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19 11:38:57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彩色串珠,进一步了解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

  2.通过实物操作,能进行10以内数的简单加减运算。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彩色串珠;10以内的算式卡若干。

  2.学具准备:图片、作业纸、铅笔若干。

  3.《数学心智开发》第6册。

  活动过程

  1.常规活动——问候,走蒙氏线。

  线上游戏;是个小朋友。

  2.集体活动。

  ①教师演示教具操作。如演示算式26=8,教师先取彩色串珠-2-1放在操作面上,取“”放在其右边,接着再摆彩色串珠-6-1在“”的右边,其后放“=”,然后再放彩色串珠-8-1。在彩色串珠下方用对应的数字卡片表示。

  ②复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师请幼儿拿出格子图,让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有多少格子(10格),并用数字10表示出来。让幼儿在第一排的最后一格画上斜线,引导幼儿说出10个格子,可以分成9个白格子和1个黑格子,即10可以分成9和1。让幼儿顺次每排用斜线多画一个格子,并说出10的其余几种分合式,用数字在作业单上记录下来。

  ③出示另4张图,要求幼儿有序地说出10的分解组成,教师引导幼儿按图片列加法算式。列加法算式:求总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幼儿根据图片口述列出2道加法算式“18=981=9”。

  ④幼儿练习。引导幼儿分析,加法算式中,前两个数字交换位置,总得数不变。

  ⑤游戏“打麻雀”。教师出算式,幼儿心算出得数,若得数是9,便表示是9只麻雀,幼儿用手做打枪姿势,并随同发出9次“叭”的声音。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数学心智开发》第6册第27-28页的活动。

  第二组:教师出加法算式,幼儿做算术题。

  活动延伸

  更换图形卡做算术题。

  活动提示

  在进行演算时,不一定全部以10位总数,也可由其他总数的图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常常依赖别人,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关心人、爱护人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意识。《小松鼠访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只是道听途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得到证实。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及情节发展,掌握作品主要人物小松鼠的性格特点;

  2、感受与体验作品中人物产生的疑惑“水真的很深吗”,思考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的差异;

  3、理解图画中的主要情节,初步认读汉字:深、浅、远、近,并理解相对关系概念。

  活动重点:

  1、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2、让幼儿知道深,浅,远,近是相对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活动难点:

  让幼儿知道深,浅,远,近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1、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挂图

  2、动物指偶

  活动流程:

  1、活动导入:

  谜语开头:“尖尖尾巴象老鼠,一身绒毛尾巴粗,爱在森林里面住,爱吃松子爱上树。”

  师:我们今天来讲一个关于小松鼠的故事,小朋友可要认真听了!听完之后老师可是有问题要问你们的!看看哪个www。chinajiaoan。cn小朋友的小耳朵最灵?

  2、按照挂图,讲述故事。

  3、现在我问问小朋友,小马和小蚂蚁到底有没有骗它啊?

  幼:没有

  师:为什么我们说他们没有骗它啊?好!现在呢老师做小松鼠,你们来做山羊伯伯好不好?(好)

  (1)老师学小松鼠的声音问:“山羊伯伯,小马骗我,跟我说河水一点也不深,可是我差点淹死!”请幼儿扮演山羊伯伯回答小松鼠的问题。然后老师做一下总结。

  (告诉幼儿深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的,随事物的本身而有所变化)

  (2)老师再学小松鼠问:“那山羊伯伯小蚂蚁跟我说到你家很远,可是我刚刚跨过一个小土坡就到了!您说它有没有骗我啊?”请幼儿回答。老师做点评并做总结!

  {远近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是相对的!}

  4、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深浅远近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说一成不变的!所以,以后小朋友在说深浅远近的时候要说上比较对象!比如,这么长的路对我来说有点远,这样的小河对他来说并不深!

  5、老师问:“你们觉得小松鼠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啊?”孩子自由回答。老师:“小松鼠是一个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只会听别人说,自己不会考虑事情的`小朋友!他不懂得说话做事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小朋友啊,我们能不能学小松鼠啊?(不能)所以我们的小朋友做事情要学会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一个爱思考既聪明又智慧的好孩子!”

