上的人看见树旁拴着一只麋鹿,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他们走过去把麋鹿牵走了。没走多远,这些人觉得自己不劳而获太不像话,就从车上拿了一条备在路上吃的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以作补偿,然后心安理得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过了半晌,打柴的人来取他拴着的那头麋鹿,可是树旁的麋鹿不见了,却有一条大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他觉得太奇怪了。看看四周,不见一个人影。这一片沼泽地中也没有人走的道路,这干咸鱼是从哪里来的呢?就算是从附近湖塘中蹦出来的鱼,那也应该是鲜鱼呀!凭空冒出一条干咸鱼来,它不是神又是什么呢?想到这里,这人恭恭敬敬地抱起干咸鱼回家去了。

  回家后,打柴人把这事说给妻子和四邻八舍的人听了,他们都觉得很奇怪。很快,这件事便传开了,而且被人们越说越神奇,竟然引来了许多前来祈祷的人。他们到沼泽地里的小树边求福消灾,治病祛邪,有许多祈祷的人竟然也灵验了。这样一来,人们对这干咸鱼是神的传说深信不疑。大家凑钱为干咸鱼建了一座祀庙,将干咸鱼供奉在里面,在庙里设了多达几十人的`专职祝巫,并给干咸鱼送了一个“鲍君神”的尊号(“鲍”就是“咸鱼”的意思)。从此,“鲍君神”庙内神帐高挂,钟鼓齐鸣,香火不断。祈祷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方圆几百里内外赴来朝圣。

  好几年过去了,一天,一支经商的车队路过这里,当年放干咸鱼的人也坐在车上。当他经过庙前的时候,看了这热闹的场面和庙门高悬的“鲍君神”扁额,感到十分奇怪,便下车向人打听原因。有人向他讲了这座庙宇和“鲍君神”的来历,他不禁大声说道:“这是我的鱼,是我几年前亲手拴在一棵树上的,哪来的什么鲍君神呢!”他走进庙内,上前去将干咸鱼取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庙里的祝巫和那些祈祷的人被弄得哭笑不得、十分尴尬。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来朝拜这个庙,渐渐地,庙的四周长满了野草。又过了一些时候,这座庙也倒塌了。

  遇事不仔细想想,只凭主观臆断、人为地编造神话去盲目顶礼膜拜的做法,既无任何实效,又劳民伤财、愚昧可笑。

  司原氏打猎

  从前,有一个叫司原氏的人在一次夜间打猎时,发现了一只鹿。这只鹿听到野地里传来的声音,突然警觉起来。当它看到司原氏正拉弓搭箭瞄准自己的时候,撒腿就朝东面方向跑了。司原氏并不气馁,他知道在大黑天鹿跑不快,于是跟在后面紧紧追赶,并且一边追赶一边大声地喊叫,试图以此把鹿吓懵。

  正在这时,西面来了一伙追赶猪的人。他们听到司原氏的喊声,以为是东面有人在堵截这头猪,于是就跟着喊叫起来。司原氏不知那伙人在喊叫什么。他看到那边喊叫的人很多,心想必定也是在追赶猎物,于是他放弃了自己追赶的鹿,朝众人喊叫的方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个地方隐蔽起来。那伙人叫着喊着从司原氏隐蔽的地方跑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司原氏竟然发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头浑身白色、肥肥胖胖的笨兽。他十分兴奋,以为自己得到了一头吉祥的珍贵动物。司原氏扑上前去把它捉住,然后带着这吉祥的野兽回了家。

  司原氏拿出家中所有精、粗食料来喂养这头珍贵的兽。这头兽也十分亲近司原氏。它一见到司原氏便摇头摆尾,朝司原氏发出可爱的“哼哼”声,因此司原氏越发喜爱它了。

  没过几天,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暴雨淋在这头白兽身上,将附着在它身上的白色泥土全都冲刷掉了。司原氏仔细一看,才发现它原来竟是自己家里丢失的老公猪,而今却被司原氏当作宝贝从外面带回了家里。

