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教学设计>幼儿园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4 07:30: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冰糖葫芦非常感兴趣,冰糖葫芦是大多数幼儿喜欢的一种食物,设计一堂制作冰糖葫芦的美工活动,使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了冰糖葫芦的特征,掌握了团圆的方法,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力,达到指南中大班幼儿艺术领域要求的“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活动目标:

  1.了解糖葫芦的特征、形状,知道糖葫芦的基本做法。

  2.学习团圆,尝试用竹签串起圆球制作糖葫芦串。

  3.体验亲自制作糖葫芦的快乐,获取制作传统食品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

  安全剪刀、排笔、竹签、黑、红色卡纸、白色颜料、双面胶、红色泡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冰糖葫芦》导入

  出示冰糖葫芦实物,介绍冰糖葫芦的特征及做法。

  二、中间部分

  (一)介绍制作材料:泡泡泥、彩纸、双面胶、竹签、颜料、排笔

  (二)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1.制作糖葫芦串

  (1)将红色泡泡泥团圆;

  (2)将团圆的泡泡泥串在竹签上,做4—5个。

  2.制作木桩

  (1)取出黄色卡纸,沿长边对折;

  (2)用剪刀沿不能打开的一边剪细条,注意不能剪断;

  (3)在两头贴上双面胶,卷成筒状。

  3.拼摆造型

  (1)在做好的木桩上下两端粘好双面胶;

  (2)取出黑色卡纸,将木桩固定在黑色卡纸上;

  (3)将做好的糖葫芦串依次插在木桩上,注意错落有致。

  4.渲染装饰

  (1)取适量白色颜料用水稀释;

  (2)用排笔蘸取适量稀释后的颜料;

  (3)右手握住排笔,在左手上轻轻抖动,将颜料均匀拍洒在作品上。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幼儿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小结:小朋友们在操作过程中非常有耐心,制作的冰糖葫芦色彩鲜艳、造型美观、布局合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让我们一起品尝糖葫芦的味道,感受一下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味道。

  大班艺术《冰糖葫芦》活动反思

  每天放学后,总会听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买糖葫芦吃。孩子喜欢吃糖葫芦?在一次晨间谈话中,孩子们又谈到了糖葫芦,我随口问到:“你们吃过什么样的糖葫芦?”他们七嘴八舌地讲了很多,有的说吃过山楂的;有的说吃过黑枣的;有的说吃过桔子的,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以后,有小朋友就找出了糖葫芦的'实物卡片,有的小朋友干脆做起了“糖葫芦”的买卖,一边吆喝,一边指着某样东西问“你要不要买呀?”捕捉到幼儿这个兴趣点后,于是,这一活动内容便产生了。通过活动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糖葫芦球状的特征,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学习了团圆、分泥、用竹签串在一起做成糖葫芦,并固定在木桩上等技能,使幼儿对手工活动产生兴趣,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与同伴分享作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制作的兴趣很高,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幼儿小肌肉正处于发育期间,所以在团圆的过程当中分泥不够均匀,导致糖葫芦串不够美观。

  2.幼儿使用剪刀不够熟练,所以在剪木桩时有将纸条剪断或剪得不够长的现象。

幼儿园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常常想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当成人的选择与他们的选择发生冲突时,时常会影响他们情绪。怎样才能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又帮助幼儿通过协商进行合理选择呢?《去度假》读本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准备度假行囊的故事。幼儿可以在观察读本、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如何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选择的经验。读本的画面内容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并且以幼儿说话的口吻来呈现它的句型结构,很适宜中班幼儿阅读。

  【活动目标】

  1.理解并能讲述图书画面的内容,体验图书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2.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根据需要、通过协商进行合理的选择,提高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与爸爸妈妈外出度假的经验。

  2.材料准备:大书、大书中所出现物品的卡片、呈现物品用的卡纸、小号旅行箱、各种生活用品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度假吗?

  幼:喜欢。

  师:去度假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幼1:要准备水。

  幼2:要带旅行箱。

  幼3:去度假肯定要住很久,所以一定要带衣服。

  ……

  师: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去度假前收拾行囊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她为度假准备了哪些东西。

  2.阅读图书《去度假》。

  (1)阅读封面: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封面上的小女孩及故事名称,以及封面上旅行箱中的物品。

  师:妈妈已经为妞妞准备好了东西,并将这些东西放在这个旅行箱里,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教师在卡纸上逐一出示衣服、水壶、药品、饮料等。)

  通过阅读封面,让幼儿了解妈妈整理好的旅行箱里都有哪些物品,为后面幼儿观察、理解“妞妞拿出妈妈的物品,放进自己的物品”做了铺垫。

  2.逐页阅读。

  (1)第一页: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认识画面信息。

  师:妞妞在哪里?

  幼:在家里。

  师:你怎么知道?

  幼:因为她后面有沙发、窗帘、装饰,还有妈妈。

  师:她在干什么?

  幼:妞妞把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把毛毛熊塞进去。

  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细节的能力,能很快地捕捉到画面中一些细微部分,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分析和判断,初步发现“拿出”与“放进”之间的联系。

  (2)第二页至第五页: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每一页旅行箱中的物品与地面上的物品之间的关系。(妞妞先后拿出妈妈准备的衣服、饮料、药品等,放进自己的故事书、游泳圈、花皮球等物品。)

  幼儿能较敏锐地感受画面所传递的信息,也能理解拿出的物品和放进的物品两者的联系。这使他们很愿意猜想下一页妞妞想带走的物品,想象自己要去度假需要带的物品,为之后展开讨论打下了基础。

  (3)第六页:引导幼儿讲述妞妞和妈妈的表情以及她们可能说的话。

  师:妞妞和妈妈是什么表情?她们会说什么?

  幼1:妈妈很生气,会说“你为什么要把东西都拿出来”。

  幼2:妈妈会很惊讶,会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

  幼3:妞妞会说“这是我的箱子,要放我想要带的东西”。

  幼4:妞妞会说“这些东西是我喜欢的”。

  师:说的好像都挺有道理,可到底谁的东西该带走呢?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并说出妞妞一定要带上那些物品的理由。

  师:妞妞为什么一定要带上那些物品(毛毛熊、故事书、牙刷、皮球……)?

  幼1:妞妞晚上要和毛毛熊一起睡觉。

  幼2:妈妈要给妞妞讲故事,我晚上睡觉也要听故事。”

  幼3:晚上睡觉前要刷牙。

  幼4:妞妞喜欢拍球,所以一定要带上皮球。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拿出来的`物品和放进去的物品的实用性和方便性,从中帮助幼儿了解物品“要带”和“不要带”的理由,培养了幼儿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4)第七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的表情,体验整理好行李可以出发去度假的快乐心情。

  师:妞妞一家开心吗?最后妞妞同意带什么东西去度假?

  幼1:终于要出发了,真开心。

  幼2:他们一人一个箱子,刚刚好。妞妞同意带妈妈要她带的那些东西了,因为那些东西需要带。

  通过讨论,幼儿都能理解妈妈为什么生气,也同意妞妞带的那些东西不太方便,不适合去度假,可以看出他们和妞妞一起“整理”完后的心情是非常轻松愉悦的。这个经验能够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参考成人的意见和理解有时他们提出的要求为什么没有得到成人应允。

  3.实践活动:帮助老师整理旅行箱。

  教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旅行箱,内装有:布娃娃、长柄伞、照相机、书、衣服、闹钟、水壶、床单、洗发水、沐浴露等物品,请幼儿帮忙看看哪些是必须要带的,哪些是可以不带的,并说出理由。

  幼1:布娃娃不需要带。

  幼2:闹钟不用带,爸爸妈妈都有手机。

  幼3:床单不要带,宾馆都有被子。

  幼4:宾馆里都有洗发水、沐浴露。

  有些物品是幼儿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的,有的则引起了一些小争议。

  幼1:长柄伞不用带,箱子放不下。

  幼2:要带的,太阳很大。

  幼3:是啊,万一下雨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办哦,说的都挺有道理的。有什么方法是可以不用带这把长柄伞又可以解决太阳很大和下雨的问题呢?

  幼1:可以戴帽子遮太阳。

  幼2:换一个小的、可以折叠的伞就好啦!

  当幼儿为了“长柄伞”而发生争议时,教师适时地将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而达成了带折叠伞或者帽子比较合适的决定,进一步提升了原有经验。在这种自由讨论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以致他们能够更加大胆、主动、自由地表达,同时增强了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更好地做出合理选择,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

  4.在歌曲《我的20xx》中自然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真有本领,帮助老师整理好了旅行箱,我们可以出发啦!

