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7-20 11:08:2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幼儿园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小班科学活动:

  我喜欢的车的档案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谈话、统计等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车并与同伴交流。

  2、认识车的品牌,会区分客车、货车和特殊车辆,了解车的基本功能。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带来幼儿园。

  三、活动过程:

  1、让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喜欢哪些车并说说为什么?

  2、请一些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

  3、出示统计表格,介绍统计表格的填写方法:(统计表格附后)

  将自己喜欢的车的图片或照片剪下来贴在表格的第一栏,颜色一栏可直接用涂色表示,品牌一栏可用绘画的方式或直接将品牌标志剪下来贴上,在车的类型一栏,可直接进行选择,红色表示特殊车辆,蓝色表示客车,黄色表示货车,车的功能一栏可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

  4、幼儿各自填写自己喜欢的车的档案。(可为每个孩子提供3张表格。)

  5、档案展示。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对车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因而在了解公共汽车、货车、洒水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名称和特点,并了解其用途中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在共享中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创设的情境有效地将已学知识灵活应用,孩子们在辨析中对不同汽车的特点、用途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但在授课中,采用的图片形式,幼儿的兴趣不高,如果换成是“汽车玩具”,孩子们参与的兴趣会更高。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染纸作品鲜艳的色彩及美丽的图案,喜欢染纸活动。

  2.尝试运用多色蘸染的方法染出彩色的图画。

  3.知道保持桌面、衣服的整洁。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染纸作品

  2.各种颜色的水彩、水粉笔、正方形长方形的宣纸、报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染纸作品,感受染纸作品的色彩与图案,产生活动愿望。

  1.看一看纸上的图案,它们像什么?

  2.看了这些图案有事么感觉?

  二、讨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这些美丽的`画。

  1.这些漂亮的图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2.你觉得那些颜色能让画好看呢?

  3.染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选择不同鲜艳的颜色进行染纸)

  四、欣赏染纸活动,体验染纸带来的成功乐趣。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1.能参加活动,初步产生亲近老师、接纳同伴的情绪。

  2.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身体,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准备

  1.活泼欢快的`音乐,如《健康歌》的伴奏音乐。

  2.一处较大的场地。

  3.毛毛虫毛绒玩具。

  过程

  1.扭扭抱抱。

  ――教师出示毛毛虫毛绒玩具,表演扭扭虫扭动的样子。

  ――请幼儿观看教师用肢体动作表演的扭扭虫。

  ――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表帧?BR> ――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有节奏地扭动全身,教师在每一乐句结束处拥抱每个幼儿。

  2.爬爬碰碰。

  ――教师伸出食指、中指,随音乐节奏“爬”到幼儿身上,如“爬”到幼儿的背上、肚子上、屁股上等。

  ――在音乐声中,引导幼儿边念“扭扭碰呀,扭扭碰呀,扭扭屁股碰一碰”,边互相碰一碰,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音乐一停,每个幼儿摆出一个动作造型。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幼儿拍下照片,作为入园留念。

  建议

  1.在活动中,幼儿能自然地接受老师的拥抱、同伴的碰触,这十分有利于幼儿产生亲近老师、接纳同伴的情绪。

  2.应关注那些不愿意参与的幼儿,如幼儿实在不愿加入,亦不必勉强,可让其自由旁观。

  3.若没有现成的毛毛虫毛绒玩具,可用自制的毛毛虫指偶代替。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家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自己收拾玩具、会自己穿脱衣等。

  2.能理解情景表演的内容,大胆回答问题。

  活动重点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 积木一盒 手偶小兔

  一、谈话引起看情景剧表演的兴趣

  (一)出示兔宝宝。

  (二)提出问题:兔宝宝不光在幼儿园乖,在家也是能干的孩子。他怎么能干呢?请宝宝看一看。

  二、情景表演

  (一)兔宝宝搭积木,搭得高兴。妈妈叫吃饭,兔宝宝"哎,我收好积木就来"。

  (二)看电视,看得高兴,妈妈叫睡觉,兔宝宝"好的,我明天再看"。自己脱衣睡觉。

  三、根据情景提出问题

  (一)兔宝宝是听话的孩子吗?

