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10-07 11:16:32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经典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经典15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

  设计意图:

  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简单有趣,一群小蚂蚁运用各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子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幼儿。根据大班幼儿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动态、具有较强的表达表现能力等特点,结合绘本的游戏情境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绘本情景下,尝试粘贴并大胆添画蚂蚁的不同动态。

  2.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大胆创作,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经验准备:

  熟悉绘本,细致观察蚂蚁。

  材料准备:

  棕色碎卡纸、1开白纸2张,记号笔、浆糊、KT板、可供撕贴的西瓜图纸。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内容,引发创作兴趣

  截取绘本中典型的蚂蚁运西瓜画面,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它们是怎么搬西瓜的?”

  二、欣赏蚂蚁动态,尝试想象添画

  1.观看图片,模仿蚂蚁形态

  引导幼儿观察三幅典型画面,让其在游戏中模仿各种动态,并创造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这几只蚂蚁是怎么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

  ——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为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2.魔术粘贴,变换蚂蚁姿态

  教师选两块棕色纸,作为小蚂蚁的头和身体,用“变魔术”的方法表现蚂蚁的不同姿态。

  变魔术:头不动、变换身体的位置,或者身体不动、变化头的位置。不同动态的蚂蚁就变出来了。

  ——变魔术教给孩子的不是蚂蚁运西瓜的一种或几种姿态,而是教给了孩子表现蚂蚁不同姿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小蚂蚁。

  3.幼儿示范,添画蚂蚁动态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添画蚂蚁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谁能来帮助这只小蚂蚁,让它也能运西瓜?”

  三、创设游戏情景,幼儿撕贴添画

  1.创设情境,大胆想象

  教师创设运西瓜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草地上又出现了一块大西瓜,这些小蚂蚁看到西瓜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小蚂蚁会和同伴怎么样合作搬运西瓜呢?”

  2.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选两块碎纸将蚂蚁身体贴好,注意要紧贴在一起,这样小蚂蚁的头和身体才会连接起来。

  ——从绘本中衍生出运西瓜的游戏情景,孩子笔下的小蚂蚁成为自己的代言,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生动有趣的创作。

  四、展示欣赏作品,分享创意过程

  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欣赏交流他人的创作。

  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共同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一绘本美术活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幼儿的动作来做范例。蚂蚁用小铲子铲西瓜、爬梯子运西瓜等各种各样拟人化的动态憨态可掬,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而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幼儿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自己想象蚂蚁吃西瓜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模仿中就习得多种多样的蚂蚁的动态造型。在添画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编儿歌“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来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这一示范环节借助动作模仿、儿歌语言的提示,为幼儿精彩的创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小蚂蚁就是孩子们的代言,他们笔下的小蚂蚁,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己运西瓜情境的再现。游戏情景和创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戏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用各种线条、图案装饰树,激发对线描画的兴趣,增强艺术美感。

  2、能主动地对同伴的作品作出较正确的评价。

  3、培养幼儿探索树的能力,通过感官观察并记录树的样子。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描笔、画纸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点击课件,出示“树”):这是什么字?你认识吗?

  2.师:世界上的树有很多种,你知道的有哪些?

  3.师:树的种类多,形状也是各种各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点击课件)4.师生小结:有的树干粗、有的细;有的树冠大、有的'小,有的树冠像三角形,有的像椭圆形,真是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5.师:我们到幼儿找一找各种各样的树。

  (二)讲解示范,掌握绘画要求师:今天我们就用线描的方法来画树,你想怎么画?

  幼:用各种线条、图案……师:你们熟悉哪些线条?

  幼:波浪线、螺旋线、锯齿线、长城线、斜线、直线、弧线……(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领幼儿徒手练习各种线条的画法)。

  (三)欣赏线描画范作,感受线条变化带来的艺术美感 。

  师:在这些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呢?它们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师:不同的线条变化组合产生的效果会使画面更美,你们愿意来试试吗?你想怎么设计?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幼儿自由交流,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点击课件示范):如果添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一定会更满意,你喜欢什么图案呢?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1.交代要求:在电脑中选一棵或者是平时看到过的树,在纸上画好外形(轮廓),要画得尽量大,布局合理。

  2.幼儿作画,提醒先画好的幼儿写好名字,将作品贴在展板上。

  (五)讲评作品,结束活动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用贴五角星的方法选出“你最喜欢的树”

  2.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点意见 。

  3.介绍线描画,鼓励幼儿自由尝试创作。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汽车的不同功能和它们基本构造 。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活动准备

  音乐 、 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车:开车玩游戏,(配音乐)游戏场地的不布局也让我费尽心思,就是能起到让孩子真正玩起来的作用。

  (1)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们玩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由那些部分组成?

  (2)你还见过大马路上还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2、看课件,拓展孩子的思维。

  (1)请幼儿说说跟我们平时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

  (2)它们有些什么功用呢?

  3、 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4、幼儿作画:

  (1)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这一主题进行交谈。)

  (2)我们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

  5、作品评析:

  (1) 请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汽车博览会,幼儿做讲解员,讲解自己的作品。

  (2)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6、放音乐《开车歌》,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教学。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设计流畅,目标设立准确,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师情绪饱满,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师幼互动效果好,在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利用眼神、情绪、语气、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美术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教学,有以下思考:

  1、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2、要注重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

  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如何使孩子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

  小百科:1885年是汽车发明取得决定性突破的一年。当时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厂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车。他在1885年几乎与戴姆勒同时制成了汽油发动机,装在汽车上,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获得成功。这一年,英国的巴特勒也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此外,意大利的贝尔纳也发明了汽车,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4

  活动名称:美术《手形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大胆发挥想象和创造,体验画手形画的乐趣。

  2.能根据自己变换的手形大胆进行添画和用色,学习手型

  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玩手影的经历。

  2.物质准备:纸、彩笔、手形画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

  2.我们的手不仅能变出石头、剪子、布,它还能变换出很多的手型来。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还能变出哪些手形?你是怎么变得?重点:激发幼儿变换出更多的手形。

  二、认识手形画。

  1.观看PPT,认识更多的变换手形。

  2.提问:小朋友,你能把你变换出的手型画出来吗?

  谁愿意上来画一画,仔细看他是怎样把变出的手形画出来的?