  【活动延伸】

  1.开展亲子活动:春游。通过发放、填写《春游要准备什么?》调查表,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商量去春游需要带的物品,进一步提高幼儿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的能力。

  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物品的图片,请幼儿想一想“去野餐”(或者“去游泳”等)时什么要带,什么不要带。

  【活动反思】

  我们从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去度假》这本图书的教育价值,较成功地开展了这个社会性活动。在之后的延伸活动中,幼儿能够清楚地通过《春游要准备什么?》调查表,记录自己认为需要带的物品。春游前,我们观察幼儿的书包发现食品和物品的种类、数量都比较合理,家长们也反映事先幼儿能和大人商量购买所需物品,再独立准备。可以看出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在合理选择、相互协商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幼儿对图书的阅读兴趣也十分浓厚,从图书中延伸出的亲子互动也为家长和孩子增添了许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幼儿园教学设计3

  一、谈话导入

  请宝宝和自己的爸爸一起上课。

  二、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父爱的多面性

  1、分页欣赏绘本。

  (1)讨论大狮子的样子。(观察图片)大狮子长的什么样子?

  (2)观察狮子宝宝的样子,比较狮子爸爸和狮子宝宝的不同。狮子宝宝在哪里?狮子宝宝和狮子爸爸长得像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欣赏PPT,教师讲述,狮子宝宝要哪些地方像爸爸一样呢?说说自己与爸爸不一样的地方,希望什么地方长得像爸爸一样?

  2、亲子阅读绘本。

  (1)这本书还有个好听的名字,请爸爸们一起大声地把书的名字念给宝宝听。(书名:像爸爸一样)PPT

  (2)爸爸和宝宝一起阅读,感受狮子宝宝对狮子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

  (3)每个宝宝说说自己爸爸的本领,激发对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狮子爸爸有很多本领,都教给了狮子宝宝,那你的爸爸有什么本领呢?

  3、说说爸爸的情绪。

  (1)狮子爸爸带狮子宝宝捕猎,一大群蜜蜂追着狮子爸爸。爸爸和宝宝一起看!狮子爸爸怎么啦?PPT狮子爸爸受伤了、不开心了,狮子宝宝会怎么做呢?(教师引导宝宝、爸爸共同参与)平时你的爸爸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你是怎么让爸爸开心的?我们来看看狮子宝宝是怎么哄爸爸开心的?PPT

  (2)表演:请爸爸们来学学狮子爸爸,受伤了,不开心,宝宝给爸爸挠挠痒痒,逗爸爸开心,让爸爸感受宝宝的爱!爸爸开心了,给宝宝一个感谢的亲吻吧!

  小结:希望爸爸和宝宝多一点相处的时间,爸爸心里的爱要多表现出来一点,让宝宝感受到你的爱。

  三、互动游戏,体验父亲的力量

  爸爸不光有很多本领,还是个大力士呢,我们请爸爸和宝宝一起玩"大吊车"的游戏吧!宝宝不要害怕,爸爸的力气很大,会好好保护宝宝的哦!(大吊车开出去玩,说再见)儿童

幼儿园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语言:木樨咯叽叽

  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用肢体语言表现故事

  教学目标

  1.聆听故事,感受劳动人民对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2.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穿木樨

  环境准备

  挂图号,故事磁带、幼儿活动材料

  过程与策略

  一、出示图片一引出课题。

  1.出示挂图一,教师讲述故事第一、儿段。

  2.教师再次讲述。

  二、出示挂图二,图三,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

  1.引导幼儿讨论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老公公和老婆婆的表情。

  3.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完整听一遍故事。

  三、儿歌表演。

  1.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为表演儿歌作准备。

  2熟悉儿歌进行表演。

  3.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有 效 语 言 设 计

  1.山上来了一头大黑熊,老公公和老婆婆会怎么样?

  2.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嗓子喊哑了,那怎么办?

  3.老公公好和老婆婆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4.大黑熊听到声音怎么办?

  环境辅助

  出示挂图。

  出示录音机和磁带

幼儿园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知道呈贡的特有物产,能运用连贯的语言表述。

  2.萌发作为呈贡人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呈贡的特有物产,萌发自豪感。

  难点:能运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收集的物产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物产有初浅的了解。

  物质准备:呈贡行政区域图、幼儿收集的物产图片、幼儿大头贴、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呈贡区域图。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是哪里人?

  2.教师出示呈贡区划图,幼儿将自己的大头贴贴在相应的区域。

  二、了解呈贡的特有物产。

  1.了解吴家营的特有物产——宝珠梨。

  (1)故事《宝珠梨的传说》。

  提问:你吃过宝珠梨吗?为什么叫宝珠梨呢?

  (2)幼儿将吴家营的物产贴到相应区域。

  (3)小结:红色的吴家营是水果之乡。

  2.了解斗南的特有物产——鲜花。

  (1)提问:小朋友们除了带来的水果的,还带来了什么物产呢?

  (2)幼儿将斗南的物产贴到相应区域。

  (3)小结:橙色的斗南是鲜花之乡。

  3.了解乌龙的特有物产——蔬菜。

  (1)提问:绿色的.乌龙有什么特有物产呢?

  (2)小结:绿色的乌龙是蔬菜之乡。

  4.教师总结:我们的家乡呈贡是一个彩色的世界,红色吴家营是宝珠梨之乡,橙色斗南是鲜花之乡,绿色乌龙是蔬菜之乡。这是一个彩色的呈贡。

  三、拓展知识,萌发自豪感。

  1.提问:呈贡除了宝珠梨、鲜花、蔬菜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2.教师出示豆腐、豌豆粉、青蛙爬石板、臭豆腐、绣花鞋等图片。

  3.提问:你们喜欢呈贡吗?为什么?

  4.教师总结:我们大家都喜欢呈贡,呈贡是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彩色的呈贡。

  四、活动延伸:收集有关呈贡的其他有特色的事物图片。

  活动反思

  1.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自己是哪里人已经有了认识,教师需要帮助幼儿提升的经验只是将幼儿的碎片知识系统地呈现给幼儿,如:“我是云南省昆明市呈贡人”。所以在导入部分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提问,帮助幼儿整理归纳概念。在出示呈贡的行政区划图时,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图片,教师没有过多的干扰,幼儿能用“五颜六色”来描述行政区划图,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红色的是吴家营,橙色的是斗南,绿色的是乌龙。最后小朋友将自己的大头贴贴到自己家所在的位置。

  2.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幼儿自由、自主分享自己带来的呈贡特有物产的图片,幼儿进行了积极的分享环节,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分步骤让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物产图片贴到相应的区域。此环节用时过长。

  3.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就是表达情感环节,幼儿都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说出:“我的家乡太美了”“我爱我的家乡”等话。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幼儿园教学设计6

  一、活动目标

  1、认知: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初步掌握助跑跨跳的方法。

  2、技能:通过活动,使每个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尝试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远。

  3、情感:通过活动,使幼儿喜欢体育活动,不怕困难,具有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绳子两根、小跳绳六根、20厘米高的障碍物一个。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一)开始阶段:教师带领幼儿边唱儿歌边做游戏

  (儿歌《小蝌蚪变变变》:小蝌蚪,圆圆头,排着长队去游泳。小尾巴,摇摇摇,变成青蛙呱呱跳。)(分析:用游戏的形式导入,不仅可以达到热身目的,而且还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二)基本阶段:学习助跑跨跳

  【第一环节】跳小河

  1、教师把两根大绳子比作小河,要求幼儿跳过小河:教师逐步调整两根绳子间的宽度来增加跳跃的难度。

  (问题一)当我们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不过小河时,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跳过去?(教师请个别幼儿尝试)

  (问题二)这个小朋友是怎样跳过小河的?(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助跑跨跳的方式)2、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分析:本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巩固原已掌握的立定跳远动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动作的练习)

  【第二环节】助跑跨跳过小河

  教师在地上放置六根小跳绳,做成三条由窄逐渐变宽的小河,要求幼儿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跳跃过河。(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幼儿间能力的个体差异,以保护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三)结束阶段:放松整理

  1、游戏――青蛙戏水:让幼儿自由随意地在小河里游一游。

  2、游戏――抬“大虫”:把大绳比作“大虫”,全体幼儿一起抬着“大虫”离开操场。

  (分析:结束部分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放松心情,消除疲劳。)

幼儿园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学习能够自主的读出单词,培养说的能力。

  2.让小朋友能够听懂单词的发音,培养听的能力。

  3.让小朋友不断的练习写字母并尝试着去写单词,培养书写的能力

  4.看漫画图片,观察身边的事物,给图片涂上正确的`颜色,培养小朋友绘画能力以及对颜色的辨认。

  5.让小朋友动手制作漫画,卡片,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6.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孩子生活能力。

  重点内容:

  1.用动画,肢体动作学习26个英文字母。

  2.以漫画故事和歌曲的形式,学习有关水果,动物,家居用品,服饰,动作以及描述这些单词的形容词,确保每个小朋友能够记住并且会写下来。

  3.学习1--10的阿拉伯数字,会用英语介绍自己几岁了。

  4.看图片听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一些交通工具。

  5.观察天气,让小朋友了解不同的天气需要穿什么样的衣服。

  6.学习见面打招呼的用于A:Hi,IamLucy.

  B:Hi,Iamjack.

  A:Nicetomeetyou.

