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实用】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万里长城是中国的古建筑。
2、在参与制作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增强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这几天我发现你们都在谈论长城,那你们有没有看到过长城?
2、观察长城的图片,让幼儿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
(1)看图片交流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2)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3)长城是怎样建造的?
(4)为什么要建长城?
3、幼儿活动。
(1)幼儿讨论:我们应怎样保护长城?
(2)幼儿制作各种保护长城的标志。
4、教师点评。
活动反思:
最近,孩子们对中国的长城有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知道了在月球上看地球只能看到中国的长城时,更是让他们对长城有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主动收集了长城的照片和图片,有的还收集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对长城既了解又陌生,故当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些关于长城的问题时,孩子们兴趣非常的高,各个勇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知道的有关长城的知识,并且在操作活动中,不仅仅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将他们爱祖国、爱长城的情感表露无疑。他们为自己可以帮助到我们的长城而赶到骄傲和自豪。
爱国情感的体验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而“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让孩子们在每个站点的进行中了解中国的民俗风情、风景名胜,了解北京、长城、国旗等,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建立民族自尊心。
但幼儿对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较为抽象的“祖国”这一概念是难以全部理解的。为此,应从幼儿周围生活能接触到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事情着手。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常常是从热爱亲人、热爱周围生活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我们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的时候不能远离幼儿现实,要从他们的身边挖掘素材,在他们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有保护青蛙的意识,知道青蛙是我们的朋友。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铅笔人手一支。
2、青蛙生长图片一套。
3、玻璃缸里养了许多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蝌蚪。
1、教师:这是什么?小蝌蚪在水利干什么呢?
2、教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小蝌蚪》,引出主题。
二、通过提问的方式,初步了解青蛙的特点。
1、教师:小蝌蚪在水中游呀游,慢慢地长大了,小蝌蚪长大了就会变成什么呢?小蝌蚪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呢?
2、启发幼儿根据个人已有经验讲述自己对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三、出示青蛙图片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青蛙的主要特征,说说:
1、这是谁?青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青蛙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
2、青蛙头上有什么?腿长得怎样?脚趾间有什么?
四、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五、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1、出示青蛙生长图片或观察幼儿用书上的青蛙生长演变的画面,说说:小蝌蚪是怎样慢慢变成小青瓦的`?
2、幼儿清楚地了解到:青蛙卵—小蝌蚪—长出后腿小青蛙—长出前腿的小青蛙—青蛙。青蛙完整地演变生长过程。
六、组织幼儿讨论,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1、你知道青蛙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2、青蛙喜欢吃什么》为什么说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3、菜市场,有人捉了青蛙来卖钱,他们这样对吗》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七、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小青蛙》。
八、幼儿操作活动。
知道幼儿观察幼儿用书,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启发幼儿用画箭头的方式,表现小蝌蚪成长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主题: 我要上小学(源自上海市学前教育教师新参考用书《学习活动》(大班)p293页)
教学目标:
1、感受辨别不同的音乐,尝试融入故事表演。
2、运用动作和语言大胆表现角色形象,体验集体合作的成功。
重点与难点重难点:感受辨别不同的音乐,尝试融入故事表演,体验集体合作的成功。
教学准备:
1、孩子前期经验:
●幼儿已掌握并理解故事内容,有初步的表演经验。
2、环境材料创设:
●"懒散的""急躁的""快乐的"三种音乐;幼儿集中协商、分散表演的音乐。
●表演场地、节奏谱、头饰、小铃、响板、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第三课时(30分钟)
设计意图与思路:
一、素材分析:
《找不到眼镜》是一个搞笑却又充满了温馨气息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粗心的大熊在床上戴着眼镜看书时睡着了,眼镜不小心被推进了头发里后引起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故事中动物们幽默诙谐的对话更是引起了幼儿们热烈的反响。
