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在欣赏丰富多彩的民族服装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幼儿对民族服装的了解与认识,充分感知民族服饰的美丽和民族特点,满足大班幼儿绘画与制作民族服装的兴趣,而是基本活动。本次活动从服装的多样化图案中,选择二方连续纹样作为切入点,让幼儿能充分将发现、学习的新知识运用到绘画中去, 感知民族服装的图案美。
活动目标:
1.认识二方连续纹样,了解二方连续纹样在民族服装中的应用。
2.能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创造性地设计出新颖多样的民族服装。
3.在创作与交流中感受民族服饰多彩、多样的美。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二方连续纹样图案图片。2.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服饰。3.每位幼儿至少 1 张民族服装的轮廓图,水彩笔,蜡笔等。4.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经验准备:对二方连续纹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根据已有的经验讲述,说说自己喜欢哪个民族的服装、为什么。感知民族服装的特点。
二、观察各民族的服饰,学习用二方连续的纹样绘画、装饰民族服饰。
1.出示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引导幼儿观察其花纹的装饰特点。
提问:这些服装都是哪些民族的?都有哪些花纹?这些花纹都装饰在什么地方。
小结:观察衣服的样式、色彩和装饰花纹,了解装饰花纹主要在领口、袖口、前胸、后背、裙边等地方,为幼儿装饰纹样作好铺垫。
2.幼儿欣赏二方连续纹样图片,了解其规律。
提问:这些花纹有什么规律?你还见过哪些二方连续纹样?
小结:有的是同一个纹样方向不同,有的是颜色不同的同一个纹样等,它们有规律地排列并一直循环所构成的带状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3.幼儿观察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装饰,教师根据幼儿说出的花纹在服饰的前胸处装饰,给与幼儿启发。
三、创意作画,尝试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的不同部位创造性的装饰。 要求:1.能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的.不同部位创造性地装饰。
2.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纹样图案的民族服饰。
四、作品展示,相互欣赏、交流设计的民族服装。感受民族服饰多样的美。
1.提问:你设计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服装?用的是什么二方连续纹样?你认为设计好在哪里?
幼儿互相欣赏设计的作品,分享交流自己的创意。
2.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身穿民族服装跳起民族舞。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生危险时,所应采取的措施。
2.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活动前的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引入: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有坏人来我们幼儿园吗?(防暴演习活动)今天老师带来了有关坏人的故事与小朋友分享。
(1)有一天,有陌生人要进入家里,可是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就只有一个小朋友,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引导)
(2)有一天,坏人突然闯进了幼儿园,拿着刀要挟我们,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引导)
2.基本部分:
(1)刚刚这样对不对呢?如果小朋友遇到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教师总结:如果有陌生人敲门,而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不能开门,并且要拨打110求救。
(2)如果有陌生人,坏人闯进幼儿园,我么要安静得想办法。不能就站在那哭,可以跑向人多的地方或者躲起来。(在跑的时候东西掉了或者鞋掉了不能跑回去捡,躲的时候不出声,并且躲到隐蔽的地方,如:床下,桌下,钢琴下等。)可打电话求救(110)。
3.结束部分:
根据老师及幼儿的总结,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示范。(不对的及时纠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各种炊具发出的声音。
2.根据音乐的特点为乐曲配置适合的炊具声响。
3.能与同伴和谐演奏乐曲。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炊具及餐具。
2.幼儿已有乐曲节奏经验。
活动过程:
一、听音猜物,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大箱子,里面藏着一些东西,要请你们来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在发出声音?
师:厨房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真有意思,我这里还有很多呢!你们也想来敲一敲,听一听吗?