  (二)他在家是怎样听妈妈话的?教师和幼儿共同扮演,重点引导幼儿进行对话的学说。

  四、情境与与幼儿生活相结合

  (一)宝宝在家都听话吗?

  (二)你玩过的玩具谁来收拾?晚上睡觉要不要妈妈陪?

  (三)教师小结:能干的孩子在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收拾玩具,睡觉也不要大人陪。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五、活动延伸

  在家你还会做什么?

  设计意图

  以直观的表演吸引幼儿的兴趣

  通过对话的学说强化宝宝的意识

  与自身生活相结合,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注意牙齿的清洁卫生,知道要保护好牙齿。

  2、爱惜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引出故事。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请你看一看,猜猜他是谁。(鳄鱼)

  鳄鱼还带来了一位他的朋友呢,他是谁呢?(牙医)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就发生在图片上的鳄鱼和牙医之间,故事的名字叫做《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二、绘本图片,故事讲述。

  1、鳄鱼牙疼的原因

  师:鳄鱼的牙齿最近非常的疼,蛀了一个大洞洞,所以他不得不去看牙医。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鳄鱼的牙齿为什么会疼呢?(吃了很多的糖,不刷牙,不漱口……)

  师:鳄鱼平时在生活中一点也不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每天不按时刷牙,吃很多甜的东西,所以它的牙齿很痛,要去看牙医。

  2、保护牙齿的方法

  师:那么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故事吧。(故事讲述)

  师:牙医有没鳄鱼把牙齿看好?(看好了)故事的最后鳄鱼说:明年我真的不想再看到他了,如果鳄鱼的牙齿没有蛀牙,那么明年我想鳄鱼就不用再看到牙医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可以帮助鳄鱼保护牙齿,不让它长蛀牙呢?故事里面牙医有教鳄鱼一个好方法,你们还记得吗?(刷牙)除了刷牙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保护牙齿。(不吃糖果,饭后漱口,早晚都刷牙……)

  师:小朋友们帮助鳄鱼想了好多的好方法,我想如果鳄鱼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吃甜的东西。用这些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那么鳄鱼明年一定不会长蛀牙,它也不用看到牙医了。

  三、结束活动,《刷牙歌》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们都有听到牙医也让鳄鱼记得刷牙,看来刷牙真的是一个保护牙齿的`好方法,老师这边还有一首好听的刷牙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拿出小手,刷一刷我们的牙齿,让我们的牙齿变得白白亮亮。

  师:看看你们的牙齿都刷干净了吗?现在小朋友们都有了一口大白牙了。

  附: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的牙齿没蛀牙。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观察雨天的不同声音和姿态,感受雨天的情景。

  2.尝试用点和线来表示不同的雨。

  3.喜欢绘画活动,学习使用油画棒的握笔方式。

  二、活动准备:

  大雨以及小雨声大雨、小雨、刮风时斜雨动态图ppt;油画棒若干、纸张若干。

  歌曲《大雨,小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大小雨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习用点、线来较好的表示大雨、小雨

  四、活动过程:

  1.听声音辨别大小雨。

  --听两种不同的雨的声音,请幼儿分辨。

  师: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下雨了吧!下雨的时候有时会下小雨,有时会下大雨,你们听听哪个是小雨的声音?哪个是大雨的声音?

  --出示大雨和小雨图片让幼儿对比,验证猜测的结果。

  --:小雨的声音是滴滴答、滴滴答,大雨的声音是哗啦啦、哗啦啦。

  2.看不同雨的'外形,认识雨的不同形态并尝试用手指画雨。

  --观看小雨动态图,认识小雨的形态。

  师:除了声音不一样以外,小雨和大雨的样子一样吗?小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用手来点一点吧!

