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优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尝试负重进行走、跑、跨、跳、钻、爬等动作技能完成中国旅行。
2、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旅行经验。
活动准备:
1.北京、西藏、内蒙古、北京、上海的场地布置。
2.大路线图一张,小路线图每人一张,各色蜡笔每人一支、负重用品:书包、沙袋、水等。
3、扩音小蜜蜂、口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旅游过程中,负重状态下,运用多种动作进行,探索正确的行进路线。
活动过程:
一、准备旅行
1、教师:我们今天要去旅行,需要带一些东西上路,现在,你们可以选择一些东西,装在你们的书包里带上路。(幼儿在书包内装入沙包、水瓶等)
二、探索旅行线路。
——出示大线路图
教师:我们中国有许多有名的景点,今天童老师就想请你们去这些地方旅游。我们在旅游前,我们先来看看地图,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应该怎么去。(出示大地图)
教师:看,标着星星记号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去旅游的地方,你能说出这张地图上画着星星的是中国的什么地方吗?
教师:我们现在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所以我们今天是要从上海出发去其他几个地方旅游。
三、旅行去
1、介绍材料和提出旅行要求,进行第一次旅行
——教师:等下我们每人都会有一张小地图,地图的反面是你今天要去旅游的地方,请你一边根据路线图去这个景点,一边把你的旅游路线用你脖子上的笔描出来,到了你的.旅游景点后,请你把身上的小红旗贴在景点图上,贴完以后请你再重新回到上海,坐在童老师前面。
——教师:现在请你们可以背起你们的书包了,平时旅游都是爸爸妈妈帮你们拿东西,今天你们自己背着东西出去旅游,一定要很勇敢哦,现在请你们出发吧!早去早回。
——旅游回来,介绍自己的旅游路线。
教师:请你们来介绍自己去的景点是什么地方,你一路上是怎么去去的?用了哪些动作本领?
2、交换旅游线路,进行旅行
——教师:你们都勇敢极了,一个人能看着地图出去旅游,那么我想你们也一定很想要把你的旅游线路分享给你的朋友吧?现在找一个朋友和他交换你的旅游线路图,看着朋友的旅游线路在去一次旅行。
——分享旅行后的成功感。
教师:你们这一次回来得可真快啊,太厉害了。
3、团体旅行
——教师:童老师这里还有两张旅游路线图,这样,请你们分成两个小组,每组六人,我们进行一次团体旅行。
——教师:今天去了那么多地方旅行,一定累了吧!赶快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休息下。
——教师: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多得旅游线路图,想不想带楼上的朋友也去旅游啊?那请你们帮童老师一起把这些东西搬上楼,把你们的旅游线路图分享给他们吧?
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
2、品尝、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活动准备
1、分别装在5个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
2、图片—酸、添、苦、辣表情。
活动过程
一、了解5种味道
1、出示5个杯子
教师:这5个杯子里分别放了酸、甜、苦、辣、咸不同味道的水,你们想知道它们都藏在哪个杯子里面吗?
2、请幼儿想办法,怎样辨别出5种味道。
二、分辨5种味道
1、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大厨师,想办法知道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2、请幼儿上前来品尝味道,并讲述自己所品尝的酸、甜、苦、辣、咸5种味道。
三、体验5种味道
1、请每个幼儿都自己品品尝一下五种不同的味道。
2、教师:小朋友,你能用表情来告诉大家,你刚才品尝到的是什么味道吗?
3、分别请小朋友来表现各种表情,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品尝的是酸、甜、苦、辣、咸的那种味道。
然后想一想自己品尝之后的表情。
四、趣味练习
1、教师:小朋友今天都尝到了哪些味道?你喜欢的.是哪种?