师:你可以选择能够发出声音的一样或两样用具,回到座位上试着敲一敲,听一听它发出的声音。
二、分辨音色,送物回家
师:谁来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它的声音怎么样?这些厨房里的用具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师:我来请两个小朋友站到前面来。先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手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
师:这种声音像哪种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小铃)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这好听的声音呢?(清脆)
师:再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手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像什么打击乐器?(小鼓)我们也找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小鼓的声音(低沉)
师:现在,我的小铃响着清脆的声音要回家了,我的小鼓发出低沉的声音也要回家了,小朋友,你手中的用具发出声音是像小铃一样清脆呢,还是像小鼓一样低沉,请你再敲一敲,听一听。
师:停!声音像小铃一样清脆的,请站到这边来,声音像鼓声一样低沉的,请站到这边来。
三、互相问好,复习节奏
师:我还能一边用它打节奏一边来问好呢,听好喽!
× ×∣× ×∣× ×∣× —∣
小 朋 友 呀 上 午 好
师:你们也来试试和我问好,节奏可要和我的一样啊!
× ×∣× ×∣× ×∣× —∣
刘 老 师 呀 上 午 好
师:下面我们就用节奏来问好,嘴巴不发出声音,听听老师怎样和你们问好,你们也用同样的节奏回答我,好吗?试试看,听好哦!”
(师):× ×∣× ×∣× ×∣× —∣
(幼):× ×∣× ×∣× ×∣× —∣
师:今天我们这里还来了很多客人老师呢,我要向他们问好。
××××∣××××∣× ×∣× ×∣
我们欢迎 客人老师 欢 迎 欢 迎
师:你们也来向客人老师问好
四、复习歌曲,乐曲配器
师:厨房里的叔叔每天用这些勺子、铲子给大家做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来为他们加加油吧!看,《加油干》的节奏谱我已经放在了黑板上,我们一边看着节奏谱一边来唱歌。
师:以前是用打击乐器来为乐曲伴奏,今天我们要用这里的厨房用具来为它伴奏。
乐曲需要有清脆的声音,也需要有低沉的声音,那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用清脆的声音?什么地方又可以用低沉的声音呢?
师:我们先用身体动作来试一试。这边的小朋友,你们演奏清脆的声音,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拍手)这边的小朋友,你们演奏低沉的声音,想用什么身体动作来表示?(跺脚)
师:现在你们可以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厨房用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为乐曲伴奏。眼睛要看好指挥哦!
师:和朋友商量一下,交换你们手里的用具,我们再来演奏一次,记住你该在什么地方演奏。
五、结束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东西能发出声音,小朋友可以尽情地去寻找、去发现更好听、更有趣的声音。
师:哦!厨房里的叔叔已经在等着它们做好吃的呢,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到厨房里去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集体教学中幼儿秩序感养成之实践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在决定开展活动后,我一直在为选择什么内容而烦恼,这时,陆老师提供了好的建议:“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挖掘”,于是,经过大家的讨论、试教、改动,就有了本次节奏乐活动《厨房里的声音》。
在活动的开始,我们设置了“神秘的大箱子”这一教具,让孩子们来听音猜物,孩子们都争着回答,当我取出敲击的物体时,孩子们发现是盘子、勺子这些厨房用具,很是惊讶!原来,厨房里藏着这么有意思的声音。此时,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自由选择厨房用具来敲击,探索不同的声音。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在试教过程中也是修改最多的地方,原来我的设计是要让孩子自己总结出“清脆”和“低沉”,但试教后觉得效果不是太好,可能是源于幼儿词语的匮乏。现在活动中则改成由我直接给予幼儿答案,遗憾的是,活动过程中,幼儿对这两个词语还是感觉陌生。活动结束后,张老师提议;如果能让孩子们站起来说一说自己手中的用具声音是“清脆”还是“低沉”就更好了,可以加深幼儿对于形容词“清脆、低沉”的印象。节奏问好的环节其实是帮助幼儿复习接下来乐曲的节奏型。第一次试教后,老教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比如:教师的节奏要抓准,语句要有完整性。再次试教时,我在这些方面就做了改动,比如“小朋友呀上午好”的最后一拍是否用延长音,欢迎客人老师的语句怎么说才能既完整又符合节奏型等等。接下来,我们运用手中的厨房用具来为乐曲《加油干》配器演奏,让幼儿自己来选择什么语句用什么音色,孩子们比较感兴趣,也基本能选出最和谐的演奏方法。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把厨房用具送还到厨房里,从而结束了整个活动。
我们课题组选择节奏乐活动为切入点来做为幼儿秩序感的养成研究,那么,在节奏乐活动中,幼儿取放厨房用具、相互间的合作演奏、互相协调交换乐器、看着指挥演奏乐曲等等,就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秩序感的养成。当然,由于自身的问题,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话语较多,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能灵活地应对,指挥的动作不太规范等等。今后,还要在大家的帮助和指导下,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百科:厨房,是指可在内准备食物并进行烹饪的房间,一个现代化的厨房通常有的设备包括炉具(瓦斯炉、电炉、微波炉或烤箱)、流理台(洗碗槽或是洗碗机)及储存食物的设备(例如:冰箱、冰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评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在生活中整合”“在游戏中感知”“在操作中发现”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李老师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做到了“生活化”“游戏化”、“整合性”。活动观摩后,我园数学教师开展了一次研讨,发现本次活动存在三大亮点:
一、严密性。活动设计巧妙,语言规范,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借鉴。
本活动简单、巧妙,能让每个听课的教师现学现用。教师语言总体规范、严密,概念清晰,科学准确,为我们听课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我们对分合教学的重点把握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二、趣味性。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浅显、实效。
学具硬币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也常常接触到的东西,幼儿很感兴趣。活动始终以游戏串联:抛硬币(发现数的分合)――猜硬币(在玩中运用数的分合)――用硬币(巩固分合,在生活模拟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让幼儿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师在游戏中把一个个问题抛给孩子,幼儿带着问题和要求去探索、发现,情绪始终积极,活动氛围非常浓郁。
三、自主性。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教师只是引导、点拨。
本活动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每个环节,教师都先引导幼儿去亲身操作、感知,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整理,并抛出问题让孩子们去思考,完善。幼儿思维始终活跃,随着游戏的展开,不断迁移、运用所学的'分合知识,真正达到了在做中思、做中学、玩中巩固。
一点建议:整个活动时间的把握还需要合理些。教学中,部分环节拖得过长,如第一次展示幼儿分合式时,教师的评价可以简练些,集体游戏环节时,教师组织还可以再干脆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幼儿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绘画表现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以及花草树木。
2、根据幼儿园建筑结构和景物位置,学习合理布置画面。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周围景物等。
2、组织幼儿进行建筑游戏“我们的幼儿园“,初步掌握幼儿园的布局。
3、彩色笔蜡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幼儿园画下来,今天就画“我们的幼儿园“好不好?
2、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幼儿园的布局
教师:你们在园里看到了什么?幼儿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门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园内还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树和花长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先仔细想好,然后再动笔。在纸上先画楼房,再画运动器具和花草树木,将房子画大一些,画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儿画面较空,适当启发幼儿补充内容。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哪张画上画的幼儿园里的东西最多等。
小结: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今天大家把我们的幼儿园画下来了,我们要爱护幼儿园的一切东西,使幼儿园永远都那么美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图形变变变》是凤凰康轩教材大班上册幼小衔接课程数学(秋天的故事)第11页的一课时,内容是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平面图形组成的两座小房子。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能够根据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组合图案中找出各类图形,进行计数。并能运用各种图形拼出多种图案。在观察辨别组合图中的各种平面图形,拼图,图形与实物对应等活动中,增进幼儿对图形的认识,逐步建立图形守恒观念,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者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动手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根据图案统计出相应图形的数量,并会用各种图形拼出多种图案。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辨别组合图中的图形,进行计数,增进对图形的认识。
难点:会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拼出各种图案。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幼儿观察,动手操练来掌握图形的特征。
五、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和动手操作练习法。
六、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的活动目标服务的,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机器人拼图一份;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知识准备: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七、说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不说话》。
(引起幼儿上课的注意力。)
(二)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图形宝宝,小朋友想不想看他们都是谁呀?