  遇事不动脑筋,司原氏在追猪人的喊叫声中随声附和,放弃了追鹿,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大凡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人,追求到手的往往不是真理。

  不曾杀陈佗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满怀信心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更不知有个叫陈佗的人被杀。”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于是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他边跑边大声说:“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懂装懂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闹出愚昧无知的笑话来。

中国寓言故事15

  懒惰的老鼠公主

  老鼠国王有一个小女儿,国王可喜欢它了。

  小老鼠们偷了好多花生,蚕豆,给老鼠公主吃。可老鼠公主一脚就把它们踢得老远,说:“这些东西硬邦邦的,我的牙都咬酸了!”

  老鼠国王赶紧命令小老鼠们:“快换些软的食物来!”

  小老鼠们只好偷来面包,蛋糕,绿豆糕......老鼠公主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

  过了几天,老鼠公主又对老鼠国王说:“爸爸,蛋糕,面包还得用牙齿咬,累死了,最好吃饭的时候,连嘴巴都不用动。”

  老鼠国王又命令小老鼠们去偷糖果,老鼠公主乐得跳起了老鼠舞。

  不久,老鼠公主的牙齿长得可长了。小老鼠们对它说:“快吃些硬的食物磨磨牙吧!要不,它会越长越长的。”可老鼠公主翻着白眼说:“不要你们管!”

  不久,老鼠公主的牙齿越长越长,长得连嘴巴都合不拢了。

  老鼠国王搂着老鼠公主哭了,它说:“小宝贝,都是我不好!”

  老鼠公主哭得更伤心了,它想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因为它的牙齿太长了,嘴巴只能这么一直张着。

  <懒惰的老鼠公主>是给懒惰的孩子的`。父母过度关心,事事代劳是孩子懒惰的主要成因。不要总对孩子说:这些事不需要你做,你太小,做不好。如果你不让孩子尝试,他就永远没有做好的机会。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一起参加大扫除,参加家庭会议。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会在这些不起眼的活动中培养出来。

《中国寓言故事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国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03-07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精选)05-15

中国寓言故事11-08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9-12

中国寓言故事09-19

中国寓言故事05-17

中国神话寓言故事04-08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热门]05-15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集合】05-21

中国寓言故事(推荐)07-14

中国寓言故事合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寓言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被广泛传播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寓言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寓言故事合集15篇

中国寓言故事1

  20xx年的暑假终于到来了,我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了。假期里,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揠苗助长》、《掩耳盗铃》、《杞人忧天》……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农夫想不劳而获,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田里干活,忽然,远处跑来一只兔子,这兔子跑得很快,一不小心撞倒了树桩上,兔子当场死亡。于是他把死了的兔子带回家烧吃了。农夫想天底下竟然有这么好的事,不劳动就可以捡到撞死的兔子,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地工作呢?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也没有得到一只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庄稼全荒芜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一次偶然的`机会并不能代表必然会发生同样的事。一次偶然碰见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就以为每天必然有好事来临,不劳动等待收获,结果田里的庄稼全都荒芜了。他真是太愚蠢了,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现实生活中,想不劳而获的人很多。比如:我家邻居叔叔偶然一次花了2元钱买彩票,竟然中了100元,他觉得不劳动也可以获得收入,于是他不去工作,每天在家研究彩票的数字规律,每天都买彩票,成天想着买彩票能中几千万就发财了,何必每天辛苦工作也发不了财。他每天什么工作也不做,就是买彩票,一连好几个月都不上班,买彩票也花了家里一大笔钱,结果一个也没中过奖了,生活越来越贫困。他和农夫一样都怀着侥幸心理,不想努力就想获得成功,太不应该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也不认真复习巩固,做作业马虎,做完作业也不检查,整天想着手机游戏和电视娱乐节目,这能学到知识吗?能考出好成绩吗?这当然不能,我这种行为和农夫一样,不想付出辛劳。

  《守株待兔》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偶然性并不能代表必然会发生,人不能想着不劳而获,要想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应该要靠自己不停地努力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成功。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彻底改变不劳而获的思想和做法。要牢记:天上是不会掉下陷饼的!

