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2 07:01: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

  幼儿:"想"

  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

  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2

  该故事是一个很有趣的童话,讲述的是青蛙一家有五口人,他们长得都很像,但各有各的特点。通过这个绘本的阅读和理解,能让孩子们较好地辨识小青蛙一家五口人的不同特征;青蛙一家人出门购买的不同种类的东西;以及每个家族成员购买东西的数量的不相同;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的能力以及做事情有条理,并愿意帮助别人的品质。

  融入的数学元素

  从认知角度,一是可以让孩子们了解青蛙一家每个成员的不同特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比较的方法;二是让孩子们将青蛙一家每个成员购买的物品和数量互相匹配对应,在帮助青蛙一家请客为朋友准备食物的情景中融入5以内的数数,数量匹配以及数的形成的学习。

  活动的设计

  年龄段:中班上学期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知、理解5以内数的形成。

  2.喜欢听故事,在帮助小鸭子和小青蛙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增强对家人的区分辨别能力;了解和分析幼儿对数形成的认知水平。

  环境准备:PPT、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操作底板、青蛙一家各个人物的头像、每个人物购买的食物、1-5数字)

  活动过程

  一、看看全家福——辨认青蛙一家人

  1.今天我带来了一张照片,他们是青蛙的一家。

  重点提问:照片上有几只青蛙?他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辨认5个不同的角色。

  青蛙爷爷,头戴小帽、手拿烟斗、胡子翘翘;

  青蛙奶奶,皱纹多多、头发白白、拄着拐杖;

  青蛙爸爸,戴着领结、架付眼睛、爱看书报;

  青蛙妈妈,头戴花巾、喜欢打扮、最爱漂亮;

  青蛙宝宝,穿个围兜、梳起小辫、戴上小花。

  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一家》的故事吧!

  二、听听故事——解决故事中小鸭的疑问

  (一)了解青蛙一家购买东西的顺序和物品

  1,讲述故事:啊呀,青蛙一家有这么多人来买东西,小鸭子忙得记不清了。

  重点提问: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想想,青蛙一家人是谁先来买,谁后来买?

  2.青蛙一家在小鸭店里买了很多东西,小鸭实在记不住了。

  重点提问:他们都买了些什么?买了多少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吧。(教师再欢播放PPT)

  3.你们记住了吗?青蛙一家在小鸭店里买了些什么?买了多少?请你们排一排。要边排边告诉小鸭。(鼓励幼儿边排边表达)

  (二)解决青蛙一家请客的问题(学习5以内数的形成)

  1.小鸭觉得很奇怪,问:“你们一家买这么多东西,吃得完吗?”青蛙宝宝说:“今天我们家请客,买的`东西是请客人吃的。”

  ——爷爷请来1只小鸡,请它吃1条毛毛虫,毛毛虫是小鸡最喜欢吃的;奶奶请来2只熊,请它们吃什么呢?

  重点提问:为什么请它们吃蜂蜜?吃多少?够吃吗?不够怎么办?幼儿介绍方法。

  (追问:再买几罐?)

  小结

  1罐蜂蜜再买l罐蜂蜜就是2罐蜂蜜,再买就是“添上”。追问,什么叫“添上”?原来

  1罐蜂蜜添上1罐蜂蜜就是2罐蜂蜜,1添上1就是2。

  2.看看你们的计算板上:原来有几罐蜂蜜?够吗?要添上几罐?

  ——三只乌龟是爸爸请来的客人,请它们吃什么呢?

  重点提问:青蛙爸爸买了几只虾?客人有几位?够吃吗?不够怎么办?

  小结

  2只虾再买1只虾就是3只虾,再买就是“添上”。追问,什么叫“添上”?原来2只虾添上1只虾就是3只虾,2添上1就是3。

  3.看看你们的计算板上:原来有几只虾?够吗?要添上几只?

  ——妈妈和青蛙宝宝也请来了客人,它们请来了谁(同时出示)?妈妈请来几位客

  人?青蛙宝宝请来几位客人?请他们吃什么?

  重点提问:妈妈和小青蛙买的食物够不够?请你们来帮忙!

  ——操作后,幼儿介绍解决方法。(你是怎么帮忙的?)引导幼儿说:3添上1就是4,4添上1就是5。

  三、操作讲述——知晓故事结尾

  原来,青蛙一家不仅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也是好客的一家。

  小结

  你们看,在你们的帮助之下他们吃得多开心啊!小鸭子和青蛙都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它们解决了问题。

  附故事内容

  青蛙一家有五口,他们非常快乐地住在一起。

  一天早上,青蛙爷爷出门去散步,他在小鸭店里买了一条毛毛虫,送给小鸡。

  青蛙奶奶要到花园里去,看看她前几天种的小花开了没有,她在小鸭店里买了两桶花蜜,送给勤劳的小蜜蜂。

  青蛙爸爸出门去上班,他在小鸭店里买了三只小虾,送给他的乌龟兄弟。

  青蛙妈妈要到河边去看她的小蝌蚪宝宝,她在小鸭店里买了四根水草,去喂她的小宝宝。

  小青蛙要上幼儿园去,他在小鸭店里买了五只小飞虫,送给他的好朋友。

  小鸭子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小青蛙说:“小青蛙,今天一早你已经买了好多西了,一条毛毛虫、两桶花蜜、三只虾、四根水草、五只小飞虫。”小青蛙摸了摸脑袋说:“没有啊,我什么时候买过这么多东西呀?”小鸭子说:“那我就搞糊涂了。”

  小朋友,你们来告诉小鸭子这到底是怎幺一回事,好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的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学设计07-08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04-26