(吸引幼儿的'眼球。)
(三)展示各种图形卡片。
1、例正方形。
(1)、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哪些特征?
(2)、师幼共同讨论,老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相等),有四个直角。
(3)、老师出示正方形卡片,让幼儿亲自摸一摸。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触觉,亲自感受正方形的特征。)
2、依次出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图片。
(通过幼儿观察,讨论,师幼共同不同图形的特征。)
(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圆形有边没有角,像个盘子。
(3)、长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对边相等。
3、认识图形。
(1)、老师单独出示各种图形。
(2)、集中出示不同图形。
(让幼儿在比较中认出图形,检测对图形特征的掌握情况。)
(四)出示机器人,找出图案中的不同图形,并进行计数。
1、教师出示机器人图案,提问:
(1)这是什么图案?上面有哪些图形组成?
(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辨别图形中的不同图案。)
(2)、那个小朋友能亲自上台找一找图形?
(鼓励幼儿大胆,亲自动手找图形。)
2、老师说图形名称,让幼儿找一找。
(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3、师幼共同说出每个图形有几个?
(幼儿说,老师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也可让幼儿记录结果。)
4、老师再一次不种图形的特征。
(五)、老师逐步出示各种图案,让幼儿自己观察,说出每个图案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各有多少个?
1、大树 2、小房子 3、小花
4、太阳 5、小鱼 6、小鸡
(1)、逐自出示一遍,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图案,有哪些图形组成,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检测幼儿对图形的掌握情况,并学会计数每种图形的数量。)
(2)、集中展示。
(提示幼儿快速记住图案的组成图形,增强幼儿的记忆力。)
(3)、鼓励幼儿粘出不同的组合图形或其他的图形。
(让幼儿通过自己粘贴、操作练习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不同特征。)
(六)、幼儿拼图,老师巡回指导。
(每一组幼儿准备各种图形若干,请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不同的图案。)
(七)、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1、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是什么?
2、作品都用了哪几种图形?
3、各用了几个?
(巩固复习对图形的掌握情况。)
(八)、老师:
1、小朋友用不同的图形变成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好不好玩?为什么?
幼:自由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图形变变变》。
(点题)
2、再一次集中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说出他们的不同特征。
(九)、教学延伸:
小朋友,老师现在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下去以后,我们在教室里,校园或家里边找一找哪些物体也是这些形状的,再上课的时候,我们比一比看一看那个小朋友说得最多?
(让数学图形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起因:这个月我们学习了《梦幻西游记》,从中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如:孙悟空有金金火眼,什么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为什么最近班上越来越多的孩子戴上眼镜了呢?从欣赏京剧《大闹水晶宫》,请幼儿谈谈唱戏和讲故事有什么区别?一天早晨,储雨桐的奶奶送他到幼儿园时,周越洋等小朋友说他是“胖子”,奶奶生气了……这3个问题中,幼儿最感兴趣的还是关于“胖一点好还是瘦一点好?”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全班性的讨论。
讨论:
老师:小朋友胖一点好还是瘦一点好?
