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18 10:16:54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孩子们快要毕业了。他们怀着对小学的憧憬和对幼儿园的留恋,开始了有关"毕业"的活动主题,活动围绕"毕业典礼"展开。

  这里呈现的是一个大综合的系列活动。之后,可以放在角落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毕业典礼"的准备工作。但是,可以题目更小,内容更集中,如后面的三个活动,就是以较小的话题进行的(毕业照、幼儿园的纪念册、制作节目单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选择和创造更合适的活动。

  内容与要求:

  1、回顾幼儿园的生活,进一步了解同伴和老师,激发对同伴、老师和幼儿园的情感。

  2、愿意和同伴合作为毕业典礼做准备。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各种式样的通讯录、节目单,哥哥姐姐的毕业照。

  2、收集两年来幼儿园生活中各种活动的照片。

  3、制作毕业照和节目单的底板。

  4、笔、纸。

  活动重点:

  感受自己的长大,积极愉快地迎接毕业典礼。

  过程与指导:

  一、引发议论:怎么开毕业典礼

  老师:孩子们,我们在幼儿园还有多少天?没多久,我们就要毕业了,在毕业前,我们要召开毕业典礼(毕业是件高兴的事,大家一起庆祝马上就要进入小学的一种仪式)。在毕业典礼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我们要进行哪些活动?你觉得毕业典礼什么时候开比较合适?在哪里开?

  --孩子应该可以自己做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了。

  活动中,孩子受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反应有些在意料之中。

  1、毕业照。

  幼儿:我们要拍博士照……我们要拍集体的毕业照。

  老师:为什么要有毕业照?毕业照上应该有谁?

  幼儿:我们班两位老师和所有的小朋友、园长等。

  老师:平时毕业照是用照相机拍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用绘画制作一张毕业照。怎么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谁呢?(或议论:你的好朋友长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通讯录。

  幼儿:我们要把朋友电话记下来。

  老师:(出示通讯录)这是通讯录,里面可以记什么?为什么?

  幼儿:……老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通讯录,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做一本我们自己的通讯录。

  3、纪念册。

  幼儿:有很多好玩的事情要记录下来,以后可以拿出来看看、想想,美好的事情就不会:忘记。

  老师:那就做一本纪念册吧,专门记录难忘的`事。那么,幼儿园有什么事情让你难忘呢?(指导时提升有趣、有感情、有竞争的事例。如;是啊,人是很需要朋友的)

  4、节目单。

  幼儿:我们要演节目。

  老师:演什么呢?

  幼儿:……幼儿园里学过的,都可以表演……老师:你们说了那么多,到底演什么呢?应该有个安排。你见过节目单吗?旁边有许多节目单,如果要用,你可以去看看。表演这些节目,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你也可以另外用纸记下来。

  5、请柬。

  幼儿:我们要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做一张请柬吧。

  --这是我原先没有意料到的。

  老师:你们准备请谁?请柬上可以写些什么呢?

  --我的搭班老师从我的抽屉里,找出一张结婚请柬:"看看这张请柬可以帮你的忙吗?"如果现场没有,在孩子分组活动时,老师就要参与讨论制作了。

  二、幼儿操作

  1、毕业照。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老师,突出表现其面部特征。

  2、通讯录。

  记录同伴、老师的名字、住址、电话、邮编。用符号表示住址、电话、邮编等不同项目。

  3、纪念册。

  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幼儿园生活中难忘的事!或用符号表达自己对好朋友的祝福。

  4、节目单。

  在制作节目单的过程中,回顾在幼儿园所学到的本领,能较合理地安排节目。事例。如;是啊,人是很需要朋友的)

  幼儿:我们要演节目。

  老师:演什么呢?

  幼儿:……幼儿园里学过的,都可以表演……老师:你们说了那么多,到底演什么呢?应该有个安排。你见过节目单吗?旁边有许多节目单,如果要用,你可以去看看。表演这些节目,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你也可以另外用纸记下来。

  5、请柬。

  幼儿:我们要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做一张请柬吧。

  --这是我原先没有意料到的。

  老师:你们准备请谁?请柬上可以写些什么呢?