  B:Nicetomeetyoutoo

  新进阶英语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练习发音,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学习26个英文字母中的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5个元音,21个辅音。

  2.学习48个音标的发音。

  3.注重语法的教学: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进行时)。句子结构包括:(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的转化)。介词,代词,形容词,的使用。

  4.注重英语写作的教学。

  5.扩充学生学习的单词量。

  6.增强阅读的理解能力。

幼儿园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下春雨的情景,知道春天是种子发芽的季节。

  2、学会看节奏谱。

  活动准备:

  磁带、节奏谱、钢琴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小鸟醒来了》、《大雨小雨》、《母鸭带小鸭》、《只要妈妈露笑脸》。

  2、律动练习:《高人走,矮人走》、《摘果子》、《学做解放军》、《头发肩膀膝盖脚》

  二、基础部分

  1、出示节奏谱,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上面的这些XX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拍吗?

  介绍节奏,请幼儿尝试拍。

  2、老师示范的.把节奏合着拍子范唱一遍。

  3、老师和幼儿一起来把这首节奏普一起唱一遍

  三、学唱歌曲。

  师:这些节奏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沙沙沙)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节奏谱来说说吧!

  (1)、种子在干什么?(在说话)

  (2)、它怎么说?(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师:你们说得可真好,那你们会唱吗?我们来试试看好吗?

  师:真不错,春雨又开始在下了,这回它又是怎么说的呢?(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师:那我们也试着把它唱出来吧!

  三、学唱部分

  1、老师先边弹边唱,让幼儿欣赏一下这首歌曲。

  2、老师清唱一遍。

  3、那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唱一遍好吗?看看谁唱的最好听了,老师的眼睛可是会找人的哦!

  四、创编动作。

  师:真棒,那现在我们边听录音机,边自己想动作,看谁做的最美?

  你给春雨配上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

  五、结束部分

  在《一个一个说》中结束歌曲。

  幼儿园音乐教案莎莎,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中最适合幼儿玩的一种,可以让幼儿在歌曲中学习到知识,也可以通过音乐进行舞蹈的律动,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学习单脚站立,并掌握其动作要领。(难点)

  2、能听到指令后,快速的躲闪跑,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活。(重点)

  3、愿意参与游戏,感受同伴之间躲闪、追逐跑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了解狐狸与公鸡的特点,学习儿歌

  2、场地四周围方代表小公鸡的家,狐狸头饰1个,积木若干、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小公鸡晨练”,进行准备活动。

  二、游戏:“选拔放响员”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单脚站立的动作要领。

  1、初次探究金鸡独立的动作,掌握单脚站立的动作要领。

  提问:你们知道放哨员是干什么的吗?什么是“金鸡独立”?怎么做“金鸡独立”会站的稳稳的?

  2、游戏:闯关。运用“倒计时”闯关练习,引导幼儿进行不同时长的单脚站立练习。

  三、游戏:狐狸来了。练习躲闪跑,掌握躲闪跑的'动作要领。

  1、引导幼儿进行躲闪跑的练习,探究躲闪跑的动作要领。

  提问:放哨员在放哨的时候,狐狸来了怎么办?我们应该怎样跑就会避免碰撞?怎样跑就不会被狐狸提住?

  2、再次进行躲闪跑练习,加强对躲闪跑的练习。

  四、游戏:“狐狸和小公鸡”。

  掌握游戏玩法,体验游戏乐趣。游戏玩法:大公鸡和小公鸡一起边念几歌“我是一只小公鸡。每天早上喔喔啼,喔喔喔,哪哪喔”边巡逻,当听到“放哨”指令时,小公鸡做“金鸡独立”的动作,当听到“狐狸来了”的指令时快速跑回家(四个正方形),被捉到的小公鸡要停止一次游戏。

  1、第一次游戏:重点了解游戏规则和玩法。

  2、第二次游戏:能根据指令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3、第三次游戏:进一步熟悉规则,体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第四次游戏:增加狐狸数量,加大游戏难度。

  5、尝试新挑战:鼓励幼儿站到6CM高的“小石头”上进行平衡练习,体验挑战的乐趣。

  五、游戏:“小公鸡洗洗澡”进行放松活动,在洗澡的过程中放松身体的各部分。

幼儿园教学设计10

  设计思路

  幼儿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在沙地里玩起来总是乐此不疲。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探索发现带来的快乐。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了此次系列探索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对比的方法,感知沙子的特性。

  2.通过玩沙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

  3.了解沙和人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玩沙工具以及辅助材料,各种筛子、干沙、湿沙、泥等。

  2.各种颜色的沙子标本。

  3.各种瓶子:塑料的、玻璃的、易拉罐等。

  4.沙画、画纸、双面胶、水彩颜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 :细细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看、摸、吹、闻等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归纳沙子的特性:细细的、软软的、一粒一粒的。

  2.两个幼儿为一组玩装沙游戏:用筛子、水桶、铲子、漏斗等想办法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

  活动二: 有趣的沙

  1.引导幼儿在盛水的杯子里放入沙子,用小棒搅一搅,并观察有什么变化。(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在杯底,沙子变湿了。)

  2.请幼儿在两个一模一样的、底部都有小孔的塑料瓶子里,分别装上沙和土,然后倒入同样的水,观察有什么现象。(装土的瓶子里有少量的水流出,大部分被土吸收;装沙的瓶子里,大部分水流出,只有很少的部分被吸收。)

  3.引导幼儿观察干沙和湿沙的不同。动手操作:干、湿沙的流动及可塑性。(幼儿操作比较后发现:干沙的颜色浅,能流动,不可以塑造;湿沙的颜色深,不能流动,可以塑造。)

  4.请幼儿将粗沙、细沙、干沙、湿沙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摇动,倾听、比较发出的声音。(沙的多少不同,声音不同;容器相同,沙子不同,声音不同;容器不同,沙子相同,声音也不同……)

  干、湿不同的沙,摇一摇,听一听,再与同伴交流。幼儿发现了许多不同:同样的沙子放在不同的容器里摇动,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最响,在玻璃瓶里最轻,而在塑料瓶里比在易拉罐里发出的轻,但比玻璃瓶里发出的要响。粗沙、细沙分别放在同一容器里,粗沙发出的声音比细沙发出的声音响,等等。孩子们描绘声音也有声有色:有时像小雨、有时像沙球……)

  活动三: 会变的沙

  1.教师出示沙画,激发幼儿制作沙画的欲望。

  2.请幼儿欣赏五颜六色的沙,让幼儿感知沙子不仅有白沙、黄沙,还有红沙、黑沙、紫沙等。

  3.幼儿讨论:“怎样让沙子变得五颜六色?”并动手在干沙里分别注入水彩颜料,使其变成各色彩沙。

  4.幼儿自主合作制作沙画。

  5.沙画展览,请幼儿说一说制作沙画的过程,分享其中的乐趣。

  6.讨论:“沙子越多越好吗?”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沙尘暴现象,以及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懂得植树造林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延伸

  1.讨论:“沙子能种植吗?”

  2.让幼儿尝试用沙土进行种植,鼓励幼儿进行沙、沙土、泥土种植的比较实验。

  3.幼儿描述种植过程,分享其中的乐趣。

  4.引导幼儿用记录的方法比较沙土种植与泥土种植的生长速度。

幼儿园教学设计11

  目标:

  1、鼓励幼儿乐意尝试各种餐具的使用方法。

  2、体验使用餐具品尝美味食物的成功感及乐趣。

  重点:幼儿乐于尝试使用各种餐具,品尝美味食物。

  难点:用正确的动词表达餐具的使用方法。

  准备:一名幼儿扮演小兔、生日蛋糕、各种食物、餐具、空盒子小毛巾。

  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兔姐姐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自由的观察食物及各种餐具,说说它们的'名称、形状。)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餐具品尝不同形状的食物,探索各种餐具的使用方法。

  1、幼儿自由交流探索:你刚才吃了什么?你是怎么吃的?请了什么餐具帮忙?

