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4-11-07 14:03:5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案15篇【优】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案15篇【优】

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种类的含义,并尝试根据物品的特点进行分类

  2.运用分类知识,进行游戏活动,控股种类的知识概念

  3.尝试多种不同的儿童游戏棋玩法,感受由简到难的游戏变化,体验用团体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关于种类的调查表

  2.物质准备:分组卡片12张、骰子两个、四个棋子、口哨、大黑板、12个呼啦圈、奖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挂牌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巩固之前所学的分类知识,了解种类的含义

  挂牌分组,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看看你们卡片上是什么?

  2.师:那你们的卡片上的物品有它的好朋友吗?在哪里呢?

  小结:找到好朋友把手牵起来。好,现在小朋友们卡片上的物品都找到了它的好朋友。请牵着你的好朋友们分组坐下。原来生活中的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的朋友,那这种根据事物的某一种特点而分成的门类,我们就叫做种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都是什么类的。

  二、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1.昨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发放了一张调查表,上面有不同的种类。好,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的调查。

  2.师:调查动物的小朋友举手,请你来说一说你的调查。

  三、制定规则,开始游戏

  师:老师制作了一副地面儿童棋,叫做“物以类聚”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种类知识来较量一下吧!小朋友们向后看,赵老师在每组的起点旁边都准备了三个呼啦圈。首先,你们要找到你们组的起点,然后按照你们卡片上123的`顺序排队站在呼啦圈内。在小朋友起立,去后面寻找你们组的起点吧~

  1.出示骰子,轮流回答直到接不上为止,一组四人都回答正确前进一格。

  好,我们从数字组开始回答。

  小结:第一环节战况

  2.第二种玩法

  师:好,我们现在要加大难度了,进入到抢答环节。

  师:赵老师来掷骰子,预备,开始!

  小结:第二环节战况

  3.第三种玩法

  师:刚才我们的两种玩法是按照调查表上的种类进行游戏的,现在我们又要加大难度了,这个调查表上没有的种类,看看小朋友你们行不行。

  四、决出赢家,游戏结束

  师:好,xx队的小朋友胜出,现在有请xx队的小朋友上前领奖。

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并学习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

  2、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2.操作活动业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恐龙化石,请幼儿说这是什么?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恐龙蛋化石,当时的恐龙蛋被掩埋,经过几百万年地地质挤压而形成的恐龙蛋化石。

  2、说起恐龙,它有很多种类,主要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你们都知道那些恐龙?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恐龙照片,能帮我确认一下这些都是什么恐龙?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图片

  图片1霸王龙又名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它们是肉食恐龙中出现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强的食肉动物。身长约13米,肩高约5米,平均体重约9吨。

  图片2梁龙 属于食草恐龙,个体最长可超过25米,是最长的恐龙。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当陆上敌害攻击时,它就逃入水中躲藏,头顶上的鼻孔不会被水淹没,便于呼吸。

  图片3偷蛋龙 身长2m 宽0.2m 高1m 重24~34公斤既吃植物也吃肉,比如其它动物的蛋,种子,昆虫等。主要特征:手上有三个长手指,鼻子上长小角。

  图片4异特龙 属于食肉恐龙,出现时间更晚,身长最大的有15米长,身高大约5米高,体重3吨图片5镰刀龙是一种杂食恐龙,它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前肢上极长的指爪--长达75厘米,可以用于驱赶天敌,或者得到食物。镰刀龙可能长有羽毛,但是显然不会飞。

  图片6腕龙体重约在70-80吨之间,是最重的恐龙。体长: 长23米,高12米恐龙(五六层楼),食物: 草食动物,它吃树梢处的叶子,尾巴短粗,头部能抬得很高图片7鸭冠龙它与霸王龙一样都是生活在6850万年以前,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