  --我的搭班老师从我的抽屉里,找出一张结婚请柬:"看看这张请柬可以帮你的忙吗?"如果现场没有,在孩子分组活动时,老师就要参与讨论制作了。

  活动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感受乐音与噪音,理解乐音、噪音两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

  2、通过、听、说、玩、看使幼儿了解乐音的作用与噪音的危害。

  3、通过感受乐音与噪音,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正确区分乐音和噪音。

  4、养成不发出噪音的习惯。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区别噪音和乐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录有乐音和噪音的磁带、打击乐器、图片等。

  活动流程:

  (感受乐音和噪音)→(区别乐音和噪音)→(敲敲打打)→感知噪音的危害→操作活动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音和噪音,引起兴趣。

  1、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引导:加点声音伴奏怎样?

  2、说说在音乐伴奏下的感受,优美的音乐让我们感到舒服,想不想再听一听?

  3、继续播放音乐。突然音乐停,录音机里发出难听的拖拉桌子的声音。

  提问:听得好好的,你们为什么把耳朵捂起来?你们觉得哪一种声音好听,为什么?

  4、小结:原来有的声音让人听了觉得舒服,也有的声音让人听了很难受。

  二、区别噪音和乐音(播放音乐片段)并能用乐音和噪音来表达。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咱们一起来听听吧。

  2、听到了哪些声音?

  3、喜欢哪些声音,不喜欢哪些声音?为什么?

  4、小结:刚才大家都说的特别好,我发现小朋友听到动听、悦耳的声音时,都是笑眯眯的,这些让我们觉得很舒服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乐音,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还有一些不好听的声音小朋友听到时都皱起了眉头,这些声音我们把它叫做噪音。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教师拿出乐音和噪音字卡片)

  5、认读“噪音”、“乐音”两个词,理解它们的意义,请幼儿来说说。

  三、敲敲打打,感受声音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1、老师这里有许多打击乐器,你们觉得打击乐器会发出乐音还是噪音?

  2、请幼儿自己试一试,并把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幼儿听,区别是乐音还是噪音?你们快来听一听,刚才你们的小乐器到底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3、怎样才能让打击乐器发出乐音?(幼儿一起演奏《春天我把小树栽》)听后提问:现在你们觉得是乐音还是噪音?为什么?

  4、小结:原来同样是打击乐器,大家乱敲乱摇就会发出噪音,大家一起有节奏有规律的演奏就会发出乐音。

  四、回忆、探讨和交流。

  1、在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噪音和乐音?

  你们发出过噪音吗?(举例孩子爱大声说话,和拖椅子发出的声音,抢着回答问题,让人听不清,别人在回答问题时总说话等等)

  2、噪音这么难听,我们都不喜欢噪音,现在请大家想想,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为什么?

  3、如果我们在这些地方应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要养成不发出噪音的习惯。

  五、噪音有什么危害呢?

  噪音除了让我们觉得难听、不喜欢,它还有很多的'危害呢,你们知道噪音都有哪些危害吗?欣赏故事《噪音国》。

  1、提问:为什么叫噪音国?后来变成什么了?噪音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2、与幼儿小结:远离噪音,不制造噪音。

  六、活动延伸。

  出示评比表,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做起,不做噪音的制造者,养成“说话轻轻,做事轻轻”的习惯。

  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有点紧张,语速有些偏快了。前面的三个环节处理的比较好,在第四个探讨交流的环节中,没能结合幼儿的表现,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充分表达,当孩子说到身边的某些噪音时,没有抓住契机进行随机教育,如有部分孩子乐器没放下,还总发出声音。同时对于孩子平时制造出的噪音没有一一例举,错过引导教育的机会。自己感觉整个活动比较顺畅,目标达到,但是细节处理还不够,随即教育能力有待加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回忆生气的经历,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长时间的生气对身体有害。

  2、积极寻找排解怒火的好方法,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3、为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基础。

  活动准备:

  表情图片、好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导入活动,回忆自己生气的经历。

  1、师:大班的孩子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一起玩“请你照我这样做”的游戏。

  提问:我们现在学得是什么表情呀?你们学得可真像!