2、教师:小朋友们都尝过了这几种味道,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想想自己尝到的味道的感觉,
在图上把味道和相应的表情连线。
五、活动总结
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品尝不同的味道时候的感觉。
幼儿园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尝试用垒高和重叠的技能搭出又高又稳的造型。
3.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创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3块积木,记录表,选票,投票箱,奖杯
活动过程:
一、一人搭积木,比造型
T:你们手上都有几块积木呀?(3块),现在请你用这3块积木搭一搭,说说你搭的是什么。(搭积木a)
二、两人合作,在规定时间内,比比哪组搭的更高
T:刚才你们一个人搭的时候都很有创意,现在就看看你们会不会合作。两人一组,2分钟时间内,比比哪组搭的最高。(搭积木b)
T:(评价:看看哪一组搭的最高)
小结:一块一块往上垒高(一边说一边演示),可以搭的很高,但不稳。如果下面有几块重叠,打好基础,上面再一根一根垒高就更稳了,把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可以搭的既高又稳。
三、小组合作,比比哪组搭的'既高又稳
T:想不想再试一下?这一次,3个人一起合作来搭,要求是又高又稳,而且要有造型。
T:3个人一共有多少块积木?数一数。
T:对了,我们要用9块积木搭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又高又稳又有造型的作品)
T:准备开始!(播放音乐,搭积木)
四、请幼儿分别介绍自己组的作品。
T:每一组选一个代表来介绍你的作品,说说你搭的是什么,我们一起统计有几层(边统计边记录)。
一起欣赏、评价。
幼儿园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各种图形进行拼贴画。
2、能大胆联想组画成简单的物体,表现其特征。
3、体验拼贴添花的乐趣。
重点:学习运用各种图形进行贴画。
难点:能大胆联想组画成简单的物体,表现其特征。
活动准备
1、A4白纸人手一张、固体胶、各种图形图片
2、范例作品
3、装图形的盘子
4、魔术帽、魔术盒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调动幼儿的情绪,谈话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手指变变变的游戏,我们的手指就像魔术师一样能变出很多的物体。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魔术王国看一看,魔术师会变出哪些物体。
去魔术王国时,我们要会说魔术王国的咒语,才能进去,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学习咒语:乌拉乌拉变,乌拉乌拉变。"(幼儿和老师学习咒语)
二、带幼儿进入魔术王国,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回顾对图形的认识,观察图形组合变化。
1幼儿闭上眼睛说咒语两次,教师趁机戴上魔术帽扮演魔术师。
2幼儿睁开眼睛,已经来到魔术王国。
教师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魔术王国的魔术师,欢迎你们来到魔术王国。"(小朋友向魔术师问好)
3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认识变魔术需要用到的道具。
(图形、魔术盒)
4师幼齐说出图形的名称。
教师:"现在,我要给你们变魔术了,你们可要仔细看,我用什么图形变成了什么?"
5教师变魔术,幼儿说咒语(两个圆形变成数字宝宝8或说是葫芦)
6再变魔术(图形拼贴:用半圆形和长方形拼出了蘑菇,三角形和正方形拼出了房子等)
7幼儿交流:如果你是魔术师,你想变出什么?请个别幼儿发表意见。
三、幼儿自主探索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图形,你想变什么,自己动手变一变吧。
等会我们要比一比,哪些小魔术师能安静变魔术,变出和老师变得不一样的物体来。"
四、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相互交流。
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魔术作品贴在魔术镜上,并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幼儿园教案5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介绍了种子的结构、种子各部分结构在萌发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解剖、观察、分析对比等活动,自主获得有关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过程等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等能力。在种子的结构(以双子叶植物种子为例)中,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探究获取答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采用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的方法去获得答案。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种子播种的方法不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探究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在萌发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的动画,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大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教师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含义,并体味这诗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俗话说:“一大之计在于晨,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课前回顾
请同学们回顾以下问题
你看到过农民伯伯种田吗?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种子,不同的种子种在地里的方法一样吗?(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不同的种子种在地里的方法不一样,有的深些,有的浅些)
第一次拓展:请问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知道的呢(有学生说出自己答案是如何得来的,有的有可能是自己看到过长辈们种田;有的甚至参加过播种的活动;有的是从书上看到的)
同学们既然发现了不同的种子种在地里的方法不一样这个秘密,那种子与种子之间有哪些不同呢?种子又有哪些结构组成呢?请看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1、种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你注意观察过吗?
2、一粒小小的种子是如何萌发出来的呢?
认识种子的结构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各种各样的种子,请大家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动手完成探究实验。
生物实验实验名称认识种子的结构实验目的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实验材料浸泡好的种子,培养皿,解剖刀实验过程1、先整体观察种子的外部结构,认识种皮、种孔(珠孔)、种脐。
2、剥去种皮,观察种子的胚(认识种子的内部结构)。
3、找出种子的子叶、培根、胚芽和胚轴。
4、作好记录,报告老师,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
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进行总结。
方法:教师边总结边引导学生看幻灯片。
播放双子叶种子的结构
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在种子萌发中起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答。
总结双子叶种子的结构与作用
3、认识单子叶种子的结构
在种子的世界里,不仅有双子叶种子,还有一片子叶的单子叶种子播放单子叶种子的结构
教师总结单子叶种子的结构以及单子叶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播放单子叶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种子的萌发过程
看!多么神奇的一粒种子,种在地里就能长出不同的植物。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种子是如何长成新植物体的`呢?