  图片8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图片9雷龙体重约在35公吨到50吨之间(7到10只成年大象),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图片10慈母龙 身长9米(三到四层楼) 体重4吨 ,主要食物: 吃树叶,浆果,和种子 ,杂食恐龙,长着和鸟一样的脚,性格温顺图片11巨齿龙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龙,体长:7-9米长,约3.5米高(尽两层楼高),锯齿龙的大脑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图片12翼龙就是会飞的恐龙,其实翼龙不是恐龙,它是生存在恐龙时代的一种动物,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当时恐龙控制着整个陆地,翼龙就控制着整个空中,是当时的空中霸主。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按照四、食性给恐龙分类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五、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亿七千万年以后却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猜测并交流。

  教师小结:就象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你们觉得恐龙神秘吗?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习,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

幼儿园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结束

幼儿园教案4

  教案目标:

  1.在探索性游戏活动中感受手部的各种动作及其变化。

  2.学习用语言表达手部动作。

  3.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案准备:

  1.豆子、珠子、面团、油画棒、小瓶子、抹布、等,并分组摆放好。

  2.幼儿用书第3册第17-18页。

  3.音乐磁带或CD。

  教案过程:

  一、动动小手。

  教师:我们大家都有一双小巧手,现在我们让它动起来好吗?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依次活动各手指。

  二、认识各种材料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各种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呢?

  教师依次出示材料,引导幼儿了解。

  教师:我们大家的手都是灵巧,现在看看自己的小手,像想你们用这些东西可以怎么玩?你们想玩一玩吗?(想)那现在就请小朋友们用你们能干的小手来玩玩吧!

  三、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想玩的材料。自由玩珠子、豆子、面团等。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谈话活动:

  教师:刚才你们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呢?(引导幼儿使用动词回答:如: 穿珠子、捏面团、滚瓶子、擦桌子。)

  教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做这么多的事情,真是一双灵巧的手。我们的 小手除了会做这些事情外,还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由回答。

  做游戏:"猜猜看"。

  教师:老师也有一双能干的手,也会做许多的事情,你们来猜猜看我在做什么呢?

  教师做各种动作,幼儿大胆猜测。如:洗脸、摘果子、梳头、扣扣子、刷牙等。

  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小手的作用。--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看看他们的小手都在干什么呢?

  四、教师小结:哦,小手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小手可真能干!我们以后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真正成为一双灵巧的小手。

  10:05--10:15 盥洗活动正确的洗手,卷衣袖,双手向下把手淋湿,抹肥皂,搓手心。

  10:15--10:45 户外游戏

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1、练习在平衡木上变换手臂动作行走。

  2、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和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参加平衡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板凳20张、钻山洞的架子若干、动物头饰4个。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个钻山洞、过桥比赛,让我们来比比看哪一队的本领最大。"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3、把幼儿分成4队,站在起跑线后每队排头的.幼儿带好头饰。

  4、游戏开始:各队的第一只"动物"分别模仿所扮动物的动作走过板凳摆的"平衡木",穿过"山洞"后,按原路跑回,并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快速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个,先跑完的队伍为胜。

  5、引导幼儿助威,注意遵守规则:安全、模仿动物动作、变换手臂动作、拍手缺一不可。

  6、表扬获胜组。

  活动反思:

  通过模仿小动物培养幼儿达到学会走∽形路线的目的。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走∽形路线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个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角色扮演,激发了幼儿完成游戏的欲望。同时可以感受到了模仿游戏中的快乐。

幼儿园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感知窗子内外人们的不同行为表现。

  2、观察画面的变化,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们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转变过程。

  3、知道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公共卫生。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说说图上讲了什么?

  二、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内容。

  1、图片上有什么?楼房里住着谁?它们分别住在几层?它们打开窗子做什么?你们有垃圾会怎么做?

  2、这些垃圾是哪里来的?草地上有垃圾会变得怎么样?小猴、小猫和小狗闻到臭味后,怎么做的?小兔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它们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谁做的对呢?

  3、小猫、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扫卫生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草地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三、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完整的故事内容。

  1、你们听到动画片中说什么了?小朋友们能不能讲一讲动画片中的内容。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连贯、完整的讲述画面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垃圾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要做一个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孩子。

  四、活动延伸:

  建议家长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家庭劳动,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幼儿园教案7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中毒。

  2、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同时让他们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教学重点:

  让幼儿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教学难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让幼儿知道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教学准备:

  食物中毒视频;有毒植物和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与大家健康有关的内容,食物中毒的防治。

  2、组织观看有关食物中毒的视频。师:“有谁见过因食用不洁食物而生病的人?他们有什么症状?