  3.如果我在上面添上几笔,小朋友们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重点:知道在变换出来的手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添画,变成其他的图形,这就是手形画。

  三.PPT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1.展示手形一。

  (1)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先让幼儿自由想象,再展示孔雀)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孔雀的?孔雀的身体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手掌是它的身体,手指是它的羽毛,添上头和颈就变成了美丽的孔雀。)

  (2)这个手形能不能再变成其它的呢?(展示树)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树的?手掌是树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树的什么呢?(手掌是树的'树干,胖胖的,手指是它的树杈,我们再添上树枝和树叶就变成了一个大树了)。

  2.展示手形二。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几笔会变成什么?(展示鸡)

  添上了哪些部分?(添上了鸡冠、眼睛、嘴巴、翅膀和脚)

  3.展示手形画作品,激发幼儿对手形画的兴趣。重点:更好的理解手形画并学习手型画的方法。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在纸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然后不要动,用笔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个手指,启发幼儿添画并进行装饰。

  2.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尝试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图案。还要不断变化手形,大胆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画面。

  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变换的手形大胆进行添画和用色,体验画手形画的乐趣。

  五.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手形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使用正确的方法补洞洞。

  2、发挥想象,尝试根据洞洞的形状添画出各种形象。

  3、体验洞洞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油画棒、胶棒、记号笔

  2、各种服装杂志、彩纸、彩色报纸等

  3、PPT:教师登山照片;各种形象(动物、车、水果、人物等)

  4、音乐:《撕报纸》、《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前几天放假,你们出去玩了吗?(去公园了、没出去)你们猜我去哪了?(打开登山照片)对我去爬山了!爬山很开心。哎!只有一件事让我特别的郁闷,我把衣服弄破了好几个洞,你们瞧!(出示刮出洞的T恤)

  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呀?(缝一缝、补一补)

  师:你们真聪明!(出示各种纸)假如这是一块布,我把它补在洞洞的背面。看洞洞补好了。怎么让洞洞看起来更漂亮?(在里面填上图案,装饰上花纹)

  二、游戏—撕洞洞。

  师:你们说的很好!今天我把你们请来,就是想让你们帮我把这些洞洞设计一下。

  1、提出设计要求:老师准备了各种T恤纸,但现在上面还没有洞,我们一起玩个游戏,把上面撕出各种形状的洞洞,然后再来设计。(记住:洞洞的形状越奇怪越好,洞洞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2、播放音乐《撕报纸》开始游戏。

  三、尝试想象创作。

  1、补洞洞。

  师:现在T恤上有许多洞洞,你们把洞洞周围涂满胶,选一张喜欢的纸把洞洞补好。

  2、添加想象。

  师:洞洞补好了,我们看看洞洞能变成什么?(请个别幼儿示范)播放PPT及《森林狂想曲》幼儿开始创作!

  四、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飞行人和直立人图片、背景图片两张、水彩笔、画纸、双面胶带

  活动过程:

  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或人物。教师:“有什么,他们会飞?”幼儿“小鸟?”“小鸟它为什么会飞?”“因为有翅膀!”……“还有什么也会飞?”“奥特曼”“阿童木”……

  2、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教师:“昨天晚上,我给自己画了两幅画像,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幼儿:“一个是飞着的,一个是站着的。”教师:“飞着的和站着的身体的部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用你们的小手指当画笔,来画画飞着的人!教师:“不行不行!我还飞不起来!帮帮我吧,帮我加上能让我飞起来的工具吧?”幼儿:“给你加翅膀!给你加竹蜻蜓!给你加魔法棒……”

  3、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时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的背景。“我飞呀飞!”“看看我在哪幅里更象在天上飞?”

  幼儿“有云!”“有蓝天……”

  教师:“啊?这棵树怎么了?怎么这么矮?”幼儿猜……教师出示一棵完整的大树!“其实这棵树有这么大!画上只有一个树顶,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猜测房顶

  教师:“我在天上飞还能看见什么?”

  4、幼儿绘画。

  教师:“今天我们就画,我在飞!先想想你准备画你用什么方法飞上天,然后在画,你在天上看到的东西。”

  5、幼儿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故事《我想飞》是《我想飞》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学内容,通过小纸人为实现自己“想飞”的心愿,而不言放弃的态度和形为来体现幼儿想飞的迫切心情。

  通过对教材深入地理解,我通过谈话导入活动:“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要飞啊?为什么想飞?”随着简单的导入,孩子们的思维被紧紧地吸引到课题上来。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敏感到这个教材的特点:写出了孩子的心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象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飞翔。因此,孩子们理解小纸人的心愿和行动。基于这样的发现,我在课中引用了第一人称进行教学,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纸人,当伙伴们讽刺嘲笑你时,你会怎么说?当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飞上蓝天时,你的心情怎样……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很快地使孩子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以自己的经验理解着角色的心理变化,仿佛是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当看到斌斌张天双臂,仰着头喊着:“我想飞、想飞、想飞!”时,当看到胤胤表演着一头载到地上时的情境,当鑫瑜和淼淼说着对白时,我发现,这已经不是书本上的故事,而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在这样的教学中,书本上文本中的语言、词汇已经显得不精彩也不重要了,更多的`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组织着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着情感。

  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述、表演、讨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能成功,我想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教材的把握正确。我很好地将孩子的愿望与小纸人的愿望融合在一起,直接提取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来想象讲述小纸人的想法,用表演来再现这样的场景,让幼儿有感而说,有感而发。

  2、教师的激情投入。我在引导幼儿表现小纸人时,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表达了小纸人真切的愿望和情感,孩子们深受感染,并由此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孩子们不仅加入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教学策略的适当运用。第一人称式的讲述,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故事。只有能令孩子身在其中,深有体会,才能成功实现角色转换。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7

  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用一次性纸餐具创造出多种不同的形象。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独立动手能力,使幼儿懂得什么是想象心理。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碟、碗、杯若干。

  2、辅助材料:彩色墨水、蜡笔、蜡光纸、小棍子、毛线、胶水、剪刀等。

  3、泡沫制成的展览栏。

  活动过程:

  1、出示贴在黑板上的纸碟、碗、杯,让幼儿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2、幼儿自由讨论;你能把这些纸碟、碗、杯设计成什么?怎样做?

  3、请一些幼儿把自己设计的名称及想象操作的过程说出来,鼓励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设计方案。(如猪、猫、向日葵、时钟、瓢虫等)

  4、教师选择其中一个幼儿的设计进行示范,采用幼儿说,教师动手的方法。

  5、幼儿开始动手设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指导幼儿通过运用辅助材料把纸碟、碗、杯设计成各种形象,看谁设计得又多、又象,幼儿每设计完一幅作品,就把它送到展览栏里展览。

  6、组织幼儿参观、欣赏作品,互相向小朋友介绍自己作品的名称、做法。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象形文字进行借形想象、大胆添画新形象。

  2.对象形文字感兴趣,在借形想象中体验绘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文字变变变视频、背景音乐。

  2.象形文字若干、记号笔、油画棒、黑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引起兴趣。

  理解象形文字的含义,感受中国人的智慧,萌发创作欲望。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游戏,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看完后要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

  刚才你们看到的古代的文字叫做象形文字,古代人为了表达他们的意思而发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和这些字宝宝们做一个“文字变变变”的游戏。

  二、出示象形文字,幼儿共同想象添画

  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有小朋友写的象形文字,它像什么呢?添上几笔会变成什么呢?