  --观察大雨动态图,认识大雨的形态。

  --观察斜雨动态图,认识风吹过来的斜雨的形态。

  --:原来小雨和大雨除了声音不一样以外,他们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小雨是短短的,一点一点从天上落下来的;大雨是长长,一条一条从天上落下来的;没有风的时候小雨和大雨都是直直的,风吹来了,雨就变成斜斜的,风越大雨就变得越斜。

  3.学习尝试雨的不同画法--师幼共同尝试画雨。

  师:刚才我们用手指来画画,现在我们要用笔来画画,你们会画大雨和小雨吗?风吹来了,雨会怎么样?(请个别幼儿试着画雨,老师也可以有简单的示范)--老师三张大白纸放在桌子上或地上,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画大雨、小雨、斜雨。

  --提示幼儿画完一种雨后,可以到另外两组去画不同的雨。

  --提醒幼儿注意站位,以免相互碰撞。

  4.欣赏作品添画雨天背景让幼儿讲述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设计节约用水的标记。

  --组织幼儿观察自己的作品,看看小雨、大雨、斜雨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用蜡笔在幼儿的作品的大海报纸上作乌云,突出雨天的情境,让幼儿清晰观看自己的作品,感受雨的不同变化。

  5.音乐结束--在情景下音乐再次用手指画雨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儿歌吗?《大雨、小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用手指画一画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小班绘画活动《小蝌蚪》教案与反思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绘画,说到底就是添画和涂色。我班的幼儿在添画和涂色这两方面,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为了让幼儿在自己原有绘画的基础上,能有更好的提高,我在这次绘画活动:《小蝌蚪》中,尝试让幼儿去完成一幅简单的成品画,利用已学过的圆形和曲线,画成一只小蝌蚪,再让幼儿给小蝌蚪及水草涂颜色。在活动中,我会通过念儿歌,让幼儿对小蝌蚪有初步的印象,引起幼儿对图形的刺激。然后通过教师本身的演示,让幼儿产生学画的欲望。最后再让幼儿自由在表现绘画,从而激发幼儿对小蝌蚪的热爱之情。这就是我对这次活动的一些想法。

  活动目标

  ⒈认识曲线和圆形。

  ⒉能大胆在进行绘画。

  ⒊激发幼儿对小蝌蚪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⒈认识曲线和圆形。

  ⒉能利用曲线和圆形进行绘画。

  活动过程

  一、热阶段

  教师:小朋友,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头是圆圆的,黑黑的尾巴弯弯曲曲的,还跟着它们的妈妈,在水里游来游去呢?(小蝌蚪)

  教师:噢,原来是小蝌蚪,我们学有一首儿歌,也叫《小蝌蚪》,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好吗?

  二、图形刺激

  ⒈教师出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小蝌蚪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⒉教师示范圆形和曲线的画法。

  教师:小朋友,我们画圆形小蝌蚪的头时,要把它画得圆圆的,最后两头线接在一起的,像个大饼一样。

  在画曲线(小蝌蚪的尾巴)时,像画波浪一样,弯弯曲曲的。

  三、创造表现

  ⒈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⒉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曲线和圆形进行画成小蝌蚪。

  ⒊在绘画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即时纠正并对画得好的幼儿给予表扬肯定。

  四、作品欣赏

  ⒈展示幼儿作品,说说自己画了什么。

  ⒉将幼儿作品布置在美工区域里,供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绘画活动《小蝌蚪》,我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他们能通过我的示范讲解,认识了曲线和圆形,并学会了用曲线和圆形进行绘画,从而表现出对小蝌蚪的热爱。由于我的示范讲解到位,孩子们很快就能接受我想要传授的知识。而在孩子们的创造表现中,孩子们更是大胆地作画。他们能根据老师的引导,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想法,比如,他们在画中添加了水草、海水等,实现了大胆进行绘画的活动目标。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地给予纠正。总的来说,整个绘画活动下来,孩子们的表现还是挺令我满意的。不过,在活动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到之处,就是在活动中,我给幼儿说的机会有点少,没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去说,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这是我比较欠缺的。如果给我从新上过这个活动的话,我会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表达的一个环节,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想象到的都表达出来,我觉得那样会更好一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生成背景: 9月20日,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只听一声尖叫,我过去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冯静亭:“这是蚂蚱。”

  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

  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

  ……

  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

  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

  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

  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

  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

  ……

  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兴趣浓厚,更愿意到饲养角去研究。但他们又受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在倾听讨论的过程中,看问题片面,局限,缺乏全面的研究。《规程》中也明确指出要爱护小动物,培养幼儿的探索。老师也考虑到有研究价值。鉴于此,老师和幼儿一起共同生成了“螳螂”这一主题。

  生成过程: (一)了解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把螳螂高高兴兴地带回教室,在饲养角给它安了一个家。在观察时,他们又展开了议论。

  陈智超:“它喜欢吃什么?”