播放种子的萌发过程(视频)
同学们刚刚看了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教学资料,对种子的萌发过程也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把它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学生讨论后自主发言。
总结种子的萌发过程当种子接触水分后,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胚乳。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以后,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培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着幼根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棵幼苗了。
种子的休眠
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出新生植物体?
请看几枚种子(事先准备好的特殊种子:熟种子、残缺种子、发育不全的种子、过了休眠期的种子。)出示给同学们看,请问这些种子能发芽吗?———引出种子的“休眠”
播放种子的休眠
实际运用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一粒小小的种子,要想长成新生植物体,就要播种在地里,播种在地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不同的种子播种的深度不同,播种的深度要根据种子的体积大小和种子萌发后子叶是否出土来确定。
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在萌发中所起的作用,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休眠,种子的播种等
课后思考:
播种前为什么有些种子要用药剂浸种?
幼儿园教案6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其优美、童趣的语言和意境。
2、学习象声词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感受象声词的韵律美。
3、尝试大胆想像、创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图谱、乐器
活动过程
一、在雨声中,带领幼儿园进入活动室。
1、集体表演"欢乐雨点"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教师: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
3、教师:小雨会唱什么歌?
二、欣赏散文诗、能找出小雨滴好听的声音,感受象声词的韵律美。
1、幼儿看课件、欣赏师朗诵诗歌
2、提问:小雨滴发出了哪些好听的声音?
三、幼儿再次欣赏散文诗,感受小雨滴的童趣,理解散文优美的意境。
1、教师:小雨滴的声音真好听,顽皮的小雨滴到处去到找朋友,小雨滴你们找到了哪些朋友?
2、带着问题欣赏作品
(1)小雨滴找到了哪些朋友?和朋友们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
(2)结合图谱、身体动作分段理解散文优美童趣的意境
(3)完整欣赏,提升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4)幼儿有感情的完整朗诵,表现散文优美的意境
四、幼儿尝试创编散文,大胆表达
1、幼儿讨论,尝试创编
2、师即兴将幼儿创编内容简笔画记录
3、完整朗诵创编后的作品!
延伸活动:小雨音乐会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小乐器,听听他像小雨发出的.什么声音?
我们把小乐器留给你们,回到教室里和你的朋友一起开一个小雨音乐会吧。
(2)小雨滴落在伞顶上,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用手边拍打滴滴答的节奏边去朗诵,鼓励幼儿学习老师和同伴发出欢快的声音)
(3)小雨钻进花蕊,发出什么声音?为什么会发出吱溜溜的声音呢?
教师向幼儿解释花蕊的意思,并帮助幼儿理解小雨滴从花的花瓣上慢慢地滚到花蕊里的。
引导幼儿用动作来朗诵吱溜溜的声音。
(4)小雨落在窗玻璃上,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用手边拍打叮叮叮的节奏边去朗诵,鼓励幼儿学习老师和同伴发出清脆的声音)
五、第三次欣赏散文诗,感受小雨滴的童趣,体现散文优美的意境
教师:小雨滴唱着好听的歌,随风飘呀飘,在雨中和自己的好朋友在干什么呢?幼儿欣赏
小雨落在树叶上,唱着沙沙沙的歌,它在和树叶干什么?幼儿回答后看图片。
教师:老师用简单的符号把他们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X代表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提问:猜一猜,顽皮的小雨滴和树叶会跳什么舞蹈呢?