  2、幼儿说说餐具的使用方法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示,教师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动词。

  3、教师提出或从幼儿的操作情况中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知道同一种食物可以用不同餐具来使用。

  三、小兔推出生日蛋糕,全体幼儿为小兔唱生日歌欢庆生日。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再次探索。

  幼儿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去操作使用不同餐具,品尝食物。

  四、活动延伸

  餐具“碰碰碰”,全体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幼儿园教学设计12

  设计意图:《纲要》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地、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性,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三张有益于幼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了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这可以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册。

  5.实物展示仪。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师:“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时拍的一张照片。放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来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极了!我们爬了好长时间,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高兴地说:‘我们爬到山顶了,我们胜利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谁?”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们看到里什么?说了什么?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快乐。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幼儿一:“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里收获了许多花生,我和爸爸帮奶奶晒花生,奶奶要剥花生给我吃,我说:‘奶奶,我帮你剥。’我剥不动就用牙齿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机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齿咬花生的样子给照下来了。”

  幼儿二:“这是我过五岁生日时我妈妈带我到小天使影楼拍的一张照片,我特别喜欢奥特曼,就拉着妈妈跟奥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纪念,我大声喊‘打败怪兽’妈妈祝我生日快乐!后来,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妈妈……”

  孩子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有趣、完整。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他们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如:春游、运动会、六一团体操表演等,孩子们都能快乐地、用完整、连贯的的语言讲述,而且讲述内容生动、有趣,是孩子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的剧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幸福!拍张全家福作为留念……)

  (3)刘翔比赛的照片。(刘翔哥哥在参加跨栏比赛,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获得了世界冠军……)

  4.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与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为照片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可以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这些照片装在一起,给它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幼儿园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在玩轮胎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难度要求,想出合适的办法完成任务,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通过推、搬、翻轮胎等动作锻炼上肢力量,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3、培养善于克服困难和合作的精神,体验玩轮胎的乐趣。

  活动重点:

  在玩轮胎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难度要求,想出合适的办法完成任务,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难点:通过玩轮胎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及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轮胎若干、场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放音乐健康歌)小朋友

  今天马老师要带着我们班的小朋友用轮胎来玩一个闯关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在闯关之前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灵活一些!仔细听音乐开始!(播放音乐)(现在我们的身体都已经活动开了)下面我们来进行闯关游戏。

  二、闯关活动

  我们第一个闯关游戏是

  (一)抢占轮胎

  闯关要求:每一个小朋友听音乐走轮胎、绕轮胎、跨走轮胎,音乐结束后听到几声哨声,轮胎上就站几个小朋友,要求站稳。

  1、请个别幼儿分享在轮胎上是怎样站稳的?

  小结:双脚分开、相互合作、手拉手,可以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平衡。

  (二)运轮胎

  闯关要求:用不同的办法把轮胎运到对面的线上。

  1、幼儿分享用什么办法把轮胎运过去的?请个别小朋友示范方法。

  练习翻这个方法。

  2、加大难度,用其他办法运轮胎,探索运轮胎的办法。

  3、教师示范翻这个方法,幼儿练习。

  (三)叠轮胎

  闯关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教师的指令叠放轮胎,轮胎叠放得稳又高。

  1、小朋友分组合作叠放轮胎,看哪一组叠放得稳又高。

  2、合作把所有轮胎叠放在一起。

  三、放松活动

  今天小朋友太厉害了三关都挑战成功,现在老师奖励你们坐在地上晒晒太阳锤锤腿、捏捏胳膊、晒晒肚子、晒晒屁股、闭上眼睛休息一下,想一想我们今天玩的游戏,收拾整理轮胎放回原来位置。

幼儿园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标志,并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和意义。

  2、学会关注幼儿园环境,尝试制作相应的标志。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的标志,树立安全意识。

  活动难点:

  观察幼儿园环境,设计相应标志。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标志,也可以用相机记录下来。

  2、制作幼儿用书第二册第36—37页标志的小图卡(每名幼儿一份)。

  3、幼儿用书第二册第36—37页大图(没有标志)。

  4、画纸、彩笔人手一套。

  5、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谈标志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客人,你瞧!(课件出示警察,画外音)你们好,很高兴来到我们大×班。每天我和我的同事辛勤工作,为的是保障人们安全,小朋友能够幸福生活。今天我来也是有任务的,想找一些小小安全员,帮我发现生活中不安全的地方。你们行吗?

  2、老师:警察叔叔告诉我啊,小朋友需要闯过四关噢!

  第一关:出示视频(课件播放马路上汽车按红绿灯行驶,按标志等待以及左右转弯,行人走斑马线视频)汽车和行人为什么这样有秩序啊?(幼儿回答)正是有了这些标志,汽车都乖乖地按指示行驶,才能保障人们安全。昨天老师说要你和爸爸妈妈找找身边的标志,你们找了吗?(将幼儿搜集的投放到屏幕上)

  教师小结:第一关通过!小朋友任务完成得非常棒!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第二关——

  二、认识标志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的一份各种标志,你在哪儿见过他们,谁愿意介绍一下呢?(幼儿用书出现的标志的小图卡)

  2、幼儿回答,师在黑板上张贴相应大图卡,及时对幼儿回答给予评价。

  3、我们一起来从头认识一下吧(逐个叙述标志所传达的含义)。

  4、这么多标志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

  5、幼儿分类,师巡视指导。

  6、集体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按颜色分)

  7、小朋友你们知道吗?颜色不一样,就代表就老师介绍:红色为禁止标志;绿色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黄色表示注意、警告;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

  5、每一种颜色代表的意义不同,你们明白了吗?恭喜小朋友,第二关!

  四、运用标志

  1、小亮星期天去游乐园玩,给我们带来几张图片,你瞧!(出示幼儿用书第二册第36—37页大图)这些地方需要哪些安全标志呢?动动脑筋,闯过第三关吧!

  2、和你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每幅图应该贴什么标志?为什么?选出一个代表跟大家交流。幼儿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每幅图一个小组,挑选手中相应的小图卡贴在图上。小组代表说明原因。

  4、课件警察画外音:小小安全员们你们好棒啊!不但认识了很多安全标志,而且都会运用了!祝贺你们第三关通过!准备好来闯第四关了吗?刚才我又去你们幼儿园了,带来了几张照片,你们看看这些地方需要什么标志呢?

  五、设计标志

  1、(课件出示本幼儿园卫生间、楼梯拐角等)需要什么标志呢?

  2、幼儿回答,及时评价。

  3、我们幼儿园还有那些地方需要安全标志呢?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呢?告诉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好吗?

  4、谁愿意跟老师说说,也让大家听听。

  5、小朋友说得很好,你能不能画出来呢?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设计标志。

  6、幼儿完成后,实物投影出展示。

  7、(课件警察画外音)小朋友你们都把身边不安全的地方找到了,设计的图片非常符合要求啊!现在我宣布:我要找的小安全员找到了!就是你们!请老师颁发小安全员勋章!(老师颁发勋章)

  活动延伸

  把幼儿自己设计的标志张贴在幼儿园相应位置,提醒所有小朋友注意安全。

幼儿园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夏日的美好。

  体验诗歌一问一答的韵律特点,并尝试用“在……”句式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蝈蝈、知了、青蛙叫声音效;蝈蝈、知了、青蛙图片;《夏天在哪里》诗歌音频及伴奏;《夏天在哪里》插图。

  纸面教具:蝈蝈、知了、青蛙头饰(卡纸彩色打印效果更佳)。

  活动过程

  依次播放蝈蝈、知了、青蛙的叫声,让幼儿感知夏天的声音

  一起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蝈蝈、知了、青蛙的图。)

  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回答。)

  播放诗歌《夏天在哪里》,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诗歌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感受到的夏天。

  蝈蝈、知了和青蛙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夏天在哪里?(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回答。)

  2、师幼共同欣赏配乐诗歌《夏天在哪里》前半段。

  那夏天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蝈蝈、知了和青蛙的回答吧。

  3、讨论理解诗歌《夏天在哪里》。

  蝈蝈、知了和青蛙是怎么回答的?(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语句来回答。)

  蝈蝈为什么说夏天在绿绿的草丛中?知了为什么说夏天在高高的大树上?青蛙为什么说夏天在清清的池塘里?(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追问。)

  4、师幼互问互答。

  蝈蝈、知了和青蛙的回答真有趣,我们一起学一学吧。(教师与幼儿互相扮演提问者和蝈蝈、知了、青蛙,进行互问互答游戏,也可互换角色,幼儿间也可以相互扮演角色互问互答。)

  出示图片、播放诗歌,引导幼儿一同寻找夏天

  1、看图找夏天。

  夏天还躲在哪里?(引导幼儿用“在……”句式进行表述,并引导幼儿描述该事物,如夏天在圆圆的太阳帽里等。)

  2、结合插图1、2,教师播放完整诗歌《夏天在哪里》音频。

  夏天真是一个美好又奇妙的季节,有这么多有趣的声音和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听听、念一念这首《夏天在哪里》吧。

  3、播放音乐,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夏天在哪里》。

  4、教师鼓励幼儿朗诵自己的仿编诗句。

  你们觉得夏天还能在哪里找到?(鼓励幼儿用“在……”的句式表达。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的回答。)

  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我们自己找到的夏天吧。(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看记录纸,朗诵幼儿自己仿编的诗句。)

  温馨提示

  模仿诗歌“在……”"的句式进行表述是难点,教师应该循序推进。如开始时,教师可以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用该句式提升,加深幼儿的印象,然后逐步引导幼儿模仿表达。

  在引导幼儿用“在………”句式进行表达时,教师可把握两个层次,如“在小明友乐呵呵的笑声里”句子中,第一层次是能表达“在小朋友的笑声里”,第二层次是鼓励、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在怎样的笑声里。对这两个层次,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逐步推进。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投放学习单,鼓励幼儿继续观察、阅读,并将自己找到的夏天画下来,编成诗句,在教师协助下编制成小书《夏天来了》。