  史丽媛:“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李璇:“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马友成:“为什么它是绿色的呢?”

  崔鹏:“它到底叫什么名字?”

  ……

  孩子们议论的内容越来越多。

  老师:“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好的还是坏的?今天回家你们想办法找出答案,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开始商量了。有的说问爷爷、奶奶,有的说问爸爸、妈妈。有的说查《十万个为什么》,查《百科全书》,有的说用电脑上查。

  (二)探索发现 1、问家长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陆续带回了答案。有的'说是螳螂,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告诉的,是益虫。

  2、查资料

  马有成说雌螳螂在生小宝宝之后会把雄螳螂吃掉,是《十万个为什么》上写的。有的小朋友是请爸爸、妈妈用电脑上查的,那上面介绍螳螂是益虫,吃害虫。韩业达还拿来了VCD,说可以让小朋友一起看,上面的螳螂本领可大了,它身体的颜色是保护色。

  3、喂养

  孩子们在吃午饭、加点时,也用面包、米饭、馒头喂它,结果螳螂毫无兴趣。孩子们又在散步时拔了一些草,发觉螳螂对草比较感兴趣。张天启的爸爸还抓了两只蚂蚱,我们一起放到小盒里,螳螂马上用两把大刀抓住了其中一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嚷到:螳螂吃害虫,它是益虫。

  4、自我保护

  李小朋和许多小朋友在一起讨论起来:“螳螂遇到敌人怎么办呢?”“我们试一试吧。”胆子较大的韩业达把手伸到盒子里,还没等碰到螳螂,它的两把大刀就举了起来,韩业达吓得连忙把手缩回去。

  通过这个小实验,小朋友们明白了:螳螂是用大刀来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的。

  5、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方法并表征,同时进行知识的迁移

  我适时进行知识的迁移。:小动物都会保护自己,你们会怎么保护自己?

  潘敦浩:打110。

  战海涛:大声喊,救命啊。

  臧元晟:不跟坏人走。

  唐雯:赶快跑,找爸爸、妈妈。

  马佳奕:不单独自己走。

  潘绍文:不往耳朵里、鼻孔里塞东西。

  ……

  6、提出新的矛盾点

  好提问题的李璇问我:老师,青蛙、熊到了冬天会冬眠,螳螂冬天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小朋友帮李璇找到答案,好吗?

  过了几天,孩子们陆续找到了答案,螳螂在秋天把卵产在向阳的山坡上、树枝上,有一层硬膜包着,所以里面很暖和,而雌雄螳螂就冻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卵就孵化成小螳螂了,它们又可以捉害虫了。

  7、表征

  马佳奕把螳螂产卵的情景画了下来。韩舒宁把螳螂捉害虫的样子画了下来。战海涛还画了一只大螳螂带着一群小螳螂。

  8、 经验分享、交流

  孩子们把了解到的知识用各种形式告诉小伙伴。有的拿来了VCD ;有的拿来了《十万个为什么》讲给小朋友听;有的把螳螂吃害虫的动作画了下来;有的在“悄悄话”角谈论着螳螂的秘密;有的在父母来接送时拉着父母看螳螂的各种图片;有的在美工区粘贴、涂色螳螂,他们都在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体会与反思: 活动内容的产生来自幼儿,幼儿探索兴趣很高。教师有机地引导幼儿在饲养角探索、发现,不断丰富已有经验,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从螳螂的自我保护迁移到自身的自我保护。在此次活动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建构新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认知经验,掌握了许多学习方法,而且能有顺序地连贯描述螳螂的外形特征。对以后描述小动物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幸福拍手歌》,并用身体动作和节拍表现。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5、音乐游戏《听音学走路》:启发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鸟飞、大象走路。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

《【经典】幼儿园小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小班美术教案_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1-13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1-19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8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8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10

幼儿园小班教案06-12

小班幼儿园教案12-09

【经典】幼儿园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小班科学活动:

  我喜欢的车的档案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谈话、统计等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车并与同伴交流。

  2、认识车的品牌,会区分客车、货车和特殊车辆,了解车的基本功能。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带来幼儿园。

  三、活动过程:

  1、让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喜欢哪些车并说说为什么?

