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优选[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遇事要多动脑筋。
2.学会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等词语。
3.体验不同的色彩美,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课件《会变颜色的房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啊,有一个小动物他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来看看是哪个小动物,遇到了什么难题,这是谁呀?
幼:小猪。
2.师:哦,小猪,原来小猪盖了座新房子,可是他不知道给新房子涂上什么颜色,涂什么颜色好呢?你们帮他出出注意吧,好不好?你请说……(选 5个幼儿回答)
二、分段欣赏
1.师:小朋友们帮他出了这么多主意,动物朋友们也帮他出主意了,他们出了什么主意?我们一起来听听。
(1)师:他问小羊,小羊说,绿色的房子绿油油,绿色一定很好看。
他问小狗,小狗说,黄色的房子金灿灿,黄色一定很漂亮。
他问公鸡,公鸡说,红色的房子红彤彤,红色一定很美丽。
他问小兔,小兔说,白色的房子雪白雪白,一定很棒!
(2)提问:刚才哪些动物朋友帮他出主意了?好,你请说……幼儿回答
(3) 提问:他们都是出了什么主意,他们让小猪把房子涂成什么颜色呢?你请说……幼儿回答
(4)我们来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是不是这几个小动物呀?哦,原来小羊、小狗小兔、公鸡来帮忙了,小羊让他涂成……
(5)那他们在说这些颜色的时候都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有谁注意到了?小羊说绿色的房子的时候用了一个好听的词?幼儿回答……
(6)那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他们是怎么说的……他说绿色用了一个什么词?幼儿回答……原来这么绿的颜色我们可以叫它绿油油,那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绿油油的呢?幼儿回答……(青菜、大树、绿油油的油漆)
可爱的小狗是怎么说的?他说黄色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好听的词?(幼:金灿灿)那哪些东西是金灿灿的呢,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金灿灿的香蕉、木板、鸭梨)
会打鸣的公鸡说了什么,听一听公鸡在说红色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好听的词语?(红彤彤)那你见过红彤彤的什么?(爱心、樱桃)
小兔蹦蹦跳跳得说什么,那你见过雪白的什么呢?(粉丝、灯、珍珠)
(3)小动物们出了这么多主意,小猪该怎么办呢?那我们来听听一听小猪是怎么想的……ppt
师:小猪说你们的颜色怎么样?(都很漂亮)那他的意思是……,那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颜色都办到呢,如果你是小猪你有什么办法?幼儿回答
师:那我们来看看小猪他是想出了什么办法。小猪想了什么办法?刚才听到了吗?(幼儿回答:用种子,在新房子周围播下了一粒粒种子)春天的时候种子怎么样?(发芽、长出叶子)到了夏天怎么样?(幼:黄色。师:哦,开出花,变成黄色)秋天?(苹果,屋顶结果子了,变成什么颜色)冬天呢?(白色、盖上了白雪)小动物它们的想法都实现了,哦,每个季节它的颜色一不一样啊?……小猪爱不爱动脑筋?……真爱动脑筋,我们要向小猪一样哦,事先要动脑筋。
(4)师:那刚才呀,小动物们来看房子了,小猪请他们来做客,小动物们看到房子变化都夸奖小猪的房子了,他们夸奖小猪房子的时候用的词语一样吗?幼儿回答:好看、漂亮、美丽、太棒了,原来我们夸奖一个好东西可以用这么多的词,我们小朋友今天穿的衣服也很好看,那我们用小动物夸奖房子的词夸一夸你旁边的好朋友。好小朋友请坐吧,刚才我听到小朋友夸他的好伙伴漂亮、美丽,都用了好听的词,我也要夸夸你们,今天小朋友啊,很多女孩子穿的衣服都非常的漂亮,你看后面几个男孩子的眼睛多美啊,还有很多小朋友的鞋子还看级了,今天小朋友的表现真是太棒了!