中国寓言故事2

  刻舟求剑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细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嘴里自言自语嘱咐自我:“别忘记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着急的样貌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事实上,此刻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样能找到呢?”

  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之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中国寓言故事3

  一日朝毕,皇帝给群臣出了一道智力测试题:谁能用最多三个字来告诉他真理和谬误的区别。

  大臣伯博伸出四个手指头,说道:“四指。”

  “四指?”皇帝和其他的大臣一样,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的.,陛下。这‘四指’就是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区别。”

  伯博道:“眼见为实,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才可算真;耳听为虚,耳朵听来的东西多半是假,常常是无稽之谈。”

  皇帝赞叹:“不错,人人都长了一双眼睛,就是要去明辨是非,甄别真伪。可是,这与你说的‘四指’有什么关系呢?”

  伯博笑道:“陛下,这‘四指’正是眼睛到耳朵的距离。”

  用眼睛还是用耳朵,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方法;“四指”距离虽短,却是庸人与智者的分野。

中国寓言故事4

  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中国寓言故事》,我给它取名为《不说话的小老师》,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知识,还给我带来了欢乐。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铁杵磨针,讲的`是李白小时候很讨厌读书,一天,他没有去上学,偷偷跑出去玩,去了城郊,看见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婆婆坐在门口磨着粗粗的铁杵,李白奇怪的走过去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东西磨成绣花针。”“是用来绣花的吗?”李白问。老婆婆回:“是啊!”“可是这个铁杵好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呀?”李白又问。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了很惭愧的连忙回去读书了,后来成了大诗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珍惜时间,即使有金子,也买不到宝贵的时间!读书还有三道:心到,口到,眼到!做任何事情还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我一直坚持读书,当我想放弃时,我就想到这个故事,终于把一本厚厚的书读完了,我的心情是很开心的,所以每一件事坚持完成了都是值得高兴的。在以后,我还会继续坚持读书,长大了,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

中国寓言故事5

  《能力与命运》

  能力对命运说:“你的功绩哪里比得上我啊?”命运说:“你有什么功绩要和我比试?”能力说:“寿与夭、穷与达、贵与贱、贫与富,都是我能做到的。”命运说:“可是,彭祖的智慧不在尧舜之上,却享有800岁高寿。颜渊的才能不在众人之下,却早夭。孔子的道德不在诸侯之下,却倍受困窘。殷纣王的德行不在箕子、微子、比干等贤臣之上,却位居王位。

  季札在吴国得不到爵位,田恒却占有了齐国。有气节的伯夷和叔齐饿死在首阳山,而无耻的季孙氏比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要富足得多。还有许多例子就不举了。假如这些都是你所能操纵的,那么为什么让此人长寿而让彼人短命,使圣人穷却让逆子发达,让贤人贱却让愚人显贵,使善人贫却让恶人暴富呢?”能力回答说:“假如像你刚才所说,我本来对众人是无功的,所以众人才会这样;那么难道这些都是你所控制得了的吗?”命运接着说:“既然说是命运,那么还需要谁来控制呢?我不过是顺其自然,直的就往前推,率的就听任它。实际上,人们都是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我哪里能够知道那么多呢?我怎么能管得了那么多呢?”

  能力和命运的这段对话说明:力是进取之力,命是自然之命;力与命紧密相联,命与力因果相关;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而“命”的最终取向,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必须借助自然的力量。

  《山的分娩》

  一座山感到了临产的阵痛,她的喊叫震天动地,大伙闻声都朝她奔去,认为她肯定能生出一座比巴黎还大的城市,可闹了半天,从山里只生下了一只小不点的耗子。

  这篇寓言的情节虽不可信,但有它的针对性。看了寓言我就想到一位作家,他曾经说过:“我要写一部赞颂提坦人和神王朱庇特战斗的著作。”然而谁也没看到他的文字。人们许下多多的承诺,结果总是烟消云散。

  《渔夫的`选择》

  有个富翁出海观光时遇难,被一个渔夫救起。

  富翁决定给渔夫一大笔钱作为报答。他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现在就将目前资产的百分之五送给渔夫;另一个是待十年后,将自己那时资产的百分之二十相赠。

  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渔夫自然非常高兴,可同时又很为难:选第一个方案吧,怕十年后富翁的资产剧增,到时后悔;选第二个方案,又担心十年后富翁的资产严重缩水甚至破产,自己岂不亏大了?