  夏天天气炎热,各种病菌繁殖很快,这时候人如果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会的痢疾、霍乱、伤寒等病。这种食物中毒叫做细菌性食物中毒。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爸爸妈妈上街买蔬菜的时候,一定要问一下:‘最近有没有喷农药?’这是为什么呢?”

  幼:“蔬菜上有农药,会使人中毒!”

  师:“是啊!蔬菜上沾有残留的农药,同样也能使人中毒,这种中毒叫化学性食物中毒。还有一些人因吃了有毒的动植物,结果差点送了命。我们外出游玩时要特别注意,凡色彩鲜艳的蘑菇,基本上都含有毒素,绝对不能食用,大家记住了!”

  师:“河豚鱼的肉确实很鲜美,可是它的血、卵都有剧毒。这种有毒的动物是不能吃的。我们知道了有毒的动植物也不能吃,吃了就会中毒。这种中毒叫做有毒的动植物食物中毒。

  凡是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健康损伤都是很大的.,轻的可损伤肠、胃,严重的还会损伤肝、肾等器官,有的还可能留有终身的病根――后遗症。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严防食物中毒。怎样才能防止食物中毒呢?哪位小朋友知道?”幼:“吃饭前要洗手生;不买过了保质期或者“三无”的食品,烧菜时要烧熟、煮透。”师:“大家讲得都很好,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要严防食物中毒。一但有人中毒了,要让他大量喝盐开水、浓茶,或叫他抠自己的喉咙使食物吐出来,并赶快去医院。”

  小结:大家要注意食品卫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幼儿园教案8

  活动目标

  1。尝试与同年级其他班同伴进行交往。

  2。能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

  3。主动大胆的发起交往,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活动重点尝试与同年级其他班同伴进行交往。

  活动难点能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活动准备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班幼儿各4名、幼儿自备礼物一份

  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请大家互相看看今天上课的同伴和以前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自由说,教师

  二、幼儿找朋友

  尝试与同年级组的同伴进行交往,在交往中使用恰当的语言

  1。第一次交往:幼儿自由交往,教师观察出现的问题

  师:今天这里有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还有大四班的小朋友,你们认识吗,请大家自己去找一个朋友

  (1)幼儿自己交朋友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交到的朋友

  师: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刚刚我们找得都是认识的朋友,这里还有许多不认识的朋友呢,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呢?

  (3)幼儿讨论

  (4)针对问题提出交朋友的`要求

  师:要告诉别人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在哪个班,住在哪里?

  2。第二次交往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互相认识了,还有不认识的,现在请你们再去相互认识一下。

  (1)幼儿再次去交朋友

  (2)在集体面前介绍今天刚认识的朋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认识他的(谁主动、谁是被动的)你们都说了些什么(交往中的语言)还有什么约定。

  3.与朋友交换礼品(事先做好的)

  师:“现在小朋友们把你们自己准备的效力物拿出来送给你刚刚认识的好朋友。”

  三、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园教案9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活动,感受表格在统计中的作用。

  2、学习自己选择调查、记录的方法,统计小组同伴中不同入园方式的人数。

  3、能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方法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活动准备:

  1、教具:各种入园方式的标记(附图),全班幼儿入园方式统计表(附图)。

  2、学具:各种入园方式的标记分放在分类盒中,小组幼儿入园方式统计表(附图),笔。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入园标记,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平时都是怎样上幼儿园的?(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乘私家车)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各种入园标记,让幼儿明确各种不同入园方式。

  (3)请幼儿每人选择一个标记表示自己的入园方式。

  2、调查统计小组使用各种入园方式的人数。

  (1)出示小组幼儿入园方式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表格有什么?我们可以用这张表格做什么?

