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能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方法的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一)、(二)。
2、幼儿人手一份统计表,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统计单(一),请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并明确记录单的要求。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这张记录单上有什么?
师:我们可以用这张记录单做什么事情呢?
师:怎么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张记录单统计的是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
二、师幼讨论记录的策略。
师: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
师:如果第一组男生有3小朋友,在表格中怎么记录呢?(男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女生呢?
三、完成小组调查统计表。
师: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将你们一组上的男生、女生人数统计到记录单上。
1、幼儿操作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做必要的提醒。
2、同组幼儿相互交流统计结果。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再集体检查验证统计人数是否正确。
师:谁来像我介绍一下你的统计结果。
四、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表中。
1、教师事先出示好画好的表(二)。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这种统计表上有什么?横排的标记表示什么意思,竖行的呢?我们可以用这种表做什么呢?
讨论:怎么样在这张统计表中记录每组男生、女生的人数?
师:第一组的统计结果记录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五、师幼共读表,了解统计图的意义。
1、每组选派一名幼儿在表格中记录本组幼儿的统计结果。
2、这张表格填完了吗?还有哪些空格需要我们完成的'?(合计人数)
3、每横排合计人数表示什么意思?竖排呢?
4、这张统计表告诉我们什么事?
总结:统计表能够比较快而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做起事情来比较方便、简洁。
活动反思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名称、大小、方向、数量的变化等多种排序。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排序技能的掌握大部分目标已经达到了,还有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还需要加强指导。
幼儿园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由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小青蛙贯穿始终。歌曲《五只小青蛙》形象生动,这首歌曲把小青蛙看到虫子时所发出的声音,用变化的节奏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且幼儿比较容易感受歌曲中节奏的变化。
歌词蕴含着数量递减关系,这使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自然感知数量知识。
幼儿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这节歌唱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情绪。
2、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衬词。
3、培养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团结友爱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唱歌曲,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歌曲创编衬词。
活动准备
歌曲《五只小青蛙》,图片(池塘、青蛙),录音机,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进入活动室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青蛙跳吧!注意按节奏跳。(幼儿随着《五只小青蛙》的背景音乐进入活动室。教师通过手势与每段依次递减的双响筒敲击声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递减关系。)
二、新授歌曲。
1、熟悉歌词内容
出示图片,做简单的节奏练习,感知切分音。
师:好,请“小青蛙们”坐下来吧!看看,谁来了?
幼:小青蛙来了。
师:有几只呢?
幼:有五只。
师:青蛙是怎样叫的?(呱呱)
师:青蛙还可以怎样叫?
教师启发、引导幼儿感知切分音
× × ×∣
呱 呱 呱
师:小青蛙在池塘边干什么呢?你们猜一猜。
幼:小青蛙在池塘边蹦蹦跳跳做游戏。
幼:小青蛙在池塘边捉虫子吃。
师:对,它们在抓虫子作美餐!(按节奏学说歌词)
2、朗诵歌词。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3、引导幼儿学习衬词,感知节奏。
× ××∣×―∣
师:小青蛙看到这么多的.虫子大餐,会怎么样呀?
幼:会很高兴;会流口水。
师: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
幼:啊――;嗯――;啧、啧、啧………
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嗯――啧、啧、啧!
我们把它加到儿歌里一起来说一说吧!
4、多种形式歌唱。
(1)师清唱一遍。
师: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名字叫《五只小青蛙》。我们来听一听。
(2)幼儿随钢琴唱。
(3)幼儿唱衬词部分,与教师合作歌唱。
三、创编衬词,尝试歌唱。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青蛙见到好吃的东西还会发出什么声音?(请幼儿自由创编)
师: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多有趣的声音,有………
有………还有………。那么你们最喜欢小青蛙发出的哪种声音?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我们完整地唱一唱。
四、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掌握歌曲,并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师:现在,请五个小朋友一组围成圆圈来扮演小青蛙。大家找到伙伴后,小声的商量好谁做第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谁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只小青蛙跳进池塘。
教学反思