  故事就先讲到这里。若问渔夫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且容我稍后交代。现实中,选择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打开冰箱,如果有多种蔬菜,你就得选择究竟要做什么;打开衣橱,如果里面有成排的衣服,你就得费番心思;要是你够帅或够靓,“丘比特之箭”向你频频射来,你就会在几个备选者当中踌躇;如果你家世很好,你一定会为清闲“吃老本”还是创业干大事而两难。购物为什么俗称逛商场?还不是因为进入视线的东西太多,不容你第一时间决断。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设想一下,如果冰箱里只剩下一种菜,衣柜里只有一两件衣服;如果你“硬件”一般,出身一般……哪还有那么多选择的烦恼?

  看来,选择太多,未必就是好事。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渔夫的选择了:他被这两个挠心的选择弄得焦头烂额、神思恍惚,在次日出海时被海浪吞噬。他最终丧失了所有的选择权。

中国寓言故事6

  狐狸和美丽的日轮花

  在青松国的森林里,有一种又香又美丽的花。名叫日轮花。

  这天,自诩为是青松国森林最聪明的智士狐狸,哼着小曲,悠然自得的,到了日轮花跟前说:“啊!我可爱的日轮花公主,你的奴才狐狸,来到了你的脚前……盼望你睁开尊贵迷人的眼睛,来听一听,狐狸奴才的话吧!啊!我亲爱的干妈,我未来的姨娘……日轮花听了,“扑哧”一声笑了说:哟……这不是我的干儿么?你到你姑奶奶面前,有什么贵干吗?狐狸甜甜的眯缝眼笑了说,昨天晚上,我打听到小山鹿,今天中午到它外婆家去,趁此机会……我想请花奶奶帮忙……来一起,除掉它吃肉……狐狸说的眉飞色舞……日轮花“咯咯”地笑了……点头答应了。

  到中午了……小鹿一路小跑到山岗去……

  此时,狐狸赶紧斜身躺在小路上,面色苍白……呻吟不止……连声哀嚎……

  小鹿好心地跑了过去说:狐狸大叔,你怎么了?

  狐狸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说:我中毒了,被毒蛇咬了一口,好心善良的小鹿啊!你只许到日轮花前,给我摘一朵花让俺闻闻,我的病就会好的。

  不明真相的小鹿,连忙跑到日轮花前,用嘴为狐狸含朵美丽的日轮花,就在小鹿的嘴接触到日轮花时,又香又美丽的日轮花以很快的速度,将枝叶猛卷过来,将小鹿紧紧缠住,任凭小鹿怎样呼唤、挣扎、就是挣脱不开。

  日轮花向狐狸发出了信号——装快死的狐狸,爬起来,笑眯眯地来到小鹿跟前,小鹿继续挣扎拼命喊着:狐叔、狐叔……快救救我……

  狐狸听了,嘿嘿奸笑起来说: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自认为把做好事当做美德的蠢才……今天,我非吃掉你的'肉……把你的骨头,当做日轮花的肥料……这又何尝不是为您日轮花奶奶和你狐狸大叔做好事呢?你说是吗?我的讨人喜惹人爱的鹿儿,宝贝,乖乖……

  注:日轮花是一种吃动物的植物,动物触之。日轮花枝条即紧紧将动物死死缠住,以动物的尸体。做自己的肥料。

中国寓言故事7

  我看了一本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这本书里有很多小故事。故事虽短但其中让人领悟到的意义是非常有益的。

