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25个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寓言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寓言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寓言故事 1
鹦鹉学舌
有一个船员已经在国外呆了很多年。有一次,他要回家度假,在等火车的时候有一些空档时间,所以他就进入附近的一个大厅,那里有一个魔术师正在表演。那个船员带着一只鹦鹉,他知道不能够逗留太久,所以就坐在大厅旁边靠近门的`地方,开车的时间一到他就可以马上溜出去。
那个船员发觉魔术非常好玩,所以他不时地评论道:“那是一个很好玩的把戏,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就在那个时候,船员想抽烟,所以他就点了一根香烟,点完之后将火柴丢出门外。
刚好大厅外面有瓦斯漏气,事情就发生了。接下来就是一阵很大的爆炸,大厅一片残骸。几分钟之后,在大约一英哩以外教堂尖塔的地方,一只羽毛褴褛的鹦鹉从它的栖木上发出评语:“那是一个很好玩的把戏,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
“知识丰富”的人就好像那只鹦鹉:他只是在重复某种他不了解的东西。因为他听过它被重复,所以他就一直毫无意义地重复它。
中国寓言故事 2
刚长腿的蝌蚪
清清的池塘长满了水草,水草丛中,小蝌蚪们追逐戏耍,玩得可开心呢。有一天,一只小蝌蚪不知不觉中长出了四条腿。没长腿的小蝌蚪没见过世面,好奇地围上来问长问短,连连赞叹:“哇!了不起,真是奇迹啊!”
刚长腿的小蝌蚪可高兴了:比比别的蝌蚪,他多了四条腿;比比岸上的青蛙,他却多了一条尾巴。他想:我现在是比上有余,比下也有余,这是最了不起的奇迹啊。小蝌蚪们已经欣赏到我的四条新腿了,我何不趁青蛙们聚会的时候把尾巴亮出去,也让他们见识见识呢?
终于等到青蛙们举行音乐会的日子,“咕咕咕,咕咕咕”的声浪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刚长腿的小蝌蚪便使劲爬上岸来,趁着青蛙们聚集在一起尽情欢歌之时,他一蹦一跳沿着田塍招摇过市。本来,他完全可以跳得更高更远,可惜被那条尾巴拖累,跳跃的姿势并不怎么潇洒和优美。不过,每跳一步他没忘了晃动一下尾巴。他使出全身力气把尾巴翘一翘,摇一摇,好让大家都能看清楚。他以为这样肯定会引来惊羡的目光和赞美的呼声,可怎么也没想到,他每次翘起尾巴摇晃的时候,总是招来一阵哄笑:“哈哈,什么玩意儿,他竟当作宝贝呢!”
“咦,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啊?你们自己长不出尾巴,却要妒嫉别人,讥笑别人,你们不感到羞耻吗?有本事,你们也长出尾巴来让我瞧瞧!”刚长腿的小蝌蚪终于恼羞成怒了。这时候,田塍边的一只小青蛙好心地挨近他,悄悄提醒道:“喂,朋友,您太幼稚了,您以为尾巴是您特有的`风采吗?您错了,这尾巴仅仅是没有成熟的一个标志,您拿它来炫耀自己,当作什么了不起的奇迹,那怎么不会让人笑破肚皮呢?”
刚长腿的小蝌蚪一听,终于明白底细。他羞得一头钻进草丛里,再也不敢露脸了。那只好心的小青蛙又慢慢挨过去,坦诚地说:“其实,尾巴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 东西,也不是您的过错。从蝌蚪演变到青蛙,都有这么一个过程。不瞒您说,我的尾巴也是昨天才摆脱干净的呢!您不要难过,当您开始成熟的时候,当您不再翘尾 巴炫耀自己的时候,那么您的尾巴也会自然消失的。那时候,您将拥有翠绿色的泳装,还将拥有浑厚脆亮的歌喉,到那时,您也有资格参加青蛙们的大合唱了——您 听听,青蛙们现在唱些什么?他们是不是在炫耀自己成熟的奇迹呢?”
刚长腿的小蝌蚪静下心来,仔细听了一会,终于听懂了青蛙们大合唱的主题:原来,他们并没有夸耀自己的伟大,而是在颂扬大自然无私的恩赐、赞叹大家庭真诚的情义。小蝌蚪被这新的绿色的春天旋律深深陶醉了,他企盼讨厌的尾巴早一天消失,他向往真正成熟的时刻早些到来!