(5)师:刚才我们光顾着夸了,听到现在有没有谁注意到这个故事的名字?来试着给他起个名字。幼儿:五彩颜色的房子……
三、完整欣赏故事
刚才很多小朋友都想起叫“会变颜色的房子”我们把这个故事完整的听一遍,看一看这个房子是怎么变颜色的。
(教师边操作演示文稿边听故事)
四、游戏——开心乐园
师:小猪听了小伙伴们的话他为什么笑了?幼儿:因为好朋友夸奖他的房子。
师:刚才小朋友说他房子很漂亮的时候他很开心,还有啊,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动物朋友们都怎么了?幼儿:帮助他
师:哦,因为朋友帮助他,他的`心里非常的高兴,那你们说小羊、小兔、公鸡、小狗他们帮助小猪,他们心里怎么样?幼儿:也很高兴
师: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幼儿回答……那等会儿啊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我们来玩一个什么游戏呢——开心乐园大比拼,这里有两个开心乐园,这个开心乐园是……,这个是开心乐园是……,现在开心乐园里面有没有漂亮的花?幼儿:没有。
师:一朵都没有,这些花要靠小朋友们的努力,男孩子努力了男孩子的开心乐园就会长出一朵花,女孩子努力了女孩子的开心乐园就会长出花来,那怎么样才能长出花来呢,你说出你帮助过别人的一件事,你的开心乐园就会长出一朵花来,你身边的谁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帮他的,听明白了吗?你请说……
师:男孩子开出一朵花。
下面机会教给女孩子,哦也是奶奶也开出一朵花。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人哦,男孩子?
小伙伴啊,也多可以啊……女孩子
哎呀,加油啊……
总结:好了这个游戏我们暂时玩到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男孩子有几朵花呀?4朵,女孩子?5朵。其实呀,这里面的花多花少都没有关系,关键的是以后,刚才小朋友说了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心里会怎么样?很开心。那我们帮助了别人我们心里也会怎么样啊?很开心。我们这里面的花虽然少一点,没关系,我们要看以后,我们不光玩这个游戏,我们还要用行动比比看到底谁最爱去帮助别人,好那等会我们继续玩开心乐园大比拼,休息一会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先以谈话引出课题,接着提问引导幼儿想象;然后用听故事,看动ppt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我运用多媒体制作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故事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课件的作用下幼儿轻松的理解了故事。
活动中,我尽最大所能去感染、调动幼儿的情绪,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
一开始,幼儿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孩子们很配合我,我感觉在活动中有这几方面对幼儿是有促进作用的,如在词汇的丰富方面,让幼儿学习了描述色彩的词语,有“红彤彤、绿油油、金灿灿、雪白雪白”这对幼儿词汇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活动中以生动的语调和夸张的表情,牢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认真倾听故事的意愿,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但活动后没有让幼儿认识到它并不是单纯的涂上某一漂亮的色彩,而是要能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是房子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比如“我希望房子会动、会走”、“我希望房子会飞”、“我希望房子会漂浮在水面上”、“我希望房子会变大小”、“我希望房子会变形状”……孩子们其实能想出一些奇妙的房子,我没有能够很好的插入这个环节,显得有些单调。我在此次活动之前也没有对幼儿进行很好的知识铺垫。通过这次活动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需进一步提炼,对孩子的提问和引导还要多研究,在讲故事方面的技能要进一步学习提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对探索自然现象有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
2、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
3、 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活动环节:
一、 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
(1)教师引导语:前几天诸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叫什么呢?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听起来怎么样?
(2)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1)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2) 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轻幼儿说说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3)教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4)教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三、白天和黑夜的对话。
(1)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黑夜来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们永远都碰不到一起。这天,“白天先生”想打个电话给“黑夜小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2)教师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说。
(白天先生: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黑夜,你能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吗?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从来没有到过你们那里,也请你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样的好吗?)
(3)请小朋友帮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4) 请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问
和回答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换角色扮演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太阳系的构成;通过对九大行星的有关数据的分析,了解一些关于九大行星及太阳系的情况。
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关于恒星、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彗星和流星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地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月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在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相互运动的?它们的相互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日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月食?
谈话:太阳与地球、月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太阳能发光,地球、月球不能发光。)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天体的名称
(1)讲解:
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板书“恒星”)
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转动的星叫做行星。(板书“行星”)
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转动的星叫做卫星。(板书“卫星”)
(2)提问:
什么是恒星、行星、卫星?
这三种天体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认识九大行星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一颗行星,你们知道在太阳周围还有其他的行星吗?(学生查阅资料后回答)
出示九大行星的图片。
观察:
这是一张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图。说一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在太阳周围,围绕太阳转动的有哪些行星?(九颗大行星和无数小行星。)按顺序说出九颗大行星的名称。
在九颗大行星中,哪颗离太阳最近?(水星)哪颗离太阳最远?(冥王星)地球在什么位置?
从图上看,哪几颗行星比较大?哪几颗行星比较小?