  6、拿出动物指偶,分角色扮演!

  活动反思:

  幼儿园课程中,导入环节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引导幼儿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挂钩还可以引发孩子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而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一个谜语来进行导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以:理解故事——学习新字——学习用新学的字造句结构进行教学,其实这次活动很多时候感觉就是老师在说教灌输,幼儿没有主动探索学习的机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空气可以助燃。

  2、 培养大胆交流与演示的能力。

  3、 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点火的技能。

  二、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蜡烛人手一根。每人一个打火机。大小玻璃杯一套。记录用品。

  知识准备:了解蜡烛在空气中是可以燃烧的。

  三、 活动组织:

  1、 回忆前面活动的结论引出新的课题。

  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知道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2、猜测、记录:如果用杯子隔离燃烧的蜡烛,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

  1) 幼儿猜测并记录 幼教频道

  2) 幼儿交流记录结果,老师作集体记录并统计人数。

  3、通过实验一,发现没有空气蜡烛不能燃烧。

  1)实验探索:用杯子隔离燃烧的蜡烛,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

  幼儿实验、观察、记录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安全要求:安全正确的使用打火机点火,正确使用玻璃杯。

  2)交流实验结果。老师做集体记录。

  3)讨论:为什么我们燃烧的蜡烛用杯子罩住后会熄灭?

  4)得出结论:没有空气蜡烛不能燃烧。

  4、通过实验二,进一步探索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 比较两种大小不同的`杯子。幼教频道 /

  2) 猜测、记录:用大小不同的两种杯子同时扣住燃烧的蜡烛,哪只杯子里的蜡烛会先熄灭?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 幼儿交流猜测结果,老师统计人数。

  4) 通过合作实验发现: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最后都熄灭。

  5)交流实验结果。

  6)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5、通过两次实验得出结论: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

  6、活动的延伸:继续用木头、纸等材料进行实验,验证:任何东西燃烧都需要空气的科学结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2、初步学习跟随音乐,较合拍地做缝衣服的动作。

  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活动准备:针、线和布娃娃衣服一件。

  活动过程:

  1、出示针、线和布娃娃衣服,引起幼儿的'兴趣。(小娃娃的衣服破了,我们来学习给小娃娃缝衣服)2、幼儿欣赏音乐并做身体动作,如拍腿、拍手等,拍出音乐的重拍。

  3、学习律动《缝衣服》

  (1) 老师启发引导幼儿理解穿针、引线、打结等动作。

  (2) 老师示范表演律动。

  (3) 老师哼唱音乐,幼儿随老师练习缝衣服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地练习律动动作。

  5、请做的好的幼儿表演律动。

  6、全体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律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随着近日电视中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节目的播出,幼儿产生了对奥运火炬传递的兴趣,我随机顺应幼儿的这一兴趣,并结合我园运动特色活动――轮滑,运用分小组轮流开展的形式,给幼儿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轮滑火炬传递运动,使幼儿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主题运动中获得身体和情感的体验。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小组的商议并在合作运动中产生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兴趣。

  2.在火炬传递的情境中,练习轮滑蹲滑、开并步滑等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看火炬传递节目,收集火炬传递资料(行走路线、传递方法)。

  2.轮滑鞋、保护物品每人一套。

  3.“火炬”三个、山洞(用呼拉圈或牛奶盒搭成)、路障、音乐、城市标志牌多个。

  4.布置奥运火炬传递线路。

  ●香港、――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北京。(创设“海洋”情境,设置很多用牛奶盒制作的暗礁,设置开步和并步滑行的障碍物。)

  ●广东――澳门――海南――云南――四川――北京。(创设“热带丛林”情境,设置绕弯滑的障碍物。)

  ●西藏――新疆――山西――宁夏――内蒙古――北京。(创设“丘陵”情境,设置蹲滑的障碍物。)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中,念儿歌做身体各部位热身活动。

  二、奥运火炬传递(15分钟)

  1.探索尝试(5分钟)