幼儿园教案7
学习要点
1.根据课文理解“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积累有关科学知识;
2.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准确、迅速地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思维训练;
3.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课文解读
写作背景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根本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空间、时间理论,这被他后来称为“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不仅引起了时空观的革命,也带来了整个物理学的革命。爱因斯坦建立了统一的物理理论即洛伦兹变换,通过这种变换,他推导出运动的尺子要缩短;运动的钟要变慢;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爱因斯坦继而又写了一篇完整的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广义相对论以它思想的深湛、丰富和形式的完整、美丽而令人赞叹,在更深一层意义上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爱因斯坦去世后,宇宙学研究的重任就落在了史蒂芬霍金身上。他试图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展示给人类一幅新的宇宙图像。霍金80年代中期完成了重要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有关宇宙学时空观的研究方面又获得了成功。
巴里齐然尔曼、戴维齐然尔曼著的《火星,我的第二家园》运用爱因斯坦、史蒂芬霍金宇宙相对论的时空观,推断出“空间旅行”和“时间旅行”,从而带领我们进行了科学畅想。
本文的层次结构分析
全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分成了四大块,内容概括醒目。前后按内在的逻辑先后顺序贯穿排列。文章第一句话“让我们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开始我们的旅行”领起全篇,以下按距离地球远近依次介绍。由“到其他行星上旅行”写到“到其他恒星上旅行”,又由于距离的遥远,就涉及到一个速度问题,所以作者接着介绍了“加快速度”方面的知识,而还因为有人的寿命问题,作者紧接着又介绍了“时间膨胀”。这样按内在严密的逻辑性逐步写来,内容多而有序,层次条理分明。
文章内容的过渡衔接非常好。
如在介绍飞行器的.速度时,他说,“很显然,时速60英里的速度,不能进行星际旅行。好在我们有时速更快的飞行器。”便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更快的飞行器”。如在第二节《到其他恒星上去》的结尾时,他说,“这个距离实在让人吃惊。我们能够在有生之年到达银河系中最近的恒星吗?”其后,便进入第三节《加快速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过渡衔接对于文章的结构有着如此奇妙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哪些知识
在“空间旅行”部分,作者介绍了地球与其他行星、恒星之间的距离,及到这些星球所需要的速度和对应的时间。重点介绍了“加快速度”及产生加速度的方法。其中作者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如核裂变,核聚变,物质——反物质发动机等。使读者感受到星际旅行的现实性,可能性和艰巨性。
在“时间旅行”部分,作者主要介绍了时间膨胀现象。所谓时间膨胀,指当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发生的相对于运动物体的时钟,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减慢的现象。同时作者又根据理论大胆推测介绍了人类可以回归过去的有关知识,使读者对神秘的宇宙产生种种奇思妙想,并对科学心仪神往。
本文是如何体现科普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
准确的知识介绍和丰富大胆的想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作者在介绍时间和空间旅行的知识时,列出了一些确切的数字,使读者在获取大量的知识中,体会到了作者的严谨。同时尊重科学,又不拘于科学,作者以其丰富的常识和大胆的想象,拓开思维的空间,探索宇宙,预测未来,为读者展开一幅深遥无边的宇宙画面,既汲取科学知识,又神游科学殿堂,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浸染。
自学指导——按要求筛选主要信息
筛选信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按要求筛选主要信息及相关表层信息。
1.阅读前两部分内容,筛选出下列信息:
(1)什么是空间旅行?
(2)要进行空间旅行,为什么速度问题成为主要障碍?
2.阅读“加快速度”部分,在文中筛选出下列信息:
(1)理论上怎样将速度提高到光速?
(2)作者设想了哪些为飞船提供足够推力的方法?
3.阅读最后一部分“时间旅行”。筛选出下列信息:
(1)什么是时间旅行?
(2)什么是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时间膨胀对于空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说时间膨胀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4.重点阅读“时间旅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筛选隐含信息。
(1)第四部分第三段写到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两种判断是否矛盾,为什么?
(2)能“看到过去事物”这一推断依据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过去的原理是什么?
(3)为什么看到过去事物这种现象不是时间旅行?