  幼儿尝试借形想象。

  幼儿选择喜欢的象形文字进行借形想象。

  教师巡回指导。

  1.师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丰富画面。

  2.提醒幼儿主体物要大,线头要接住,线条要一笔完成

  3.对有创意、画面安排合理的幼儿进行及时的点评,起到推广作用

  4.提醒动作快的幼儿可以在画面上添画相应的背景

  5.指导幼儿用油画棒一笔跟着一笔涂,颜色深的在下面,留白的地方用浅色来润色,感受用平涂、圈涂、抹边的方法可以加快涂色速度提升画面效果。

  三、展示欣赏

  1.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表扬画面色彩搭配和整体布局好的作品,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广作用。

  3.引导幼儿说说画面里的故事,进一步感受文字变变变的乐趣。

  4.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四、结束语

  小朋友的画充满了想象力,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字有趣吗?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古代的.文字更是丰富多样,请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活动后继续寻找你喜欢的象形字宝宝进行借形想象,创作出更多不同的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以文字来进行借形想象、添加成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活动进行了两次孩子们的兴趣很高,第一次活动幼儿看到视频会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而相反作为老师的我很拘谨,我觉得美术活动应该给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特别是老师,想打开幼儿的想象空间首先自己要做到放松、灵活。如:活动中幼儿说文字中像很多不同的小动物,我让幼儿选择了一种来添加,这在美术活动中是最忌讳的,不仅让积极的幼儿失望,还使画面呆板、无趣。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将想象的小动物画在纸上,将故事情节讲出来。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笔点转的方法画樱桃。

  2.耐心添画细节,合理布局。

  3.乐意评价同伴的作品。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用毛笔画圆的基础。

  2.樱桃实物及范画。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樱桃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樱桃的外形特征。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樱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2.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讨论画法。

  (1)教师:你们觉得这个圆应该怎么画? (幼儿回忆、探索小圆的.多种画法,教师提炼总结)

  (2)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画出小圆呢?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画的?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3)教师小结:以前我们学过用点画的方法画圆,两笔画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画圆方法——一笔点转法。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基本画法:用大白云蘸赭红色在纸上一笔点转出球体;用小勾线笔蘸浓墨,中锋勾樱桃柄、点果脐(注意樱桃柄的方向要有变化);若画面中有很多樱桃,应适当注意疏密关系。

  4.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发表评价意见。

  教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活动反思

  这位老师的评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的即使评价在潜移默化中肯定和宣传了正确的小小组学习方法,这种评价的过程,比单一的说教要有用适切得多。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时00266121" data-highlighted="true">评价存在着如下弊端:

00266121" data-highlighted="true">  1、单一不全面。即时评价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忽略甚至遗漏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个体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00266121" data-highlighted="true">  2、单向缺互动。评价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项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

00266121" data-highlighted="true">  3、单调不丰满。评价语言及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艺术性,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认识到这一点后,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时刻注意到自己即时评价语言的重要性。比如在这堂课上,我是这么做的:对于小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明确人人积极参与的小小组给与当场表扬;深入小小组指导学生之间互动评价;在交流时,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运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语调动作来肯定宣扬,如:多棒的问题!你怎么那么聪明!老师都佩服你了!快快给点掌声啊……即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即时评价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我想作为老师,重视学会合理正确的运用即使评价是非常必须的。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受烟花的形态,学习画多彩烟花。

  2.感知油画颜料和水粉颜料不相溶所带来的特殊绘画效果,对油水分离画感兴趣。

  活动准备

  烟花课件、白纸、油画棒、黑色颜料、水粉笔。

  活动过程

  1.观看烟花课件,感受烟花的多姿多彩。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观看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人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放烟花呢?(过年、结婚、搬新家等)总之,我们放烟花都是为了庆祝一些喜庆、高兴的事。

  2.再次观看烟花课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美丽的烟花。

  师:这些好看的烟花都有哪些形状和颜色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观看课件)看,这朵烟花像什么?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这朵烟花从中间向四周绽放出了一朵美丽的花,真漂亮!)(这个烟花从地面向上喷出了一个银色的喷泉,真特别!)(这个烟花从中间向两边开出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真神奇!)孩子们,除了这些烟花,你还看过哪些不同的烟花呢?

  3.画烟花。

  (1)向幼儿介绍油水分离画《彩色的烟花》,了解分离画的'步骤。教师用油画棒先在纸上示范画出放射状的烟花,再用毛笔蘸黑色水粉颜料,在有烟花的纸上一笔一笔从左向右涂上底色,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油水分离画的效果。

  (2)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共同欣赏。

  将幼儿的画展示出来,师幼共同欣赏、分析。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1

  教学内容:

  绘画《幼儿园真快乐》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在回忆、讨论好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2.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补贴和绘画的方法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各种制作好的示范画、胶水、碎布、油画棒、白纸、 剪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题: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里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和谁在一起?玩什么?怎么玩的?在哪里玩?那里有些什么?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学习新的本领绘画制作《幼儿园里真快乐》。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作品,幼儿欣赏。

  提问:布有什么用?你们见过布贴画吗?看看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的有什么不同?

  2.观察桌子上有什么?

  3.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1)先将玩具画好,再将幼儿的身体部分用布剪出各种形状粘贴在幼儿的身体部位。

  (2)再添画草地、房子、白云等景物。

  (3)装饰出各造型。

  4.制作要求:

  (1)制作时要细心、认真还要大胆,不要把所需的材料浪费。

  (2)要求幼儿创作时要保持桌面干净整洁,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5.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以帮助。

  6.互相欣赏作品。

  让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介绍自己制作的是什么。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上课情况,对表现积极的幼儿给与鼓励和表扬。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在回忆、讨论好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快乐生活。

  2.分析教法: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画面,掌握补贴和绘画的方法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分析幼儿:幼儿对幼儿园生活比较熟悉,能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画画,大部分幼儿效果好,个别幼儿对人物的形体构图有待于强化。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2

  活动目标:

  1.欣赏塞尚的作品《静物苹果篮子》,了解写生画的特点。

  2.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均衡的构图以及形与色的完美结合。

  3.初步观察、了解物体前后、上下互相遮挡的表现方法。

  活动准备:

  1.塞尚作品《静物苹果篮子》PPT一份。

  2.幼儿创作的范例作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姚老师和小朋友一样,不但喜欢画画,还喜欢看画呢!我发现了一张有趣的画,今天拿来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

  (二)出示塞尚作品《静物苹果篮子》,引导幼儿初步观察。

  教师: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三)引导幼儿细致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造型美、色彩美和构图美。

  1.教师:这些苹果是什么样子的?苹果的颜色都一样吗?有哪些颜色呢?咦?为什么这个苹果上有好几种颜色呢?(教师:因为太阳照在这个苹果上,所以它的颜色亮亮的,而这块地方的阳光被挡住了,出现了影子,所以呀这边的颜色是黑色的),(幼儿举例)你觉得画中的苹果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苹果一样吗?为什么?

  2.教师:装水果的篮子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摆放的)旁边的瓶子又是怎么摆放的?它是靠在哪里的?篮子里的苹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小、颜色)那我们来看这些小的苹果中,你看到的苹果都是完整的苹果吗?为什么?(幼儿举例)

  3.教师:我们再看看桌子前面的苹果和桌子后面的苹果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颜色)那你看到的这些后面的苹果是完整的苹果吗?为什么?(幼儿举例)

  4.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块白布是怎么铺在桌上的?白布的褶皱又把苹果遮挡成什么样子了?(半圆形、椭圆形)

  教师:噢!原来画家用了不同的颜色、大小、形状和不同位置的遮挡表现出了这幅静物写生画。

  (四)引导幼儿讨论整幅画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再次表达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1.教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2.教师介绍画家及作品。

  教师:你能给这幅画取个好听的名字吗?画家也给这幅画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静物苹果篮子》。它是一幅油画,是法国著名的大画家塞尚所画。(出示画家自画像)。这就是画家塞尚,他喜欢真实的描绘自然,他喜欢运用颜色之间的对比来表现自己的想法,这些用颜色、形状来表现的画就叫做静物写生画。

  3.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老师这边还收集了很多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一看吧!