  2、提问:那你有生气过吗?你什么时候会生气呢?

  3、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生气,有的是跟好朋友吵架了,有的是被大人批评了,有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弄坏了……生气的原因也有很多。

  二、看视频,知道乱发脾气是不好的。

  1、师:有一个男孩子小布他也生气了,想知道他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提问:小布为什么生气呢?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3、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让小布不生气吗?

  4、小结:你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布。

  三、看图片,了解菲菲生气后变回开心的方法。

  1、师:有一个女孩子菲菲她也生气了,她跟你们一样想了很多的好方法让自己不生气,她想了哪些好方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提问:菲菲为什么生气呢?

  3、提问:菲菲生气时变得怎么样?

  4、提问:菲菲用了哪些好方法让自己不生气了呢?

  5、小结:菲菲哭了一会,感觉心里舒服多了,她不生气了。菲菲跑到外面去散步,看看小花小草,听听小鸟的叫声,菲菲不生气了。菲菲看到了大海,蔚蓝色的大海真是太美了,菲菲完全被美景吸引了,她不生气了。

  四、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论其他调节情绪的方法。

  1、提问:菲菲想了这么多方法让自己的不生气。当你生气的时候,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让自己不生气吗?(根据幼儿的回答有意识的分类贴图片)

  2、教师小结: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大声哭出来,这样心里就不怎么难受了。

  我们可以吃一些好吃的东西,吃着美味的食物,心里就会高兴了。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跑步呀、跳绳呀、看看小动物、搭积木、看看风景呀。

  找自己的朋友、爸爸妈妈、老师,把你的不开心告诉他们,请他们安慰你,陪着你。

  3、提问:你生气的时候感觉舒服吗?你觉得经常生气有什么不好?

  4、小结: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其实小朋友、老师、爸爸妈妈我们每个人都会生气。但是经常生气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有的时候实在忍不住生气了,我们也不能乱发脾气,要想一些好方法让自己变开心。(配乐优美)

  五、延伸活动,歌表演“拉拉勾”。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让自己不生气的好方法,现在大家都不生气了,都是快乐的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唱一个不生气的歌吧。最后老师祝大家永远都不生气,每一天都过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

  大班不乱发脾气教案,很多幼儿都有一点小毛病,大部分幼儿共同有的一个小毛病就是喜欢乱发脾气,这种行为在幼儿身上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要好好的教导幼儿不要乱发脾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较连贯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阅读,了解小猪从不幸变为幸运的故事发展过程,知道遇到危险不害怕,会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3.初步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性和故事情节突然发生转变的趣味性,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

  准备:

  教具:绘本pp师.狐狸手偶.狐狸和猪的图片各一张.抽奖箱

  学具:幸运爱心卡片若干

  过程:

  一、幸运抽奖

  1.幸运抽奖

  2.提问有关“幸运”的生活经验

  师:除了今天这件幸运的事,大家平时有没有碰到什么幸运的事情呢?

  (析:由抽奖的幸运延伸到平时生活中的幸运,有助于幼儿理解“幸运”的含义。)

  二、共同阅读,读中观察.交流.思考

  (一)看封面

  1.通过观察故事题目以及人事,猜测这天是谁的幸运一天。

  师:看看这上面,有谁?仔细看看他们的表情.动作,今天会是谁的幸运一天呢?

  2.幼儿根据猜测贴“幸运卡片”,并尝试思考为什么。

  师:觉得是狐狸的,请把你的幸运卡片贴到狐狸下面,觉得是小猪的,请将幸运卡片贴到小猪的下面。

  师:为什么觉得是狐狸幸运一天?觉得是小猪的幸运一天的小朋友有什么理由?