《幼儿园教学设计(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学设计11-14

(经典)幼儿园教学设计07-03

幼儿园教学设计11-09

(精选)幼儿园教学设计04-12

幼儿园的教学设计05-15

幼儿园的教学设计12-01

【荐】幼儿园的教学设计12-15

幼儿园优秀的教学设计12-16

幼儿园课程教学设计12-23

幼儿园植树教学设计01-26

幼儿园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冰糖葫芦非常感兴趣,冰糖葫芦是大多数幼儿喜欢的一种食物,设计一堂制作冰糖葫芦的美工活动,使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了冰糖葫芦的特征,掌握了团圆的方法,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力,达到指南中大班幼儿艺术领域要求的“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活动目标:

  1.了解糖葫芦的特征、形状,知道糖葫芦的基本做法。

  2.学习团圆,尝试用竹签串起圆球制作糖葫芦串。

  3.体验亲自制作糖葫芦的快乐,获取制作传统食品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

  安全剪刀、排笔、竹签、黑、红色卡纸、白色颜料、双面胶、红色泡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冰糖葫芦》导入

  出示冰糖葫芦实物,介绍冰糖葫芦的特征及做法。

  二、中间部分

  (一)介绍制作材料:泡泡泥、彩纸、双面胶、竹签、颜料、排笔

  (二)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1.制作糖葫芦串

  (1)将红色泡泡泥团圆;

  (2)将团圆的泡泡泥串在竹签上,做4—5个。

  2.制作木桩

  (1)取出黄色卡纸,沿长边对折;

  (2)用剪刀沿不能打开的一边剪细条,注意不能剪断;

  (3)在两头贴上双面胶,卷成筒状。

  3.拼摆造型

  (1)在做好的木桩上下两端粘好双面胶;

  (2)取出黑色卡纸,将木桩固定在黑色卡纸上;

  (3)将做好的糖葫芦串依次插在木桩上,注意错落有致。

  4.渲染装饰

  (1)取适量白色颜料用水稀释;

  (2)用排笔蘸取适量稀释后的颜料;

  (3)右手握住排笔,在左手上轻轻抖动,将颜料均匀拍洒在作品上。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幼儿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小结:小朋友们在操作过程中非常有耐心,制作的冰糖葫芦色彩鲜艳、造型美观、布局合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让我们一起品尝糖葫芦的味道,感受一下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味道。

  大班艺术《冰糖葫芦》活动反思

  每天放学后,总会听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买糖葫芦吃。孩子喜欢吃糖葫芦?在一次晨间谈话中,孩子们又谈到了糖葫芦,我随口问到:“你们吃过什么样的糖葫芦?”他们七嘴八舌地讲了很多,有的说吃过山楂的;有的说吃过黑枣的;有的说吃过桔子的,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以后,有小朋友就找出了糖葫芦的'实物卡片,有的小朋友干脆做起了“糖葫芦”的买卖,一边吆喝,一边指着某样东西问“你要不要买呀?”捕捉到幼儿这个兴趣点后,于是,这一活动内容便产生了。通过活动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糖葫芦球状的特征,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学习了团圆、分泥、用竹签串在一起做成糖葫芦,并固定在木桩上等技能,使幼儿对手工活动产生兴趣,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与同伴分享作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制作的兴趣很高,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幼儿小肌肉正处于发育期间,所以在团圆的过程当中分泥不够均匀,导致糖葫芦串不够美观。

  2.幼儿使用剪刀不够熟练,所以在剪木桩时有将纸条剪断或剪得不够长的现象。

幼儿园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常常想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当成人的选择与他们的选择发生冲突时,时常会影响他们情绪。怎样才能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又帮助幼儿通过协商进行合理选择呢?《去度假》读本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准备度假行囊的故事。幼儿可以在观察读本、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如何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选择的经验。读本的画面内容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并且以幼儿说话的口吻来呈现它的句型结构,很适宜中班幼儿阅读。

  【活动目标】

  1.理解并能讲述图书画面的内容,体验图书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2.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根据需要、通过协商进行合理的选择,提高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与爸爸妈妈外出度假的经验。

  2.材料准备:大书、大书中所出现物品的卡片、呈现物品用的卡纸、小号旅行箱、各种生活用品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度假吗?

  幼:喜欢。

  师:去度假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幼1:要准备水。

  幼2:要带旅行箱。

  幼3:去度假肯定要住很久,所以一定要带衣服。

  ……

  师: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去度假前收拾行囊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她为度假准备了哪些东西。

  2.阅读图书《去度假》。

  (1)阅读封面: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封面上的小女孩及故事名称,以及封面上旅行箱中的物品。

  师:妈妈已经为妞妞准备好了东西,并将这些东西放在这个旅行箱里,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教师在卡纸上逐一出示衣服、水壶、药品、饮料等。)

  通过阅读封面,让幼儿了解妈妈整理好的旅行箱里都有哪些物品,为后面幼儿观察、理解“妞妞拿出妈妈的物品,放进自己的物品”做了铺垫。

  2.逐页阅读。

  (1)第一页: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认识画面信息。

  师:妞妞在哪里?

  幼:在家里。

  师:你怎么知道?

  幼:因为她后面有沙发、窗帘、装饰,还有妈妈。

  师:她在干什么?

  幼:妞妞把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把毛毛熊塞进去。

  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细节的能力,能很快地捕捉到画面中一些细微部分,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分析和判断,初步发现“拿出”与“放进”之间的联系。

  (2)第二页至第五页: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每一页旅行箱中的物品与地面上的物品之间的关系。(妞妞先后拿出妈妈准备的衣服、饮料、药品等,放进自己的故事书、游泳圈、花皮球等物品。)

  幼儿能较敏锐地感受画面所传递的信息,也能理解拿出的物品和放进的物品两者的联系。这使他们很愿意猜想下一页妞妞想带走的物品,想象自己要去度假需要带的物品,为之后展开讨论打下了基础。

  (3)第六页:引导幼儿讲述妞妞和妈妈的表情以及她们可能说的话。

  师:妞妞和妈妈是什么表情?她们会说什么?

  幼1:妈妈很生气,会说“你为什么要把东西都拿出来”。

  幼2:妈妈会很惊讶,会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

  幼3:妞妞会说“这是我的箱子,要放我想要带的东西”。

  幼4:妞妞会说“这些东西是我喜欢的”。

  师:说的好像都挺有道理,可到底谁的东西该带走呢?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并说出妞妞一定要带上那些物品的理由。

  师:妞妞为什么一定要带上那些物品(毛毛熊、故事书、牙刷、皮球……)?

  幼1:妞妞晚上要和毛毛熊一起睡觉。

  幼2:妈妈要给妞妞讲故事,我晚上睡觉也要听故事。”

  幼3:晚上睡觉前要刷牙。

  幼4:妞妞喜欢拍球,所以一定要带上皮球。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拿出来的`物品和放进去的物品的实用性和方便性,从中帮助幼儿了解物品“要带”和“不要带”的理由,培养了幼儿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4)第七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的表情,体验整理好行李可以出发去度假的快乐心情。

  师:妞妞一家开心吗?最后妞妞同意带什么东西去度假?

  幼1:终于要出发了,真开心。

  幼2:他们一人一个箱子,刚刚好。妞妞同意带妈妈要她带的那些东西了,因为那些东西需要带。

  通过讨论,幼儿都能理解妈妈为什么生气,也同意妞妞带的那些东西不太方便,不适合去度假,可以看出他们和妞妞一起“整理”完后的心情是非常轻松愉悦的。这个经验能够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参考成人的意见和理解有时他们提出的要求为什么没有得到成人应允。

  3.实践活动:帮助老师整理旅行箱。

  教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旅行箱,内装有:布娃娃、长柄伞、照相机、书、衣服、闹钟、水壶、床单、洗发水、沐浴露等物品,请幼儿帮忙看看哪些是必须要带的,哪些是可以不带的,并说出理由。

  幼1:布娃娃不需要带。

  幼2:闹钟不用带,爸爸妈妈都有手机。

  幼3:床单不要带,宾馆都有被子。

  幼4:宾馆里都有洗发水、沐浴露。

  有些物品是幼儿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的,有的则引起了一些小争议。

  幼1:长柄伞不用带,箱子放不下。

  幼2:要带的,太阳很大。

  幼3:是啊,万一下雨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办哦,说的都挺有道理的。有什么方法是可以不用带这把长柄伞又可以解决太阳很大和下雨的问题呢?

  幼1:可以戴帽子遮太阳。

  幼2:换一个小的、可以折叠的伞就好啦!

  当幼儿为了“长柄伞”而发生争议时,教师适时地将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而达成了带折叠伞或者帽子比较合适的决定,进一步提升了原有经验。在这种自由讨论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以致他们能够更加大胆、主动、自由地表达,同时增强了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更好地做出合理选择,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

  4.在歌曲《我的20xx》中自然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真有本领,帮助老师整理好了旅行箱,我们可以出发啦!