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膨胀()() 侏罗纪() 炫目()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即使以光速旅行,也只能到达星系中的几百个恒星。
②地球上已经历数代沧桑,文明已经多次兴衰,冰期出现又多次。
③到达冥王星需要6800年,相当于最早的文明时代至今的年数。
A.临近 消逝 持续B.邻近 消逝 延续
C.临近 消失 持续D.邻近 消失 延续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踩油门以每小时60英里的时速行驶,我们要用半年的时间才能到月球。
B.1947年,美国飞行员查理斯耶格尔首次突破声音,以超过每小时670英里(1078公里)的速度飞行。
C.即使我们能够以光速或接近光速旅行,旅行范围也限于我们在有生之年可进行探索的星体。
D.半人马星座离地球约4.2光年,即从地球到半人马座,约需要4.2年。
4.下列这段文字所缺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这一现象叫时间膨胀。
①对随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体和人员来说,时间慢了下来。②并非只有时钟减慢,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了。③运动物体接近光速会出现令人费解的现象。④这是爱因斯坦的狭义论的部分内容,利用原子钟进行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5.根据上文,请概括“时间膨胀现象”。(不超过40字)
时间膨胀现象是 的一种现象。
6.下列说法中,不是“时间旅行”的一项是 ()
A.看到过去的事物。
B.一种科学幻想活动,指人离开现在而置身于未来或过去。
C.时间膨胀现象。
D.如果太阳突然爆炸并消失,我们仍能看到它在空中又持续闪耀8分钟。在8分钟内,我们仍受到其重力的影响。
7.人类无法到遥远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最主要的障碍是 ()
A.无法到达光速。
B.即使我们能够以光速或接近光速旅行,旅行范围也限于我们在有生之年要进行探索的星体。
C.不能为宇宙飞船提供足够的推动力。
D.人类无法登上太阳神探测器。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每小时115200英里(185391公里)或每秒32英里(51公里)的巡航速度绕太阳飞行的美国宇航局的德国建造的太阳神探测器是速度最快的载人宇宙飞船。
B.半人马星座比邻星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这里当然不包括我们自己的太阳)之一。
C.光年是光在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
D.在宇宙的万亿个星系中只有5个行星能够用肉眼看见,他们在天空中分别只有一个小黑点。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
我们假定,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既不是未来时间的一部分,也不是过去时间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时间,旅行做不到即刻到达。例如,光从月球到地球需要1秒多钟。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分钟。半人马星座比邻星的光到达地球需要42年,M104星系的光到达地球,需要4000万年。我们抬头看到的月亮是1秒多钟之前的月亮,太阳光是在8分钟前出现的,半人马星座比邻星闪烁的光是42年前的。用功能很强的望远镜看到的M104发出的光是4000万年前的。我们所见到的一切都是过去的。我们生活在过去。如果太阳突然爆炸并消失,我们仍能看到它在空中又持续闪耀8分钟。在这8分钟内,我们仍受到其重力的影响。
9.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0.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11.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 )
A.时间膨胀现象不是时间旅行。
B.任何旅行都需要时间。
C.我们所见到的一切都是过去的。
D.我们生活在过去。
参考答案
一、1.(略)2.D3.C4.B
5.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会出现时钟减慢,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的现象叫时间膨胀。
6.A7.B8.B
二、9.解释说明
10.举例子、列数字
11.B
幼儿园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几何图和线条画出简单的鱼,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2、继续学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色,能大胆地表现"好吃的鱼"。
3、在选择、调换颜色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二、活动准备:
(一)材料:玩具小猫、图画纸若干。(每张纸上画上一个煎盘,并用缝纫机在煎盘的四周扎一圈细密的小孔。)
油画棒、勾线笔、彩纸条、胶水、剪刀等。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1、出示小猫,告诉幼儿: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朋友们给它送来了很多礼物,是什么呢?
2、屏幕显示各种各样的鱼,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这些鱼的造型。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鱼是什么样子的呢?(用三角形、半圆形、圆形、梯形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3、师继续讲述:小猫收到了这么多的鱼,心想,如果能把这些鱼烧成各种各样的味道,请朋友们一起来吃该有多好啊!可小猫不会烧鱼,怎么办?(启发幼儿动手帮小猫烧鱼)
4、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鱼可以烧成什么味道的呢?(茄汁的、咖喱的、红烧的、糖醋的、葱油的……)
(二)教师以烧鱼的形式,为幼儿做示范:
1、教师介绍煎盘,准备烧鱼。
师:说了那么多,老师都谗了!赶快准备烧鱼了,先拿出烧鱼用的炊具--煎盘。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⑴、先把鱼放入煎盘里。(在煎盘里画上一条鱼)
⑵、然后在鱼的周围浇一层油。(涂上一圈不规则的黄颜色)
3、师生共同讨论:烧鱼的时候可以放些什么作料?