  (析:幼儿通过观察画面,第一次贴“幸运卡片”,为后面的猜测做铺垫)

  (二)阅读至“门外站着一只小肥猪”,猜想并调整幸运卡片

  1.幼儿观察画面,思考这是只怎样的.狐狸

  师:狐狸在干嘛?(引导孩子观察桌面上的工具)他为什么要修剪他锋利的爪子

  参观狐狸的房间,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

  2.观察小猪的表情,猜测这是谁的幸运一天,并调整“幸运卡片”

  师:学学小猪的表情,小猪的心情怎样?

  师:那今天是谁的幸运一天呢?如果你改变了主意,可以去调整你的幸运卡片。

  (析:通过观察狐狸的照片以及小猪的夸张表情,幼儿此时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猜测,而是具有一定推理了。)

  (三)阅读至“给我安静地待着”,猜想并表演

  1.共同阅读狐狸帮小猪洗澡的过程,引导幼儿根据顺序观察画面

  师:小猪马上就要下锅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说啊!如果你是小猪,你会说什么呢?

  师:狐狸先……再……然后……狐狸为小猪准备了很多东西,给小猪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小猪边洗澡边说:“啊!你真是个令人害怕的家伙”

  2.观察小猪的动作,猜想小猪会说的话

  师:仔细看看小猪的动作,他好像在说什么?

  3.教师以狐狸的角色与幼儿对话,幼儿尝试想方法让狐狸不吃自己

  师:我是狐狸,我要吃掉干净的小猪,哪只小猪有聪明的办法来对付我呢?

  (析:此环节重在启发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对付狐狸,并大胆的表达出来)

  (四)阅读至“给我进烤炉吧”

  1.观察狐狸忙碌的场面,猜想小猪会说的话。

  师:狐狸又忙活起来了,他……他……他……小猪吃着丰盛的午餐,心里怎么样?能不能说出来啊?所以他嘴上还说着:“啊,你真是个令人害怕的厨师!”

  师:小猪就这么被吃了吗?他会想到什么主意来救自己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

  (五)自主阅读并表演

  1.幼儿自主阅读,思考小猪有没有被吃掉,为什么

  师:小猪有没有被吃掉?他想了个什么办法?从哪一页看出来的?

  2.幼儿分角色表演狐狸帮小猪按摩

  师:谁愿意来做一只享受按摩的小猪?愿意做狐狸的,站到椅子后面去,我们来为小猪按摩(加音乐)……狐狸累得昏倒了

  三、总结

  1.思考这是谁的幸运一天,并调整幸运卡片

  师:故事看到这里,你觉得今天是谁的幸运一天?如果你有了新的想法,可以去调整你的幸运卡片。

  2.讨论小猪为什么会战胜狐狸,小猪聪明在哪里?

  师:当小猪敲开狐狸的门时,很多小朋友都认为是小猪的不幸,可是小猪运用了自己的聪明.勇敢战胜了狐狸,变成了他自己的幸运一天。原来只要愿意开动脑筋,幸运就会来到我们身边了!

  (析:这是翻译版绘本的最后一次猜测,孩子们从之前的情节推理出是谁的幸运一天,并感受到故事转折所带来的趣味性。)

  四、转折

  1.观察绘本最后一页

  师:观察地图和记事本,猜测小猪在想什么?思考小猪是否真的敲错了门。

  2.仔细观察原著的最后两页,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析:孩子对这两页的思考,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是敲错门了.不是敲错门了.是还想再次去敲错门……结果没有固定的,只为给孩子提供一个继续思索的平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生字:猫猪狗牛马。

  2、学习新授生字:说问汗吐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创作表演童话故事。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诗歌的兴趣。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诗歌情节。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新授生字:说、问、汗、吐。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创作表演童话故事。

