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16 11:25:4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热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热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我班幼儿玩了“哪辆汽车滑得快”的游戏,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非常浓,都发现了汽车跑道的坡度越高,汽车就滑得越快。同时我还发现幼儿对汽车滑得远近也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决定投幼儿所好,引领幼儿继续开展对汽车的探索,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中,我首先提问“空车和满车都从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哪一辆会滑得远一些呢?”,让幼儿进行自主的猜想和讨论,然后引导幼儿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现成的操作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实验的结果,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发现“空车和满车都从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满车会滑得远一些”,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品质,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

  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亲自实验,让幼儿感受到空车和满车从同一坡度上滑下来,满车滑得远一些。

  2、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合作,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并能大胆表达。

  3、培养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备:

  1、空车、满车若干(同一车型)。

  2、小山坡模型。

  3、人手一块记录板。

  4、活动室内老师事先投放一些可以做栏杆(或轨道)的材料。

  5、老师预设幼儿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辆小汽车,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很快的发现有一辆汽车上面装了苹果,一辆是空车,一辆是满车。

  3、师:如果空车和满车都从这个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那一辆汽车会滑得远一些呢?

  二、幼儿猜想

  幼:我认为是空车滑得远,因为它轻。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谁有不同的意见?

  幼:我认为是满车滑得远,因为它上面装了苹果。

  ● 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预测结果:有3名幼儿园认为满车滑得远,有17名幼儿认为空车滑得远。

  ●统计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提醒幼儿一边做实验一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的结果。

  三、实验论证

  1、幼儿找到好朋友,两人合作做实验,一人拿空车,一人拿满车,并把实验的情况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 有的幼儿用“√”和“×”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 有的`幼儿用“☆”和“○” 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 有的幼儿用“100”和“0” 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 有的幼儿用“——”和“—”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碰到那些问题,并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 本过程中每一组幼儿都积极的投入了实验,并能一边实验一边做记录,而且有好几组幼儿都发现汽车开到地板上会突然拐弯,导致看不出哪辆汽车滑得远。

  ● 有一组幼儿还发现了两辆汽车会相撞(由于空车先开后没及时拿开,所以挡住了满车的顺利前进,同时满车还把空车朝前推了一下),导致会误导幼儿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 集体商量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 。

  师:汽车拐弯怎么办呢?

  幼:把汽车放放正开下去,就不拐弯了。

  师:谁有更好的办法?

  幼:我觉得在下面搭一个栏杆汽车就不会拐弯了。(幼儿都觉得这个办法比较好)

  师:那汽车撞车怎么办呢?

  幼:我把汽车拿掉就撞不到了。

  师:那拿掉了汽车我们怎样记住它原来滑到哪呢?

  幼:我知道了,我用铅笔在那做一个记号。(集体通过这个办法,并用粉笔做记号,可以看的清楚些)

  3、请幼儿用想到的办法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进行第二次比较科学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清楚。

  4、在实验过程中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幼儿会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实验中去,把实验当成是比赛,总想着自己要赢,所以会违反实验的要求,比如会使用外力让自己的汽车滑得远,需要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幼儿尊重事实。

  四、交流讨论

  1、先请幼儿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2、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

  提问: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做了多少次实验,结果怎样。

  引导幼儿累计自己的实验次数,看着记录卡讲,另一名幼儿做补充。教师也累计总的空车和满车滑得远的次数。

  有九组幼儿通过做实验知道了是满车滑得远一些,但有一组幼儿的结果产生了异议。

  3、进行集体验证。

  让这名幼儿重新一个人做实验三次,前两次他还不服气,还是认为自己的空车远,到第三次才勉强接受了事实。教师这时应抓住这个教育锲机,表扬他的胆量,但同时要教育他应该尊重科学事实。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会满车滑得远呢?

  幼:因为满车重,它从山坡上滑下来冲力很大。

  师:那为什么有的时候会空车远呢?

  幼:有的人用手用力一推的。

  幼:满车有的时候会发生交通事故,撞在栏杆上,所以开得没有空车远。

  师:那哪一辆汽车滑得远的次数多呢?

  幼(异口同声):满车。

  五、得出结论

  1、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空车和满车从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来,满车滑得远一些,空车滑得近一些。

  2、教师提出新问题,引起幼儿下次实验的兴趣。

  ● 是不是空车上装得东西越重,汽车就滑得越远吗?

  ● 如果空车和满车从矮矮的山坡上自己滑下来,结果又是怎么样呢?

  3、幼儿收拾、整理实验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的力以及其作用作为线索回忆、联想。使孩子们已经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得到有效的理解,以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述,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各种力及其作用。

  2、以诗歌的形式表述。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风车、小汽车、纸船等。

  活动过程:

  一、这是什么力。

  1、出示小风车,轻轻吹。小风车为什么会转?