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自己制作作料并贴在鱼的边上或身上,如绿色的`葱段、红色的辣椒、黄色的姜片,还可以添画一些作料,如咖啡色的酱油等。
4、最后,教师提醒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用短线排列的方法给鱼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
1、要求幼儿尽量把鱼画大些(不超出"煎盘")。
2、启发幼儿选用一些与咖喱的、红烧的、糖醋的、葱油的及其他作料相似的颜色,把鱼烧得又香又美。
3、对个别运用短线排列法涂色有困难的幼儿,做个别辅导。
4、提醒幼儿最后撕去煎盘周围的纸边。
(四)评价活动:
1、请幼儿将各自的煎盘放在铺好桌布的桌子上,教师抱着玩具小猫和幼儿一起围坐在桌子旁以品尝鱼味的形式评价作品。
师:哇!小朋友烧了那么多好吃的鱼,我们和小猫一起来看一看、尝一尝,比一比谁烧得鱼又香又美。
2、对大胆造型、配色鲜艳以及构图独特的幼儿多做鼓励,也可用大家提建议的方法,帮助个别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幼儿园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拉住布袋的提手往前跳。
2、乐意参与玩布袋游戏,体验闯关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布袋。
3、三段轻松愉快的音乐。
活动出处:
原创
活动过程:
一、热身入场,激发兴趣
1、四列纵队踏步入场: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跟布袋做游戏,好吗?
2、律动热身。
二、游戏:我是小袋鼠
1、自主练习,练习双脚站在布袋里学小袋鼠跳。
2、交流经验:两脚并拢,拉住袋子的两个提手用力向前跳。
3、再次练习
三、小袋鼠闯关
1、小袋鼠跳过小树林。
2、小袋鼠跳过高高低低的小路。
3、小袋鼠跳过有宽度的篱笆。
4、小袋鼠依次跳过小树林、高高低低的小路、有宽度的.篱笆。
四、放松游戏:舞龙
1、幼儿合作把布袋连接起来变成一条龙
2、听老师的口令,一起来舞龙。
幼儿园教案10
教案目标:
1、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难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案准备:猴子、老虎、鸭子、蝙蝠、蜜蜂等小动物的图片。
教案过程:
一、师讲述小动物组织教学,引起兴趣。
师:冬天到了,天变冷了,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二、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师:你们看,小动物在冻得难受时怎么办?老虎在冷的时候在干什么?蝙蝠躲藏在洞穴里做什么?鸭子在冬天里还在冰冷的水里游动,但是它是怎么游的?蜜蜂在冷的时候怎么办?
二、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师:小动物真有趣,都有自己过冬的办法,老师告诉你们,小动物的秘密还多着呢。
过冬的趣话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认识小草的特征,初步尝试用纸团、棉签等材料表现小草。
2、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水粉颜料。
2、调色盘、棉签、报纸揉成团。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ppt,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我带来一些小草,请你们看看长什么样?
2、除了这个,还有什么样?你看到的小草像什么?
小结:原来小草是由一片一片叶子组成。
二、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讲解。
1、出示许多小草:这像什么?长什么样?
2、这个小草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原来天气变冷了,风吹呀吹,把小草吹黄了。
3、这个小草什么颜色?为什么变成红色?
小结:原来太阳出来了,太阳的光芒照在小草身上,把小草照红了。
4、我来画一画小草,画这个吧,(选择有难度的小草示范画,示范多种小草)。
三、幼儿创作“小青草”,教师指导
1、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颜色,还有许多作画工具,有纸团有棉签,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工具画小草。
2、要求:a.棉签蘸了颜料后要在调色盘的.边缘刮一刮,尽量不要让颜色滴在纸上,一根棉签只能蘸1种颜色,颜色不能蘸混起来,看谁的小草跟别人的不一样。b.听到琴声整理作品,将你的画拿到黑板给老师。
四、欣赏与评价。
1、幼儿自评:说说你的画哪里画的好?