  活动准备

  1、字卡若干。

  2、钓竿小鱼池教具。

  3、小动物头饰若干个。

  4、《小花猫找汗》动画片。

  5、律动音乐《小动物》。

  活动过程

  律动《小动物模仿操》教师领幼儿入座。

  一、导入

  播放动画片《小花猫找汗》

  二、听读游戏诗歌教学

  1、动画片看完了,我要考考小朋友,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2、教师引导幼儿玩“连连看”的游戏

  3、这些小动物还带来几个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把刚才的小动物图片翻过来,后面是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名称字卡:猫、狗、猪、牛、马)

  4、认读识字游戏

  三、学习新授生字

  1、这首童话里还有几个小字宝宝不见了,看来我需要魔术帽。

  2、教师引领幼儿观察,并让幼儿独立分析字形。

  四、识字游戏

  1、小猫钓鱼

  2、谁当小老师?

  3、猜猜谁不见了。

  五、活动延伸:童话剧表演。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小花猫找汗》的故事,那我们想不想表演这个故事呢?

  教学反思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1、活动中,孩子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讨论,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促进下一步教学的动力。

  2、情境创设对于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往往在如何整齐合理地摆放物品上能力较弱。为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引导幼儿发现空隙,填补空隙,学习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同时能在生活中学会整齐摆放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为入小学做好一定的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空隙。

  2.通过演示文稿,迁移生活经验,学习合理物品。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记录表,记录笔,幼儿实验材料每组一份(大石头,小石头,沙子若干),筛子,透明实验杯,原木玩具一套。

  教师材料: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熟悉实验材料,了解材料特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材考、幼儿自由讨论材料的特点)

  教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小朋友看看我们的桌上有什么?”

  幼儿:沙子、石头……

  教师:“仔细看看这三样材料,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通过观察、触摸,自由讨论自己的发现。(大小、轻重)

  2.引导幼儿操作实验,并及时做好记录。教师:“你们真能干!发现材料间有这么多的不同。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就是把这三样东西(大石头、小石头。沙子)都装到一个大瓶子里(出示大空瓶)。但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东西要一样一样地放;大石头很重,要轻轻地放。当东西到瓶口时就盖好盖子,停止实验。我们还要把实验的过程画出来(出示实验记录表)。如果全部材料都装进瓶子里去了,说明实验成功,就打勾;如果你没把所有的材料都装进瓶子里去,说明实验失败,就打叉。每组小朋友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二、基本部分(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问题)

  1.幼儿分组第一次试验。

  2.各小组讨论成败原因。活动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小组成功,有的小组失败;一种是全体失败。

  (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教师:“你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摆放的?结果怎么样?”

  “东西一样多,为什么有的小组可以全部放进去,有的小组还有东西留在外面呢?小朋友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幼儿自由讨论)

  (实验全部失败)

  教师:“好,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吧!看起来,我们的瓶子都已经装满了,似乎装不下东西了,但小朋友们看一看,瓶子里有没有空着的地方?在哪里?用手指一下。”

  “这些空着的地方就是空隙。这些空隙里还可以放东西。原来是我们浪费了很多空隙,所以东西才装不进去。这三种材料中哪种材料中间有空隙

  ?(幼儿多数会回答大石头,那么小石头和沙子能钻到它的空隙里吗?”

  3.利用操作材料将物品分离。

  教师:“到底按照什么顺序放才能把这些材料全部装进去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可是这些材料都混在一起了,请小朋友想想办法,用桌上的工具把这些混在一起的材料分离开。(幼儿根据教师的材料自由想办法分离。)

  4.经验,再次实验。

  教师:(对用筛子分离的方法给予)

  “到底按照什么顺序才能把这些材料都装进瓶子里呢?我们再来试一次。”

  5.试验成功,幼儿分享成功的喜悦,引导幼儿观察瓶内是否还有空隙。

  教师:“你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放东西的'?结果怎么样?”

  “小朋友们看一看,现在我们的瓶子里还有没有空隙了?”

