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例3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
2.幼儿知道太阳石圆圆的、红红 ,同时也知道许多东西是圆圆的、红红的。
3.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1.一组背景图:(1)天空(2)菜园(3)房子。小兔头饰(数量和幼儿人数一样)。
2.《小兔找太阳》的动画片。
3.彩笔和白纸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基本部分:
一、请幼儿欣赏大班小朋友表演的故事《小兔找太阳》
二、请幼儿欣赏动画片《小兔找太阳》,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分段欣赏
1.分段欣赏《小兔找太阳》,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兔子在哪里?它把什么当成太阳了?它把怎么样的灯笼当成太阳了?它又到了哪里?它把什么当成太阳了?它把怎么样的萝卜当成太阳了?它又把什么当成太阳了?把怎样的气球当成太阳了?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太阳石什么样子的?
2.完整地欣赏动画片。请所有的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跟着动画片一起讲故事。
教师小结: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3.请幼儿戴上头饰,请一名幼儿当兔妈妈,其余幼儿当小兔,看着图片表演故事。
师:看这是谁?(兔妈妈)现在请一名小朋友来当兔妈妈,其余小朋友当小兔,老师当讲述者,我们来表演这个故事,好吗?
4.请幼儿说出圆圆的、红红的东西。
5.幼儿画出简单的圆圆的、红红的东西。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幼儿出去找太阳。
活动反思:
孩子们经常能在天上看见太阳,但是太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受其语言能力发展的`限制,还不能很好的描述出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借助于故事《小兔子找太阳》,让孩子们用较形象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故事中小兔子是孩子们都熟悉的动物形象,而且班级孩子对三以内的数量、红色、圆形及方位名称都具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再运用直观的图片进行辅助教学,更易于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本次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丰富词句,激发其关注周围事物的色、形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想象,创编小猫的故事,运用绘画的技能绘制连环画。
2.能根据自己编的《小猫的故事》较生动地讲述所画的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三册第31页,水彩笔。
2.课件《小猫的故事》、轻音乐。
活动过程:
1.观察连环画图片。
(1)出示图片一:一天早上小猫咪咪从窗户里往屋外跳,将猫爸爸放在窗台上的一盆花碰到在地。
提问:画面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意外?
(2)出示图片二:猫爸爸非常生气,气得胡子都撅起来了。
提问:猫爸爸看见后怎样了?
(3)出示图片三:调皮的咪咪跳到家门口的树上,冲着爸爸做鬼脸。
提问:咪咪看见爸爸生气了,他是怎么做的?他知道错了吗?
小结:咪咪做错了事情,没有想爸爸道歉,还调皮地跑掉了,这样做对吗?他最后会承认错误吗?
2.出示连环画图片最后一幅图:咪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将碰到的花盆重新放回到窗台上。
提问:左后咪咪改正错误了吗?他是如何改正的?
3.出示空白的'课件,引导幼儿讨论。
咪咪跑掉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咪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了的呢?
4.幼儿创作连环画。
让幼儿编出中间发生的事情,并画下来。
5.相互交流分享。
展示自己创作的连环画,并完整地讲出自己所编的故事内容。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帮助孩子记录编出的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这节课重点是在后面的创编环节,我们班小朋友在我的初步引导下,能简单的讲出自己创编的故事,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因为有些孩子想的很好,但是在表述时语句不流畅,前后的因果关系也处理的不好,特别是转接词的运用。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幼儿对周围食物的探索和发现的欲望更加强烈,对问题的探究也越来越主动。随着"绿色菜篮子"小主题的开展,幼儿对蔬菜的关注、好奇也越来越多,如在就餐时他们就想知道"今天吃的是什么蔬菜?""它是什么样子的?"等。于是结合主题的开展和幼儿的关注点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区分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2、学用对歌的方式念儿歌。
活动准备:
1、标记:"泥土上"、"泥土里"、"水里""藤蔓上"
2、蔬菜图片及其文字。
3、儿歌
活动重难点:区分不同蔬菜的特点,用对歌的方式念儿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价值取向:说说各种蔬菜的名称及其特点。
1、看,老师带来了菜地里的很多蔬菜,一起看看有些什么蔬菜?(出示蔬菜图片)
重点提问:它们是什么?是长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蔬菜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表达。
--将幼儿说到的蔬菜名称用汉字标识。
2、这些蔬菜都是长在哪里的呢?(泥土上、泥土里、水里、挂在藤蔓上)
小结:虽然不同的蔬菜长在不同的地方,但是这些蔬菜都很有营养,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帮助。所以我们小朋友要爱吃蔬菜,身体才会长的更健康。
二、猜猜说说学儿歌
价值取向:初步感知儿歌内容,了解对个的表达方式。
1、欣赏儿歌《菜地里的歌》前半部分。
2、联系蔬菜图片特征猜一猜,儿歌里分别说的是哪些蔬菜。
3、继续倾听儿歌,用图片排列与儿歌中对应的蔬菜。
4、完整欣赏儿歌,整体感受理解儿歌的内容。
小结:在这首儿歌里,有问,有答,我们叫做"对歌"。
三、对歌
价值取向:能用一问一答的对歌方式说儿歌。
1、试试用儿歌中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2、引导幼儿用说上句接下句的方法念儿歌。
活动反思:
从幼儿对蔬菜的交流来看,幼儿对常见蔬菜的认知比较熟悉,对蔬菜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它对我们人体保健的作用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认知儿歌内容方面,大部分幼儿能一一对应的找到问题的答案。
本次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能积极的举手发言,但是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幼儿的差异比较明显,可以看出还是有一部分幼儿对于完整的表达还存在一些欠缺,习惯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回答问题。
对歌的方式我们初次尝试,从今天的活动来看,幼儿对对歌的形式是能理解的,并愿意积极的尝试。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两位幼儿认字,于是对于儿歌提问的部分,他们很快就说出了答案,这也看出我们幼儿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请小朋友回答问题时,要严格要求"请到后再回答"的规则。对于一些简单的提问,还要多关注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幼儿。
说课:
一、说教材
在大班主题《有用的植物》中有这样一个小点"绿色菜篮子"。此点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积累有关蔬菜品种的经验。蔬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幼儿对此也比较关注,他们或许了解某样蔬菜的特征,但有可能说不出它的名字,但这些并不影响幼儿对蔬菜的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借组"绿色菜篮子:这样一个点,对蔬菜进行一番探究,运用蔬菜的明显特征,儿歌有趣的对答方式,带领幼儿们认识蔬菜,积累对蔬菜的相关经验。
教材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贴近,为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通过说蔬菜--了解儿歌内容--对歌,三个环节,让幼儿将已有的经验回顾、汇总、分享、并学习新的认知,这都与主题目标相匹配。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教案01-1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2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0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