  4.教师:你想跟着塞尚爷爷学一学这个本领吗?那我们下次美术课的时候再来画一画吧!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3

  活动目标:

  1、感受树叶的自然美

  2、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资源:

  1、经验准备:尝试较简单的树叶制作

  2、物质准备:色纸边角料、剪刀、双面胶、牙签、放置落叶的筐、垃圾分类箱

  活动与指导:

  一、捡落叶,观察感受树叶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儿园的后花园观察秋天、捡落叶。提醒幼儿要捡各种完整的落叶。

  二、整理落叶,发展分类能力。

  回到活动室,要求幼儿把自己组的落叶分类,分类的标准由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决定。

  三、制作树叶玩具,发展动手能力。

  师:"你们想想看,这些漂亮落叶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教师示范做拖鞋:找一片大一点的厚一点的叶子,在树叶的前面一点的中间划一个小口子,然后把靠近叶柄的叶子划出一圈,把叶柄插到切口处固定。一只可爱的叶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师请一个幼儿穿这只拖鞋,走一走,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四、教师提创作要求

  1、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2、可以和同伴协作完成;

  3、可以利用辅助的材料。

  五、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醒幼儿注意树叶的特性,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场地整理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大家自由参观。

  每组幼儿先在组内进行选拔,推荐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讲解。

  最后是场地整理:工具归位,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废物分类放到分类垃圾箱。

  延伸活动:

  1、剩余的完整叶子放在美工区,为区角活动提供材料。

  2、剪下的树叶、破的树叶,自由活动的时候拿到后花园进行填埋,为树木提供养料,使树木明年长得更好。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在设计时,在考虑提高幼儿美工技能的同时,十分注意幼儿环境情感方面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树叶之美,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之情。活动中,首先组织幼儿捡落叶,并进行落叶分类,让幼儿在环境实践活动中真切地体验环境的美,然后请幼儿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使幼儿进一步感受自然物的天然美及艺术美。利用大自然中的废弃物制作玩具,玩具淘汰以后重新回到大自然中,体现“为了环境的教育”理念。

  二、效果分析

  这个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因为从来没有用过如此“脆弱”自然物制作过玩具,所以他们都细心地进行制作,大部分幼儿都能够独立完成,他们制作了很多的玩具:如手表、帽子、盒子、动物面具(兔子、蝴蝶等)、花篮……在最后的整理中,幼儿能够把自己的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好,很多幼儿在延伸活动中还在兴致勃勃地“研究”。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橘子的特征。

  2、用橘子皮制作出美丽的花田。

  活动准备橘子皮,圆珠笔盖,木工胶

  活动过程

  [导入]

  1.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橘子。

  -我是一种橘黄色的水果。我酸甜可口,果皮有点硬邦邦的.。

  -果皮里面都是半月形的果肉,我是谁呢?

  [展开]

  1、谈谈橘子。

  -你吃过橘子吗?

  -橘子是什么味的?

  -吃橘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2、说说橘子的特征。

  -橘子尝起来怎么样?

  (橘子有点儿甜又有点儿酸,有淡淡的香气。)

  -橘子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橘子一开始是绿色的,当成熟之后就变成橘黄色了。)

  -橘子在什么地方成长?

  (橘子在暖和的地方成长。)

  -橘子有什么用途?

  (橘子除了可以当水果食用以外,由于它有清新的香气还被用来做香水和化妆品的原料。.)

  -像橘子一样有香气的水果还有哪些?

  (橙子,柠檬,柚子,枸橘)

  3、用橘子皮装饰出庭院并研究制作材料。

  -用橘子皮怎样制作出庭院呢?

  4、用活动纸中的橘子皮装饰出庭院。

  ①把橘子扒开,准备好橘子皮。

  ②用圆形的圆珠笔盖印在橘子皮上,做出小圆形状的橘子皮。

  ③用不同大小的圆珠笔盖可以做出不同的圆形橘子皮。

  ④用做好的橘子皮装饰出美丽的花朵。

  ⑤把做好的花朵粘在活动纸上。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装饰完的庭院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画披萨饼。

  2、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各种品位的披萨。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卡纸做的锅若干、颜料、各色纸彩纸片

  2、抹布、披萨饼的图片、围裙、厨师帽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律动《开汽车》

  1、听说森林公园里,新开了一家披萨店,那里的披萨可好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2、好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

  二、图形刺激

  1、组织幼儿观察讨论,了解披萨的外形和品种。

  (1)哇什么地方到了?(披萨店到了)

  (2)你去吃过披萨吗?披萨好不好吃?你吃过的披萨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味道的,饼上面有些什么?(鼓励孩子自由说一说)

  2、学习制作披萨饼的方法。

  (1)听说森林披萨店的生意可好了,一会儿饼就买玩了,所以他们想请一些小厨师来帮忙,那小朋友想不想来当小厨师?

  (2)我们来看看这个披萨饼是怎么做的?

  先拿好一只锅,接着在锅里放入香喷喷的`鸡蛋面粉。用食指蘸一下颜料,然后涂在锅里,像绕圆圈一样,从里往外绕,越绕越大,把整个锅底都涂满。面粉涂好后,在上面放上你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海鲜(彩色的小纸片)等即成。

  三、想象创造

  1、好小厨师们穿上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开始工作吧!

  2、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喜欢的披萨饼,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各种不同品种的披萨来。

  四、作品赏评

  你做的是什么批萨?我们把做好的披萨饼送到森林披萨店去吧!

  【活动反思】

  皮萨是孩子喜欢的并品尝过的一样食品,深受孩子的喜爱。漂亮的颜色,是整个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孩子乐意去表现这种他们喜爱的皮萨。但基于小班幼儿的美术技能较为有限,我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孩子粘贴能力上,并欲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能将味道与颜色联系起来。

  小班的孩子,有过粘贴美术作品的经验,旨在培养孩子的结构感知和布局能力。同时对皮萨颜色和味道的联系性产生探索兴趣。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我制作了一个皮萨,以其夸张的造型引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欣赏、想象的一个平台。幼儿的创作环节是比较顺利的。但在第一次试教时碰到过问题,原因出在我的示范上。我在撕贴的时候是这样示范的“选张你喜欢的纸——蘸点浆糊——涂在纸上——贴在纸盘上——在彩纸上涂胶水——撒上各色彩纸屑,在示范的时候,我感觉贴得很慢可是,让孩子们操作时有的说不会,这是配课的刘老师说“范老师您可以在示范一遍,这次慢一点。”经过再次示范孩子们基本都能自己来完成作品。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经典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_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ppt01-17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02-03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7-10

(精选)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7-08

[精选]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07-09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7-09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06-10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06-12

秋叶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0-21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经典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经典15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

  设计意图:

  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简单有趣,一群小蚂蚁运用各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子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幼儿。根据大班幼儿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动态、具有较强的表达表现能力等特点,结合绘本的游戏情境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绘本情景下,尝试粘贴并大胆添画蚂蚁的不同动态。

  2.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大胆创作,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经验准备:

  熟悉绘本,细致观察蚂蚁。

  材料准备:

  棕色碎卡纸、1开白纸2张,记号笔、浆糊、KT板、可供撕贴的西瓜图纸。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内容,引发创作兴趣

  截取绘本中典型的蚂蚁运西瓜画面,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它们是怎么搬西瓜的?”