  今天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做“景公占梦”。齐景公有次得了重病,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两个太阳打败了,这让他心神不安。然后齐景公就对晏子说了这件事情,晏子就派人去请来占梦者为齐景公占卜凶吉。晏子让占梦者对大王这样解释:大王的病属于阴性,而太阳是阳性的就预示大王的病快好了。占梦者就按照晏子对他说的做了。齐景公听了之后很高兴并解除了郁闷,没过多久病就痊愈了。之后赏赐了晏子和占梦者两人。

  这则寓言中表示对梦境的不同解释就对个人的心理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齐景公就是如此,而晏子聪明的利用占梦者的默契配合,把消极的影响转化为积极的.影响。这就说明了任何事情只要向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积极的一面去引导,就会取得良好的促进效果。

  学习过硬本领,不然迟早会被揭穿的。“螳螂捕蝉”写的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计后果。“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陷于毫无根据的忧虑之中。“因小失大”告诉我们贪图小利的人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而贻笑大方。“骥遇伯乐”告诉我们人要得到应有的爱护和常识。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蝉的新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只幼蝉从土洞里爬出来了,它爬上了一颗小树,一动也不动。慢慢的,它的旧皮脱落了,一点点巨大的痛苦使它战栗。

  但是它还是将旧皮脱了下来,它自由多了,大叫一声:“知了—!”;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先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中国寓言故事8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告诉我们很多道理的一本有趣的书。例如“拔苗助长”是告诉我们食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规律,就必然失败。还例如“守株待兔”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偶然,就等着下一次一百分之一的偶然了。再例如“狐假虎威”讲的是不能借别人的威风来占领地位的。

  还有,“大象和小花猫”告诉我们再强大的人也有自身的弱点,再卑微的人也有闪光之处。“喜鹊和蚂蚁”说的是你如果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自己。“黔驴技穷”告诉我们,不要装腔作势,要切实学习过硬本领,不然迟早会被揭穿的。“螳螂捕蝉”写的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计后果。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陷于毫无根据的`忧虑中。“因小失大”告诉我们贪图小利的人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而贻笑大方。“骥遇伯乐”告诉我们人要得到应有的爱护和常识。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蝉的新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只幼蝉从土洞里爬出来了,它爬上了一颗小树,一动也不动。慢慢的,它的旧皮脱落了,一点点巨大的痛苦使它战栗。

  但它还是将旧皮脱了下来,它自由多了,大叫一声:“知了—!”;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先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中国寓言故事9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好几本书,我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书中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却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颈而死。因耜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则寓言幸辣的讽刺了那一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像这样的'寓言还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欲速则不达,这些寓言虽然都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又让人觉得无比真实,从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

  读了这则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学习的道理:不劳而获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我们在平时努力,才能有好成绩。希望同学们也能去读一读。

中国寓言故事10

  如果说书籍是一盏明灯,那么阅读就是行走在黑夜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那一束光,多么明亮,多么温暖啊!这个暑假里,我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中读到了很多故事,有:《古琴价高》、《对牛弹琴》、《愚公移山》、《画蛇添足》。其中最让我有感触最深的故事是《画蛇添足》。

  故事发生在楚国,有户人家去祭祀老祖宗。祭祀完还剩一壶酒没喝,他们就商量怎么分配,一个人说:“我们画蛇比赛,谁最快画完谁就喝。”其中有一个人画完蛇的时候又去画了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就画完了,去抢过那壶酒说:"蛇本生就没有脚,你还给它添脚,不是白费功夫吗!”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画脚的'楚国人没有实事求是,而卖弄聪明,以致节外生枝,最终错失了那壶酒。

  寓言故事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从《画蛇添足》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给蛇画脚的楚国人,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中国寓言故事11

  很久以前,只有中山国人会酿酒。鲁国人想得到酿酒秘方,始终也未能如愿。后来,有个在中山国的鲁人,设法从一烧锅里弄了些酒糟带回来,在鲁国开了家酒店,把酒糟浸泡在鲁国自己做的一种很不好吃的'酒里,然后称说此酒是中山风味。