  【活动延伸】

  1.开展亲子活动:春游。通过发放、填写《春游要准备什么?》调查表,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商量去春游需要带的物品,进一步提高幼儿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的能力。

  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物品的图片,请幼儿想一想“去野餐”(或者“去游泳”等)时什么要带,什么不要带。

  【活动反思】

  我们从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去度假》这本图书的教育价值,较成功地开展了这个社会性活动。在之后的延伸活动中,幼儿能够清楚地通过《春游要准备什么?》调查表,记录自己认为需要带的物品。春游前,我们观察幼儿的书包发现食品和物品的种类、数量都比较合理,家长们也反映事先幼儿能和大人商量购买所需物品,再独立准备。可以看出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在合理选择、相互协商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幼儿对图书的阅读兴趣也十分浓厚,从图书中延伸出的亲子互动也为家长和孩子增添了许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幼儿园教学设计3

  一、谈话导入

  请宝宝和自己的爸爸一起上课。

  二、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父爱的多面性

  1、分页欣赏绘本。

  (1)讨论大狮子的样子。(观察图片)大狮子长的什么样子?

  (2)观察狮子宝宝的样子,比较狮子爸爸和狮子宝宝的不同。狮子宝宝在哪里?狮子宝宝和狮子爸爸长得像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欣赏PPT,教师讲述,狮子宝宝要哪些地方像爸爸一样呢?说说自己与爸爸不一样的地方,希望什么地方长得像爸爸一样?

  2、亲子阅读绘本。

  (1)这本书还有个好听的名字,请爸爸们一起大声地把书的名字念给宝宝听。(书名:像爸爸一样)PPT

  (2)爸爸和宝宝一起阅读,感受狮子宝宝对狮子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

  (3)每个宝宝说说自己爸爸的本领,激发对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狮子爸爸有很多本领,都教给了狮子宝宝,那你的爸爸有什么本领呢?

  3、说说爸爸的情绪。

  (1)狮子爸爸带狮子宝宝捕猎,一大群蜜蜂追着狮子爸爸。爸爸和宝宝一起看!狮子爸爸怎么啦?PPT狮子爸爸受伤了、不开心了,狮子宝宝会怎么做呢?(教师引导宝宝、爸爸共同参与)平时你的爸爸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你是怎么让爸爸开心的?我们来看看狮子宝宝是怎么哄爸爸开心的?PPT

  (2)表演:请爸爸们来学学狮子爸爸,受伤了,不开心,宝宝给爸爸挠挠痒痒,逗爸爸开心,让爸爸感受宝宝的爱!爸爸开心了,给宝宝一个感谢的亲吻吧!

  小结:希望爸爸和宝宝多一点相处的时间,爸爸心里的爱要多表现出来一点,让宝宝感受到你的爱。

  三、互动游戏,体验父亲的力量

  爸爸不光有很多本领,还是个大力士呢,我们请爸爸和宝宝一起玩"大吊车"的游戏吧!宝宝不要害怕,爸爸的力气很大,会好好保护宝宝的哦!(大吊车开出去玩,说再见)儿童

幼儿园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语言:木樨咯叽叽

  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用肢体语言表现故事

  教学目标

  1.聆听故事,感受劳动人民对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2.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穿木樨

  环境准备

  挂图号,故事磁带、幼儿活动材料

  过程与策略

  一、出示图片一引出课题。

  1.出示挂图一,教师讲述故事第一、儿段。

  2.教师再次讲述。

  二、出示挂图二,图三,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

  1.引导幼儿讨论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老公公和老婆婆的表情。

  3.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完整听一遍故事。

  三、儿歌表演。

  1.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为表演儿歌作准备。

  2熟悉儿歌进行表演。

  3.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有 效 语 言 设 计

  1.山上来了一头大黑熊,老公公和老婆婆会怎么样?

  2.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嗓子喊哑了,那怎么办?

  3.老公公好和老婆婆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4.大黑熊听到声音怎么办?

  环境辅助

  出示挂图。

  出示录音机和磁带

幼儿园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知道呈贡的特有物产,能运用连贯的语言表述。

  2.萌发作为呈贡人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呈贡的特有物产,萌发自豪感。

  难点:能运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收集的物产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物产有初浅的了解。

  物质准备:呈贡行政区域图、幼儿收集的物产图片、幼儿大头贴、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呈贡区域图。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是哪里人?

  2.教师出示呈贡区划图,幼儿将自己的大头贴贴在相应的区域。

  二、了解呈贡的特有物产。

  1.了解吴家营的特有物产——宝珠梨。

  (1)故事《宝珠梨的传说》。

  提问:你吃过宝珠梨吗?为什么叫宝珠梨呢?

  (2)幼儿将吴家营的物产贴到相应区域。

  (3)小结:红色的吴家营是水果之乡。

  2.了解斗南的特有物产——鲜花。

  (1)提问:小朋友们除了带来的水果的,还带来了什么物产呢?

  (2)幼儿将斗南的物产贴到相应区域。

  (3)小结:橙色的斗南是鲜花之乡。

  3.了解乌龙的特有物产——蔬菜。

  (1)提问:绿色的.乌龙有什么特有物产呢?

  (2)小结:绿色的乌龙是蔬菜之乡。

  4.教师总结:我们的家乡呈贡是一个彩色的世界,红色吴家营是宝珠梨之乡,橙色斗南是鲜花之乡,绿色乌龙是蔬菜之乡。这是一个彩色的呈贡。

  三、拓展知识,萌发自豪感。

  1.提问:呈贡除了宝珠梨、鲜花、蔬菜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2.教师出示豆腐、豌豆粉、青蛙爬石板、臭豆腐、绣花鞋等图片。

  3.提问:你们喜欢呈贡吗?为什么?

  4.教师总结:我们大家都喜欢呈贡,呈贡是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彩色的呈贡。

  四、活动延伸:收集有关呈贡的其他有特色的事物图片。

  活动反思

  1.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自己是哪里人已经有了认识,教师需要帮助幼儿提升的经验只是将幼儿的碎片知识系统地呈现给幼儿,如:“我是云南省昆明市呈贡人”。所以在导入部分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提问,帮助幼儿整理归纳概念。在出示呈贡的行政区划图时,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图片,教师没有过多的干扰,幼儿能用“五颜六色”来描述行政区划图,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红色的是吴家营,橙色的是斗南,绿色的是乌龙。最后小朋友将自己的大头贴贴到自己家所在的位置。

  2.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幼儿自由、自主分享自己带来的呈贡特有物产的图片,幼儿进行了积极的分享环节,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分步骤让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物产图片贴到相应的区域。此环节用时过长。

  3.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就是表达情感环节,幼儿都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说出:“我的家乡太美了”“我爱我的家乡”等话。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幼儿园教学设计6

  一、活动目标

  1、认知: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初步掌握助跑跨跳的方法。

  2、技能:通过活动,使每个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尝试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远。

  3、情感:通过活动,使幼儿喜欢体育活动,不怕困难,具有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绳子两根、小跳绳六根、20厘米高的障碍物一个。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一)开始阶段:教师带领幼儿边唱儿歌边做游戏

  (儿歌《小蝌蚪变变变》:小蝌蚪,圆圆头,排着长队去游泳。小尾巴,摇摇摇,变成青蛙呱呱跳。)(分析:用游戏的形式导入,不仅可以达到热身目的,而且还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二)基本阶段:学习助跑跨跳

  【第一环节】跳小河

  1、教师把两根大绳子比作小河,要求幼儿跳过小河:教师逐步调整两根绳子间的宽度来增加跳跃的难度。

  (问题一)当我们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不过小河时,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跳过去?(教师请个别幼儿尝试)

  (问题二)这个小朋友是怎样跳过小河的?(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助跑跨跳的方式)2、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分析:本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巩固原已掌握的立定跳远动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动作的练习)

  【第二环节】助跑跨跳过小河

  教师在地上放置六根小跳绳,做成三条由窄逐渐变宽的小河,要求幼儿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跳跃过河。(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幼儿间能力的个体差异,以保护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三)结束阶段:放松整理

  1、游戏――青蛙戏水:让幼儿自由随意地在小河里游一游。

  2、游戏――抬“大虫”:把大绳比作“大虫”,全体幼儿一起抬着“大虫”离开操场。

  (分析:结束部分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放松心情,消除疲劳。)

幼儿园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学习能够自主的读出单词,培养说的能力。

  2.让小朋友能够听懂单词的发音,培养听的能力。

  3.让小朋友不断的练习写字母并尝试着去写单词,培养书写的能力

  4.看漫画图片,观察身边的事物,给图片涂上正确的`颜色,培养小朋友绘画能力以及对颜色的辨认。

  5.让小朋友动手制作漫画,卡片,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6.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孩子生活能力。

  重点内容:

  1.用动画,肢体动作学习26个英文字母。

  2.以漫画故事和歌曲的形式,学习有关水果,动物,家居用品,服饰,动作以及描述这些单词的形容词,确保每个小朋友能够记住并且会写下来。

  3.学习1--10的阿拉伯数字,会用英语介绍自己几岁了。

  4.看图片听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一些交通工具。

  5.观察天气,让小朋友了解不同的天气需要穿什么样的衣服。

  6.学习见面打招呼的用于A:Hi,IamLucy.