  2、请一些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

  3、出示统计表格,介绍统计表格的填写方法:(统计表格附后)

  将自己喜欢的车的图片或照片剪下来贴在表格的第一栏,颜色一栏可直接用涂色表示,品牌一栏可用绘画的方式或直接将品牌标志剪下来贴上,在车的类型一栏,可直接进行选择,红色表示特殊车辆,蓝色表示客车,黄色表示货车,车的功能一栏可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

  4、幼儿各自填写自己喜欢的车的档案。(可为每个孩子提供3张表格。)

  5、档案展示。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对车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因而在了解公共汽车、货车、洒水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名称和特点,并了解其用途中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在共享中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创设的情境有效地将已学知识灵活应用,孩子们在辨析中对不同汽车的特点、用途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但在授课中,采用的图片形式,幼儿的兴趣不高,如果换成是“汽车玩具”,孩子们参与的兴趣会更高。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染纸作品鲜艳的色彩及美丽的图案,喜欢染纸活动。

  2.尝试运用多色蘸染的方法染出彩色的图画。

  3.知道保持桌面、衣服的整洁。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染纸作品

  2.各种颜色的水彩、水粉笔、正方形长方形的宣纸、报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染纸作品,感受染纸作品的色彩与图案,产生活动愿望。

  1.看一看纸上的图案,它们像什么?

  2.看了这些图案有事么感觉?

  二、讨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这些美丽的`画。

  1.这些漂亮的图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2.你觉得那些颜色能让画好看呢?

  3.染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选择不同鲜艳的颜色进行染纸)

  四、欣赏染纸活动,体验染纸带来的成功乐趣。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1.能参加活动,初步产生亲近老师、接纳同伴的情绪。

  2.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身体,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准备

  1.活泼欢快的`音乐,如《健康歌》的伴奏音乐。

  2.一处较大的场地。

  3.毛毛虫毛绒玩具。

  过程

  1.扭扭抱抱。

  ――教师出示毛毛虫毛绒玩具,表演扭扭虫扭动的样子。

  ――请幼儿观看教师用肢体动作表演的扭扭虫。

  ――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表帧?BR> ――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有节奏地扭动全身,教师在每一乐句结束处拥抱每个幼儿。

  2.爬爬碰碰。

  ――教师伸出食指、中指,随音乐节奏“爬”到幼儿身上,如“爬”到幼儿的背上、肚子上、屁股上等。

  ――在音乐声中,引导幼儿边念“扭扭碰呀,扭扭碰呀,扭扭屁股碰一碰”,边互相碰一碰,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音乐一停,每个幼儿摆出一个动作造型。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幼儿拍下照片,作为入园留念。

  建议

  1.在活动中,幼儿能自然地接受老师的拥抱、同伴的碰触,这十分有利于幼儿产生亲近老师、接纳同伴的情绪。

  2.应关注那些不愿意参与的幼儿,如幼儿实在不愿加入,亦不必勉强,可让其自由旁观。

  3.若没有现成的毛毛虫毛绒玩具,可用自制的毛毛虫指偶代替。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家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自己收拾玩具、会自己穿脱衣等。

  2.能理解情景表演的内容,大胆回答问题。

  活动重点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 积木一盒 手偶小兔

  一、谈话引起看情景剧表演的兴趣

  (一)出示兔宝宝。

  (二)提出问题:兔宝宝不光在幼儿园乖,在家也是能干的孩子。他怎么能干呢?请宝宝看一看。

  二、情景表演

  (一)兔宝宝搭积木,搭得高兴。妈妈叫吃饭,兔宝宝"哎,我收好积木就来"。

  (二)看电视,看得高兴,妈妈叫睡觉,兔宝宝"好的,我明天再看"。自己脱衣睡觉。

  三、根据情景提出问题

  (一)兔宝宝是听话的孩子吗?