  2、推动玩具汽车。怎么会开过去,怎么会停下来?

  3、小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都是因为有了力。你能说说吗?

  4、讨论是什么力在起作用。

  二、还有什么力

  1、你还知道什么力?这些力有什么作用?

  2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用到力?用了什么力?

  3、讨论力及其作用。如会把东西弹起来的弹力,会把东西压住的压力,水的阻力,风的阻力,推力,拉力......

  三、形形色色的力

  1、力有各种各样,它们起到的作用一样。

  2 、教师朗诵《形形色色的力》。

  3、在图片和图标辅助下用“什么样的事情,怎样运动,用的是什么力”学习诗歌。

  4、说出诗歌中的完整语句。如教师说前半句“风车吱吱转,”幼儿理解“靠的是风力”一句。

  5、结合诗歌图片幼儿掌握形形色色的力。

  附:《形形色色的力》

  力有多少种?靠你去探秘。

  风车吱吱转,靠的是风力;

  船儿水上飘,靠的是浮力;

  物体往下落,靠的是重力;

  工厂机器转,靠的是电力;

  汽车停下来,靠的是摩擦力;

  磁石能吸铁,靠的是磁力;

  箭能射出去,靠的是弹力;

  形形色色的`力,就在你身边。

  活动反思:

  开始部分出示风车,让幼儿说说如何玩,幼儿一开始就想到了风一吹就能玩了。因此,在提问“小风车为什么会转起来时,幼儿一下子就说是靠风转起来的。对于各种各样的力,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都能看到各种物体,但让幼儿说说他们的作用时,由于经验的缺乏,孩子们未能理解,如弹力、推力、风力、浮力,这些倒是很容易理解,还有一些如重力、摩擦力、磁力,这些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才能理解。而且在仿编诗歌时,由于对这些力还不是很理解,所以他们想不到要用到这些力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掌握数高楼的节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视听结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感知各种各样的楼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师:你们看到过高楼吗?在哪里看到的?它是怎么样的?有几层呢?

  2、师:现在我们城市里的高楼是越造越多、越造越高、越造越漂亮了,今天有一群小朋友要去看高楼、数高楼,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歌曲mtv

  1、第一次欣赏

  欣赏后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们喜欢听这首歌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第二次欣赏

  欣赏后提问:小朋友是怎样数高楼的?(引导幼儿掌握数高楼的'节奏)

  3、第三次欣赏

  欣赏前交代任务:看一看、听一听里面的高楼是怎么样的?

  欣赏后提问:(1)小朋友们看到的高楼是怎么样的?

  (2)你喜欢里面的哪幢高楼?为什么?

  三、跟唱歌曲

  在教师地带领下轻声跟唱歌曲数遍

  四、音乐游戏《跳房子》

  要求幼儿自由结伴边唱边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创作种子贴画的快乐。

  2、学习合理使用豆子的大小来布局画面。

  3、尝试用绿豆、红豆,进行种子贴画。

  活动准备

  1、每桌绿豆、赤豆各一盒,若干勾画了物体轮廓作品、双面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种子贴画”范例。

  师:“你喜欢哪幅画?它用了哪些豆豆?”了解可以用一种豆或两种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种豆贴出轮廓,细小的部分用另一种豆。

  二、教师示范,勾画物体轮廓,要求幼儿画的要大。

  三、教师提出要求:

  1、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纸来贴,也可以自己设计,勾画时要画的大一点。

  2、粘贴时,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拣起来。

  3、全部粘贴后,用手掌轻轻地压一下。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粘贴豆子时,手不要压到双面胶上,以免粘不住。

  五、展示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延伸

  尝试用叶子贴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动作目标及指导要点

  一、走:

  1、自然走:

  小班:双脚交替自然地走

  指导要点:步子稳健向前走动,目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 小班: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地走

  指导要点:挺胸,躯干正直,使颈、背在同一垂直而上,眼看正前方,步幅大而均匀,落地轻柔,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2、变化走;

  小班;向指定方向走

  指导要点:设定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标志物。

  二、跑:

  1、自然跑:

  小班:双脚交替自然地跑

  指导要点:可以从原地踏步的基础上引入原地跑的教学,使之体会走与跑的根本区别——腾空。摆臂为握拳屈肘前后自然摆动。 小班;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地跑

  指导要点:步子迈开,落地轻柔,躯干正直稍前倾,两臂握拳屈肘前后自然摆动。

  2、变化跑:

  小班:向指定方向跑

  指导要点:设定标志物,在跑动中,要目视相去无几物,身体向前倾向前跑进,体会腾空感,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3、走、跑交替:

  小班:走、跑交替100米

  指导要点:(1)走—跑,听到跑的指令,下肢迅速蹬摆做出跑的`动作,同时两臂迅速由直臂变屈臂前后摆动,身体稍向前倾。(2) 跑—走 听到走的指令,迅速由跑转变为走,并调节呼吸。

  4、追逐跑;

  小班:在指定范围四散跑、追逐跑

  指导要点:强调限制条件——指定范围。追者要求其讲究方法,逃者要求其有躲闪能力。

  三、跳:

  1、纵跳:

  小班: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上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蹬伸充分,落地缓冲。

  2、行进跳:

  小班: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前倾,两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3、从高处往下跳:

  小班:从25厘米高处自然跳下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稍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分析画面内容,能较合理地猜测故事情节。

  2、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关于倒影的经验。

  2、多媒体课件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狐狸图片)这两个是什么字?关于狐狸,你知道些什么?(……)你们知道的真多。是呀,许多故事里都有狐狸,它很会动脑筋,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

  2、观察狐狸的三种表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狐狸的表情发生了三种变化。哪三种变化呢?

  (2)(出示表情一)狐狸在干什么?(很馋、滴口水、口水直流……)它在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狐狸看到好吃的,就会口水直流。

  (3)(出示表情二)接着看。这是什么表情?(很得意、很神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出示表情三)再看第三个表情。狐狸怎么啦?(低着头、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谁来学学?我们一起试试。

  3、引导幼儿感知图片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图片内容。

  (1)狐狸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到底遇到什么事情了呢?

  (2)(出示三幅肉位置变化的图片)这儿还有三幅图,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张画上都有什么?(乌鸦和肉)再仔细看看,这幅画上说了什么?

  a.乌鸦叼着肉飞走了。

  b.乌鸦叼着肉站在树枝上。

  c.乌鸦嘴里的肉掉下来了。

  (3)你觉得这个表情和哪幅图有关?为什么?(肉在乌鸦嘴里。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因为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它非常想吃,所以馋得口水直流。

  (4)后来,狐狸很得意,很神气,这又是为什么?(……)是哪幅图呀?因为狐狸得到了肉,所以很得意,很神气。那狐狸是怎样得到乌鸦嘴里的肉的?(四个幼儿说)这块肉在乌鸦的嘴里,狐狸要得到这块肉,必须使乌鸦怎样?(启发幼儿想出使乌鸦张开嘴巴)怎样才能使乌鸦开口呢?你认为狐狸会对乌鸦说些什么?(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想出乌鸦开口的多种句子。)狐狸想了许多点子让乌鸦张口。最后,乌鸦还是上当了,嘴一张,肉就掉了下来。看——狐狸怎么样?很得意,很神气的。

  (5)可是乌鸦呢?它会怎么想?(想把肉夺回来)看最后一幅画,肉又回到了乌鸦的嘴里。这时候,狐狸的表情就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那么,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夺回这块肉的?和你旁边的伙伴商量商量,一起想想。

  (6)乌鸦可能想了什么好办法?(……)

  (7)乌鸦究竟想了什么办法?(出示河边的图片)狐狸来到了哪儿?它看到了什么?河里真的有吗?为什么?乌鸦对狐狸说——(课件)“河里的那块肉比你的大多啦!”乌鸦说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说?狐狸会上当吗?为什么?你们看——(课件)最后,狐狸没有吃到肉,只能垂头丧气地走了。

  4、完整欣赏故事。总结寓言的中心思想。

  (1)想不想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欣赏故事。)

  (2)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3)你想对乌鸦说什么?你想对狐狸说什么?

  小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要像乌鸦一样,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你的朋友、老师、阿姨、爸爸、妈妈等其他的大人。

  【活动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故事简短有趣,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于这种以对话为主又揭示一个道理的童话故事,怎样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全身心地投入进入;怎样上才能落实“预习指导”,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怎样上才能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上出低年级语文的味道。

  一、以读为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学生的朗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读,朗读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孩子们在悟中读,在读中悟。1、悟中读。学生预习过课文,对文中的狐狸有个初步的印象——狡猾。怎样把狐狸的狡猾通过朗读读出来呢?关键还在于对“狡猾”的真切的`体验。我首先是通过抓关键词来体会。第一次对话中“亲爱的”和“您”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第二次对话中,狐狸的表情是“赔着笑脸”,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狐狸的“笑”并不是真诚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他的笑是另有所图的,是装出来的,是虚伪的笑。这一下,孩子对狐狸的“狡猾”的感受又深了一层。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入境又入情,,朗读就不再是难题。孩子们会露着“做作”(表现狐狸的狡猾)的笑容,用很温柔的语气去讨好“乌鸦”,有的孩子在“骗肉”时还会晃着脑袋。一脸的“亲切”样。边悟边读,学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2、读中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种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读中,其实已经进行了一种角色互换,自己显然已成了故事中的狐狸,故事中的乌鸦。他们在绘声绘色的演读中,又一次加深了对文中角色的认识。