中国寓言故事 3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中国寓言故事 4
药商竞富
有三个从外地来的商人都在同一个集市上卖药材。第一位药材商专门从产地购进货真质优的上等药材,根据进价定售价,差价不大,从不谋取暴利。按理说,这种诚实商人应该先富起来,可他的生意萧条,铺面冷清,只有少数知根底的人来买他的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第二位药材商对质优质劣的药材都收购进来,售价随顾客的意愿而定,出价高就给优等品,出价低就给劣等货。因为选择余地较大,利润有大有小,所以生意总的说来还比较好,综合效益还比较可观。于是,两年以后,这位药商成了一名殷实的小财主。
第三位药材商则专门去大量收购价廉质劣的.药材,然后略作加工,再换上精美的包装,俨然是一种名牌精品的派头,可售价并不比另两家高多少,有时顾客还价或者添加一点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满足。因为“一个便宜三个爱”,外观也挺有档次,经营也灵活,所以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来买药,生意总是特别兴隆,从不愁销路。不到两年,这位商人大发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富翁。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经营之道有不同的结果。第一位药商可贵,第二位药商可叹,第三位药商则可耻。不仅在市场,而且在其他方面都应当一要诚实、二要灵活、三要不断改进。
中国寓言故事 5
鲍君神
有一个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经过一片沼泽地的时候,意外地得到了一只麋鹿。他非常高兴,但没有立即把麋鹿带回家去,而是找了棵树,将麋鹿拴在那里,打算忙完了活计再去牵麋鹿。
碰巧,有10多辆经商的车子从这片沼泽地经过。车上的人看见树旁拴着一只麋鹿,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他们走过去把麋鹿牵走了。没走多远,这些人觉得自己不劳而获太不像话,就从车上拿了一条备在路上吃的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以作补偿,然后心安理得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过了半晌,打柴的人来取他拴着的那头麋鹿,可是树旁的麋鹿不见了,却有一条大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他觉得太奇怪了。看看四周,不见一个人影。这一片沼泽地中也没有人走的道路,这干咸鱼是从哪里来的呢?就算是从附近湖塘中蹦出来的鱼,那也应该是鲜鱼呀!凭空冒出一条干咸鱼来,它不是神又是什么呢?想到这里,这人恭恭敬敬地抱起干咸鱼回家去了。
回家后,打柴人把这事说给妻子和四邻八舍的人听了,他们都觉得很奇怪。很快,这件事便传开了,而且被人们越说越神奇,竟然引来了许多前来祈祷的人。他们到沼泽地里的'小树边求福消灾,治病祛邪,有许多祈祷的人竟然也灵验了。这样一来,人们对这干咸鱼是神的传说深信不疑。大家凑钱为干咸鱼建了一座祀庙,将干咸鱼供奉在里面,在庙里设了多达几十人的专职祝巫,并给干咸鱼送了一个“鲍君神”的尊号(“鲍”就是“咸鱼”的意思)。从此,“鲍君神”庙内神帐高挂,钟鼓齐鸣,香火不断。祈祷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方圆几百里内外赴来朝圣。
好几年过去了,一天,一支经商的车队路过这里,当年放干咸鱼的人也坐在车上。当他经过庙前的时候,看了这热闹的场面和庙门高悬的“鲍君神”扁额,感到十分奇怪,便下车向人打听原因。有人向他讲了这座庙宇和“鲍君神”的来历,他不禁大声说道:“这是我的鱼,是我几年前亲手拴在一棵树上的,哪来的什么鲍君神呢!”他走进庙内,上前去将干咸鱼取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庙里的祝巫和那些祈祷的人被弄得哭笑不得、十分尴尬。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来朝拜这个庙,渐渐地,庙的四周长满了野草。又过了一些时候,这座庙也倒塌了。
遇事不仔细想想,只凭主观臆断、人为地编造神话去盲目顶礼膜拜的做法,既无任何实效,又劳民伤财、愚昧可笑。
中国寓言故事 6
司原氏打猎
从前,有一个叫司原氏的人在一次夜间打猎时,发现了一只鹿。这只鹿听到野地里传来的声音,突然警觉起来。当它看到司原氏正拉弓搭箭瞄准自己的时候,撒腿就朝东面方向跑了。司原氏并不气馁,他知道在大黑天鹿跑不快,于是跟在后面紧紧追赶,并且一边追赶一边大声地喊叫,试图以此把鹿吓懵。
正在这时,西面来了一伙追赶猪的`人。他们听到司原氏的喊声,以为是东面有人在堵截这头猪,于是就跟着喊叫起来。司原氏不知那伙人在喊叫什么。他看到那边喊叫的人很多,心想必定也是在追赶猎物,于是他放弃了自己追赶的鹿,朝众人喊叫的方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个地方隐蔽起来。那伙人叫着喊着从司原氏隐蔽的地方跑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司原氏竟然发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头浑身白色、肥肥胖胖的笨兽。他十分兴奋,以为自己得到了一头吉祥的珍贵动物。司原氏扑上前去把它捉住,然后带着这吉祥的野兽回了家。
司原氏拿出家中所有精、粗食料来喂养这头珍贵的兽。这头兽也十分亲近司原氏。它一见到司原氏便摇头摆尾,朝司原氏发出可爱的“哼哼”声,因此司原氏越发喜爱它了。
没过几天,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暴雨淋在这头白兽身上,将附着在它身上的白色泥土全都冲刷掉了。司原氏仔细一看,才发现它原来竟是自己家里丢失的老公猪,而今却被司原氏当作宝贝从外面带回了家里。
遇事不动脑筋,司原氏在追猪人的喊叫声中随声附和,放弃了追鹿,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大凡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人,追求到手的往往不是真理。
