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09 10:58:34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选[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学习行进冲拳,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 进一步感知“拳”的要领,对武术活动有参与兴趣。

  3. 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 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习“行进冲拳”的动作。

  “行进冲拳”的力度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1. 红绿板各一块;红绿点、圈标记每人一对。

  2. 背景音乐《中国功夫》;起点、中线、终点标记。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调动身心

  红绿小人跟着我一起动动身体:上肢、体侧、体转、踢腿、跳跃。

  二、探索练习,师生互动

  1.游戏:红绿小人听信号

  (1)红圈出脚/收,绿圈出脚/收。

  (2)加上口令:红脚(红)/收,绿脚(绿)/收。

  (3)口令和信号:举红板出红脚(红)/收,举绿板出绿脚(绿)/收。【要求:眼睛尽量看着信号板,做到抬头挺胸做动作】

  (4)提问:武术中的“拳”是怎么做的?

  (5)练习“红、绿点出拳动作“同(1)-(3)。【要求:出拳、收拳动作到位】

  2.集体练习“行进冲拳”。【要求:注意加强冲拳的力度和手脚协调性练习】

  3.“大带小”分散练习动作。

  4.游戏:红绿小人争奖励。

  规则:动作协调、有力的奖励“红花”,动作有待练习的奖励“红星”。

  三、整理活动

  红绿小人和我一起放松一下身体(体育项目模仿操):游泳(上肢)、举重(腿部)、乒乓(体转)、竞走(全身)、体操(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基于幼儿园的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多元化武术教育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实践研究》,活动中我摒除普通的武术动作单一的、反复的练习,把“行进冲拳”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层层递进的要求,让幼儿逐步掌握动作要领:首先练习原地踢腿动作,接着练习行进踢腿动作,然后练习出拳动作,最后是完整的“行进冲拳”动作练习和巩固。活动中孩子手背上的红绿点和鞋面上的红绿圈,我手上的红绿板以及武术口令都成为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和帮助孩子更协调掌握动作的有力教学具,避免了孩子们学习动作的“疲劳期”。

  今后活动中应该注意的是,虽然武术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运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往往动作都是一个标准模式。我们武术兴趣班的孩子是由中、大班混龄的孩子们组成的,我觉得针对幼儿期的不同年龄特征还是需要注重个体差异,有层次的提出要求。我相信持之以恒地坚持武术锻炼,对于孩子的身体素质、协调发展、苦恒之心等方面是很有益处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将花片进行分类、排列、记录,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学具:

  1、幼儿人手一份双面操作板和积塑(大、中、小各十个)。

  2、记号笔人手一支。

  3、同样长度即时贴两条。

  教具:

  1、示范用操作板两份。

  2、小橘子、大苹果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花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里有什么?(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不一样。

  (1)教师讲解操作要领。

  师:请你们帮忙做件事,给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队。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问:

  *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

  *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操作,用花片在纸板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都是十个,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因为小花片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4)小结:相同数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 观察纸板另一面,提问:

  *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花片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一样;不一样)

  (2) 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寻求答案。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花片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3) 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花片用的数量多,大花片用的数量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 出示橘子和苹果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橘子和苹果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橘子小,排的队伍长;苹果大,排的队伍短。)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橘子和苹果谁用的多?为什么?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大的苹果用的数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数量多。

  (2)师幼游戏“走钢丝”。

  *老师和一幼儿走“钢丝”,全体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为老师和幼儿点数步子。

  师:“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大家帮着数数用了几步?”

  *讨论: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结:走一样长的“钢丝”,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让我们把今天的许多新发现、学会的新本领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探索10以内相邻数

  1.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自备红圆点2个,蓝圆点3个,绿圆点4个:1——10的竖长条点卡,数卡1——10.

  三、活动过程:

  1. 认识3的相邻数。

  a 教师将三种颜色的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b 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c 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d 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3个圆点的前面是几个什么?3个圆点的后面是几个什么?

  e 教师:为什么2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f 教师: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3比2怎么样?3比4又怎么样?

  2.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关系。

  a 教师出示1——10的竖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

  b 教师指着4的竖长条点卡,提问:图上有几个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竖长条点卡和比它多1的竖长条点卡。

  c 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d 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f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一个数总比它前一个数大1,比它后一个数小1.

  3. 游戏:找相邻数朋友。

  a 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多1与少1)。

  b 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邻数数卡。

  c 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愿意为维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教学难点: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录像短片两段(整洁和脏乱的小区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劳伦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放录像(整洁和脏乱的小区)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儿来?”“垃圾有何危害?”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那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三:游戏——送垃圾“回家”

  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垃圾桶内。

  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桶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标志。

  导入: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活动延伸:

  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围绕故事情节,开展讨论,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城市空气净化的初浅知识,并初步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小狐狸、小鹿医生。

  2、被污染的、空气清新而又美丽的城市背景图各一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通过分段听故事观看木偶,开展讨论,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看木偶表演第一段,知道小狐狸生病的原因。了解医生用什么办法治疗小狐狸空气污染过敏症的。

  讨论:引起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2、听故事、看木偶表演第二段,让幼儿讨论人们买空气到不买空气的'原因。

  (二)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讨论:怎样使空气变得新鲜。

  (三)延伸活动:

  1、幼儿与家长商量出更好的方法来让城市空气更新鲜。

  2、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欣赏城市美景。

  教学反思: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多媒体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它能形象地具体地生动地反映人、动物、植物生活在地球上以及地球上环境遭受破坏,给人、动植物带来的困境,展现在幼儿的眼前,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及现象。它富于情感色彩,能够使幼儿介入,产生共鸣与交流,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应。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教案01-1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2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0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3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选[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学习行进冲拳,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 进一步感知“拳”的要领,对武术活动有参与兴趣。