  二、欣赏蚂蚁动态,尝试想象添画

  1.观看图片,模仿蚂蚁形态

  引导幼儿观察三幅典型画面,让其在游戏中模仿各种动态,并创造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这几只蚂蚁是怎么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

  ——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为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2.魔术粘贴,变换蚂蚁姿态

  教师选两块棕色纸,作为小蚂蚁的头和身体,用“变魔术”的方法表现蚂蚁的不同姿态。

  变魔术:头不动、变换身体的位置,或者身体不动、变化头的位置。不同动态的蚂蚁就变出来了。

  ——变魔术教给孩子的不是蚂蚁运西瓜的一种或几种姿态,而是教给了孩子表现蚂蚁不同姿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小蚂蚁。

  3.幼儿示范,添画蚂蚁动态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添画蚂蚁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谁能来帮助这只小蚂蚁,让它也能运西瓜?”

  三、创设游戏情景,幼儿撕贴添画

  1.创设情境,大胆想象

  教师创设运西瓜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草地上又出现了一块大西瓜,这些小蚂蚁看到西瓜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小蚂蚁会和同伴怎么样合作搬运西瓜呢?”

  2.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选两块碎纸将蚂蚁身体贴好,注意要紧贴在一起,这样小蚂蚁的头和身体才会连接起来。

  ——从绘本中衍生出运西瓜的游戏情景,孩子笔下的小蚂蚁成为自己的代言,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生动有趣的创作。

  四、展示欣赏作品,分享创意过程

  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欣赏交流他人的创作。

  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共同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一绘本美术活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幼儿的动作来做范例。蚂蚁用小铲子铲西瓜、爬梯子运西瓜等各种各样拟人化的动态憨态可掬,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而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幼儿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自己想象蚂蚁吃西瓜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模仿中就习得多种多样的蚂蚁的动态造型。在添画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编儿歌“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来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这一示范环节借助动作模仿、儿歌语言的提示,为幼儿精彩的创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小蚂蚁就是孩子们的代言,他们笔下的小蚂蚁,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己运西瓜情境的再现。游戏情景和创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戏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用各种线条、图案装饰树,激发对线描画的兴趣,增强艺术美感。

  2、能主动地对同伴的作品作出较正确的评价。

  3、培养幼儿探索树的能力,通过感官观察并记录树的样子。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描笔、画纸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点击课件,出示“树”):这是什么字?你认识吗?

  2.师:世界上的树有很多种,你知道的有哪些?

  3.师:树的种类多,形状也是各种各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点击课件)4.师生小结:有的树干粗、有的细;有的树冠大、有的'小,有的树冠像三角形,有的像椭圆形,真是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5.师:我们到幼儿找一找各种各样的树。

  (二)讲解示范,掌握绘画要求师:今天我们就用线描的方法来画树,你想怎么画?

  幼:用各种线条、图案……师:你们熟悉哪些线条?

  幼:波浪线、螺旋线、锯齿线、长城线、斜线、直线、弧线……(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领幼儿徒手练习各种线条的画法)。

  (三)欣赏线描画范作,感受线条变化带来的艺术美感 。

  师:在这些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呢?它们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师:不同的线条变化组合产生的效果会使画面更美,你们愿意来试试吗?你想怎么设计?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幼儿自由交流,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点击课件示范):如果添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一定会更满意,你喜欢什么图案呢?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1.交代要求:在电脑中选一棵或者是平时看到过的树,在纸上画好外形(轮廓),要画得尽量大,布局合理。

  2.幼儿作画,提醒先画好的幼儿写好名字,将作品贴在展板上。

  (五)讲评作品,结束活动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用贴五角星的方法选出“你最喜欢的树”

  2.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点意见 。

  3.介绍线描画,鼓励幼儿自由尝试创作。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汽车的不同功能和它们基本构造 。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活动准备

  音乐 、 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车:开车玩游戏,(配音乐)游戏场地的不布局也让我费尽心思,就是能起到让孩子真正玩起来的作用。

  (1)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们玩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由那些部分组成?

  (2)你还见过大马路上还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2、看课件,拓展孩子的思维。

  (1)请幼儿说说跟我们平时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

  (2)它们有些什么功用呢?

  3、 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4、幼儿作画:

  (1)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这一主题进行交谈。)

  (2)我们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

  5、作品评析:

  (1) 请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汽车博览会,幼儿做讲解员,讲解自己的作品。

  (2)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6、放音乐《开车歌》,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教学。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设计流畅,目标设立准确,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师情绪饱满,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师幼互动效果好,在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利用眼神、情绪、语气、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美术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教学,有以下思考:

  1、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2、要注重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

  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如何使孩子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

  小百科:1885年是汽车发明取得决定性突破的一年。当时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厂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车。他在1885年几乎与戴姆勒同时制成了汽油发动机,装在汽车上,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获得成功。这一年,英国的巴特勒也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此外,意大利的贝尔纳也发明了汽车,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4

  活动名称:美术《手形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大胆发挥想象和创造,体验画手形画的乐趣。

  2.能根据自己变换的手形大胆进行添画和用色,学习手型

  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玩手影的经历。

  2.物质准备:纸、彩笔、手形画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

  2.我们的手不仅能变出石头、剪子、布,它还能变换出很多的手型来。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还能变出哪些手形?你是怎么变得?重点:激发幼儿变换出更多的手形。

  二、认识手形画。

  1.观看PPT,认识更多的变换手形。

  2.提问:小朋友,你能把你变换出的手型画出来吗?

  谁愿意上来画一画,仔细看他是怎样把变出的手形画出来的?