2、互评:除了你自己的,你还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我觉得这幅画的最有特色。
反思:我觉得孩子们玩的是开心的,但是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出示小草实物,更易观察,每人分一根。另外,引导环节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做起,由短线到长线地画小草,再画多样化的小草。评价作品时,显得过于啰嗦,以后还要语言精练。
幼儿园教案12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以欢快的情绪较完整参与演唱。
2引导幼儿用自然声演唱。
3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布娃娃一个 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布娃娃,因出主题
教师以布娃娃的身份讲述在幼儿园的高兴事,激发幼儿愉快的心情,因出歌曲。
二 教师师范演唱歌曲。
三 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 教师领唱,幼儿跟唱。
2 重难点句教唱,引导幼儿用自然声演唱。
3 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4 集体和分组练习演唱。
5 请个别幼儿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 幼儿集体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小班语言教案:我上幼儿园
活动由来: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我们想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让幼儿感受在集体中与老师、阿姨、朋友一起生活、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创造性的认知发展目标:学习儿歌,初步体会儿歌朗诵的语感,培养其对儿歌的兴趣。
2、创造性的情感发展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上幼儿园的快乐情感。
3、创造性的人格发展目标:在幼儿园幼儿通过悦纳自己,悦纳他人,礼貌待人,提高适应性。
4、身体与动作发展目标:能用身体模仿事物,提高身体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布偶小兔和兔妈妈、小兔头饰若干
2、知识经验准备:观察幼儿对木偶的兴趣浓厚与否。
3、空间与环境准备: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用积木搭成的幼儿园大门
活动过程:
1、引题:
(1)出示木偶小兔和兔妈妈提问:“这是谁?”(引导幼儿向小兔和兔妈妈问好)
(2)老师边表演边讲述:早上,兔妈妈要上班去了,它问小兔:“妈妈要上班,小兔上哪儿?”小兔说:“妈妈去上班,我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妈妈把小兔送到幼儿园,小兔向妈妈挥挥手说:“妈妈再见。”妈妈说:“小兔再见。”小兔就高高兴兴来到班上,看见老师说:“老师早!”小兔有礼貌,老师真喜欢它。
2、理解和熟悉儿歌的词句。
提问:小兔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小兔到幼儿园来干什么?今天谁像小兔一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引导幼儿说给小兔听“我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
3、欣赏儿歌。
(1)你们很喜欢小兔对吧,那看看小兔是怎样上幼儿园的。教师出示小兔木偶边表演边朗诵。
(2)再次演示时。鼓励幼儿跟着朗诵。
4、请幼儿做小兔,进行情境表演。
(1)幼儿扮演小兔,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2)请个别幼儿念一念,演一演。
5、跟小兔和兔妈妈道别。
小兔说:“今天我和妈妈到小班来做客,很高兴认识这么多的小朋友,现在我们要回家了,下次再来和你们玩游戏吧,再见!”(引导幼儿跟小兔和兔妈妈说再见)
四、活动延伸
1、开展歌曲活动《我上幼儿园》,进一步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
2、家庭中渗透。请爸爸妈妈在家里和幼儿一起玩“上幼儿园”的游戏。
3、生活中渗透。幼儿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附儿歌:《我上幼儿园》
我上幼儿园,
爸爸妈妈去上班,
我上幼儿园。
我不哭,也不闹,
叫声老师早。
幼儿园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
2.知道能代表祖国的标志,增强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3.尝试当小导游,能大胆的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祖国,初步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媒体课件:世界地图的图片、中国地图。
知识准备:
幼儿知道祖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1. 请小朋友当导游。
师:暑假里许多小朋友都与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许多好玩的地方旅游,今天我想请我们小朋友们来做个小导游!