  3. 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 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习“行进冲拳”的动作。

  “行进冲拳”的力度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1. 红绿板各一块;红绿点、圈标记每人一对。

  2. 背景音乐《中国功夫》;起点、中线、终点标记。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调动身心

  红绿小人跟着我一起动动身体:上肢、体侧、体转、踢腿、跳跃。

  二、探索练习,师生互动

  1.游戏:红绿小人听信号

  (1)红圈出脚/收,绿圈出脚/收。

  (2)加上口令:红脚(红)/收,绿脚(绿)/收。

  (3)口令和信号:举红板出红脚(红)/收,举绿板出绿脚(绿)/收。【要求:眼睛尽量看着信号板,做到抬头挺胸做动作】

  (4)提问:武术中的“拳”是怎么做的?

  (5)练习“红、绿点出拳动作“同(1)-(3)。【要求:出拳、收拳动作到位】

  2.集体练习“行进冲拳”。【要求:注意加强冲拳的力度和手脚协调性练习】

  3.“大带小”分散练习动作。

  4.游戏:红绿小人争奖励。

  规则:动作协调、有力的奖励“红花”,动作有待练习的奖励“红星”。

  三、整理活动

  红绿小人和我一起放松一下身体(体育项目模仿操):游泳(上肢)、举重(腿部)、乒乓(体转)、竞走(全身)、体操(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基于幼儿园的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多元化武术教育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实践研究》,活动中我摒除普通的武术动作单一的、反复的练习,把“行进冲拳”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层层递进的要求,让幼儿逐步掌握动作要领:首先练习原地踢腿动作,接着练习行进踢腿动作,然后练习出拳动作,最后是完整的“行进冲拳”动作练习和巩固。活动中孩子手背上的红绿点和鞋面上的红绿圈,我手上的红绿板以及武术口令都成为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和帮助孩子更协调掌握动作的有力教学具,避免了孩子们学习动作的“疲劳期”。

  今后活动中应该注意的是,虽然武术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运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往往动作都是一个标准模式。我们武术兴趣班的孩子是由中、大班混龄的孩子们组成的,我觉得针对幼儿期的不同年龄特征还是需要注重个体差异,有层次的提出要求。我相信持之以恒地坚持武术锻炼,对于孩子的身体素质、协调发展、苦恒之心等方面是很有益处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将花片进行分类、排列、记录,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学具:

  1、幼儿人手一份双面操作板和积塑(大、中、小各十个)。

  2、记号笔人手一支。

  3、同样长度即时贴两条。

  教具:

  1、示范用操作板两份。

  2、小橘子、大苹果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花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里有什么?(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不一样。

  (1)教师讲解操作要领。

  师:请你们帮忙做件事,给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队。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问:

  *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

  *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操作,用花片在纸板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都是十个,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因为小花片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4)小结:相同数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 观察纸板另一面,提问:

  *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花片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一样;不一样)

  (2) 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寻求答案。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花片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3) 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花片用的数量多,大花片用的数量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 出示橘子和苹果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橘子和苹果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橘子小,排的队伍长;苹果大,排的队伍短。)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橘子和苹果谁用的多?为什么?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大的苹果用的数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数量多。

  (2)师幼游戏“走钢丝”。

  *老师和一幼儿走“钢丝”,全体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为老师和幼儿点数步子。

  师:“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大家帮着数数用了几步?”

  *讨论: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结:走一样长的“钢丝”,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让我们把今天的许多新发现、学会的新本领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探索10以内相邻数

  1.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自备红圆点2个,蓝圆点3个,绿圆点4个:1——10的竖长条点卡,数卡1——10.

  三、活动过程:

  1. 认识3的相邻数。

  a 教师将三种颜色的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b 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c 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d 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3个圆点的前面是几个什么?3个圆点的后面是几个什么?

  e 教师:为什么2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f 教师: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3比2怎么样?3比4又怎么样?

  2.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关系。

  a 教师出示1——10的竖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

  b 教师指着4的竖长条点卡,提问:图上有几个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竖长条点卡和比它多1的竖长条点卡。

  c 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d 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f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一个数总比它前一个数大1,比它后一个数小1.

  3. 游戏:找相邻数朋友。

  a 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多1与少1)。

  b 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邻数数卡。

  c 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愿意为维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教学难点: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录像短片两段(整洁和脏乱的小区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劳伦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放录像(整洁和脏乱的小区)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儿来?”“垃圾有何危害?”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那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三:游戏——送垃圾“回家”

  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垃圾桶内。

  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桶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标志。

  导入: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活动延伸:

  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围绕故事情节,开展讨论,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城市空气净化的初浅知识,并初步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小狐狸、小鹿医生。

  2、被污染的、空气清新而又美丽的城市背景图各一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通过分段听故事观看木偶,开展讨论,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看木偶表演第一段,知道小狐狸生病的原因。了解医生用什么办法治疗小狐狸空气污染过敏症的。

  讨论:引起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2、听故事、看木偶表演第二段,让幼儿讨论人们买空气到不买空气的'原因。

  (二)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讨论:怎样使空气变得新鲜。

  (三)延伸活动:

  1、幼儿与家长商量出更好的方法来让城市空气更新鲜。

  2、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欣赏城市美景。

  教学反思: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多媒体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它能形象地具体地生动地反映人、动物、植物生活在地球上以及地球上环境遭受破坏,给人、动植物带来的困境,展现在幼儿的眼前,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及现象。它富于情感色彩,能够使幼儿介入,产生共鸣与交流,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