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球形)
它们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相同点?(都是椭圆的.)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观察可以知道,在太阳周围,围着太阳转动的有九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此外还有很多小行星。这些行星都是沿着同一方向 自西向东公转着。
在九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卫星的数目不同,例如火星有2个卫星,土星有10个卫星,木星有13个卫星。
⑤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的一些情况。
(2)认识彗星
出示彗星的图片
讲述:围绕太阳转动的还有这样一种形状特殊的星。你知道这是什么星吗?(彗星)
观察:彗星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讲解:彗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形状如扫帚一样的星,它们公转的轨道又扁又长,绕太阳一周要很长时间。
(3)认识流星体及流星
出示流星的图片
谈话:有时,在夜空中看到一颗星一掠而过,很快就消失了。这是什么星?(流星)
让学生查找资料后讲解流星体:在太阳周围广阔的空间中存在着很多比较小的天体。
让学生查找资料后讲解流星的形成:流星体不断运动着,当它们接近地球的时候,受到地球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掉向地球;这些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它们的速度很快,与大气磨擦得很厉害,温度升得很高,以至发出光芒,从天空中一划而过,因此人们把它们叫做流星。绝大部分流星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完了,在瞬息时间内就看不见了;只有少数流星能落在地上。落在地上的流星,冷却之后,看上去就是一块大石头,所以人们又把它们叫做陨石。
(4)综合太阳系的组成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天体系统。
巩固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太阳系。
提问:
(1)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
(2)按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名字。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太阳系和宇宙的一些书籍。 《太阳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提出探究问题,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教师出示两个同样大小、颜色相同的塑料球,让学生猜测:把这两个塑料球同时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一个浮,一个沉。”“都浮在水面上。”“都沉入水底……”师:“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把两个小球放入水中,结果一个沉,一个浮。)“同样的塑料球为什么会一个上浮,一个下沉?能不能让上浮的塑料球也沉下去呢?”“什么样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什么样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探究的问题自然而然地随着实验现象产生了。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趋动力,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这个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提出了问题。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这一环节设计两个探究活动:1、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2、实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活动(一)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此探究活动按“预测——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三个探究过程进行。1、预测物体的沉浮。每组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实验材料,预测其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并说出预测的根据,然后,让学生把实验材料按预测结果分类。2、分组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温馨提示: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分组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充当四种角色:① 组织者: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组织学生实验;② 探究者:做一名好奇心很强的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③ 发现者:仔细观察实验情况,并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问题;④指导者:当学生探究感到困惑时,要及时指导。设计意图:教师最大的成功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若一味地牵引,则是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因此教学中,我给予学生极大地探究空间和充分的.探究时间,在开放中组织,在参与中指导,让探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3、表达与交流①分组汇报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组会下沉,这就要让学生把瓶子拿出来,再做实验,然后观察,会发现有的瓶子没有盖,水进去了,就沉下去了……②思考总结:让学生认真观察上浮和下沉的物体,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上浮的:轻,是用木头、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属、石头等材料做的。设计意图:材料是活动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时间提供材料是大有学问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经过仔细选择:既简单,能为每个孩子开辟一条探究之路;又要丰富,让孩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子去探索;还要有结构,能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独创性,教案《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探究活动(二)实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此探究活动按“选择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四个过程进行。1、选择问题教师出示探究问题: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⑵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有兴趣的可以探究两个问题。2、制定探究计划首先由小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让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装石子,把小瓶绑在石块上……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完善探究方案。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方案既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孩子们设计的实验也许是稚嫩的,站在科学的高度上讲也许是不太科学的,但是学生在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时,初步的学会了科学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有利于实验方案更趋于科学可行。3、分组探究在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出出主意,还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实验方法。4、表达与交流汇报实验情况要注意以下三点:⑴要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⑵让学生说清实验步骤和方法,尤其是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⑶在学生交流时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创意的方法。我预设的交流情景: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让橡皮泥浮上来。我们是这样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点儿(下沉)——捏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后沉)——捏成碗状或船形(浮)——放入曲别针(仍然上浮)师:通过捏你们发现橡皮泥有什么变化?生:橡皮泥的形状变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状。师“形状变了,就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坐过船吗?钢铁做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生:改变了钢铁的形状。里面是空心的。师:还有什么方法让橡皮泥上浮吗?生:我们把橡皮泥粘在木块上,也会上浮。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师:借助比橡皮泥轻的物体也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全班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许多闪光的思想火花会在交流中产生,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沙+黄豆”的交流层面,而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小苏打+白醋”生成新物质的研讨层面,这样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来,在相互交流中,会使学生的想法更科学,认识更完善。三、拓展活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1、揭秘:通过以上的两次实验探究,让学生揭开 课始 两个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秘密。2、潜水艇实验;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潜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说明道理。3、设计打捞沉船方案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要体现STS目标,即科学-技术-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为生活服务,让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四、实验设疑,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师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个位置”,这太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还是水有什么特殊?……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有趣的实验现象,会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探究继续下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合反应能力,学会躲闪。
2、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会按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3、与同伴有好、互助的参与,具有一定的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若干垫子,作为鸟窝。老鹰头饰、报纸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扮演老鹰,小朋友扮演小鹰,幼儿跟着音乐听口令学飞:大班孩子带着中班孩子一起学飞,老师吹口哨。小鹰马上飞回鸟窝,一定要占住垫子的一个角。
(师:小鹰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学本领,好吗?瞧,这是我们的鹰巢,你们看,有几个角?一会儿,小鹰们跟着音乐听妈妈的口令学飞,音乐停,小鹰们要赶快回到鹰巢,每只小鹰占一个角,明白了么?)