(精选)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05-16

幼儿园大班数学《超级擂台赛》教学设计11-10

大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设计06-14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设计11-13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设计02-17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设计06-21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05-15

数学幼儿园大班教学总结10-26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

  幼儿:"想"

  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

  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2

  该故事是一个很有趣的童话,讲述的是青蛙一家有五口人,他们长得都很像,但各有各的特点。通过这个绘本的阅读和理解,能让孩子们较好地辨识小青蛙一家五口人的不同特征;青蛙一家人出门购买的不同种类的东西;以及每个家族成员购买东西的数量的不相同;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的能力以及做事情有条理,并愿意帮助别人的品质。

  融入的数学元素

  从认知角度,一是可以让孩子们了解青蛙一家每个成员的不同特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比较的方法;二是让孩子们将青蛙一家每个成员购买的物品和数量互相匹配对应,在帮助青蛙一家请客为朋友准备食物的情景中融入5以内的数数,数量匹配以及数的形成的学习。

  活动的设计

  年龄段:中班上学期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知、理解5以内数的形成。

  2.喜欢听故事,在帮助小鸭子和小青蛙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增强对家人的区分辨别能力;了解和分析幼儿对数形成的认知水平。

  环境准备:PPT、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操作底板、青蛙一家各个人物的头像、每个人物购买的食物、1-5数字)

  活动过程

  一、看看全家福——辨认青蛙一家人

  1.今天我带来了一张照片,他们是青蛙的一家。

  重点提问:照片上有几只青蛙?他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辨认5个不同的角色。

  青蛙爷爷,头戴小帽、手拿烟斗、胡子翘翘;

  青蛙奶奶,皱纹多多、头发白白、拄着拐杖;

  青蛙爸爸,戴着领结、架付眼睛、爱看书报;

  青蛙妈妈,头戴花巾、喜欢打扮、最爱漂亮;

  青蛙宝宝,穿个围兜、梳起小辫、戴上小花。

  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一家》的故事吧!

  二、听听故事——解决故事中小鸭的疑问

  (一)了解青蛙一家购买东西的顺序和物品

  1,讲述故事:啊呀,青蛙一家有这么多人来买东西,小鸭子忙得记不清了。

  重点提问: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想想,青蛙一家人是谁先来买,谁后来买?

  2.青蛙一家在小鸭店里买了很多东西,小鸭实在记不住了。

  重点提问:他们都买了些什么?买了多少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吧。(教师再欢播放PPT)

  3.你们记住了吗?青蛙一家在小鸭店里买了些什么?买了多少?请你们排一排。要边排边告诉小鸭。(鼓励幼儿边排边表达)

  (二)解决青蛙一家请客的问题(学习5以内数的形成)

  1.小鸭觉得很奇怪,问:“你们一家买这么多东西,吃得完吗?”青蛙宝宝说:“今天我们家请客,买的`东西是请客人吃的。”

  ——爷爷请来1只小鸡,请它吃1条毛毛虫,毛毛虫是小鸡最喜欢吃的;奶奶请来2只熊,请它们吃什么呢?

  重点提问:为什么请它们吃蜂蜜?吃多少?够吃吗?不够怎么办?幼儿介绍方法。

  (追问:再买几罐?)

  小结

  1罐蜂蜜再买l罐蜂蜜就是2罐蜂蜜,再买就是“添上”。追问,什么叫“添上”?原来

  1罐蜂蜜添上1罐蜂蜜就是2罐蜂蜜,1添上1就是2。

  2.看看你们的计算板上:原来有几罐蜂蜜?够吗?要添上几罐?

  ——三只乌龟是爸爸请来的客人,请它们吃什么呢?

  重点提问:青蛙爸爸买了几只虾?客人有几位?够吃吗?不够怎么办?

  小结

  2只虾再买1只虾就是3只虾,再买就是“添上”。追问,什么叫“添上”?原来2只虾添上1只虾就是3只虾,2添上1就是3。

  3.看看你们的计算板上:原来有几只虾?够吗?要添上几只?

  ——妈妈和青蛙宝宝也请来了客人,它们请来了谁(同时出示)?妈妈请来几位客

  人?青蛙宝宝请来几位客人?请他们吃什么?

  重点提问:妈妈和小青蛙买的食物够不够?请你们来帮忙!

  ——操作后,幼儿介绍解决方法。(你是怎么帮忙的?)引导幼儿说:3添上1就是4,4添上1就是5。

  三、操作讲述——知晓故事结尾

  原来,青蛙一家不仅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也是好客的一家。

  小结

  你们看,在你们的帮助之下他们吃得多开心啊!小鸭子和青蛙都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它们解决了问题。

  附故事内容

  青蛙一家有五口,他们非常快乐地住在一起。

  一天早上,青蛙爷爷出门去散步,他在小鸭店里买了一条毛毛虫,送给小鸡。

  青蛙奶奶要到花园里去,看看她前几天种的小花开了没有,她在小鸭店里买了两桶花蜜,送给勤劳的小蜜蜂。

  青蛙爸爸出门去上班,他在小鸭店里买了三只小虾,送给他的乌龟兄弟。

  青蛙妈妈要到河边去看她的小蝌蚪宝宝,她在小鸭店里买了四根水草,去喂她的小宝宝。

  小青蛙要上幼儿园去,他在小鸭店里买了五只小飞虫,送给他的好朋友。

  小鸭子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小青蛙说:“小青蛙,今天一早你已经买了好多西了,一条毛毛虫、两桶花蜜、三只虾、四根水草、五只小飞虫。”小青蛙摸了摸脑袋说:“没有啊,我什么时候买过这么多东西呀?”小鸭子说:“那我就搞糊涂了。”

  小朋友,你们来告诉小鸭子这到底是怎幺一回事,好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的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