  B:Hi,Iamjack.

  A:Nicetomeetyou.

  B:Nicetomeetyoutoo

  新进阶英语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练习发音,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学习26个英文字母中的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5个元音,21个辅音。

  2.学习48个音标的发音。

  3.注重语法的教学: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进行时)。句子结构包括:(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的转化)。介词,代词,形容词,的使用。

  4.注重英语写作的教学。

  5.扩充学生学习的单词量。

  6.增强阅读的理解能力。

幼儿园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下春雨的情景,知道春天是种子发芽的季节。

  2、学会看节奏谱。

  活动准备:

  磁带、节奏谱、钢琴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小鸟醒来了》、《大雨小雨》、《母鸭带小鸭》、《只要妈妈露笑脸》。

  2、律动练习:《高人走,矮人走》、《摘果子》、《学做解放军》、《头发肩膀膝盖脚》

  二、基础部分

  1、出示节奏谱,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上面的这些XX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拍吗?

  介绍节奏,请幼儿尝试拍。

  2、老师示范的.把节奏合着拍子范唱一遍。

  3、老师和幼儿一起来把这首节奏普一起唱一遍

  三、学唱歌曲。

  师:这些节奏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沙沙沙)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节奏谱来说说吧!

  (1)、种子在干什么?(在说话)

  (2)、它怎么说?(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师:你们说得可真好,那你们会唱吗?我们来试试看好吗?

  师:真不错,春雨又开始在下了,这回它又是怎么说的呢?(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师:那我们也试着把它唱出来吧!

  三、学唱部分

  1、老师先边弹边唱,让幼儿欣赏一下这首歌曲。

  2、老师清唱一遍。

  3、那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唱一遍好吗?看看谁唱的最好听了,老师的眼睛可是会找人的哦!

  四、创编动作。

  师:真棒,那现在我们边听录音机,边自己想动作,看谁做的最美?

  你给春雨配上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

  五、结束部分

  在《一个一个说》中结束歌曲。

  幼儿园音乐教案莎莎,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中最适合幼儿玩的一种,可以让幼儿在歌曲中学习到知识,也可以通过音乐进行舞蹈的律动,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学习单脚站立,并掌握其动作要领。(难点)

  2、能听到指令后,快速的躲闪跑,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活。(重点)

  3、愿意参与游戏,感受同伴之间躲闪、追逐跑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了解狐狸与公鸡的特点,学习儿歌

  2、场地四周围方代表小公鸡的家,狐狸头饰1个,积木若干、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小公鸡晨练”,进行准备活动。

  二、游戏:“选拔放响员”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单脚站立的动作要领。

  1、初次探究金鸡独立的动作,掌握单脚站立的动作要领。

  提问:你们知道放哨员是干什么的吗?什么是“金鸡独立”?怎么做“金鸡独立”会站的稳稳的?

  2、游戏:闯关。运用“倒计时”闯关练习,引导幼儿进行不同时长的单脚站立练习。

  三、游戏:狐狸来了。练习躲闪跑,掌握躲闪跑的'动作要领。

  1、引导幼儿进行躲闪跑的练习,探究躲闪跑的动作要领。

  提问:放哨员在放哨的时候,狐狸来了怎么办?我们应该怎样跑就会避免碰撞?怎样跑就不会被狐狸提住?

  2、再次进行躲闪跑练习,加强对躲闪跑的练习。

  四、游戏:“狐狸和小公鸡”。

  掌握游戏玩法,体验游戏乐趣。游戏玩法:大公鸡和小公鸡一起边念几歌“我是一只小公鸡。每天早上喔喔啼,喔喔喔,哪哪喔”边巡逻,当听到“放哨”指令时,小公鸡做“金鸡独立”的动作,当听到“狐狸来了”的指令时快速跑回家(四个正方形),被捉到的小公鸡要停止一次游戏。

  1、第一次游戏:重点了解游戏规则和玩法。

  2、第二次游戏:能根据指令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3、第三次游戏:进一步熟悉规则,体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第四次游戏:增加狐狸数量,加大游戏难度。

  5、尝试新挑战:鼓励幼儿站到6CM高的“小石头”上进行平衡练习,体验挑战的乐趣。

  五、游戏:“小公鸡洗洗澡”进行放松活动,在洗澡的过程中放松身体的各部分。

幼儿园教学设计10

  设计思路

  幼儿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在沙地里玩起来总是乐此不疲。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探索发现带来的快乐。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了此次系列探索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对比的方法,感知沙子的特性。

  2.通过玩沙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

  3.了解沙和人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玩沙工具以及辅助材料,各种筛子、干沙、湿沙、泥等。

  2.各种颜色的沙子标本。

  3.各种瓶子:塑料的、玻璃的、易拉罐等。

  4.沙画、画纸、双面胶、水彩颜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 :细细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看、摸、吹、闻等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归纳沙子的特性:细细的、软软的、一粒一粒的。

  2.两个幼儿为一组玩装沙游戏:用筛子、水桶、铲子、漏斗等想办法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

  活动二: 有趣的沙

  1.引导幼儿在盛水的杯子里放入沙子,用小棒搅一搅,并观察有什么变化。(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在杯底,沙子变湿了。)

  2.请幼儿在两个一模一样的、底部都有小孔的塑料瓶子里,分别装上沙和土,然后倒入同样的水,观察有什么现象。(装土的瓶子里有少量的水流出,大部分被土吸收;装沙的瓶子里,大部分水流出,只有很少的部分被吸收。)

  3.引导幼儿观察干沙和湿沙的不同。动手操作:干、湿沙的流动及可塑性。(幼儿操作比较后发现:干沙的颜色浅,能流动,不可以塑造;湿沙的颜色深,不能流动,可以塑造。)

  4.请幼儿将粗沙、细沙、干沙、湿沙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摇动,倾听、比较发出的声音。(沙的多少不同,声音不同;容器相同,沙子不同,声音不同;容器不同,沙子相同,声音也不同……)

  干、湿不同的沙,摇一摇,听一听,再与同伴交流。幼儿发现了许多不同:同样的沙子放在不同的容器里摇动,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最响,在玻璃瓶里最轻,而在塑料瓶里比在易拉罐里发出的轻,但比玻璃瓶里发出的要响。粗沙、细沙分别放在同一容器里,粗沙发出的声音比细沙发出的声音响,等等。孩子们描绘声音也有声有色:有时像小雨、有时像沙球……)

  活动三: 会变的沙

  1.教师出示沙画,激发幼儿制作沙画的欲望。

  2.请幼儿欣赏五颜六色的沙,让幼儿感知沙子不仅有白沙、黄沙,还有红沙、黑沙、紫沙等。

  3.幼儿讨论:“怎样让沙子变得五颜六色?”并动手在干沙里分别注入水彩颜料,使其变成各色彩沙。

  4.幼儿自主合作制作沙画。

  5.沙画展览,请幼儿说一说制作沙画的过程,分享其中的乐趣。

  6.讨论:“沙子越多越好吗?”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沙尘暴现象,以及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懂得植树造林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延伸

  1.讨论:“沙子能种植吗?”

  2.让幼儿尝试用沙土进行种植,鼓励幼儿进行沙、沙土、泥土种植的比较实验。

  3.幼儿描述种植过程,分享其中的乐趣。

  4.引导幼儿用记录的方法比较沙土种植与泥土种植的生长速度。

幼儿园教学设计11

  目标:

  1、鼓励幼儿乐意尝试各种餐具的使用方法。

  2、体验使用餐具品尝美味食物的成功感及乐趣。

  重点:幼儿乐于尝试使用各种餐具,品尝美味食物。

  难点:用正确的动词表达餐具的使用方法。

  准备:一名幼儿扮演小兔、生日蛋糕、各种食物、餐具、空盒子小毛巾。

  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兔姐姐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自由的观察食物及各种餐具,说说它们的'名称、形状。)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餐具品尝不同形状的食物,探索各种餐具的使用方法。

  1、幼儿自由交流探索:你刚才吃了什么?你是怎么吃的?请了什么餐具帮忙?