  3.如果我在上面添上几笔,小朋友们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重点:知道在变换出来的手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添画,变成其他的图形,这就是手形画。

  三.PPT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1.展示手形一。

  (1)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先让幼儿自由想象,再展示孔雀)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孔雀的?孔雀的身体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手掌是它的身体,手指是它的羽毛,添上头和颈就变成了美丽的孔雀。)

  (2)这个手形能不能再变成其它的呢?(展示树)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树的?手掌是树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树的什么呢?(手掌是树的'树干,胖胖的,手指是它的树杈,我们再添上树枝和树叶就变成了一个大树了)。

  2.展示手形二。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几笔会变成什么?(展示鸡)

  添上了哪些部分?(添上了鸡冠、眼睛、嘴巴、翅膀和脚)

  3.展示手形画作品,激发幼儿对手形画的兴趣。重点:更好的理解手形画并学习手型画的方法。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在纸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然后不要动,用笔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个手指,启发幼儿添画并进行装饰。

  2.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尝试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图案。还要不断变化手形,大胆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画面。

  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变换的手形大胆进行添画和用色,体验画手形画的乐趣。

  五.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手形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使用正确的方法补洞洞。

  2、发挥想象,尝试根据洞洞的形状添画出各种形象。

  3、体验洞洞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油画棒、胶棒、记号笔

  2、各种服装杂志、彩纸、彩色报纸等

  3、PPT:教师登山照片;各种形象(动物、车、水果、人物等)

  4、音乐:《撕报纸》、《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前几天放假,你们出去玩了吗?(去公园了、没出去)你们猜我去哪了?(打开登山照片)对我去爬山了!爬山很开心。哎!只有一件事让我特别的郁闷,我把衣服弄破了好几个洞,你们瞧!(出示刮出洞的T恤)

  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呀?(缝一缝、补一补)

  师:你们真聪明!(出示各种纸)假如这是一块布,我把它补在洞洞的背面。看洞洞补好了。怎么让洞洞看起来更漂亮?(在里面填上图案,装饰上花纹)

  二、游戏—撕洞洞。

  师:你们说的很好!今天我把你们请来,就是想让你们帮我把这些洞洞设计一下。

  1、提出设计要求:老师准备了各种T恤纸,但现在上面还没有洞,我们一起玩个游戏,把上面撕出各种形状的洞洞,然后再来设计。(记住:洞洞的形状越奇怪越好,洞洞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2、播放音乐《撕报纸》开始游戏。

  三、尝试想象创作。

  1、补洞洞。

  师:现在T恤上有许多洞洞,你们把洞洞周围涂满胶,选一张喜欢的纸把洞洞补好。

  2、添加想象。

  师:洞洞补好了,我们看看洞洞能变成什么?(请个别幼儿示范)播放PPT及《森林狂想曲》幼儿开始创作!

  四、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飞行人和直立人图片、背景图片两张、水彩笔、画纸、双面胶带

  活动过程:

  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或人物。教师:“有什么,他们会飞?”幼儿“小鸟?”“小鸟它为什么会飞?”“因为有翅膀!”……“还有什么也会飞?”“奥特曼”“阿童木”……

  2、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教师:“昨天晚上,我给自己画了两幅画像,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幼儿:“一个是飞着的,一个是站着的。”教师:“飞着的和站着的身体的部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用你们的小手指当画笔,来画画飞着的人!教师:“不行不行!我还飞不起来!帮帮我吧,帮我加上能让我飞起来的工具吧?”幼儿:“给你加翅膀!给你加竹蜻蜓!给你加魔法棒……”

  3、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时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的背景。“我飞呀飞!”“看看我在哪幅里更象在天上飞?”

  幼儿“有云!”“有蓝天……”

  教师:“啊?这棵树怎么了?怎么这么矮?”幼儿猜……教师出示一棵完整的大树!“其实这棵树有这么大!画上只有一个树顶,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猜测房顶

  教师:“我在天上飞还能看见什么?”

  4、幼儿绘画。

  教师:“今天我们就画,我在飞!先想想你准备画你用什么方法飞上天,然后在画,你在天上看到的东西。”

  5、幼儿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故事《我想飞》是《我想飞》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学内容,通过小纸人为实现自己“想飞”的心愿,而不言放弃的态度和形为来体现幼儿想飞的迫切心情。

  通过对教材深入地理解,我通过谈话导入活动:“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要飞啊?为什么想飞?”随着简单的导入,孩子们的思维被紧紧地吸引到课题上来。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敏感到这个教材的特点:写出了孩子的心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象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飞翔。因此,孩子们理解小纸人的心愿和行动。基于这样的发现,我在课中引用了第一人称进行教学,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纸人,当伙伴们讽刺嘲笑你时,你会怎么说?当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飞上蓝天时,你的心情怎样……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很快地使孩子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以自己的经验理解着角色的心理变化,仿佛是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当看到斌斌张天双臂,仰着头喊着:“我想飞、想飞、想飞!”时,当看到胤胤表演着一头载到地上时的情境,当鑫瑜和淼淼说着对白时,我发现,这已经不是书本上的故事,而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在这样的教学中,书本上文本中的语言、词汇已经显得不精彩也不重要了,更多的`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组织着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着情感。

  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述、表演、讨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能成功,我想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教材的把握正确。我很好地将孩子的愿望与小纸人的愿望融合在一起,直接提取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来想象讲述小纸人的想法,用表演来再现这样的场景,让幼儿有感而说,有感而发。

  2、教师的激情投入。我在引导幼儿表现小纸人时,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表达了小纸人真切的愿望和情感,孩子们深受感染,并由此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孩子们不仅加入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教学策略的适当运用。第一人称式的讲述,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故事。只有能令孩子身在其中,深有体会,才能成功实现角色转换。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7

  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用一次性纸餐具创造出多种不同的形象。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独立动手能力,使幼儿懂得什么是想象心理。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碟、碗、杯若干。

  2、辅助材料:彩色墨水、蜡笔、蜡光纸、小棍子、毛线、胶水、剪刀等。

  3、泡沫制成的展览栏。

  活动过程:

  1、出示贴在黑板上的纸碟、碗、杯,让幼儿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2、幼儿自由讨论;你能把这些纸碟、碗、杯设计成什么?怎样做?

  3、请一些幼儿把自己设计的名称及想象操作的过程说出来,鼓励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设计方案。(如猪、猫、向日葵、时钟、瓢虫等)

  4、教师选择其中一个幼儿的设计进行示范,采用幼儿说,教师动手的方法。

  5、幼儿开始动手设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指导幼儿通过运用辅助材料把纸碟、碗、杯设计成各种形象,看谁设计得又多、又象,幼儿每设计完一幅作品,就把它送到展览栏里展览。

  6、组织幼儿参观、欣赏作品,互相向小朋友介绍自己作品的名称、做法。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象形文字进行借形想象、大胆添画新形象。

  2.对象形文字感兴趣,在借形想象中体验绘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文字变变变视频、背景音乐。

  2.象形文字若干、记号笔、油画棒、黑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引起兴趣。

  理解象形文字的含义,感受中国人的智慧,萌发创作欲望。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游戏,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看完后要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

  刚才你们看到的古代的文字叫做象形文字,古代人为了表达他们的意思而发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和这些字宝宝们做一个“文字变变变”的游戏。

  二、出示象形文字,幼儿共同想象添画

  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有小朋友写的象形文字,它像什么呢?添上几笔会变成什么呢?