中国寓言故事 7
不曾杀陈佗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满怀信心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更不知有个叫陈佗的人被杀。”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于是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他边跑边大声说:“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懂装懂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闹出愚昧无知的笑话来。
中国寓言故事 8
欹器的启示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放在祠庙里。在那时候把这种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庙的.人问道:“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在那里。不一会,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倾斜了,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界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这篇故事的寓意是借用敬器装满水就倾覆翻倒的现象来说明骄傲自满,往往向它的对立面——空虚转化。从而告诉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凡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失败的。
中国寓言故事 9
小狮子的下场
一头小狮子因为贪玩而远离了狮群,不幸遭遇了几只鬣狗。
本来,小狮子这时候还有机会逃生,但由于过分自傲,他却放弃了机会。
“我是狮子。”小狮子把胸脯拍得啪啪响。
“不错。”领头的鬣狗说,“如果你是一只成年狮,那么你是强者,我们是弱者。而今你还是一头幼狮,你是弱者而我们是强者,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就是弱肉强食。”说完,鬣狗们便扑过去把小狮子咬死吃掉了。
其实,谁也并非天生就是强者,在还没有成为强者之前,哪怕是小狮子,为了生存,他首先要做的',还是学会保护自己。
中国寓言故事 10
盲人摸象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瞎子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瞎子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
瞎子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
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同簸箕一样。"
摸到象腿的瞎子说:"大象和柱子一样。"
摸到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好似一张床。"
摸到象尾的瞎子说:"大象好似绳子。"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把自己摸到的某一个部分误认为是全体。
后来人们便用"瞎子摸象"来形容那些观察事物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人。
中国寓言故事 11
程门立雪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
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中国寓言故事 12
马的抱怨
一个小山村里住着老大爷和老大娘一家,他们养了很多牲畜和家禽。辛勤的马每天跟着大爷下地干活;忠实的狗给大娘作伴、看家;大爷每天从地里带回很多鲜嫩的'青草给兔子吃。
一天,一向任劳任怨的马翘起尾巴轻蔑的对狗和兔子说:“你们从来不帮主人干活,每天就知道在家里吃闲饭,白养你们了,哼……”
狗也不示弱伸直了喉咙对着马大声嚷道:“我咋没用了?我每天给大娘作伴、看家,你没看见吗?”然后又转身冲着兔子嘟囔:“兔子才没用呢,就知道吃”。
兔子听了他们的嘲讽,停下来想了很久,什么都没说,又低下头默默地吃起草来。
有一天大娘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厉害,为了给大娘补充营养,大爷杀了两只大兔子炖了给大娘吃。没几天大娘就痊愈了。
从此以后,马和狗再也不说兔子没用了。
中国寓言故事 13
泥塑
野庙的神台上坐着一尊泥塑的神像,年深月久,庙既破烂不堪,栋折榱崩,神像本身也遍体斑驳,丧失了往日的光彩。 一只常栖的燕子来到破庙,对神像说:“我看你这儿一年比一年的'不景气了,这个地方已不那么安全,为什么不走下神台,换个位置呢?” “不行啊,我还是蹲在台上的好。”神像说。 “为什么呢?”燕子问。
神像说:“只要我坐在台上,就总会有人供奉香火,一下了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说实在的,到了台下,我不过是一团普通的泥土,谁还愿意理会呢?” “但如果神台垮了,你还是得下台,那不是更不好吗?” 神像回答说:“即使如此也只好由它,我的方针是不到垮台不下台。” “那为什么呢?”燕子大为惊讶地说。 “这道理并不深奥,”神像说,“从上台到垮台,占有这个神台的时间,总比垮台之前的任何时间都要长。你知道吗,即使是傻瓜也会选择最长的时间待在台上啊。”
中国寓言故事 14
青鬃马
伯乐在集市上选了一匹青鬃马。他说,只要经过训练,这匹马一定可以成为千里马。
可是,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无论伯乐采取什么办法,青鬃马的成绩始终不理想。每日的.奔跑距离,总是在900里左右徘徊。
伯乐对青鬃马说,伙计,你得用功啊!再这样下去,你会被淘汰的!