2. 引出本次活动重点,了解祖国的知识。
师:做导游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先接受培训,学习有关我们祖国的.知识,才能让外国朋友更好的了解我们中国。
1.知道导游需要做什么,产生当小导游的兴趣。
2.了解祖国的知识。
用当小导游导入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小导游“培训”活动,引导幼儿多方位了解祖国。
1.培训项目一:中国的位置。
出示世界地图。提问:我们中国在哪里?中国在地图上像什么?红星标志的地方是哪里啊?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中国在地图上像一只公鸡,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首都在北京。
2.培训项目二:中国的标志。
播放课件,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东西让你一看到就会想到中国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啊。的确,国旗、国歌、国徽、华表和大熊猫等只有中国才有的东西都会让人想到中国。
3.培训项目三:中国的人
(师幼共同总结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出示各民族友人集体照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虽然各族人民在衣着、习惯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我们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1.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了解中国在地图上像一只大公鸡,知道北京的位置。请个别幼儿练习介绍祖国的位置。
2.幼儿自由讨论讲述,说出一些中国的代表动物、图案,如:熊猫、国徽等。了解中国人的特征,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了解各族友人的图片。
3.请幼儿(结合祖国画报)大胆介绍中国的人。
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初步了解我国在地图上的特征。通过讨论,展开联想,开发幼儿开放性思维。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环节,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三、情景游戏,学做小导游介绍中国,巩固对祖国的认识。
1.结合自制祖国画报,请“小导游”上台大胆向“游客”介绍中国。教师在一旁引导补充。
2.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1.幼儿自由结伴,商量分配角色。当一回小导游,大胆的像班级幼儿介绍我们的祖国。
2.欣赏歌曲,感受当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通过当一回小导游,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通过欣赏歌曲,提升自己的自豪感。
幼儿园教案14
设计意图:
以“纸的世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纸盘,它也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布置中比较易于操作的.一种材料之一。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它只是一个白色的一次性盘子,再怎么对它进行华丽的装饰,也掩盖不了它原有的素色。我想,既然如此,何不摒弃华丽,巧妙地利用线描花纹的朴素之美来装饰它呢?这样不仅能展示幼儿的心灵手巧,还能美化环境,于是我选择了这种简单而又便捷的制作方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以纸盘为作画材料,并充分利用其材质和形状进行作画。
2、启发幼儿利用学过的线描花纹或自创的线描花纹来装饰纸盘花。
3、通过线条组合变化的多样性,激发幼儿对创作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花园背景图 、双面胶每组一卷、褐色长条形卡纸若干、绿色叶子若干、纸盘人手一个、记号笔人手一支、牛皮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出示花园背景图,引出课题内容,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1、“今天的天气真好!这是一片大花园,许多蝴蝶飞来了,它们这儿飞飞那儿飞飞。可惜花儿太少了,蝴蝶们采完花粉就要飞走了,怎么办呢?咱们想个办法把它们留下来吧!”(大家一起动手来做花)
2、“可以用什么来做花呢?”
二、范例
“你们看,这是什么?”(纸盘)
“看老师把它变成什么了?”(纸盘花)
“看看我的纸盘花用了什么花纹?”幼儿边说,教师边画出花纹。
“你想用什么花纹来装饰呢?”幼儿边说,教师继续边画出花纹。
三、示范
“让我们一起来设计纸盘花吧!”
1、先画出花心位置;
2、转动纸盘,画出花瓣形状: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都可以;
3、设计线描花纹,提醒幼儿:
a、边画边转动纸盘;b、要细心耐心;c、运用黑白配的方法来装饰效果更好。
“花儿画好了, 可是它还少了什么呢?”(花茎和叶子)
教幼儿为叶子进行线描,利用褐色卡纸制作花茎,并进行组合。
四、操作
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五、评价
将作品张贴到背景图上,欣赏讲评。
幼儿园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或者记忆,回忆出雪人的各部分组成。
2.尝试用各种办法制作冬天里的雪人。
3.能在陶泥制作中表达对冬天的眷恋以及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雪人的各种图片
经验准备:已经能很好的搓圆、并掌握了丰富的粘连技术,
活动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师:小朋友现在是夏天,夏天很热很热,那么冬天呢?冬天里你最喜欢什么事呢?
小结:是的,冬天很冷很冷,但是我们可以堆雪人,大家都会玩得很开心
2.师:今天我们就用陶泥来制作雪人吧,雪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结:雪人有圆圆的脑袋,头上会袋一顶帽子;圆滚滚的身体,脖子上还会围上一条围巾;雪人的鼻子也是长长的呢。
二、探索与发现
师: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做一做冬季里的雪人吧。在制作雪人时首先要注意什么呢?是的,雪人的脑袋和身体都是圆圆的`,但是身体要比脑袋大一些,这样看过去才和谐。雪人的鼻子呢?对啊,我们可以取用一部分泥巴捏成胡萝卜的形状,然后把鼻子装在相应的位置上,多么可爱啊。或许我们还可以为雪人制作一条围巾,一顶帽子吧?看看,多么可爱有趣的雪人啊!
三、创作与表现
1.幼儿制作雪人,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制作雪人
四、欣赏与评价
1.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雪人,并为每个雪人取个好听的名字
2.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消防教案07-14
健康教案幼儿园教案01-17
幼儿园的教案01-17
幼儿园的经典教案02-19
(经典)幼儿园教案07-12
幼儿园的教案11-19
幼儿园教案06-13
【经典】幼儿园教案05-29
教案幼儿园06-02
(精选)幼儿园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