二、基本部分:玩“老鹰抓小鸡”游戏。
1、幼儿自由分组、分角色玩传统的“老鹰捉小鸡”游戏。
(1)帮助幼儿合理分组。(保证每组中都有中大班的幼儿)
(2)共同回忆游戏玩法、规则(角色责任):母鸡带着小鸡躲闪跑,要会照顾后面的小鸡。老鹰要灵活,如果小鸡们在鸡妈妈带领下蹲下来了,就不能再去捉。
师:小鹰学会了本领,你们想不想去抓小鸡啊?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游戏吗。怎么玩的?(老鹰要站在母鸡的前面,做赶鸡的动作,冲破鸡妈妈的防线,抓住鸡妈妈身后的小鸡。鸡妈妈要张开双臂,左右躲闪,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有危险,鸡妈妈赶快要叫小鸡们蹲下,保护好自己的小鸡。小鸡呢,一定不能把手松开,跟着鸡妈妈左躲右闪。)
知道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
(一个鸡妈妈身后最多只能有五只小鸡。队伍太长,后面的小鸡很容易被老鹰捉走。)
2、老鹰捉小鸡新玩法
(一)组队抓小鸡。
(1)观察老鹰捉小鸡的方法,引导老鹰想办法如何能够又省力有能多捉小鸡。
(2)鼓励几只老鹰合作捉小鸡。
召集大家在垫子上休息,问:“为什么玩了这么久我们老鹰小鸡抓的这么少?想个什么办法呢?”(鼓励幼儿想办法:老鹰们合作起来,互相配合捉小鸡)师交代新规则:老鹰随便哪个队伍的小鸡都可以抓,还会配合着抓,鸡妈妈保护的难度要变大啦,你们有没有信心战胜老鹰?
3、老鹰捉小鸡新玩法。
(二)“智斗老鹰”
玩法:引导母鸡和小鸡一起合作。小鸡分成几队,一队打老鹰,其余的队去在游戏过程中找机会营救。
规则:
(1)引导幼儿使用纸球材料进行游戏。用纸球打老鹰。被打到的老鹰要蹲五个数才可以继续捉小鸡。
(2)教师以母鸡身份指导幼儿共同制定玩法、规则。救“小鸡”:“小鸡”和“鸡妈妈”找机会拍一下捉到的'“小鸡”的手,被捉“小鸡”就可以救回,跟在其他“小鸡”的后面重新开始游戏了。
师带领幼儿休息:“小鹰们真聪明,想了个好办法,捉走了我们这么多小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把小鸡救回来,想办法赶走小鹰)。
我今天就来做鸡妈妈,看我准备好多小石头,小鸡们可以用小石头去赶老鹰,被砸到的老鹰要回鹰巢休息一会儿(数5下才可以再出来)。我们怎么去救小鸡呢?我们一队可以继续玩吸引住老鹰,其他的可以偷偷的找机会用手拍一下捉到的小鸡的手,被捉到的小鸡就可以回到队伍里继续游戏。救回小鸡和赶走老鹰我的都会奖励你们一枚勇敢勋章。小鸡们有没有信心?
