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儿童学堂>少儿数学>小升初数学客车问题详解

小升初数学客车问题详解

时间:2024-07-03 12:25:12 少儿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升初数学客车问题详解

  例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之间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城,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小升初数学客车问题详解

  【分析1】由题意可知,3小时内货车比客车少行30千米,由此可求出两车的速度差,再除以对应分率(1-3/4),就可求出客车的速度,再求出乙车速度,最后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求出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1】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多少?

  30÷3=10(千米)

  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1-3/4)=40(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0-10=30(千米)

  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0+30)×3+30=240(千米)

  综合算式: 30÷3÷(1-3/4)×(1+3/4)×3+30

  =30÷3÷1/4×7/4×3+30

  =40×7/4×3+30=240(千米).

  【分析2】因为"路程÷速度=时间",而时间一定,所以两车行驶的路程和两车的速度成正比例,即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就是它们所行路程的比。把转化为3∶4,即货车和客车的路程比.又知两车所行路程的差是30千米,由此可求出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2】 30÷(4-3)×(3+4)+30

  =30÷1×7+30=240(千米).

  【分析3】根据"客车所行路程减去货车所行路程等于30千米"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再用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加上30千米,即得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3】设客车每小时行x千米.

  3x-3(3/4)x=30

  x=40

  3x=30

  x=10

  两城距离:(40+30)×3+30=240=240(千米).

  答:甲乙两城相距240千米.

  【评注】解法1是基本解法,易于理解,但计算较繁.解法3和解法1的数量关系及思路是基本相同的.解法2的思路简捷,运算也简便,是本题的最佳解法.

《小升初数学客车问题详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升初数学客车问题详解】相关文章:

小升初数学试题09-25

小升初数学总结知识05-31

小升初数学常用公式06-08

小升初数学公式06-08

小升初数学的解法总结07-23

小升初数学必考定理06-08

小升初数学公式06-05

小升初数学必备复习重点06-05

小升初的数学冲刺备考方案06-03

小升初数学公式大全06-05

小升初数学客车问题详解

  例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之间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城,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小升初数学客车问题详解

  【分析1】由题意可知,3小时内货车比客车少行30千米,由此可求出两车的速度差,再除以对应分率(1-3/4),就可求出客车的速度,再求出乙车速度,最后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求出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1】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多少?

  30÷3=10(千米)

  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1-3/4)=40(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0-10=30(千米)

  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0+30)×3+30=240(千米)

  综合算式: 30÷3÷(1-3/4)×(1+3/4)×3+30

  =30÷3÷1/4×7/4×3+30

  =40×7/4×3+30=240(千米).

  【分析2】因为"路程÷速度=时间",而时间一定,所以两车行驶的路程和两车的速度成正比例,即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就是它们所行路程的比。把转化为3∶4,即货车和客车的路程比.又知两车所行路程的差是30千米,由此可求出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2】 30÷(4-3)×(3+4)+30

  =30÷1×7+30=240(千米).

  【分析3】根据"客车所行路程减去货车所行路程等于30千米"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再用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加上30千米,即得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3】设客车每小时行x千米.

  3x-3(3/4)x=30

  x=40

  3x=30

  x=10

  两城距离:(40+30)×3+30=240=240(千米).

  答:甲乙两城相距240千米.

  【评注】解法1是基本解法,易于理解,但计算较繁.解法3和解法1的数量关系及思路是基本相同的.解法2的思路简捷,运算也简便,是本题的最佳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