  (二)他在家是怎样听妈妈话的?教师和幼儿共同扮演,重点引导幼儿进行对话的学说。

  四、情境与与幼儿生活相结合

  (一)宝宝在家都听话吗?

  (二)你玩过的玩具谁来收拾?晚上睡觉要不要妈妈陪?

  (三)教师小结:能干的孩子在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收拾玩具,睡觉也不要大人陪。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五、活动延伸

  在家你还会做什么?

  设计意图

  以直观的表演吸引幼儿的兴趣

  通过对话的学说强化宝宝的意识

  与自身生活相结合,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注意牙齿的清洁卫生,知道要保护好牙齿。

  2、爱惜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引出故事。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请你看一看,猜猜他是谁。(鳄鱼)

  鳄鱼还带来了一位他的朋友呢,他是谁呢?(牙医)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就发生在图片上的鳄鱼和牙医之间,故事的名字叫做《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二、绘本图片,故事讲述。

  1、鳄鱼牙疼的原因

  师:鳄鱼的牙齿最近非常的疼,蛀了一个大洞洞,所以他不得不去看牙医。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鳄鱼的牙齿为什么会疼呢?(吃了很多的糖,不刷牙,不漱口……)

  师:鳄鱼平时在生活中一点也不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每天不按时刷牙,吃很多甜的东西,所以它的牙齿很痛,要去看牙医。

  2、保护牙齿的方法

  师:那么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故事吧。(故事讲述)

  师:牙医有没鳄鱼把牙齿看好?(看好了)故事的最后鳄鱼说:明年我真的不想再看到他了,如果鳄鱼的牙齿没有蛀牙,那么明年我想鳄鱼就不用再看到牙医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可以帮助鳄鱼保护牙齿,不让它长蛀牙呢?故事里面牙医有教鳄鱼一个好方法,你们还记得吗?(刷牙)除了刷牙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保护牙齿。(不吃糖果,饭后漱口,早晚都刷牙……)

  师:小朋友们帮助鳄鱼想了好多的好方法,我想如果鳄鱼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吃甜的东西。用这些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那么鳄鱼明年一定不会长蛀牙,它也不用看到牙医了。

  三、结束活动,《刷牙歌》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们都有听到牙医也让鳄鱼记得刷牙,看来刷牙真的是一个保护牙齿的`好方法,老师这边还有一首好听的刷牙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拿出小手,刷一刷我们的牙齿,让我们的牙齿变得白白亮亮。

  师:看看你们的牙齿都刷干净了吗?现在小朋友们都有了一口大白牙了。

  附: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的牙齿没蛀牙。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观察雨天的不同声音和姿态,感受雨天的情景。

  2.尝试用点和线来表示不同的雨。

  3.喜欢绘画活动,学习使用油画棒的握笔方式。

  二、活动准备:

  大雨以及小雨声大雨、小雨、刮风时斜雨动态图ppt;油画棒若干、纸张若干。

  歌曲《大雨,小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大小雨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习用点、线来较好的表示大雨、小雨

  四、活动过程:

  1.听声音辨别大小雨。

  --听两种不同的雨的声音,请幼儿分辨。

  师: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下雨了吧!下雨的时候有时会下小雨,有时会下大雨,你们听听哪个是小雨的声音?哪个是大雨的声音?

  --出示大雨和小雨图片让幼儿对比,验证猜测的结果。

  --:小雨的声音是滴滴答、滴滴答,大雨的声音是哗啦啦、哗啦啦。

  2.看不同雨的'外形,认识雨的不同形态并尝试用手指画雨。

  --观看小雨动态图,认识小雨的形态。

  师:除了声音不一样以外,小雨和大雨的样子一样吗?小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用手来点一点吧!