顺着刚刚的游戏玩下去(有很多小鸡被捉在鹰窝)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本次活动幼儿在玩法上的创新,同时表扬幼儿能够互相合作。
2、幼儿两两相对,双手握空心拳,食指做鸡的嘴巴,在同伴身上敲(吃米)放松身体肌肉。(指导幼儿敲击的力度要适宜。敲击肌肉出,避开关节。)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游戏目标:
1.练习站立侧翻身,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熟练儿歌的内容
游戏玩法:
幼儿俩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边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俩人同时从手臂下翻身。(中班幼儿可先转体180度,背对背站好。准备一下,念儿歌,再转体180度,面对面站立,这样继续进行;大班幼儿可连续翻。)
游戏规则:
幼儿俩手必须拉紧不能松开附儿歌:
炒炒炒,炒豆豆炒完豆豆翻筋斗
浸在游戏的快乐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有了合作的.意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很强,而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物体有方有圆,轻易分开就不能使用,知道人与人要和和气气才会幸福美满。
2、体验角色情感,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发展幼儿的扩散和逆向思维。
二、活动准备:
1、大教学挂图一幅(上画有房子、方杯子、方凳子、圆桌子、方被子、刀、南瓜、衣服、圆镜子)。
2、方脸老公公、圆脸老婆婆图片各一幅。
3、故事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看看、想想、说说,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以设问的形式导入活动,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兴趣。
师: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户人的家里都有哪些东西?
2、出示大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户人家都有哪些方的和圆的东西。
师:哪些东西是方的?哪些东西是圆的?
师:那这么多东西到底是谁的呢?
3、出示方脸老公公和圆脸老婆婆图片,讲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外貌特征。
师:原来是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的。
师:看看老公公和老婆婆长得什么样啊?
师:老公公高高的个子,挺瘦,长着方脸盘儿。
老婆婆矮矮的个子,挺胖,长着圆脸蛋儿。
4、教师完整讲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喜好。
师:方脸老公公喜欢方东西……
圆脸老婆婆喜欢圆东西……
师:有一天,老公公和老婆婆吵架了,要分家。
5、引导幼儿思考老公公老婆婆该不该分家,说说道理,鼓励幼儿体验角色情感。
(1)师:两个人吵架了,说要分家,你们说分好还是不分好?为什么?
①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②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2)师:如果是你们的爸爸妈妈吵架了,也像他们一样要分家,你们会怎么样?
(3)师:那到底他们有没有分呢?
6、教师讲述故事到“老公公说:方的东西是我的!老婆婆说:圆的东西是我的!”,教师设置提问,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有方有圆的东西怎么分,让幼儿知道这些东西分也分不清楚,圆的东西中有方的,方的东西中也有圆的。
师:那现在林老师要问问你们,老公公说方的东西是他的,老婆婆又说圆的东西是她的,那谁能告诉我这些又有方又有圆的东西怎么分?(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师:如果硬是分开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师:那还能不能分啊?
师:那既然分也分不清楚,还是劝他们不要分了。
7、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喊:老公公老婆婆,你们不要分!
8、师:那到底他们有没有分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完整欣赏故事,懂得简单的道理。
1、师:故事《方脸和圆脸》……
2、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后,教师提问。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他们到底分了没有?
师:为什么他们不分了?(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师:老公公的脸盘是方的,可眼珠是圆的。老婆婆的脸蛋儿是圆的,可门牙是方的。你们说这怎么分啊!你们是不是!
3、教师引导启发幼儿思考: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幼儿自由讨论,然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总结:是啊,生活中的物体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用处,他们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偎的`,就像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不能分家一样,缺了一样,就发挥不出它的作用。一个家也一样,爸爸、妈妈和孩子,还有我们大家都要和和气气,生活才会幸福美满,你们说是吗?
(三)迁移经验,发展扩散和逆向思维。
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我们的教室和生活中有些什么东西也是有圆有方的?分开会怎么样?
师:现在我要问问你们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比如说家里或者是幼儿园也可以是大马路上有哪些东西是又有圆又有方的?
师:如果分开了会怎么样?
2、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如果世界上的东西都变成方的会怎么样?都变成圆的会怎么样?
3、画方的世界或圆的世界。
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去看看我们的幼儿园里都有些什么东西,看看哪些是方的,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又有圆又有方的,想想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变成方的或都变成圆的会怎么样,然后我们来把我们想象中的方世界或圆世界画出来,好吗?
师:跟着林老师一起出来吧。
4、教师带领幼儿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教案01-18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9-0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8-10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10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17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6-08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