  (2)师幼共同讨论调查方法。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小组使用各种方式的小朋友有多少呢?(如:一个幼儿提问,其他同伴根据提问做出相应的回答;同伴之间逐一询问对方的入园方式;通过观察同伴选择的入园方式的标记)

  (3)师幼共同讨论记录策略。

  教师:如果你们这组走路上幼儿园的有2个小朋友,在表格中怎样记录呢?(让幼儿明确用数字2表示两个人,而且记录在走路标记下面的格子里,这样才表示走路的有2个人)

  (4)完成小组调查统计表,教师巡回指导。

  (5)同组幼儿相互交流统计结果。

  教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统计结果,看看你们小组每个人的统计结果是否一样?不一样,检查一下问题在哪?你们小组哪种入园方式的人数最多或最少?

  (6)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统计结果和调查方法。

  3、师幼共同完成全班的调查统计表。

  (1)每组选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统计结果。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全班每种入园方式各有多少人呢?

  (3)出示全班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统计表上有什么?横排的标记、竖排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记录每组各种入园方式的'人数?第一组的统计结果记录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4)每组选一位代表在表格中记录本组的统计结果,并完成合计人数。

  教师:表格填完了吗?还有哪些空格需要我们完成?

  4、师幼共同读表格,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1)引导幼儿讨论:每排的合计人数表示什么意思?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提供几种玩具,让幼儿调查统计同伴对玩具的喜爱情况。

幼儿园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欣赏漫画,激发幼儿对漫画活动的兴趣。

  2、幼儿通过续编、创编、表演漫画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幼儿通过绘制漫画活动,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内容:有趣的漫画——街头运动会

  活动准备:

  1、漫画图片若干张。

  2、绘画漫画的用具材料。包括:质地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各类纸张及用于绘画的各种笔。

  活动过程:

  1、出示第一幅漫画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对漫画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位叔叔在干吗?

  幼儿回答:

  他怕上班迟到在追赶汽车;

  他在追赶自己的孩子;

  他在抓小偷;

  他在练习跨栏;

  不是跨栏,他在跨马路上的安全隔离栏;

  他这样做非常危险,他应该走人行横道。

  2、出示第二幅漫画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续编漫画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并续编:

  l 叔叔因跑步太快,书包里的瓶子掉了出来。续编:后来他到家才发现书包里的瓶子没有了,原来书包上破了一个洞,他马上把书包上的洞补好。

  l 叔叔把垃圾随便扔在地上,没有扔在垃圾筒里。续编:有一位小朋友看见了对他说:“叔叔您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叔叔听了脸红了,马上就改正了。

  l 叔叔做的不对,应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因为垃圾随意扔很不卫生,会招蚊蝇。续编:后来他踩在垃圾上跌倒了,他非常后悔的说:“我真不应该把垃圾扔在地上。”

  3、出示第三幅漫画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创编漫画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位叔叔在干什么?

  幼儿回答并创编:

  l 他出的汗从脸上流了下来。创编:因为天气太热了,所以他去游泳,开始的汗又都变成了水。

  l 他看见好吃的食品,流出了口水。创编:因为他没带钱包,所以只能看不能吃,就流出了口水。

  l 他感冒了,正在咳嗽。创编:他不参加早锻炼,所以他感冒了。

  l 他随地吐痰,这样做不对。创编:他不仅污染了环境,自己也会得病。

  4、出示第四幅漫画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表演漫画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位小朋友在干吗?

  l 幼儿回答并表演:

  l 他在学小猴子爬树。

  l 他在练习体操。

  l 他正在晨练。

  l 他获得了成功,太高兴了。

  l 他爬树不对,因为会把树枝压断,他就会摔在地上受伤。

  5、教师出示漫画——街头运动会

  让幼儿观察,加深幼儿对整体画面的印象。强化教育幼儿: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要横穿马路跨栏杆;垃圾要放到垃圾筒,不要随地扔垃圾;有痰要吐到痰盂中,不要随地吐痰;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践踏草坪攀登树木。

  6、幼儿绘制漫画,表现所见所闻

  幼儿自愿结合、自选主题、自选材料绘制漫画,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及时展示幼儿作品并讲评,鼓励每一名幼儿积极参与。下面是部分幼儿绘画的漫画作品。