  --观察大雨动态图,认识大雨的形态。

  --观察斜雨动态图,认识风吹过来的斜雨的形态。

  --:原来小雨和大雨除了声音不一样以外,他们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小雨是短短的,一点一点从天上落下来的;大雨是长长,一条一条从天上落下来的;没有风的时候小雨和大雨都是直直的,风吹来了,雨就变成斜斜的,风越大雨就变得越斜。

  3.学习尝试雨的不同画法--师幼共同尝试画雨。

  师:刚才我们用手指来画画,现在我们要用笔来画画,你们会画大雨和小雨吗?风吹来了,雨会怎么样?(请个别幼儿试着画雨,老师也可以有简单的示范)--老师三张大白纸放在桌子上或地上,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画大雨、小雨、斜雨。

  --提示幼儿画完一种雨后,可以到另外两组去画不同的雨。

  --提醒幼儿注意站位,以免相互碰撞。

  4.欣赏作品添画雨天背景让幼儿讲述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设计节约用水的标记。

  --组织幼儿观察自己的作品,看看小雨、大雨、斜雨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用蜡笔在幼儿的作品的大海报纸上作乌云,突出雨天的情境,让幼儿清晰观看自己的作品,感受雨的不同变化。

  5.音乐结束--在情景下音乐再次用手指画雨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儿歌吗?《大雨、小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用手指画一画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小班绘画活动《小蝌蚪》教案与反思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绘画,说到底就是添画和涂色。我班的幼儿在添画和涂色这两方面,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为了让幼儿在自己原有绘画的基础上,能有更好的提高,我在这次绘画活动:《小蝌蚪》中,尝试让幼儿去完成一幅简单的成品画,利用已学过的圆形和曲线,画成一只小蝌蚪,再让幼儿给小蝌蚪及水草涂颜色。在活动中,我会通过念儿歌,让幼儿对小蝌蚪有初步的印象,引起幼儿对图形的刺激。然后通过教师本身的演示,让幼儿产生学画的欲望。最后再让幼儿自由在表现绘画,从而激发幼儿对小蝌蚪的热爱之情。这就是我对这次活动的一些想法。

  活动目标

  ⒈认识曲线和圆形。

  ⒉能大胆在进行绘画。

  ⒊激发幼儿对小蝌蚪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⒈认识曲线和圆形。

  ⒉能利用曲线和圆形进行绘画。

  活动过程

  一、热阶段

  教师:小朋友,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头是圆圆的,黑黑的尾巴弯弯曲曲的,还跟着它们的妈妈,在水里游来游去呢?(小蝌蚪)

  教师:噢,原来是小蝌蚪,我们学有一首儿歌,也叫《小蝌蚪》,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好吗?

  二、图形刺激

  ⒈教师出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小蝌蚪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⒉教师示范圆形和曲线的画法。

  教师:小朋友,我们画圆形小蝌蚪的头时,要把它画得圆圆的,最后两头线接在一起的,像个大饼一样。

  在画曲线(小蝌蚪的尾巴)时,像画波浪一样,弯弯曲曲的。

  三、创造表现

  ⒈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⒉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曲线和圆形进行画成小蝌蚪。

  ⒊在绘画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即时纠正并对画得好的幼儿给予表扬肯定。

  四、作品欣赏

  ⒈展示幼儿作品,说说自己画了什么。

  ⒉将幼儿作品布置在美工区域里,供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绘画活动《小蝌蚪》,我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他们能通过我的示范讲解,认识了曲线和圆形,并学会了用曲线和圆形进行绘画,从而表现出对小蝌蚪的热爱。由于我的示范讲解到位,孩子们很快就能接受我想要传授的知识。而在孩子们的创造表现中,孩子们更是大胆地作画。他们能根据老师的引导,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想法,比如,他们在画中添加了水草、海水等,实现了大胆进行绘画的活动目标。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地给予纠正。总的来说,整个绘画活动下来,孩子们的表现还是挺令我满意的。不过,在活动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到之处,就是在活动中,我给幼儿说的机会有点少,没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去说,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这是我比较欠缺的。如果给我从新上过这个活动的话,我会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表达的一个环节,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想象到的都表达出来,我觉得那样会更好一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生成背景: 9月20日,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只听一声尖叫,我过去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冯静亭:“这是蚂蚱。”

  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

  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

  ……

  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

  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

  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

  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

  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

  ……

  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兴趣浓厚,更愿意到饲养角去研究。但他们又受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在倾听讨论的过程中,看问题片面,局限,缺乏全面的研究。《规程》中也明确指出要爱护小动物,培养幼儿的探索。老师也考虑到有研究价值。鉴于此,老师和幼儿一起共同生成了“螳螂”这一主题。

  生成过程: (一)了解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把螳螂高高兴兴地带回教室,在饲养角给它安了一个家。在观察时,他们又展开了议论。

  陈智超:“它喜欢吃什么?”