桐:胖好,因为不容易被打倒。
量:瘦好,瘦子有力量,长大了可以抓小偷
杰:胖子好,因为胖子很重,不容易被摔倒,可以打倒瘦子;胖子身体很健康,一下子就可以将瘦子举起来。
源:胖好,胖子可以减肥就变成瘦的。
瑶:瘦子爬楼梯不会累,胖子上楼总会累。
语:瘦子上楼一下子就跑上去了。
越:瘦子舞蹈好,身材也好。
颀:胖子好,以为他更强壮;瘦子没有力量。
欣:胖子好,别人打他就不会摔到。
程:瘦子好,胖子不能跳,瘦子就可以跳。
龙:瘦子好,胖子跑不动,瘦子跑得快。
生:瘦子好,瘦子不会把人摔到,我是瘦子。
童:胖好,我觉得胖子像个游泳圈,可以坐在他身上游泳。
雅:胖好,胖子力量大,遇到坏人踢一脚,坏人就跑了。
聪:不胖不瘦好,太胖跑不快,太瘦又没有力量。
航:胖子好,胖子不容易生病。
敏:胖子好,胖子身体好。
涵:瘦子好,瘦子就可以多吃点东西,加强维生素。
鉴:胖子好,因为他能举起瘦子,抱起来投篮。
苇:瘦子好,因为跳舞压腿比较方便。
翰:都不好,只要身体健康就好。
嵩:胖子好,我就和储雨桐想的一样。
杨:胖子好,胖子爬山有劲些,不容易生病。
月:胖子好,胖子汽车来了不会把它压倒。
婕:喜欢不胖不瘦的女孩。
舟:瘦子好,瘦子在水里能浮起来,胖子浮不起来。
宇:瘦好,因为瘦的人不容易生病,胖的'人容易得很多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等。
栩:胖好,胖子吃饭吃得多。
妮:胖子好,胖子有力气,瘦子没力气。
涵:胖子好,可以在游泳的时候骑在他身上。
Q:你爸爸是不是那个胖子?
A:哈哈!……就是。
洋:瘦子出汗出的少一点,胖子出的多一点。
Q:你喜欢出汗多还是出汗少?
A:出汗少一些。
Q:为什么呢?
A:汗出完了人就死了。
Q:你是从哪儿知道汗出完了人就会死?
A:我想的。
旖:胖子好。
Q:你是胖还是瘦?
A:瘦。
Q:那你想长胖吗?
A:我说错了,不知道。
:
本班参加这次讨论共33名幼儿,认为胖好的幼儿有16人;认为瘦好的幼儿有13人;认为不胖不瘦得有4人。其中因为自己瘦,所以认为胖好的幼儿有12人;因为自己胖,所以认为瘦好的幼儿有4人。因为自己瘦,所以认为瘦好的幼儿有9人;因为自己胖,所以认为胖好的幼儿有4人。
认为胖一点好的幼儿占多数,从幼儿以上的讨论可以看不来,他们认为胖点就是身体好,到底是瘦点好还是胖点好?说法都不一样。瘦要瘦到什么程度?胖要胖到什么程度?笼统地说肥胖不好,是不科学的。首先必须具体分析是病态性肥胖,还是正常性肥胖,脂肪(或称体脂)的多少表示人体的肥瘦,过肥过瘦都不好。正如4名幼儿所说:不胖不瘦最好!如果身体过于肥胖,体重超过正常标准,他的寿命就会减少,还容易患很多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某种癌症。与别人做同样的事情,要比别人加倍努力,动作迟钝,容易发生各种事故;易疲劳,背痛,腿不利落;天热时加倍感到不快(因皮下脂肪起了绝缘体的作用)。但是如果太瘦也不好,因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抵抗力也会下降的,特别是对于正在发育时期的幼儿来说,更是影响了身体的正常发育。现在的幼儿千万不要受到社会的影响,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健康康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的结构变化。
2、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幼儿随音乐创编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螃蟹胸饰每人一个。
2、录音机、磁带。
3、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欣赏。”
(1)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
(2)提问:音乐的名称是什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音乐。提问:音乐一共有几段?这几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
(4)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述音乐情节,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音乐看图片,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图片,让幼儿分清A、B、C段音乐所表现的'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让幼儿逐段创编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地做动作。
5、游戏
(1)倾听尾声音乐,让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尾。
师: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方法。
(3)请教师扮演“捉蟹人”,加入活动中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
提醒幼儿,在横行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的流程比较清晰,幼儿也很感兴趣,选材适合中班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到。活动中孩子尝试创编螃蟹横着走,吐泡泡、洗澡等动作时,有点乱,没有考虑到幼儿动起来的参与度强,如果分组进行创编效果可能会好些,最后游戏环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的调整玩法。活动的内容太多,参杂的太多,如果以律动的形式贯穿整节活动会更好也更简单,孩子更容易学。
小百科:螃蟹(páng xiè)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17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0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3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4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