  (幼儿回答“有”或“没有”)

  教师讲解:“其实瓶子里还有空隙。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空隙较大,我们很容易看清。沙子与沙子之间也有空隙,只是空隙很小,我们不容易看到。我们来试一试。我这有一瓶水,看看这瓶水能不能找到沙子之间的空隙,并把空隙填满?”

  教师:“水倒进去了吗?(倒进去了)原来沙子与沙子中间真的有空隙。这些水能钻进沙子与沙子之间的空隙里,把空隙填满。”

  6.观看演示文稿,迁移生活经验。

  教师:“今天小朋友很能干,发现了瓶子里的空隙,并想办法来补充空隙。这就节省了空间,合理安排了空间。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一大屏幕!”

  播放演示文稿:

  教师:“这是我们幼儿园的建构角。平时小朋友们把玩具摆得满地都是,占了很多空间。”

  幼儿通过画面比较,发现合理地利用空间能给生活带来方便。

  教师:“每次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自觉地把小玩具装进箱子、抽屉里,大的玩具整齐地摆在角落。这样建构角看起来就很宽敞了——这就是合理利用空间。”

  教师:“这是小学生哥哥的书包。里面有书本、油画棒和小算盘,还有纯净水。书包都装不下了!后来哥哥想了一个办法:把书本整齐地摆放在书包里,把纯净水放在书包左边的口袋里,小算盘放在右边的口袋里,这样就很好地利用了空间,既把所有的东西都装下了,书包又显得很整齐。哥哥可真棒!”

  教师:“看,这是小班的小凳子。虽然这些凳子摆得很整齐,但还是占了很大的空间。你们有办法来节省空间吗?”

  幼儿根据经验联想到将凳子由下至上依次叠加起来摆放。

  用所学经验解决问题。如班级塑料凳,班级玩具盆应怎样合理摆放。

  7.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合理安排空间的例子。

  师: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的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合理安排空间的?(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看来合理地安排空间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帮我做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小朋友跟我来。(带领幼儿来到原木玩具处)

  2.小朋友们看,这么多的玩具昨天还好好地呆在玩具架里呢,今天怎么装不进去了呢?小朋友们帮忙把它们好吧!(引导幼儿发现空隙,想出解决的方法:先放大玩具,后放小玩具,个别玩具进行拼摆后放回玩具架。)

  3.教师幼儿的成果,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学会整齐地摆放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感受不同的旋律所代表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能用动作表现。

  体验鱼同伴做游戏的快乐。

  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头饰。

  活动准备:

  鲨鱼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

  (1)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提问:

  ——“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抒情的、流动的)

  “音乐中好像告诉我们是什么动物在做游戏?”(各种各样的.鱼在做游戏)

  (2)再次欣赏音乐后,幼儿随音乐自由做鱼儿游等动作。

  2、理解音乐内容:

  (1)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音乐旋律代表着不同的音乐形象:

  ——“仔细听一听,音乐里有几种鱼在做游戏?”

  (2)告诉幼儿音乐游戏名称叫《小鱼和鲨鱼》。

  (3)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现小鱼和鲨鱼:

  ——小鱼的动作轻柔、稍快、幅度大;鲨鱼的动作沉稳、缓慢、幅度小。

  3、学做音乐游戏:

  (1)欣赏最后一段音乐,教师提问:

  ——“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的?”(很急促的)

  “好像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幼儿自由用动作表现。

  4、游戏玩法:

  (1)2~4名幼儿扮演鲨鱼,其余幼儿扮演小鱼。

  (2)第一段是小鱼的音乐,小鱼听音乐四散游动。第二段音乐鲨鱼出场,小鱼继续游动,躲避鲨鱼。

  (3)当听到急促的音乐时,小鱼开始逃,鲨鱼开始追,被捉住的“小鱼”暂停游戏。

  (4)教师戴头饰扮演鲨鱼,幼儿扮演小鱼,学做音乐游戏。

  (5)2~4名幼儿扮演鲨鱼,其余幼儿扮演小鱼做游戏。

  5、制作游戏头饰:

  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鱼的头饰。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教案01-1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08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9-26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10-12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0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