本活动由幼儿所喜爱的小动物―――青蛙贯穿始终。孩子感觉既熟悉又新鲜,无论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还是在歌曲中游戏,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每次有效的提问都能激起幼儿新的思考与想象。
在导入活动中,我利用手势和敲击双响筒帮助幼儿感受数量的递减,为后面学唱歌曲作铺垫;新授歌曲时,我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再次为幼儿学习歌曲建构桥梁。有趣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幼儿直观地从活动式的图片中感知青蛙跳进池塘中数量的递减,因此幼儿对歌词部分把握得较好。
《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幼儿自由组合,五个一组进行游戏,并商量好青蛙跳进池塘的顺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商量着,很快意见得到统一。进行游戏时,“小青蛙”们按照自己商量的顺序随着音乐跳进“池塘”。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使活动得到升华。
整个活动中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体验学习儿歌进行游戏的快乐。
2.乐于尝试仿编儿歌。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火车开啦》伴奏带、水果图片、人手一个西瓜爷爷图片、火车图片
三、活动过程
1.以游戏进入情境,熟悉儿歌内容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开啦》伴奏)
幼:火车的声音。
师:小耳朵真灵呀,是火车开动的声音(边说边出示火车)。原来是西瓜爷爷开着火车准备去旅行啦,我们和西瓜爷爷打声招呼吧。(西瓜爷爷你好!)师边说边有节奏的拍手:西瓜爷爷开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谁知道旅行是什么意思?卡嚓卡嚓又是什么声音?(开火车的声音)
(2)西瓜爷爷还请了其他水果宝宝一同去旅行,我们来看看他请了谁?(出示苹果,请幼儿说说苹果的形状、颜色等)苹果宝宝也想去旅行,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我们一起来请苹果上火车。苹果苹果一起去旅行吧老师把它编成了好听的话来请它上火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苹果苹果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师幼一同说。我们来看看苹果宝宝有没有上火车。
(3)接下来西瓜爷爷又请谁上火车呢?(出示香蕉,请幼儿说说香蕉的形状、颜色等)谁会用刚刚好听的话来说一说。请个别幼儿(2个,2个以后一起来。)
(4)谁来猜猜接下来会是谁上火车呢?(请幼儿猜一猜),原来是葡萄。这回老师请小朋友用好听的话来请葡萄上火车。(请个别幼儿2个幼儿后集体一起来)
2.完整欣赏儿歌
(1)西瓜爷爷请了这么多的小客人去旅行,它可高兴了,它一高兴就给我们念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水果宝宝去旅行》。(边伴奏边念:西瓜爷爷开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苹果苹果开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香蕉香蕉去旅行,卡嚓卡嚓去旅行。葡萄葡萄去旅行,卡嚓卡嚓去旅行。卡嚓卡嚓,水果宝宝去旅行。
(2)好听吗?现在我们看着西瓜爷爷开的`火车,一起来学学西瓜爷爷编的儿歌好吗?(师幼一起来)
3.仿编儿歌
(1)可是呀,还有一节车厢空着呢,谁想请别的水果宝宝上火车?那你会用好听的话来请水果宝宝上火车吗?(请3个菠萝、草莓、樱桃等等)
(2)刚才呀,我们用了好听的话来请水果宝宝上火车,那西瓜爷爷要再考考小朋友,看看你会你们会不会用更好听的话来邀请水果宝宝?(教师提示:红红的苹果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那我们看着西瓜爷爷的火车再学一学吧。
(2)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西瓜爷爷真高兴,它也想请你们上火车。但是呢西瓜爷爷给你们每人一个水果,叫到你手里水果的名字你就答应,水果爷爷才让你上火车。(每人一张水果图片)老师先来叫一下:苹果,香蕉
(3)好,现在我来做西瓜爷爷,请你们这些可爱的水果宝宝去旅行,我请到什么水果宝宝什么水果宝宝就跟西瓜爷爷一起去旅行(边说儿歌边请),小耳朵可要听仔细了。
(4)师带幼儿围场地一周带着水果宝宝去旅行。
活动反思:
在组织活动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水果拟人化,整个活动生动、有趣,充分地吸引了幼儿,不但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我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经验,将认知内容巧妙地融人各种游戏之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引导,探索发现,形成了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教育效果显著。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活跃了气氛,拓宽了教学途径,符合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活动中我充分地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说、敢说、愿意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不足之处是,孩子仿编的水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都是常见的、常吃的那几种。
幼儿园教案4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中滑稽、有趣的情景
2、观察图画中表现城市的事物,理解故事内容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对城市的理解。
4、认读字词:城市、马路、斑马线、地图、报纸
活动准备:
大图书、字卡、头饰野猫、斑马、奶牛、老鼠
地图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我们住的城市叫什么?这个城市里有什么?
有一天,从城市里来了一只野猫,他眼睛里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野猫的城市》
二、基本过程:
1、幼儿自主阅读,猜测故事内容
提问:(1)猜猜野猫对动物们说了什么?
(2)野猫对动物们做了哪些事情?
2、教师带领幼儿集体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阅读第一页:引导幼儿说出画面内容,出示字卡城市
问:(1)故事发生在哪里?
(2)动物们在干什么?
阅读23页:引导幼儿观察斑马与斑马线之间的相似处,明白斑马线的作用。出示字卡马路、斑马线
提问:(1)野猫找斑马介绍城市的什么?
(2)为什么找斑马来介绍斑马线?
(3)为什么斑马说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
(4)邀请幼儿上台说一说、画一画斑马线
阅读45页:知道地图是可以让人点点画画的,出示字卡地图,引导幼儿观察地图并进行描述
提问:(1)野猫找奶牛介绍什么?为什么找奶牛来介绍地图?