  2、幼儿说说餐具的使用方法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示,教师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动词。

  3、教师提出或从幼儿的操作情况中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知道同一种食物可以用不同餐具来使用。

  三、小兔推出生日蛋糕,全体幼儿为小兔唱生日歌欢庆生日。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再次探索。

  幼儿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去操作使用不同餐具,品尝食物。

  四、活动延伸

  餐具“碰碰碰”,全体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幼儿园教学设计12

  设计意图:《纲要》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地、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性,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三张有益于幼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了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这可以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册。

  5.实物展示仪。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师:“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时拍的一张照片。放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来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极了!我们爬了好长时间,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高兴地说:‘我们爬到山顶了,我们胜利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谁?”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们看到里什么?说了什么?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快乐。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幼儿一:“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里收获了许多花生,我和爸爸帮奶奶晒花生,奶奶要剥花生给我吃,我说:‘奶奶,我帮你剥。’我剥不动就用牙齿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机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齿咬花生的样子给照下来了。”

  幼儿二:“这是我过五岁生日时我妈妈带我到小天使影楼拍的一张照片,我特别喜欢奥特曼,就拉着妈妈跟奥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纪念,我大声喊‘打败怪兽’妈妈祝我生日快乐!后来,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妈妈……”

  孩子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有趣、完整。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他们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如:春游、运动会、六一团体操表演等,孩子们都能快乐地、用完整、连贯的的语言讲述,而且讲述内容生动、有趣,是孩子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的剧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幸福!拍张全家福作为留念……)

  (3)刘翔比赛的照片。(刘翔哥哥在参加跨栏比赛,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获得了世界冠军……)

  4.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与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为照片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可以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这些照片装在一起,给它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幼儿园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在玩轮胎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难度要求,想出合适的办法完成任务,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通过推、搬、翻轮胎等动作锻炼上肢力量,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3、培养善于克服困难和合作的精神,体验玩轮胎的乐趣。

  活动重点:

  在玩轮胎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难度要求,想出合适的办法完成任务,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难点:通过玩轮胎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及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轮胎若干、场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放音乐健康歌)小朋友

  今天马老师要带着我们班的小朋友用轮胎来玩一个闯关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在闯关之前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灵活一些!仔细听音乐开始!(播放音乐)(现在我们的身体都已经活动开了)下面我们来进行闯关游戏。

  二、闯关活动

  我们第一个闯关游戏是

  (一)抢占轮胎

  闯关要求:每一个小朋友听音乐走轮胎、绕轮胎、跨走轮胎,音乐结束后听到几声哨声,轮胎上就站几个小朋友,要求站稳。

  1、请个别幼儿分享在轮胎上是怎样站稳的?

  小结:双脚分开、相互合作、手拉手,可以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平衡。

  (二)运轮胎

  闯关要求:用不同的办法把轮胎运到对面的线上。

  1、幼儿分享用什么办法把轮胎运过去的?请个别小朋友示范方法。

  练习翻这个方法。

  2、加大难度,用其他办法运轮胎,探索运轮胎的办法。

  3、教师示范翻这个方法,幼儿练习。

  (三)叠轮胎

  闯关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教师的指令叠放轮胎,轮胎叠放得稳又高。

  1、小朋友分组合作叠放轮胎,看哪一组叠放得稳又高。

  2、合作把所有轮胎叠放在一起。

  三、放松活动

  今天小朋友太厉害了三关都挑战成功,现在老师奖励你们坐在地上晒晒太阳锤锤腿、捏捏胳膊、晒晒肚子、晒晒屁股、闭上眼睛休息一下,想一想我们今天玩的游戏,收拾整理轮胎放回原来位置。

幼儿园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标志,并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和意义。

  2、学会关注幼儿园环境,尝试制作相应的标志。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的标志,树立安全意识。

  活动难点:

  观察幼儿园环境,设计相应标志。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标志,也可以用相机记录下来。

  2、制作幼儿用书第二册第36—37页标志的小图卡(每名幼儿一份)。

  3、幼儿用书第二册第36—37页大图(没有标志)。

  4、画纸、彩笔人手一套。

  5、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谈标志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客人,你瞧!(课件出示警察,画外音)你们好,很高兴来到我们大×班。每天我和我的同事辛勤工作,为的是保障人们安全,小朋友能够幸福生活。今天我来也是有任务的,想找一些小小安全员,帮我发现生活中不安全的地方。你们行吗?

  2、老师:警察叔叔告诉我啊,小朋友需要闯过四关噢!

  第一关:出示视频(课件播放马路上汽车按红绿灯行驶,按标志等待以及左右转弯,行人走斑马线视频)汽车和行人为什么这样有秩序啊?(幼儿回答)正是有了这些标志,汽车都乖乖地按指示行驶,才能保障人们安全。昨天老师说要你和爸爸妈妈找找身边的标志,你们找了吗?(将幼儿搜集的投放到屏幕上)

  教师小结:第一关通过!小朋友任务完成得非常棒!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第二关——

  二、认识标志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的一份各种标志,你在哪儿见过他们,谁愿意介绍一下呢?(幼儿用书出现的标志的小图卡)

  2、幼儿回答,师在黑板上张贴相应大图卡,及时对幼儿回答给予评价。

  3、我们一起来从头认识一下吧(逐个叙述标志所传达的含义)。

  4、这么多标志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

  5、幼儿分类,师巡视指导。

  6、集体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按颜色分)

  7、小朋友你们知道吗?颜色不一样,就代表就老师介绍:红色为禁止标志;绿色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黄色表示注意、警告;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

  5、每一种颜色代表的意义不同,你们明白了吗?恭喜小朋友,第二关!

  四、运用标志

  1、小亮星期天去游乐园玩,给我们带来几张图片,你瞧!(出示幼儿用书第二册第36—37页大图)这些地方需要哪些安全标志呢?动动脑筋,闯过第三关吧!

  2、和你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每幅图应该贴什么标志?为什么?选出一个代表跟大家交流。幼儿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每幅图一个小组,挑选手中相应的小图卡贴在图上。小组代表说明原因。

  4、课件警察画外音:小小安全员们你们好棒啊!不但认识了很多安全标志,而且都会运用了!祝贺你们第三关通过!准备好来闯第四关了吗?刚才我又去你们幼儿园了,带来了几张照片,你们看看这些地方需要什么标志呢?

  五、设计标志

  1、(课件出示本幼儿园卫生间、楼梯拐角等)需要什么标志呢?

  2、幼儿回答,及时评价。

  3、我们幼儿园还有那些地方需要安全标志呢?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呢?告诉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好吗?

  4、谁愿意跟老师说说,也让大家听听。

  5、小朋友说得很好,你能不能画出来呢?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设计标志。

  6、幼儿完成后,实物投影出展示。

  7、(课件警察画外音)小朋友你们都把身边不安全的地方找到了,设计的图片非常符合要求啊!现在我宣布:我要找的小安全员找到了!就是你们!请老师颁发小安全员勋章!(老师颁发勋章)

  活动延伸

  把幼儿自己设计的标志张贴在幼儿园相应位置,提醒所有小朋友注意安全。

幼儿园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夏日的美好。

  体验诗歌一问一答的韵律特点,并尝试用“在……”句式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蝈蝈、知了、青蛙叫声音效;蝈蝈、知了、青蛙图片;《夏天在哪里》诗歌音频及伴奏;《夏天在哪里》插图。

  纸面教具:蝈蝈、知了、青蛙头饰(卡纸彩色打印效果更佳)。

  活动过程

  依次播放蝈蝈、知了、青蛙的叫声,让幼儿感知夏天的声音

  一起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蝈蝈、知了、青蛙的图。)

  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回答。)

  播放诗歌《夏天在哪里》,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诗歌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感受到的夏天。

  蝈蝈、知了和青蛙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夏天在哪里?(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回答。)

  2、师幼共同欣赏配乐诗歌《夏天在哪里》前半段。

  那夏天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蝈蝈、知了和青蛙的回答吧。

  3、讨论理解诗歌《夏天在哪里》。

  蝈蝈、知了和青蛙是怎么回答的?(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语句来回答。)

  蝈蝈为什么说夏天在绿绿的草丛中?知了为什么说夏天在高高的大树上?青蛙为什么说夏天在清清的池塘里?(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追问。)

  4、师幼互问互答。

  蝈蝈、知了和青蛙的回答真有趣,我们一起学一学吧。(教师与幼儿互相扮演提问者和蝈蝈、知了、青蛙,进行互问互答游戏,也可互换角色,幼儿间也可以相互扮演角色互问互答。)

  出示图片、播放诗歌,引导幼儿一同寻找夏天

  1、看图找夏天。

  夏天还躲在哪里?(引导幼儿用“在……”句式进行表述,并引导幼儿描述该事物,如夏天在圆圆的太阳帽里等。)

  2、结合插图1、2,教师播放完整诗歌《夏天在哪里》音频。

  夏天真是一个美好又奇妙的季节,有这么多有趣的声音和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听听、念一念这首《夏天在哪里》吧。

  3、播放音乐,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夏天在哪里》。

  4、教师鼓励幼儿朗诵自己的仿编诗句。

  你们觉得夏天还能在哪里找到?(鼓励幼儿用“在……”的句式表达。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的回答。)

  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我们自己找到的夏天吧。(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看记录纸,朗诵幼儿自己仿编的诗句。)

  温馨提示

  模仿诗歌“在……”"的句式进行表述是难点,教师应该循序推进。如开始时,教师可以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用该句式提升,加深幼儿的印象,然后逐步引导幼儿模仿表达。

  在引导幼儿用“在………”句式进行表达时,教师可把握两个层次,如“在小明友乐呵呵的笑声里”句子中,第一层次是能表达“在小朋友的笑声里”,第二层次是鼓励、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在怎样的笑声里。对这两个层次,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逐步推进。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投放学习单,鼓励幼儿继续观察、阅读,并将自己找到的夏天画下来,编成诗句,在教师协助下编制成小书《夏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