  师:(讲解)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已经来到了中国,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小小火炬手?今天我们要走三条火炬传递线路,你们八人组成一个小队,每组选一个队长来领取一支奥运火炬。火炬上的图案代表你们所要进行的那条火炬传递线路。看清楚你们火炬上的`图案和城市,(火炬上的标志:树林、山洞、盆地)各组队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到你所抽取的火炬传递路线上进行尝试。

  师:(分组第一次探索游戏,5分钟)小小火炬手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口号是:“传递火炬,迎接奥运!”幼儿分组探索各条火炬传递线路。

  师:(分享交流)分别说一说各队的火炬线路应怎样通过。(教师根据幼儿探索现状,可以示范某条路线,同时讲解其动作要求。)

  1. 分组第二次探索游戏(5分钟)

  师:现在我们各队交换火炬进行传递,去试一试你没有走过的线路。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幼儿交换火炬再次尝试,教师根据时间确定交换游戏的次数。游戏结束后,交流分享,共同探讨各条线路最佳的通过方法。)

  二、火炬接力比赛(5分钟)

  师:(讲解比赛方法)三组火炬传递手站在起点,听到信号开始进行传递比赛,第一位火炬手将火炬传递给第二位火炬手跟滑,以此类推,第一个到达北京的队伍,将手中火炬插在“北京烽火台”上。(教师根据时间确定游戏比赛次数。)

  四、小结讲评、放松整理(5分钟)

  1.引导各组幼儿交流火炬传递的感受;教师作讲评。

  2.幼儿脱鞋、脱护套。

  3.师幼共同收拾、整理器材,取轮滑鞋、护套离场。

  点评

  本活动把轮滑运动最基本的分并滑、蹲滑、曲线滑的动作和分组合作性运动、竞争性运动等体现大班幼儿年龄特征的运动发展目标自然融合于奥运火炬传递主题的运动活动中。(华东师大 冷小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等活动,引导幼儿除不感知我们的世界有多种颜色,颜色是有趣、奇妙、会变化的。

  2、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使用颜色的能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问题板块:

  1、利用本班的墙壁,在墙上贴上与颜色有关的相片。

  2、引导幼儿利用水粉的绘画工具,自己调制出的各种颜色。

  区域游戏:

  1、科学区: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了解这是三原色,以便幼儿做实验。

  2、辅助材料:调色盘,笔,水等。投放《颜色旅行》的玩具,引大幼儿了解颜色“旅行”的方式等。

  3、图书区:投放有关颜色的图书。

  4、动手操作区:三原颜色的布偶球,引导幼儿利用布偶球进行有规则的排序。

  家园合作:

  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与颜色有关的图片、资料或物品,带到幼儿园后与其他幼儿工向有关的知识经验。

  2、请家长与幼儿利用家中的材料(纸张、布均可),共同纸做一件彩色服装,参加班中组织的.《颜色旅行》和《模特大赛活动》

  资源利用:

  1、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活动,比一比谁找出的颜色多。引导幼儿感受五彩缤纷的颜色。

  2、请家长和幼儿收集各种颜色的纸或布等。

  活动网络图主要活动:

  1、漂亮的颜色

  2、树妈妈找孩子

  3、我的颜色朋友

  4、春天的童话

  5、五颜六色的泡

  活动准备:

  1、三原色的颜料、调色盘、毛笔、吸管、抹布。

  2、制作的《小熊穿衣》三原色教具。

  设计意图:由于幼儿对颜色非常的感兴趣,在区域中总是区操作有关颜色的游戏材料。为了使幼儿对三原色有更深的认识,为此设计了此次教育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边讲故事便操作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一大早,小熊和朋友们约好要去春游早上起床后,他挑了一件红色的外衣穿上了,可是觉得不满意,又换了一件黄色的,又觉得有些小,最后它穿上了一件蓝色的外套,这下他满意的准备出发了,刚出门,他发现外面正刮着大风呢,于是又把红色的外衣套在了外面……

  2、讨论:小熊都穿了那些颜色的衣服,这些衣服有哪些奇妙的地方?都还能变出哪些漂亮的颜色来?你们愿不愿意来试一试?