  二、上出低年级特点,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低年级的语文,除了活泼开放,重视语言的发展,朗读的训练等等,学生对字词的认读、识记、理解与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孩子只是读熟课文,自己认读生字,因此,在课堂上,我很重视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正确认读,对于一些新词的理解,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体现学生自主性。

  在教学中,我围绕狐狸骗乌鸦的三次说话及乌鸦的三次态度上的变化这一重点来设计问题的,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次的对话,然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3 -5自然段,教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

  小百科:狐狸,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属于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们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曲内容与结构,感受歌曲十六分音符的欢快、跳跃。

  2、尝试运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嘚啵嘚啵嘚”伴奏,体验多形式歌唱活动的快乐。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曲结构与内容

  1、倾听歌曲,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教师:今天何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在去年的少儿原创歌曲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让我们仔细来听一听。

  2、尝试用拍手、跺脚打节奏

  1)找一找歌曲中有趣的部分

  2)出示出示节奏,引导幼儿数一数拍手一边3)简单了解“嘚啵嘚啵嘚”是平时爸爸妈妈在我们耳边的唠叨,都是爱我们的表现。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嘚啵嘚啵嘚”。

  3、倾听录音,寻找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引导幼儿听见一个做一个动作,并在心里面数好。

  4、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教师一边演唱一边贴节奏卡,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答案,演唱结束后也提同样问题,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歌词图片,并按歌曲节奏摆放,重点学习爸爸、妈妈的话。

  5、播放录音,幼儿跟唱歌曲,进一步巩固对歌曲

  二、尝试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巩固对节奏的掌握。

  1、教师提问,引出身体乐器,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标记,每次幼儿提出、出示相应标记后,大家一起拍一拍,特别是用嘴唇和舌头发音的作为重点练习,并提示用了这个嘴里就不能唱“嘚啵嘚啵嘚”了

  2、选择一种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

  3、选择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

  1)幼儿自己探索运用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

  2)个别展示并带着大家我们试试

  3)集体演奏(两遍)

  三、尝试两人合作演奏

  1、幼儿两两探索合作的方式,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2、两两展示,教师及时给予鼓励3、集体运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用"过去……现在……"的句式说说自己一年来的进步。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红花每人一朵。

  2.经验准备:给幼儿量身高和体重,让幼儿知道自己长高了变重了;家长与幼儿一起回忆总结孩子一年来的新变化。

  活动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充满自豪感的朗读儿歌。

  感受成长的进步和喜悦。

  指导要点:

  通过比较性讲述、回忆总结、朗读诗歌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自己一年来的进步和成长的喜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教师:一年过去了,你们又长大了一岁,有了哪些新的变化?用"过去……现在……"的句式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引导幼儿从身高、体重、学会了什么本领、行为习惯等方面说说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有什么变化。

  小结:一年过去了你们都长大了进步了,有了好多新变化。过去吃饭掉饭粒现在吃得干干净净;过去玩具乱丢,现在主动收拾整齐等等。

  2.学习诗歌。

  (1)理解诗歌内容教师以自豪的口吻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提问:诗歌的名称是什么?诗歌里的小朋友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2)再次欣赏理解儿歌。

  提问:他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呢?(教师以诗歌里的句子小结幼儿的回答)

  (3)练习朗读儿歌。

  提问:当你发现自己进步了,你心里感觉怎样?(体验进步的喜悦,激发幼儿带着自豪喜悦的感情朗读)

  3.小结。

  教师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表扬孩子们的进步,并给每个幼儿发送红花。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配乐)

  评价要素:

  1.幼儿是否理解了儿歌的内容,是否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的喜悦。

  2.是否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将孩子一年来的进步表现和新变化以照片、图画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贴在《我长大了》的主题墙上。

  2.诗歌仿编:利用"过去的我……现在的我……"进行诗歌仿编

  附:诗歌《我又长大了一岁》

  一年过去了,新年又来到。

  量一量,我长大了多少;称一称,我重了多少;想一想,老师教我的本领,我学到了多少。

  过去,我撞倒了小朋友,拔腿就跑;现在,我看见小朋友跌倒,连忙把他扶抱。

  过去,我朝地上乱丢东西,现在,我拿扫帚把地清扫。

  妈妈呀,我长大了一岁,进步真不小。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幼儿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幼儿交流分享的时候,有儿显现的很兴奋,与老师配合的也很好,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热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1-13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0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0