  漫画:直观、风趣、幽默。尤其是它没有过多或无文字的.特点更适合幼儿阅读。漫画不仅能吸引幼儿,而且能激发幼儿充分想象创造。

  本次活动的主要成绩:

  1、幼儿对漫画活动兴趣浓厚。体现在:幼儿注意力专注,情绪愉快,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对一副画面能讲出20多种不同的答案。

  2、幼儿在参与续编、创编、表演过程中充分想象,大胆创编,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了幼儿创造的火焰。

  3、幼儿通过参与漫画活动,学会了思考,受到了讲卫生爱清洁、懂礼貌守规则等多方面的教育。

  本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幼儿缺乏对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因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为续编创编出丰富的内容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家园共育,注重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为更精彩的续编、创编奠定基础。

  2、幼儿缺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幼儿没有深入观察事物的特点,所以幼儿的漫画作品其特征不突出。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特征,把握漫画特点。为绘制出精彩的漫画作品打下基础。

  3、教师积极的引导不及时

  幼儿在续编创编漫画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了漫画的趣味性、幽默感,而忽视了对积极漫画的引导。如:有一名幼儿漫画作品是:“我比爸爸棒”其画面是:爸爸吸一只小烟头,孩子却吸一只长长的烟。教师表扬了画面的夸张性。而没有及时对幼儿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积极引导,告诉幼儿:小孩不能吸烟的道理。

  本次活动延伸计划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延伸活动。其延伸计划如下:

  1、创建“幼儿漫画集”

  把幼儿自制的漫画,按内容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创建幼儿漫画集。

  2、定期举办“幼儿漫画展”

  激发幼儿不断思考,大胆创作的欲望,调动幼儿参与漫画活动的积极性,从画展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体验成功。

  3、举办“家园亲子漫画展”

  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挖掘家长资源,丰富漫画内容,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4、创设“幼儿漫画区域”

  为幼儿提供漫画区域,使幼儿在漫画区域中进一步了解漫画特点,满足幼儿利用漫画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具体漫画区域内容如下:

  区域名称

  区域目标

  区域内容

  区域材料

  漫画讲述区域

  幼儿通过讲述漫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幼儿通过漫画图片、图册、幻灯等形式进行讲解、续编、创编活动。

  投放内容丰富的漫画图片、图册、幻灯等材料。

  漫画绘制区域

  幼儿通过绘制漫画,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绘制成漫画图片、图册、幻灯等。并引导幼儿按内容分类,绘制幼儿漫画图书。

  投放绘制漫画用的材料。包括:质地、大小、形状不同的各类纸张和各种绘制漫画的笔。

  漫画表演区域

  幼儿通过表演漫画,提高表演能力和对漫画的理解能力。

  幼儿按漫画图片、图册、幻灯的内容进行表演。

  各种表演服装,录音机,磁带,道具,及和漫画对应的场景。

  漫画阅读区域

  幼儿通过阅读漫画,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自选不同内容的漫画图片、图书进行阅读。

  投放内容不同的漫画图册、漫画图书,及师生自制的漫画图册图书。

  总之,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参与尝试、大胆创作的机会,使幼儿在参与创作漫画活动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快乐飞翔。

幼儿园教案11

  活动目标

  托班幼儿学会水杯口朝上拿杯子。

  活动准备

  小豆豆、水杯、装豆豆的筐子。场地一端是装满豆豆的筐子,另一端是空筐子。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在装满豆豆的筐前站好,说:小豆豆要搬家,请小朋友想想怎样把这么多的豆豆运到对面的`空筐子里?

  2.幼儿回答完,教师说:"咱们用小水杯帮忙运豆豆好不好?"