  3、教师出示三原色的颜料,请幼儿利用三原色来调配出新的颜色。

  4、幼儿开始操作,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讲评:引导幼儿了解,这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的基础色,有了这三种颜色,其它的颜色都可以调制出,所以人们称这三种颜色为三原色。

  教育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小百科: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乐器的多样性,感受“多与少”“静与响”“快与慢”的表达。

  2、充分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型打击乐器

  2、装乐器的盒子和篮子

  3、地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百宝箱

  1、听音乐入场

  我们听着音乐走进森林,一起去寻宝吧。(音乐慢,慢慢走,音乐快,小跑)

  2、打开百宝箱,寻找乐器

  我们猜猜这里会是什么?(动一动)

  3、布置音乐岛

  请你拿出乐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请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戏:音乐岛之旅

  1、 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听着鼓声,鼓声响起,你可以在音乐岛之间旅行,鼓声停,请你停留在一座岛上玩玩岛上的乐器。

  2、师敲鼓,幼儿游戏,指导幼儿玩乐器的方法

  ( 提醒幼儿选择不同的小岛游玩)

  3、师弹奏曲子,幼儿跟随敲击乐器。

  4、小结:真的像刚才有的朋友介绍的,我们的乐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摇的。

  三、根据指挥的指令演奏乐器

  1、这里有块丝巾,我的丝巾会变长也会变短,变长的'话可以怎么表示呢?变短的时候可以怎么表示?

  (幼儿随着丝巾的变动玩乐器)

  2、这里又有块纱巾,风来了她会飘,请你们看着纱巾的飘动玩乐器。

  3、请看了我的手敲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

  四、游戏:魔法森林

  1、规则:森林里长着许多大树,结出奇怪的“果实”。当风吹过,魔法森林就开始歌唱。我们每个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颗大树。老师在“树”上挂满了乐器。丝巾在森林中飘起就被认为是有风吹过,风有大有小,风一吹,“树”上的乐器就会想起。

  2、幼儿控制风,角色更换。

  五、整理百宝箱

  跟随音乐把乐器放入百宝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名称:咕隆咚(认知活动)

  隶属主题:我们的城市

  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有关投币机的经验,了解、体会投币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能够清楚地表达图片内容,大胆地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咕隆咚、几种投币机的图片;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活动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咕隆—咚”是什么吗?

  小结:像这种把钱投进去,就可以买到东西的机器,就是自动售货机。在这个机器上有投币口,选择物品的按钮,还有取东西的取物口。原来“咕隆—咚”就是硬币投入自动售货机时发出的声音。

  二、我们身边的“咕隆—咚”——经验交流与拓展

  1、重点提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些自动投币机?

  小结:自动投币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重点提问:你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自动投币机?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使用的'?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投币机,这些投币机,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与快乐。

  3、除了这些投币机以外,还有哪些投币机你没有使用过,但看到过?

  4、老师也发现了许多投币机,这些投币机是我们小朋友不经常看到的,你们想看吗?

  5、出示PPT,与幼儿一起欣赏课件,并总结介绍各种公共投币设施:投币公车、投币厕所、投币储物柜、投币电话、投币身高体重秤、投币洗衣机、投币摇摇椅、投币游戏机。

  6、小朋友谁来猜猜这个神奇房子是什么呢?有什么用?

  小结:神奇房子是个投币厕所,把硬币投进去,就可以方便了。投币厕所也是投币机。

  总结:刚刚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各种投币机器,我们自己只要通过投币就可以让这些机器为我们服务和提供需要的东西,不需要麻烦别人为我们服务,真的很方便。

  三、我们不了解的“咕隆—咚”——活动延伸

  出示磁卡,告诉幼儿现在除了投币机外,还有更方便、更先进的方法,如磁卡电话、磁卡开门器,还有好多好多呢,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的东西,以后小朋友也可以去找找、用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懂得要珍惜每一分钟。

  2、感知时间的永不停顿,初步了解时间的宝贵。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难点:

  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丢失的一分钟。

  能理解一分钟很短,但是也很重要,要珍惜每一分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孩子对钟的认知度,增强孩子对时间感知和体验环境准备:

  PPT投影仪,四张大桌子呈一字排放,上面摆放材料桌子前面留一空场地空场地材料准备:故事PPT一分钟体验材料(皮球6个,呼啦圈6个,小毛巾20条,毛豆一篮,泡沫砖20块,记号笔6支,画纸6张,数学练习纸6本,串珠子插塑积木一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交流时间的重要性观看ppt:金爷爷最近很苦恼,因为他家里没有钟。

  重点提问:

  1、没有钟,有什么苦恼呢?