(2)为什么奶牛说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
(3)邀请幼儿给大家介绍地图
阅读69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模仿动物们的表情。出示字卡报纸
提问:(1)野猫说城市中特别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2)野猫是怎么介绍这个特别的地方的?
(3)动物们听完后表情是什么样的,并学一学
(4)老鼠认为城市是什么样的?
阅读1011页:鼓励幼儿自己介绍城市
3、师幼集体完整的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三、字卡游戏结束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对故事内容很新颖。同时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加活动中每个模仿的环节。通过理解故事,幼儿明白了要用正确的`方式来介绍城市,知道城市是一个美好而又文明的地方。达到预定的课堂效果,不过本班幼儿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仍然有部分幼儿没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相关的内容,需要老师在活动后更进一步的巩固。
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2、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难点:能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动物的不同心理活动创造性的表现歌词。
【活动准备】
大灰狼头饰若干、兔子头饰若干、钢琴。
【活动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里玩,跟我出发吧!(目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气氛,并为下面引出主题作铺垫。)
二、熟悉旋律,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1、谈话引出歌词内容。
(1)师:森林到了,这里有一只孤独的大灰狼,它想找朋友做游戏,可是没有小动物愿意和它做朋友,因为平时大灰狼总是欺负小动物,甚至有时还会伤害到小动物,大灰狼在森林里找啊找,最后找到了一只兔子,它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以前兔子和狼是敌人呀,请小朋友们想想看狼会怎么说?兔子又会怎么回答呢?(幼儿自由猜想并讲述)
(2)听录音对话一遍,幼儿学习歌词。
师:小朋友刚才讲得很棒,现在我们来听听狼和兔子是怎么说的?
(狼说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我是一只很好的狼,我不吃兔子不吃羊,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兔子,就让我们做个朋友吧?兔子说: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个大坏蛋,我要想一想,要看一看,做朋友的问题还真难办。)
你听到狼和兔子说了什么?(幼儿回答)
2、熟悉旋律,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
(1)初步熟悉曲调。
教师:兔子听了狼说的话以后,仍然不愿意和狼做朋友,于是狼就唱了起来。(听教师演唱一遍,本环节设计了老狼与兔子之间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点更浓。)
(2)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A、师:狼唱完后,兔子也唱了起来,它唱的歌词就藏在刚才我说的故事里,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想一想,兔子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回忆、讲述,教师整理。)
B、幼儿随着完整的音乐尝试自己提炼歌词,将歌词与旋律匹配。
师:我们跟着音乐把歌词来说一说。
C、师生随音乐按节奏念歌词两遍。
师:现在有了完整的歌词,让我们跟着音乐完整、连贯地说一说。(幼儿唱歌时对于节奏往往难以控制,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节奏,我通过自己讲解示范,利用拍手打节奏,使幼儿能按节奏填充歌曲,让幼儿能更准确地把握节奏。)
3、学唱歌曲若干遍。
教师: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演唱,好吗?(幼儿通过模仿与练习来学唱歌曲内容,整个环节基本达到了目标1,又通过拍手打节奏和教师的讲解引导,化解了重难点。)
三、创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1、逐句讲解,请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并表演。
师:这首歌曲唱起来真有趣,如果能加上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就更有意思了,小朋友你们觉得呢?第一段是大灰狼演唱,我们可以怎么表演呢?第二段是兔子演唱,我们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2、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这一环节对于幼儿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模仿与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因此我将两个角色的情绪表现得更加鲜明,用很夸张的方法来唱歌,注意运用教师的情绪、声音、表情来影响幼儿唱歌的积极性,我以饱满的情绪歌唱,孩子们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就调动起来,我想:如果我自己都有气无力,那孩子也一定没有兴趣表演。)
3、幼儿分角色表演,体验接纳和被接纳的快乐。
(1)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兔子,唱完狼去兔子面前请求兔子的原谅,师:兔子原谅我好吗?兔子和我做朋友吧!
(2)师:大灰狼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他们原来是敌人,兔子愿意原谅大灰狼,给它一个改正缺点的机会呢?
(4)师生共同讨论兔子要不要原谅狼的过去,给狼一个改正的机会。
(5)幼儿分角色表演若干遍,体验接纳别人的快乐。
师:既然兔子原谅了大灰狼,那我们就要把歌词改一改。
四、边唱歌曲边出活动室。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允许别人有缺点,人与人之间学会相互接纳,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现在狼和兔子终于成了好朋友,狼太高兴了,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把身边的事物美好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幼儿通过学习歌曲及对歌词的理解,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强交往能力,使同伴与同伴之间更好的相处。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消防教案07-14
健康教案幼儿园教案01-17
幼儿园教案06-12
(精选)幼儿园教案07-05
幼儿园的经典教案02-19
幼儿园精选教案11-07
教案幼儿园06-02
幼儿园教案06-13
(经典)幼儿园教案07-12
【经典】幼儿园教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