青鬃马愁眉苦脸地说,没法子啊,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
伯乐问,真的吗?
青鬃马说,真的,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新的一天训练开始了。青鬃马刚起跑,突然背后响起一声惊雷般的吼叫。青鬃马扭头一看,一头雄狮旋风般向它扑来。
青鬃马大吃一惊,撒开四蹄,没命地狂奔起来。
晚上,青鬃马气喘吁吁地回到伯乐身边说,好险!今天差点喂了狮子!
伯乐笑道,可是,你今天跑了1050里!
什么?我今天跑了1050里?青鬃马望望伯乐,伯乐脸上挂着神秘的笑容。
青鬃马心中豁然一亮。从此,它一上训练场,就设想有一头狮子在后面追。后来,它果然成了一匹千里马。
中国寓言故事 15
涸辙之鱼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了。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
“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中国寓言故事 16
邻人献玉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狡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中国寓言故事 17
鸽与秋果
从前,有一对鸽子,同住在一个巢中,相依为命地过着快乐的生活。
在一个金色的秋收季节,树上的`果子都熟透了。它俩共同采集了满满的一巢。过了一段时间,果子风干了,渐渐缩少到只剩半巢了。
雄鸽子气愤地斥责雌鸽子说:“别吃了!当初采集果子的时候是多么辛勤劳苦,现在你独自大吃,只剩下一半了!”
雌鸽觉得受了委屈,就分辩说:“我根本没有独自大吃,是果子自己减少了。”
雄鸽不信,又气又恨地说:“不是你独自大吃,那果子为什么会自己变少呢?”说完,便用嘴把雌鸽啄死了。
又过了些日子,天降大雨,干果子得到雨水的滋润,膨胀起来,又同原来一样,装了满满的一巢。
雄鸽这才恍然大悟。它悔恨地责怪自己:“果子一点儿也没少,是我错误地把它杀死了。”它情不自禁地哭叫自己命苦,并呼唤雌鸽,“我亲爱的,你到哪里去了啊!”
不可只见到表面现象,就主观武断地出口伤人,要透过表面现象,深入了解事物内在的发展变化,掌握其规律和特点,这样才不会犯错误。
中国寓言故事 18
囫囵吞枣
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齐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能够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能够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理解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中国寓言故事 19
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动物。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它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老虎看着,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中国寓言故事 20
狡猾的狐狸
两只猫互相争夺美食。
“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 “不对,我先发现的,应该是我的!” “不,是我先的,拿来!” “才不给哩!” “放手啊!” “才不放手!” 两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
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了看。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猫中间。 “孩子们,你们吵什么?” “嗯!狐狸伯伯,请评理,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 “我知道了,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在吵了,去拿秤来!” 狐狸将食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 “咦,右边比较重喔!” 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一半咬下了一小口。 “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 接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右边的食物。 “这样右边又太轻了!” 于是在咬下一口左边的。
两只猫睁着眼睛看着秤上的`食物,变成了豆粒般大小。 “实在没办法啦!就让伯伯吃光吧!” 结果狐狸把食物吃的一干二净,还说: “啊!真好吃!嗨!再见了!” 多么狡猾的狐狸呀! “我们两个如果不吵架,好好的把那食物分开来吃该多好啊!”