  2、辅助递进的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时间呢?(因为不知道时间了,他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了)小结:没有钟,金爷爷的生活一团糟,所以他决定去买钟。

  二、第一次讲故事——了解一分钟的重要,懂得要珍惜每一分钟(一)讨论一分钟的重要性1、观看ppt:金爷爷买了两个钟,一个放在楼下,一个放在楼上。

  2、重点观察:

  (1)楼上楼下的两个钟:显示的时间不一样:楼下是3点,楼上3点零一分。

  重点提问:

  1、两个钟就差一分钟,爷爷为什么要这么苦恼呢?

  2、少掉一分钟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金爷爷跟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在金爷爷看来,一分钟可重要啦。他可以做很多事情。

  3、观看ppt:一分钟爷爷浇好一盆花;转热一杯牛奶;削好一个苹果。

  小结:原来金爷爷的一分钟可以做那么多事情。

  (二)体验一分钟的任务1)一分钟的感受(孩子在座位上静静的坐上一分钟,感受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重点提问:一分钟过去了,你有什么感觉?(过的很慢,过得很快)小结:有的觉得很快,有的觉得一分钟挺长的。那都是我们坐着体验的感觉。

  2)第一次体验活动在老师规定的一分钟时间里,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操作材料进行活动。

  要求:可以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做的数一数。等一会来告诉大家:你做了什么事情,完成了多少?

  重点提问:

  你在一分钟里做了什么事情?做了多少?

  3)第二次体验重点提问:

  (1)还是一分钟,和刚才的一分钟相比,你多做了(少做)多少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2)怎么样才能在短短的一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小结: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加快速度,合理分配,就能在一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4)进一步感知观看ppt:火箭发射,刘翔跨栏感受一分钟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小结:原来,一分钟真的`可以做这么多事情,所以金爷爷才会这么苦恼呀!

  三、第二次讲故事——感受时间的永不停顿(一)讨论金爷爷"失踪"的一分钟1、观看ppt:一楼的钟——八点二楼的钟——八点零一三楼的钟——八点零二(其中穿插金爷爷走楼梯画面)2、重点提问:(1)、怎么回事?为什么钟时间都不一样呢?

  (2)为什么总是差一分钟?是钟不准?还是什么原因呢?

  (幼儿自由讨论,寻找原因)小结:原来不是钟不准,而是时间不会停顿,爷爷在一楼看好时间,他要走到二楼去。当爷爷在走楼梯时候,时间也在向前走,而爷爷走楼梯正好花了一分钟时间,那当他到二楼的时候就看到了时钟多了一分钟。到三楼的时候又多了一分钟。爷爷少掉的一分钟就是在走楼梯。

  (二)联系生活,进一步激发幼儿要珍惜时间。

  1、老师联系实际讲述生活经历:感知时间不等人重点提问:

  你们有没有遇到像老师这样希望时间停下来的事情吗?(鼓励孩子联系生活经验大胆讲述)小结:时间总是在不停的流逝,它是不会停下来的。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抓紧时间,不要让时间白白溜走了。

  四、活动的延伸我们一起学习看钟,学习安排自己的时间,也象金爷爷一样,做一个爱惜时间的人。

  活动反思:

  1、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旁白者""画外音",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提供幼儿探索的材料、提供环境及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学习的条件,让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2、精彩的绘本和巧妙的ppt制作让孩子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

  3、在一分钟时间内,提供各种适合大班孩子经验和能力的操作材料充分让孩子动起来,活起来,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31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8-10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10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0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