  酒店开张,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风味。有几个原先品过中山酒的人也说与原先喝过的没两样。酒店越开越兴旺,天天座无虚席。

  一天,中山国那个烧锅的酿酒师傅恰巧来到鲁国,闻名也来品尝,刚呷了一口,便吐出来了,苦笑着大声说:“和我们烧锅的光糟水一个味,也来混充中山酒。”客人知道受骗,哄散而去。

中国寓言故事12

  1.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2.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5.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6.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7.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8.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9.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0.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中国寓言故事13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

  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

  “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马上就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

  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

  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中国寓言故事14

  药商竞富

  有三个从外地来的商人都在同一个集市上卖药材。第一位药材商专门从产地购进货真质优的上等药材,根据进价定售价,差价不大,从不谋取暴利。按理说,这种诚实商人应该先富起来,可他的生意萧条,铺面冷清,只有少数知根底的人来买他的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第二位药材商对质优质劣的药材都收购进来,售价随顾客的意愿而定,出价高就给优等品,出价低就给劣等货。因为选择余地较大,利润有大有小,所以生意总的说来还比较好,综合效益还比较可观。于是,两年以后,这位药商成了一名殷实的小财主。

  第三位药材商则专门去大量收购价廉质劣的药材,然后略作加工,再换上精美的包装,俨然是一种名牌精品的派头,可售价并不比另两家高多少,有时顾客还价或者添加一点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满足。因为“一个便宜三个爱”,外观也挺有档次,经营也灵活,所以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来买药,生意总是特别兴隆,从不愁销路。不到两年,这位商人大发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富翁。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经营之道有不同的结果。第一位药商可贵,第二位药商可叹,第三位药商则可耻。不仅在市场,而且在其他方面都应当一要诚实、二要灵活、三要不断改进。

  鲍君神

  有一个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经过一片沼泽地的时候,意外地得到了一只麋鹿。他非常高兴,但没有立即把麋鹿带回家去,而是找了棵树,将麋鹿拴在那里,打算忙完了活计再去牵麋鹿。

  碰巧,有10多辆经商的车子从这片沼泽地经过。车上的人看见树旁拴着一只麋鹿,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他们走过去把麋鹿牵走了。没走多远,这些人觉得自己不劳而获太不像话,就从车上拿了一条备在路上吃的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以作补偿,然后心安理得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过了半晌,打柴的人来取他拴着的那头麋鹿,可是树旁的麋鹿不见了,却有一条大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他觉得太奇怪了。看看四周,不见一个人影。这一片沼泽地中也没有人走的道路,这干咸鱼是从哪里来的呢?就算是从附近湖塘中蹦出来的鱼,那也应该是鲜鱼呀!凭空冒出一条干咸鱼来,它不是神又是什么呢?想到这里,这人恭恭敬敬地抱起干咸鱼回家去了。

  回家后,打柴人把这事说给妻子和四邻八舍的人听了,他们都觉得很奇怪。很快,这件事便传开了,而且被人们越说越神奇,竟然引来了许多前来祈祷的人。他们到沼泽地里的小树边求福消灾,治病祛邪,有许多祈祷的人竟然也灵验了。这样一来,人们对这干咸鱼是神的传说深信不疑。大家凑钱为干咸鱼建了一座祀庙,将干咸鱼供奉在里面,在庙里设了多达几十人的`专职祝巫,并给干咸鱼送了一个“鲍君神”的尊号(“鲍”就是“咸鱼”的意思)。从此,“鲍君神”庙内神帐高挂,钟鼓齐鸣,香火不断。祈祷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方圆几百里内外赴来朝圣。

  好几年过去了,一天,一支经商的车队路过这里,当年放干咸鱼的人也坐在车上。当他经过庙前的时候,看了这热闹的场面和庙门高悬的“鲍君神”扁额,感到十分奇怪,便下车向人打听原因。有人向他讲了这座庙宇和“鲍君神”的来历,他不禁大声说道:“这是我的鱼,是我几年前亲手拴在一棵树上的,哪来的什么鲍君神呢!”他走进庙内,上前去将干咸鱼取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庙里的祝巫和那些祈祷的人被弄得哭笑不得、十分尴尬。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来朝拜这个庙,渐渐地,庙的四周长满了野草。又过了一些时候,这座庙也倒塌了。