幼儿园大班教案01-1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2

幼儿园大班教案06-0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9-26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10-12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9-07

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热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热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我班幼儿玩了“哪辆汽车滑得快”的游戏,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非常浓,都发现了汽车跑道的坡度越高,汽车就滑得越快。同时我还发现幼儿对汽车滑得远近也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决定投幼儿所好,引领幼儿继续开展对汽车的探索,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中,我首先提问“空车和满车都从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哪一辆会滑得远一些呢?”,让幼儿进行自主的猜想和讨论,然后引导幼儿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现成的操作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实验的结果,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发现“空车和满车都从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满车会滑得远一些”,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品质,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

  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亲自实验,让幼儿感受到空车和满车从同一坡度上滑下来,满车滑得远一些。

  2、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合作,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并能大胆表达。

  3、培养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备:

  1、空车、满车若干(同一车型)。

  2、小山坡模型。

  3、人手一块记录板。

  4、活动室内老师事先投放一些可以做栏杆(或轨道)的材料。

  5、老师预设幼儿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辆小汽车,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很快的发现有一辆汽车上面装了苹果,一辆是空车,一辆是满车。

  3、师:如果空车和满车都从这个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那一辆汽车会滑得远一些呢?

  二、幼儿猜想

  幼:我认为是空车滑得远,因为它轻。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谁有不同的意见?

  幼:我认为是满车滑得远,因为它上面装了苹果。

  ● 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预测结果:有3名幼儿园认为满车滑得远,有17名幼儿认为空车滑得远。

  ●统计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提醒幼儿一边做实验一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的结果。

  三、实验论证

  1、幼儿找到好朋友,两人合作做实验,一人拿空车,一人拿满车,并把实验的情况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 有的幼儿用“√”和“×”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 有的`幼儿用“☆”和“○” 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 有的幼儿用“100”和“0” 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 有的幼儿用“——”和“—”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碰到那些问题,并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 本过程中每一组幼儿都积极的投入了实验,并能一边实验一边做记录,而且有好几组幼儿都发现汽车开到地板上会突然拐弯,导致看不出哪辆汽车滑得远。

  ● 有一组幼儿还发现了两辆汽车会相撞(由于空车先开后没及时拿开,所以挡住了满车的顺利前进,同时满车还把空车朝前推了一下),导致会误导幼儿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 集体商量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 。

  师:汽车拐弯怎么办呢?

  幼:把汽车放放正开下去,就不拐弯了。

  师:谁有更好的办法?

  幼:我觉得在下面搭一个栏杆汽车就不会拐弯了。(幼儿都觉得这个办法比较好)

  师:那汽车撞车怎么办呢?

  幼:我把汽车拿掉就撞不到了。

  师:那拿掉了汽车我们怎样记住它原来滑到哪呢?

  幼:我知道了,我用铅笔在那做一个记号。(集体通过这个办法,并用粉笔做记号,可以看的清楚些)

  3、请幼儿用想到的办法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进行第二次比较科学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清楚。

  4、在实验过程中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幼儿会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实验中去,把实验当成是比赛,总想着自己要赢,所以会违反实验的要求,比如会使用外力让自己的汽车滑得远,需要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幼儿尊重事实。

  四、交流讨论

  1、先请幼儿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2、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

  提问: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做了多少次实验,结果怎样。

  引导幼儿累计自己的实验次数,看着记录卡讲,另一名幼儿做补充。教师也累计总的空车和满车滑得远的次数。

  有九组幼儿通过做实验知道了是满车滑得远一些,但有一组幼儿的结果产生了异议。

  3、进行集体验证。

  让这名幼儿重新一个人做实验三次,前两次他还不服气,还是认为自己的空车远,到第三次才勉强接受了事实。教师这时应抓住这个教育锲机,表扬他的胆量,但同时要教育他应该尊重科学事实。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会满车滑得远呢?

  幼:因为满车重,它从山坡上滑下来冲力很大。

  师:那为什么有的时候会空车远呢?

  幼:有的人用手用力一推的。

  幼:满车有的时候会发生交通事故,撞在栏杆上,所以开得没有空车远。

  师:那哪一辆汽车滑得远的次数多呢?

  幼(异口同声):满车。

  五、得出结论

  1、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空车和满车从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来,满车滑得远一些,空车滑得近一些。

  2、教师提出新问题,引起幼儿下次实验的兴趣。

  ● 是不是空车上装得东西越重,汽车就滑得越远吗?

  ● 如果空车和满车从矮矮的山坡上自己滑下来,结果又是怎么样呢?

  3、幼儿收拾、整理实验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的力以及其作用作为线索回忆、联想。使孩子们已经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得到有效的理解,以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述,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各种力及其作用。

  2、以诗歌的形式表述。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风车、小汽车、纸船等。

  活动过程:

  一、这是什么力。

  1、出示小风车,轻轻吹。小风车为什么会转?