  幼儿尝试借形想象。

  幼儿选择喜欢的象形文字进行借形想象。

  教师巡回指导。

  1.师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丰富画面。

  2.提醒幼儿主体物要大,线头要接住,线条要一笔完成

  3.对有创意、画面安排合理的幼儿进行及时的点评,起到推广作用

  4.提醒动作快的幼儿可以在画面上添画相应的背景

  5.指导幼儿用油画棒一笔跟着一笔涂,颜色深的在下面,留白的地方用浅色来润色,感受用平涂、圈涂、抹边的方法可以加快涂色速度提升画面效果。

  三、展示欣赏

  1.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表扬画面色彩搭配和整体布局好的作品,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广作用。

  3.引导幼儿说说画面里的故事,进一步感受文字变变变的乐趣。

  4.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四、结束语

  小朋友的画充满了想象力,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字有趣吗?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古代的.文字更是丰富多样,请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活动后继续寻找你喜欢的象形字宝宝进行借形想象,创作出更多不同的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以文字来进行借形想象、添加成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活动进行了两次孩子们的兴趣很高,第一次活动幼儿看到视频会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而相反作为老师的我很拘谨,我觉得美术活动应该给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特别是老师,想打开幼儿的想象空间首先自己要做到放松、灵活。如:活动中幼儿说文字中像很多不同的小动物,我让幼儿选择了一种来添加,这在美术活动中是最忌讳的,不仅让积极的幼儿失望,还使画面呆板、无趣。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将想象的小动物画在纸上,将故事情节讲出来。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笔点转的方法画樱桃。

  2.耐心添画细节,合理布局。

  3.乐意评价同伴的作品。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用毛笔画圆的基础。

  2.樱桃实物及范画。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樱桃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樱桃的外形特征。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樱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2.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讨论画法。

  (1)教师:你们觉得这个圆应该怎么画? (幼儿回忆、探索小圆的.多种画法,教师提炼总结)

  (2)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画出小圆呢?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画的?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3)教师小结:以前我们学过用点画的方法画圆,两笔画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画圆方法——一笔点转法。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基本画法:用大白云蘸赭红色在纸上一笔点转出球体;用小勾线笔蘸浓墨,中锋勾樱桃柄、点果脐(注意樱桃柄的方向要有变化);若画面中有很多樱桃,应适当注意疏密关系。

  4.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发表评价意见。

  教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活动反思

  这位老师的评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的即使评价在潜移默化中肯定和宣传了正确的小小组学习方法,这种评价的过程,比单一的说教要有用适切得多。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时00266121" data-highlighted="true">评价存在着如下弊端:

00266121" data-highlighted="true">  1、单一不全面。即时评价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忽略甚至遗漏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个体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00266121" data-highlighted="true">  2、单向缺互动。评价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项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

00266121" data-highlighted="true">  3、单调不丰满。评价语言及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艺术性,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认识到这一点后,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时刻注意到自己即时评价语言的重要性。比如在这堂课上,我是这么做的:对于小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明确人人积极参与的小小组给与当场表扬;深入小小组指导学生之间互动评价;在交流时,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运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语调动作来肯定宣扬,如:多棒的问题!你怎么那么聪明!老师都佩服你了!快快给点掌声啊……即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即时评价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我想作为老师,重视学会合理正确的运用即使评价是非常必须的。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受烟花的形态,学习画多彩烟花。

  2.感知油画颜料和水粉颜料不相溶所带来的特殊绘画效果,对油水分离画感兴趣。

  活动准备

  烟花课件、白纸、油画棒、黑色颜料、水粉笔。

  活动过程

  1.观看烟花课件,感受烟花的多姿多彩。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观看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人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放烟花呢?(过年、结婚、搬新家等)总之,我们放烟花都是为了庆祝一些喜庆、高兴的事。

  2.再次观看烟花课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美丽的烟花。

  师:这些好看的烟花都有哪些形状和颜色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观看课件)看,这朵烟花像什么?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这朵烟花从中间向四周绽放出了一朵美丽的花,真漂亮!)(这个烟花从地面向上喷出了一个银色的喷泉,真特别!)(这个烟花从中间向两边开出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真神奇!)孩子们,除了这些烟花,你还看过哪些不同的烟花呢?

  3.画烟花。

  (1)向幼儿介绍油水分离画《彩色的烟花》,了解分离画的'步骤。教师用油画棒先在纸上示范画出放射状的烟花,再用毛笔蘸黑色水粉颜料,在有烟花的纸上一笔一笔从左向右涂上底色,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油水分离画的效果。

  (2)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共同欣赏。

  将幼儿的画展示出来,师幼共同欣赏、分析。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1

  教学内容:

  绘画《幼儿园真快乐》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在回忆、讨论好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2.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补贴和绘画的方法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各种制作好的示范画、胶水、碎布、油画棒、白纸、 剪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题: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里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和谁在一起?玩什么?怎么玩的?在哪里玩?那里有些什么?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学习新的本领绘画制作《幼儿园里真快乐》。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作品,幼儿欣赏。

  提问:布有什么用?你们见过布贴画吗?看看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的有什么不同?

  2.观察桌子上有什么?

  3.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1)先将玩具画好,再将幼儿的身体部分用布剪出各种形状粘贴在幼儿的身体部位。

  (2)再添画草地、房子、白云等景物。

  (3)装饰出各造型。

  4.制作要求:

  (1)制作时要细心、认真还要大胆,不要把所需的材料浪费。

  (2)要求幼儿创作时要保持桌面干净整洁,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5.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以帮助。

  6.互相欣赏作品。

  让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介绍自己制作的是什么。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上课情况,对表现积极的幼儿给与鼓励和表扬。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效果分析:

  1.分析教材:在回忆、讨论好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快乐生活。

  2.分析教法: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习用布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画面,掌握补贴和绘画的方法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分析幼儿:幼儿对幼儿园生活比较熟悉,能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画画,大部分幼儿效果好,个别幼儿对人物的形体构图有待于强化。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2

  活动目标:

  1.欣赏塞尚的作品《静物苹果篮子》,了解写生画的特点。

  2.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均衡的构图以及形与色的完美结合。

  3.初步观察、了解物体前后、上下互相遮挡的表现方法。

  活动准备:

  1.塞尚作品《静物苹果篮子》PPT一份。

  2.幼儿创作的范例作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姚老师和小朋友一样,不但喜欢画画,还喜欢看画呢!我发现了一张有趣的画,今天拿来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

  (二)出示塞尚作品《静物苹果篮子》,引导幼儿初步观察。

  教师: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三)引导幼儿细致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造型美、色彩美和构图美。

  1.教师:这些苹果是什么样子的?苹果的颜色都一样吗?有哪些颜色呢?咦?为什么这个苹果上有好几种颜色呢?(教师:因为太阳照在这个苹果上,所以它的颜色亮亮的,而这块地方的阳光被挡住了,出现了影子,所以呀这边的颜色是黑色的),(幼儿举例)你觉得画中的苹果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苹果一样吗?为什么?

  2.教师:装水果的篮子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摆放的)旁边的瓶子又是怎么摆放的?它是靠在哪里的?篮子里的苹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小、颜色)那我们来看这些小的苹果中,你看到的苹果都是完整的苹果吗?为什么?(幼儿举例)

  3.教师:我们再看看桌子前面的苹果和桌子后面的苹果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颜色)那你看到的这些后面的苹果是完整的苹果吗?为什么?(幼儿举例)

  4.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块白布是怎么铺在桌上的?白布的褶皱又把苹果遮挡成什么样子了?(半圆形、椭圆形)

  教师:噢!原来画家用了不同的颜色、大小、形状和不同位置的遮挡表现出了这幅静物写生画。

  (四)引导幼儿讨论整幅画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再次表达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1.教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2.教师介绍画家及作品。

  教师:你能给这幅画取个好听的名字吗?画家也给这幅画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静物苹果篮子》。它是一幅油画,是法国著名的大画家塞尚所画。(出示画家自画像)。这就是画家塞尚,他喜欢真实的描绘自然,他喜欢运用颜色之间的对比来表现自己的想法,这些用颜色、形状来表现的画就叫做静物写生画。

  3.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老师这边还收集了很多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一看吧!