两只猫垂头丧气,以后再也不敢吵架了。
中国寓言故事 21
虎惧駮马
有一次齐桓公骑马出游,来到野外山林之中,忽见远处有一只老虎挡道。齐桓公正打算绕道前行时,不想那只老虎倒先伏在了地上,竟然一动也不敢动。于是,齐桓公一行得以从老虎身边飞驰而过,打猎满载而归。
齐桓公回宫后,便问管仲:“今天我骑马外出,老虎见了我竟吓得不敢往前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答道:“我想,您可能骑的是一匹毛色驳杂的高头大马,迎着正在升起的`太阳奔跑吧?”
齐桓公赶紧点头:“正是这般情景。”
管仲于是分析说:“这种马飞驰起来很像一种叫做‘駮’(bo)的猛兽,而駮是专以虎豹为食的。那只老虎以为您骑的是駮,它又怎么能不害怕呢?”
这则寓言说明,老虎被像駮之马的外表所迷惑,因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于是将自己给吓住了。聪明的人类则应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使自己的认识一步步地接近于客观的实际。
中国寓言故事 22
画蛇添足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中国寓言故事 23
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中国寓言故事 24
少见多怪
唐代有一位的学者,他喜欢四处游历,考察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一回,他遇到一位来自四川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告诉他说:“在我们四川的南部,天气不好,一年四季都是阴雨绵绵,很少有放晴的时候。我们那里的狗也习惯了这种阴雨天。偶尔地,遇到太阳出来的时候,狗都以为是一个怪物挂在天上,惊恐万状,就仰天狂叫不已,景象十分趣味。”
这位学者不信,疑惑地说:“狗虽然是愚笨的动物,但也还不至于大惊小怪到这种地步吧,您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
之后,过了些年,这位学者一路来到了温暖的南方,在那里住了下来。
南方的冬天一点也不冷,下雪天更是十分罕见。这位学者赶得也巧,在他来到南方的第二年冬天,天气变得反常起来,比以往的冬天寒冷得多。
寒冷的'日子持续了一些时候,到最终竟然下起雪来,并且下得还很大。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好几天,越过了南岭,像一床铺天盖地的大棉絮一样,把南部地区的好几个州都覆盖了起来。
那些天,这几个州的狗都十分惶恐,纷纷狂吠不休,到处胡乱地又跑又窜,没有个静下来的时候。过了些日子,天气晴了,雪也渐渐化了,大地又显露了出来,这些狗才最终又恢复了平静。
看到这种情景,这位学者才真正相信了几年前那位老先生的话。
出太阳、下大雪虽然在四川和南方算是比较特殊的气候现象,但群狗如此又叫又闹、反应强烈,实在是少见多怪。我们在生活和处事中,总会遇上一些不太常见的事,这时候就需要坚持冷静理智的头脑,慢慢适应新生事物,不要作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中国寓言故事 25
披上虎皮的羊
有一只山羊,在森林里与那些跟它一样弱小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平时它们都集体外出,走路都格外小心,就连吃草的时候也还得随时东张西望,提心吊胆地警惕着猛兽的侵袭。山羊觉得自己活得太委屈了,自己要是能像虎豹那样威风该多好。
一次,山羊独自走到森林边上,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张虎皮,也不知是哪一位猎人丢下的。开始,山羊还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去捡这张虎皮。几经犹豫后,山羊壮了壮胆,拾起了虎皮,它觉得挺有趣的。突然它灵机一动:要是我穿上这身虎皮,不也会很威风吗?谁会发现我是一只假虎呢?于是,山羊把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在森林里走着。
当山羊走到自己的住地的时候,那些和自己一样弱小的动物突然看到“老虎”来了,都吓得跑的跑、躲的`躲,四处逃窜。山羊见此情景,心里觉得自己果然很了不起。现在,自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山羊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向一片草地走去。
山羊停在草地上,原来那些伙伴都不认识它了,一个个离它远远的。于是,披着虎皮的山羊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吃起草来。
正当山羊香喷喷嚼着青草的时候,突然一只豺狼朝它走来。披着虎皮的山羊猛地吓得浑身颤抖起来,连那只已停下脚步迟疑不前的豺狼都有些莫名其妙。是豺狼已看出来这是一只假虎吗?显然还不是。只是羊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细,它一辈子都是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见到这些猛兽就会胆战心惊,以至于它此刻根本就忘了自己还披着老虎皮。
所以说,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际检验的,一旦让他们面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
【中国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精选】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7-23
中国寓言故事11-08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9-12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03-07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精选)05-15
中国寓言故事05-17
中国寓言故事09-19
(热门)中国寓言故事06-14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热门]05-15
(必备)中国寓言故事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