  2、推动玩具汽车。怎么会开过去,怎么会停下来?

  3、小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都是因为有了力。你能说说吗?

  4、讨论是什么力在起作用。

  二、还有什么力

  1、你还知道什么力?这些力有什么作用?

  2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用到力?用了什么力?

  3、讨论力及其作用。如会把东西弹起来的弹力,会把东西压住的压力,水的阻力,风的阻力,推力,拉力......

  三、形形色色的力

  1、力有各种各样,它们起到的作用一样。

  2 、教师朗诵《形形色色的力》。

  3、在图片和图标辅助下用“什么样的事情,怎样运动,用的是什么力”学习诗歌。

  4、说出诗歌中的完整语句。如教师说前半句“风车吱吱转,”幼儿理解“靠的是风力”一句。

  5、结合诗歌图片幼儿掌握形形色色的力。

  附:《形形色色的力》

  力有多少种?靠你去探秘。

  风车吱吱转,靠的是风力;

  船儿水上飘,靠的是浮力;

  物体往下落,靠的是重力;

  工厂机器转,靠的是电力;

  汽车停下来,靠的是摩擦力;

  磁石能吸铁,靠的是磁力;

  箭能射出去,靠的是弹力;

  形形色色的`力,就在你身边。

  活动反思:

  开始部分出示风车,让幼儿说说如何玩,幼儿一开始就想到了风一吹就能玩了。因此,在提问“小风车为什么会转起来时,幼儿一下子就说是靠风转起来的。对于各种各样的力,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都能看到各种物体,但让幼儿说说他们的作用时,由于经验的缺乏,孩子们未能理解,如弹力、推力、风力、浮力,这些倒是很容易理解,还有一些如重力、摩擦力、磁力,这些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才能理解。而且在仿编诗歌时,由于对这些力还不是很理解,所以他们想不到要用到这些力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掌握数高楼的节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视听结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感知各种各样的楼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师:你们看到过高楼吗?在哪里看到的?它是怎么样的?有几层呢?

  2、师:现在我们城市里的高楼是越造越多、越造越高、越造越漂亮了,今天有一群小朋友要去看高楼、数高楼,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歌曲mtv

  1、第一次欣赏

  欣赏后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们喜欢听这首歌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第二次欣赏

  欣赏后提问:小朋友是怎样数高楼的?(引导幼儿掌握数高楼的'节奏)

  3、第三次欣赏

  欣赏前交代任务:看一看、听一听里面的高楼是怎么样的?

  欣赏后提问:(1)小朋友们看到的高楼是怎么样的?

  (2)你喜欢里面的哪幢高楼?为什么?

  三、跟唱歌曲

  在教师地带领下轻声跟唱歌曲数遍

  四、音乐游戏《跳房子》

  要求幼儿自由结伴边唱边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创作种子贴画的快乐。

  2、学习合理使用豆子的大小来布局画面。

  3、尝试用绿豆、红豆,进行种子贴画。

  活动准备

  1、每桌绿豆、赤豆各一盒,若干勾画了物体轮廓作品、双面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种子贴画”范例。

  师:“你喜欢哪幅画?它用了哪些豆豆?”了解可以用一种豆或两种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种豆贴出轮廓,细小的部分用另一种豆。

  二、教师示范,勾画物体轮廓,要求幼儿画的要大。

  三、教师提出要求:

  1、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纸来贴,也可以自己设计,勾画时要画的大一点。

  2、粘贴时,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拣起来。

  3、全部粘贴后,用手掌轻轻地压一下。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粘贴豆子时,手不要压到双面胶上,以免粘不住。

  五、展示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延伸

  尝试用叶子贴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动作目标及指导要点

  一、走:

  1、自然走:

  小班:双脚交替自然地走

  指导要点:步子稳健向前走动,目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 小班: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地走

  指导要点:挺胸,躯干正直,使颈、背在同一垂直而上,眼看正前方,步幅大而均匀,落地轻柔,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2、变化走;

  小班;向指定方向走

  指导要点:设定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标志物。

  二、跑:

  1、自然跑:

  小班:双脚交替自然地跑

  指导要点:可以从原地踏步的基础上引入原地跑的教学,使之体会走与跑的根本区别——腾空。摆臂为握拳屈肘前后自然摆动。 小班;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地跑

  指导要点:步子迈开,落地轻柔,躯干正直稍前倾,两臂握拳屈肘前后自然摆动。

  2、变化跑:

  小班:向指定方向跑

  指导要点:设定标志物,在跑动中,要目视相去无几物,身体向前倾向前跑进,体会腾空感,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3、走、跑交替:

  小班:走、跑交替100米

  指导要点:(1)走—跑,听到跑的指令,下肢迅速蹬摆做出跑的`动作,同时两臂迅速由直臂变屈臂前后摆动,身体稍向前倾。(2) 跑—走 听到走的指令,迅速由跑转变为走,并调节呼吸。

  4、追逐跑;

  小班:在指定范围四散跑、追逐跑

  指导要点:强调限制条件——指定范围。追者要求其讲究方法,逃者要求其有躲闪能力。

  三、跳:

  1、纵跳:

  小班: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上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蹬伸充分,落地缓冲。

  2、行进跳:

  小班: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前倾,两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3、从高处往下跳:

  小班:从25厘米高处自然跳下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稍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分析画面内容,能较合理地猜测故事情节。

  2、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关于倒影的经验。

  2、多媒体课件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狐狸图片)这两个是什么字?关于狐狸,你知道些什么?(……)你们知道的真多。是呀,许多故事里都有狐狸,它很会动脑筋,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

  2、观察狐狸的三种表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狐狸的表情发生了三种变化。哪三种变化呢?

  (2)(出示表情一)狐狸在干什么?(很馋、滴口水、口水直流……)它在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狐狸看到好吃的,就会口水直流。

  (3)(出示表情二)接着看。这是什么表情?(很得意、很神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出示表情三)再看第三个表情。狐狸怎么啦?(低着头、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谁来学学?我们一起试试。

  3、引导幼儿感知图片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图片内容。

  (1)狐狸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到底遇到什么事情了呢?

  (2)(出示三幅肉位置变化的图片)这儿还有三幅图,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张画上都有什么?(乌鸦和肉)再仔细看看,这幅画上说了什么?

  a.乌鸦叼着肉飞走了。

  b.乌鸦叼着肉站在树枝上。

  c.乌鸦嘴里的肉掉下来了。

  (3)你觉得这个表情和哪幅图有关?为什么?(肉在乌鸦嘴里。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因为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它非常想吃,所以馋得口水直流。

  (4)后来,狐狸很得意,很神气,这又是为什么?(……)是哪幅图呀?因为狐狸得到了肉,所以很得意,很神气。那狐狸是怎样得到乌鸦嘴里的肉的?(四个幼儿说)这块肉在乌鸦的嘴里,狐狸要得到这块肉,必须使乌鸦怎样?(启发幼儿想出使乌鸦张开嘴巴)怎样才能使乌鸦开口呢?你认为狐狸会对乌鸦说些什么?(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想出乌鸦开口的多种句子。)狐狸想了许多点子让乌鸦张口。最后,乌鸦还是上当了,嘴一张,肉就掉了下来。看——狐狸怎么样?很得意,很神气的。

  (5)可是乌鸦呢?它会怎么想?(想把肉夺回来)看最后一幅画,肉又回到了乌鸦的嘴里。这时候,狐狸的表情就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那么,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夺回这块肉的?和你旁边的伙伴商量商量,一起想想。

  (6)乌鸦可能想了什么好办法?(……)

  (7)乌鸦究竟想了什么办法?(出示河边的图片)狐狸来到了哪儿?它看到了什么?河里真的有吗?为什么?乌鸦对狐狸说——(课件)“河里的那块肉比你的大多啦!”乌鸦说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说?狐狸会上当吗?为什么?你们看——(课件)最后,狐狸没有吃到肉,只能垂头丧气地走了。

  4、完整欣赏故事。总结寓言的中心思想。

  (1)想不想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欣赏故事。)

  (2)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3)你想对乌鸦说什么?你想对狐狸说什么?

  小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要像乌鸦一样,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你的朋友、老师、阿姨、爸爸、妈妈等其他的大人。

  【活动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故事简短有趣,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于这种以对话为主又揭示一个道理的童话故事,怎样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全身心地投入进入;怎样上才能落实“预习指导”,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怎样上才能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上出低年级语文的味道。

  一、以读为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学生的朗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读,朗读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孩子们在悟中读,在读中悟。1、悟中读。学生预习过课文,对文中的狐狸有个初步的印象——狡猾。怎样把狐狸的狡猾通过朗读读出来呢?关键还在于对“狡猾”的真切的`体验。我首先是通过抓关键词来体会。第一次对话中“亲爱的”和“您”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第二次对话中,狐狸的表情是“赔着笑脸”,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狐狸的“笑”并不是真诚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他的笑是另有所图的,是装出来的,是虚伪的笑。这一下,孩子对狐狸的“狡猾”的感受又深了一层。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入境又入情,,朗读就不再是难题。孩子们会露着“做作”(表现狐狸的狡猾)的笑容,用很温柔的语气去讨好“乌鸦”,有的孩子在“骗肉”时还会晃着脑袋。一脸的“亲切”样。边悟边读,学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2、读中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种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读中,其实已经进行了一种角色互换,自己显然已成了故事中的狐狸,故事中的乌鸦。他们在绘声绘色的演读中,又一次加深了对文中角色的认识。