  4.教师:你想跟着塞尚爷爷学一学这个本领吗?那我们下次美术课的时候再来画一画吧!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3

  活动目标:

  1、感受树叶的自然美

  2、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资源:

  1、经验准备:尝试较简单的树叶制作

  2、物质准备:色纸边角料、剪刀、双面胶、牙签、放置落叶的筐、垃圾分类箱

  活动与指导:

  一、捡落叶,观察感受树叶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儿园的后花园观察秋天、捡落叶。提醒幼儿要捡各种完整的落叶。

  二、整理落叶,发展分类能力。

  回到活动室,要求幼儿把自己组的落叶分类,分类的标准由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决定。

  三、制作树叶玩具,发展动手能力。

  师:"你们想想看,这些漂亮落叶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教师示范做拖鞋:找一片大一点的厚一点的叶子,在树叶的前面一点的中间划一个小口子,然后把靠近叶柄的叶子划出一圈,把叶柄插到切口处固定。一只可爱的叶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师请一个幼儿穿这只拖鞋,走一走,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四、教师提创作要求

  1、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2、可以和同伴协作完成;

  3、可以利用辅助的材料。

  五、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醒幼儿注意树叶的特性,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场地整理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大家自由参观。

  每组幼儿先在组内进行选拔,推荐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讲解。

  最后是场地整理:工具归位,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废物分类放到分类垃圾箱。

  延伸活动:

  1、剩余的完整叶子放在美工区,为区角活动提供材料。

  2、剪下的树叶、破的树叶,自由活动的时候拿到后花园进行填埋,为树木提供养料,使树木明年长得更好。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在设计时,在考虑提高幼儿美工技能的同时,十分注意幼儿环境情感方面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树叶之美,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之情。活动中,首先组织幼儿捡落叶,并进行落叶分类,让幼儿在环境实践活动中真切地体验环境的美,然后请幼儿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使幼儿进一步感受自然物的天然美及艺术美。利用大自然中的废弃物制作玩具,玩具淘汰以后重新回到大自然中,体现“为了环境的教育”理念。

  二、效果分析

  这个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因为从来没有用过如此“脆弱”自然物制作过玩具,所以他们都细心地进行制作,大部分幼儿都能够独立完成,他们制作了很多的玩具:如手表、帽子、盒子、动物面具(兔子、蝴蝶等)、花篮……在最后的整理中,幼儿能够把自己的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好,很多幼儿在延伸活动中还在兴致勃勃地“研究”。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橘子的特征。

  2、用橘子皮制作出美丽的花田。

  活动准备橘子皮,圆珠笔盖,木工胶

  活动过程

  [导入]

  1.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橘子。

  -我是一种橘黄色的水果。我酸甜可口,果皮有点硬邦邦的.。

  -果皮里面都是半月形的果肉,我是谁呢?

  [展开]

  1、谈谈橘子。

  -你吃过橘子吗?

  -橘子是什么味的?

  -吃橘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2、说说橘子的特征。

  -橘子尝起来怎么样?

  (橘子有点儿甜又有点儿酸,有淡淡的香气。)

  -橘子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橘子一开始是绿色的,当成熟之后就变成橘黄色了。)

  -橘子在什么地方成长?

  (橘子在暖和的地方成长。)

  -橘子有什么用途?

  (橘子除了可以当水果食用以外,由于它有清新的香气还被用来做香水和化妆品的原料。.)

  -像橘子一样有香气的水果还有哪些?

  (橙子,柠檬,柚子,枸橘)

  3、用橘子皮装饰出庭院并研究制作材料。

  -用橘子皮怎样制作出庭院呢?

  4、用活动纸中的橘子皮装饰出庭院。

  ①把橘子扒开,准备好橘子皮。

  ②用圆形的圆珠笔盖印在橘子皮上,做出小圆形状的橘子皮。

  ③用不同大小的圆珠笔盖可以做出不同的圆形橘子皮。

  ④用做好的橘子皮装饰出美丽的花朵。

  ⑤把做好的花朵粘在活动纸上。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装饰完的庭院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画披萨饼。

  2、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各种品位的披萨。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卡纸做的锅若干、颜料、各色纸彩纸片

  2、抹布、披萨饼的图片、围裙、厨师帽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律动《开汽车》

  1、听说森林公园里,新开了一家披萨店,那里的披萨可好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2、好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

  二、图形刺激

  1、组织幼儿观察讨论,了解披萨的外形和品种。

  (1)哇什么地方到了?(披萨店到了)

  (2)你去吃过披萨吗?披萨好不好吃?你吃过的披萨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味道的,饼上面有些什么?(鼓励孩子自由说一说)

  2、学习制作披萨饼的方法。

  (1)听说森林披萨店的生意可好了,一会儿饼就买玩了,所以他们想请一些小厨师来帮忙,那小朋友想不想来当小厨师?

  (2)我们来看看这个披萨饼是怎么做的?

  先拿好一只锅,接着在锅里放入香喷喷的`鸡蛋面粉。用食指蘸一下颜料,然后涂在锅里,像绕圆圈一样,从里往外绕,越绕越大,把整个锅底都涂满。面粉涂好后,在上面放上你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海鲜(彩色的小纸片)等即成。

  三、想象创造

  1、好小厨师们穿上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开始工作吧!

  2、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喜欢的披萨饼,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各种不同品种的披萨来。

  四、作品赏评

  你做的是什么批萨?我们把做好的披萨饼送到森林披萨店去吧!

  【活动反思】

  皮萨是孩子喜欢的并品尝过的一样食品,深受孩子的喜爱。漂亮的颜色,是整个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孩子乐意去表现这种他们喜爱的皮萨。但基于小班幼儿的美术技能较为有限,我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孩子粘贴能力上,并欲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能将味道与颜色联系起来。

  小班的孩子,有过粘贴美术作品的经验,旨在培养孩子的结构感知和布局能力。同时对皮萨颜色和味道的联系性产生探索兴趣。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我制作了一个皮萨,以其夸张的造型引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欣赏、想象的一个平台。幼儿的创作环节是比较顺利的。但在第一次试教时碰到过问题,原因出在我的示范上。我在撕贴的时候是这样示范的“选张你喜欢的纸——蘸点浆糊——涂在纸上——贴在纸盘上——在彩纸上涂胶水——撒上各色彩纸屑,在示范的时候,我感觉贴得很慢可是,让孩子们操作时有的说不会,这是配课的刘老师说“范老师您可以在示范一遍,这次慢一点。”经过再次示范孩子们基本都能自己来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