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增强儿童记忆的`添加剂,本故事对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而言,也是一次即时教育,因此结合幼儿的兴趣与大班课题研究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独立保管自己物品的意识和能力。
二、幼儿分析:
本班幼儿对故事表演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热情,在每次的故事活动中,都会看到他们情不自禁的随着故事情景摆动肢体,并且大部分幼儿开始有意识的用不同的声音、动作表现故事里的人物角色特点。那么如何让故事表演展现更大的教育魅力?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故事表演中的潜在因子,借助一些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我尝试将音乐融入故事,将故事分为三段,通过感受辨别不同的音乐,体验大熊不懂的心情,以有趣的故事表演让幼儿记忆深刻,将故事内容与日常生活和游戏联系起来,学习独立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礼仪策略运用:
结合大班组本学期课题研究"利用情景剧提升大班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本次活动采用的礼仪策略:情感融入、随机教育、环境支持、评价激励等策略来增强故事表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故事表演教学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四、活动环节与教学法设计:
本次活动环节预设以下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环节一:回忆心情以集体的形式对大熊三种不同的心情进行回忆,鼓励幼儿用语言、肢体等不同的方式大胆夸张地进行表演。之后将音乐融入回忆心情的环节中,让幼儿感受辨别不同的音乐,为后面环节做铺垫。
●环节二:故事表演围绕"是谁让松江变得越来越美丽?"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发关注:美丽城市的背后有许多人为之付出努力。
●环节三:情感渲染教师对即将步入小学的幼儿上送上美好祝福,并鼓励幼儿在今后懂得做一个能妥善保管物品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回忆心情
1、共同回忆故事。一起来用表情、动作等方式夸张演示熊的不同心情。
2、播放三段不同的音乐,感受分辨三段音乐分别表现小熊怎么样的心情。
3、欣赏音乐,幼儿尝试描述。
(说明:幼儿已事先掌握理解故事内容,本环节重点要求幼儿夸张表演故事内容;之后将音乐融入故事,让幼儿感受辨别不同的音乐。)
二、故事表演
1、尝试将三种音乐融入故事。
(一)分组练习表演1、提出要求:
1)背景音乐(集中协商乐)响起,自由分组,商定角色,选择相应的道具。
2)背景音乐(分散练习乐)响起,选择相应的场景自主进行表演。
2、根据不同心情的音乐幼儿进行分组练习。
3、背景音乐(集中协商乐)再次响起,幼儿回到座位,共同谈谈分组练习时的感受。
(说明:幼儿已积累一学期的故事表演经验,因此在已养成良好的故事表演常规,能在两段不同的背景音乐的提示下自主分散、集合。在次小环节中应注意:
1)背景音乐(集中协商乐)响起,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协商角色、佩戴头饰等;
2)背景音乐(分散练习乐)响起,幼儿根据自己所选表演段落,选择相应场地,自主播放教师事件提供的录音机,开始分组练习
3)背景音乐(集中协商乐)再次响起,关掉录音,集合谈论练习表演感想。)
(二)分组合作表演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分组上台表演。
2、共同谈谈分组合作表演一个故事的感受。
根据幼儿回答进行小结:今天我们用分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了故事表演,还尝试加入了音乐使表演更有趣,我们三组合作的那么默契、愉快,表演的非常成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者图片。
2.《种子的旅行》的视频。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等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燕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 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多媒体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 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 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里,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来,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习,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诙谐,在笑声中,找寻故事中的笨狼上课不正确的地方。
2、续编故事,引导幼儿模仿小学生的.上课时的情景。
活动难点:笨狼上课时不正确的态度
活动重点:参与讨论,说说小学生应该怎样上课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再过几天,你们就要变成小学生了,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呢?
――有只笨狼,它也想上小学了……
二、分段讲述
(语文课)
――什么是语文课呀?
――笨狼为什么说老师说的不对?
――笨狼学会本领了吗?
(数学课)
――第二节是什么课?数学课学些什么本领呢?
――老师出了一道什么题?你会怎么做?
――笨狼会做吗?为什么不会做?
(体育课)
――体育课上,老师提出了什么要求?
――笨狼完成老师的要求了吗?为什么呢?
三、帮帮笨狼找原因
――为什么笨狼学什么都学不会?
――小学生上课要做到哪些要求呢?(教师小结)
四、续编故事
――笨狼听了我们小朋友的建议,决定重新来过,你看,他又背着书包来上课啦!我们帮他想想他会学哪些本领,是怎么学的。
――分组表演,请各组先讨论故事的后半段,然后分角色表演。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教案06-08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9-26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10-12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0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