  3.教师交待用水杯运豆豆的方法,强调杯口必须要朝上,否则豆豆就撒出来了,边说边给幼儿示范。教师提示说:要是撒了就留意拣起来再向前走。

  4.幼儿将豆豆运到对面的空筐子里倒进去再回到起点,重复前边的动作。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齐听音乐。

幼儿园教案12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并简单了解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的名称及特点。

  2.幼儿能根据声音的不同说出相应的交通工具,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3.复习词语“马车”“汽车”“火车”“飞机”。

  4.探索、发现生活中交通工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5.让幼儿懂得遵守生活中的交通规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并遵守生活中的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的词语卡片。

  2.玩具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播放教学光盘,请幼儿听声音,猜猜是什么,并尝试模仿这些交通工具的声音。

  (二)展开部分。

  1.出示马车的词语卡片。引导幼儿描述马车的特点。

  2.播放汽车的开动时的录音,并出示汽车的词语卡片或模型,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特点。

  3.播放火车的开动时的录音,并出示火车的词语卡片或模型,引导幼儿描述火车的特点。

  4.播放飞机的起飞时的录音,并出示飞机的词语卡片或模型,引导幼儿描述飞机的特点。

  5.教师通过“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巩固幼儿对四种交通工具的掌握。

  游戏玩法:教师模仿交通工具的动作,声音,让幼儿说出这类交通工具的名称。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请一名幼儿上前模仿,其他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小结今天的活动内容,说说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幼儿园教案13

  学习目标:

  (1)认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2)能熟练运用这三条性质证明几何题。

  (3)进一步理解和总结证明的步骤、格式、方法。

  学习重点: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学习难点:理解命题、分清其条件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B是130°,第二次拐的角∠C是______度?

  为什么?

  2、公理: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相等。你能由公理得到另外两条定理吗:它们是什么?

  平行定理1:

  平行定理2:

  二:探索应用: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_________相等”(定理1)

  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已知:

  求证:

  证明:∵______∥______(已知),∴_______=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________=________(对顶角相等),∴________=_________(等量代换).

  小结: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______相等。

  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_______。(定理2)

  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已知:

  求证:

  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80°(邻补角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等量代换)

  小结: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__________,简写成: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

  ③符号语言:

  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有关公理与定理),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如图)

  ∵a∥b,∴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已知),∴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已知),∴______+______=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的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2、如图1,直线a∥b,∠1=60°,则∠2=()A.60°B.120°C.150°D.100°

  (图1)(图2)(图3)(图4)(图5)

  3、如图2,在△ABC中,DE∥BC,∠A=55°,∠B=70°,则∠AED=()A.55°B.70°C.125°D.50°

  4、如图3,已知AE∥BC,∠1=∠2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B=∠CB.∠1+∠2=∠B+∠C;C.∠1=∠BACD.∠1=∠2=∠B=∠C

  5、如图4,在梯形ABCD中,AD∥BC,∠D=120°,∠DCA=20°,求∠BCA和∠DAC的度数。

  6、如图5,AD∥BC,∠A=135°,∠C=65°,求:∠B+∠D的度数。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对自己想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王振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进行新课

  【大屏幕】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1、l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3与l1、l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见附录1)

  随后同桌同学交换,再次测量、填表。

  关注:对于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找出图中各角的度量关系。

  画图、测量、填表

  思考、动手尝试,方法可能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提问】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总结、表述

  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屏幕】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言之: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言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言之: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提问】讨论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

  理解、记忆

  思考、讨论、回答

  进行文字语言的规范。

  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提问】回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的表述,参照附录1的图形,将上述性质定理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达出呢?

  【大屏幕】符号语言:(不唯一)

  性质定理1.∵l1∥l2∴∠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

  ∴∠3+∠6=180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思考、一位同学板书。

  观察、理解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并进行符号语言的规范。

  【提问】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说出性质定理2、3成立的道理呢?

  鼓励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表述推导过程。

  【大屏幕】规范定理的推导过程。

  思考、尝试回答

  观察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题示范

  【大屏幕】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数即可。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

  趣味练习

  【大屏幕】(见附录2)

  思考、讨论、解释结论

  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认识来源于实践”。

  巩固练习

  【大屏幕】巩固练习(见附录3)

  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

  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拓展思路

  【大屏幕】探究题(见附录4)

  【备注】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该题可作为课后作业,并给予简单的提示。

  猜测、讨论,寻找规律

  使重点中学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得以拓宽,初次接触辅助线的添加,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

  小结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定理?在表述这些定理时,应注意什么呢?