  史丽媛:“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李璇:“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马友成:“为什么它是绿色的呢?”

  崔鹏:“它到底叫什么名字?”

  ……

  孩子们议论的内容越来越多。

  老师:“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好的还是坏的?今天回家你们想办法找出答案,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开始商量了。有的说问爷爷、奶奶,有的说问爸爸、妈妈。有的说查《十万个为什么》,查《百科全书》,有的说用电脑上查。

  (二)探索发现 1、问家长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陆续带回了答案。有的'说是螳螂,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告诉的,是益虫。

  2、查资料

  马有成说雌螳螂在生小宝宝之后会把雄螳螂吃掉,是《十万个为什么》上写的。有的小朋友是请爸爸、妈妈用电脑上查的,那上面介绍螳螂是益虫,吃害虫。韩业达还拿来了VCD,说可以让小朋友一起看,上面的螳螂本领可大了,它身体的颜色是保护色。

  3、喂养

  孩子们在吃午饭、加点时,也用面包、米饭、馒头喂它,结果螳螂毫无兴趣。孩子们又在散步时拔了一些草,发觉螳螂对草比较感兴趣。张天启的爸爸还抓了两只蚂蚱,我们一起放到小盒里,螳螂马上用两把大刀抓住了其中一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嚷到:螳螂吃害虫,它是益虫。

  4、自我保护

  李小朋和许多小朋友在一起讨论起来:“螳螂遇到敌人怎么办呢?”“我们试一试吧。”胆子较大的韩业达把手伸到盒子里,还没等碰到螳螂,它的两把大刀就举了起来,韩业达吓得连忙把手缩回去。

  通过这个小实验,小朋友们明白了:螳螂是用大刀来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的。

  5、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方法并表征,同时进行知识的迁移

  我适时进行知识的迁移。:小动物都会保护自己,你们会怎么保护自己?

  潘敦浩:打110。

  战海涛:大声喊,救命啊。

  臧元晟:不跟坏人走。

  唐雯:赶快跑,找爸爸、妈妈。

  马佳奕:不单独自己走。

  潘绍文:不往耳朵里、鼻孔里塞东西。

  ……

  6、提出新的矛盾点

  好提问题的李璇问我:老师,青蛙、熊到了冬天会冬眠,螳螂冬天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小朋友帮李璇找到答案,好吗?

  过了几天,孩子们陆续找到了答案,螳螂在秋天把卵产在向阳的山坡上、树枝上,有一层硬膜包着,所以里面很暖和,而雌雄螳螂就冻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卵就孵化成小螳螂了,它们又可以捉害虫了。

  7、表征

  马佳奕把螳螂产卵的情景画了下来。韩舒宁把螳螂捉害虫的样子画了下来。战海涛还画了一只大螳螂带着一群小螳螂。

  8、 经验分享、交流

  孩子们把了解到的知识用各种形式告诉小伙伴。有的拿来了VCD ;有的拿来了《十万个为什么》讲给小朋友听;有的把螳螂吃害虫的动作画了下来;有的在“悄悄话”角谈论着螳螂的秘密;有的在父母来接送时拉着父母看螳螂的各种图片;有的在美工区粘贴、涂色螳螂,他们都在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体会与反思: 活动内容的产生来自幼儿,幼儿探索兴趣很高。教师有机地引导幼儿在饲养角探索、发现,不断丰富已有经验,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从螳螂的自我保护迁移到自身的自我保护。在此次活动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建构新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认知经验,掌握了许多学习方法,而且能有顺序地连贯描述螳螂的外形特征。对以后描述小动物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幸福拍手歌》,并用身体动作和节拍表现。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5、音乐游戏《听音学走路》:启发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鸟飞、大象走路。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