  二、上出低年级特点,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低年级的语文,除了活泼开放,重视语言的发展,朗读的训练等等,学生对字词的认读、识记、理解与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孩子只是读熟课文,自己认读生字,因此,在课堂上,我很重视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正确认读,对于一些新词的理解,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体现学生自主性。

  在教学中,我围绕狐狸骗乌鸦的三次说话及乌鸦的三次态度上的变化这一重点来设计问题的,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次的对话,然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3 -5自然段,教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

  小百科:狐狸,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属于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们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曲内容与结构,感受歌曲十六分音符的欢快、跳跃。

  2、尝试运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嘚啵嘚啵嘚”伴奏,体验多形式歌唱活动的快乐。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曲结构与内容

  1、倾听歌曲,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教师:今天何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在去年的少儿原创歌曲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让我们仔细来听一听。

  2、尝试用拍手、跺脚打节奏

  1)找一找歌曲中有趣的部分

  2)出示出示节奏,引导幼儿数一数拍手一边3)简单了解“嘚啵嘚啵嘚”是平时爸爸妈妈在我们耳边的唠叨,都是爱我们的表现。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嘚啵嘚啵嘚”。

  3、倾听录音,寻找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引导幼儿听见一个做一个动作,并在心里面数好。

  4、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教师一边演唱一边贴节奏卡,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答案,演唱结束后也提同样问题,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歌词图片,并按歌曲节奏摆放,重点学习爸爸、妈妈的话。

  5、播放录音,幼儿跟唱歌曲,进一步巩固对歌曲

  二、尝试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巩固对节奏的掌握。

  1、教师提问,引出身体乐器,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标记,每次幼儿提出、出示相应标记后,大家一起拍一拍,特别是用嘴唇和舌头发音的作为重点练习,并提示用了这个嘴里就不能唱“嘚啵嘚啵嘚”了

  2、选择一种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

  3、选择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

  1)幼儿自己探索运用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

  2)个别展示并带着大家我们试试

  3)集体演奏(两遍)

  三、尝试两人合作演奏

  1、幼儿两两探索合作的方式,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2、两两展示,教师及时给予鼓励3、集体运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用"过去……现在……"的句式说说自己一年来的进步。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红花每人一朵。

  2.经验准备:给幼儿量身高和体重,让幼儿知道自己长高了变重了;家长与幼儿一起回忆总结孩子一年来的新变化。

  活动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充满自豪感的朗读儿歌。

  感受成长的进步和喜悦。

  指导要点:

  通过比较性讲述、回忆总结、朗读诗歌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自己一年来的进步和成长的喜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教师:一年过去了,你们又长大了一岁,有了哪些新的变化?用"过去……现在……"的句式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引导幼儿从身高、体重、学会了什么本领、行为习惯等方面说说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有什么变化。

  小结:一年过去了你们都长大了进步了,有了好多新变化。过去吃饭掉饭粒现在吃得干干净净;过去玩具乱丢,现在主动收拾整齐等等。

  2.学习诗歌。

  (1)理解诗歌内容教师以自豪的口吻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提问:诗歌的名称是什么?诗歌里的小朋友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2)再次欣赏理解儿歌。

  提问:他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呢?(教师以诗歌里的句子小结幼儿的回答)

  (3)练习朗读儿歌。

  提问:当你发现自己进步了,你心里感觉怎样?(体验进步的喜悦,激发幼儿带着自豪喜悦的感情朗读)

  3.小结。

  教师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表扬孩子们的进步,并给每个幼儿发送红花。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配乐)

  评价要素:

  1.幼儿是否理解了儿歌的内容,是否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的喜悦。

  2.是否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将孩子一年来的进步表现和新变化以照片、图画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贴在《我长大了》的主题墙上。

  2.诗歌仿编:利用"过去的我……现在的我……"进行诗歌仿编

  附:诗歌《我又长大了一岁》

  一年过去了,新年又来到。

  量一量,我长大了多少;称一称,我重了多少;想一想,老师教我的本领,我学到了多少。

  过去,我撞倒了小朋友,拔腿就跑;现在,我看见小朋友跌倒,连忙把他扶抱。

  过去,我朝地上乱丢东西,现在,我拿扫帚把地清扫。

  妈妈呀,我长大了一岁,进步真不小。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幼儿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幼儿交流分享的时候,有儿显现的很兴奋,与老师配合的也很好,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