  遇事不仔细想想,只凭主观臆断、人为地编造神话去盲目顶礼膜拜的做法,既无任何实效,又劳民伤财、愚昧可笑。

  司原氏打猎

  从前,有一个叫司原氏的人在一次夜间打猎时,发现了一只鹿。这只鹿听到野地里传来的声音,突然警觉起来。当它看到司原氏正拉弓搭箭瞄准自己的时候,撒腿就朝东面方向跑了。司原氏并不气馁,他知道在大黑天鹿跑不快,于是跟在后面紧紧追赶,并且一边追赶一边大声地喊叫,试图以此把鹿吓懵。

  正在这时,西面来了一伙追赶猪的人。他们听到司原氏的喊声,以为是东面有人在堵截这头猪,于是就跟着喊叫起来。司原氏不知那伙人在喊叫什么。他看到那边喊叫的人很多,心想必定也是在追赶猎物,于是他放弃了自己追赶的鹿,朝众人喊叫的方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个地方隐蔽起来。那伙人叫着喊着从司原氏隐蔽的地方跑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司原氏竟然发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头浑身白色、肥肥胖胖的笨兽。他十分兴奋,以为自己得到了一头吉祥的珍贵动物。司原氏扑上前去把它捉住,然后带着这吉祥的野兽回了家。

  司原氏拿出家中所有精、粗食料来喂养这头珍贵的兽。这头兽也十分亲近司原氏。它一见到司原氏便摇头摆尾,朝司原氏发出可爱的“哼哼”声,因此司原氏越发喜爱它了。

  没过几天,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暴雨淋在这头白兽身上,将附着在它身上的白色泥土全都冲刷掉了。司原氏仔细一看,才发现它原来竟是自己家里丢失的老公猪,而今却被司原氏当作宝贝从外面带回了家里。

  遇事不动脑筋,司原氏在追猪人的喊叫声中随声附和,放弃了追鹿,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大凡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人,追求到手的往往不是真理。

  不曾杀陈佗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满怀信心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更不知有个叫陈佗的人被杀。”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于是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他边跑边大声说:“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懂装懂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闹出愚昧无知的笑话来。

中国寓言故事15

  懒惰的老鼠公主

  老鼠国王有一个小女儿,国王可喜欢它了。

  小老鼠们偷了好多花生,蚕豆,给老鼠公主吃。可老鼠公主一脚就把它们踢得老远,说:“这些东西硬邦邦的,我的牙都咬酸了!”

  老鼠国王赶紧命令小老鼠们:“快换些软的食物来!”

  小老鼠们只好偷来面包,蛋糕,绿豆糕......老鼠公主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

  过了几天,老鼠公主又对老鼠国王说:“爸爸,蛋糕,面包还得用牙齿咬,累死了,最好吃饭的时候,连嘴巴都不用动。”

  老鼠国王又命令小老鼠们去偷糖果,老鼠公主乐得跳起了老鼠舞。

  不久,老鼠公主的牙齿长得可长了。小老鼠们对它说:“快吃些硬的食物磨磨牙吧!要不,它会越长越长的。”可老鼠公主翻着白眼说:“不要你们管!”

  不久,老鼠公主的牙齿越长越长,长得连嘴巴都合不拢了。

  老鼠国王搂着老鼠公主哭了,它说:“小宝贝,都是我不好!”

  老鼠公主哭得更伤心了,它想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因为它的牙齿太长了,嘴巴只能这么一直张着。

  <懒惰的老鼠公主>是给懒惰的孩子的`。父母过度关心,事事代劳是孩子懒惰的主要成因。不要总对孩子说:这些事不需要你做,你太小,做不好。如果你不让孩子尝试,他就永远没有做好的机会。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一起参加大扫除,参加家庭会议。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会在这些不起眼的活动中培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