  回顾、归纳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

  布置

  作业

  【大屏幕】布置作业:教材P67的4、5;P68的6、7;P69的11、12

  课后完成

  课后能进一步巩固,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平行线的性质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幼儿园教案14

  一、教学来源

  小班幼儿第一次来幼儿园,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为了让幼儿爱上幼儿园快速熟悉周围的一切,忘记离开家人的痛苦,我们努力创设一个温馨、快乐的环境来欢迎他们。为了增进小班幼儿和老师及同伴的感情,我们带领他们同中班的'幼儿一起做游戏,让他们在中班孩子的带领下感受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同时也拉近了孩子自建的距离,学习如何和同伴相处,学会了分享。幼儿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从小事做起。教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的

  1、知道自己的名字,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的名字,及所在班级。

  2、乐意参与集体活动,能够遵守集体规则。

  3、能够用普通话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认识自己身体各个部分。

  4、知道保护自己,不做危险的事情。

  三、教学主题

  主题一:我的姓名、我的身体

  我的姓名

  能够用普通话说出自己姓名

  做游戏:开关门

  贴纸

  我的身体

  拍一拍踏一踏

  拼图(不同性别、穿着不同服装的人)

  动一动我的小身体

  跳舞毯

  印手

  诗歌:我的小小手

  诗歌:我们一起拍皮球

  主题二:我们大家一起玩,同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玩具回家啦

  我们大家一起玩

  幼儿园教师论文卖玩具的小商店

  玩具架

  我们一起玩

  小铃铛

  吹气球

  同小哥哥小姐姐一起做游戏

  小哥哥小姐姐喜欢我

  小哥哥小姐姐画得画

  玩具回家啦

  送蜡笔宝宝回家

  送玩具们回家啦

幼儿园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龙的由来,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练习舞龙,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重点难点环境与材料准备:

  1、幼儿搜集有关龙的故事

  2、舞龙的录象、饮料筒或布做的龙

  3、教学挂图〈龙〉、〈健康-社会〉p2-3

  一次备课

  1、说说印象中的龙

  --你见过龙吗?龙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龙的样子。

  --幼儿欣赏挂图和画册〈龙〉,请幼儿说一说图中龙的样子,龙的各个部位都像什么。

  2、听一听龙的由来

  --启发幼儿将自己知道的关于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讲解龙的由来,让幼儿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3、欣赏舞龙表演

  --放有关舞龙表演的'录象,幼儿欣赏。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表演者是如何舞龙的。

  4、练习舞龙

  --幼儿自由组合分成4人一组,并协商分配好舞龙的角色。然后自由尝试舞龙。

  --让舞龙配合最好的一组幼儿说说自己的经验。让幼儿懂得合作的团队意识。

  活动反思:

  分享阅读《大跳龙》是我上的一节模仿课,活动开展前我先观看在这成熟的课中,教师是如何展开的,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有效提问体会动物们被大跳龙吓破了胆时的动作和神态。在语言运用方面,引导幼儿预测故事情节,大胆表述自己的阅读理解。

  教师先出示封面,知道故事中的角色,导入出今天的主要角色"大跳龙"为了激发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我让幼儿猜想大跳龙到底是谁?接着通过让幼儿猜想,带着幼儿进入绘本一起来寻找大跳龙到底是谁。通过猜测、模仿语气、大胆想象等奖大跳龙更加神秘化,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表情和动作,并请幼儿模仿每一个动物的表情和动作,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此时动物被大跳龙吓破了胆的心理状态。语言部分,先出示录音幼儿通过学习表情、动作、语气等来模仿动物之间的对话,到后来自己阅读、进行对话的仿编。

  这个活动,让我从多方面了解如何上好一个阅读活动,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去阅读,让幼儿喜欢阅读。

《幼儿园教案15篇【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健康教案幼儿园教案10-03

幼儿园教案消防教案07-14

幼儿园教案小班教案10-30

幼儿园教案幼儿园09-15

(精选)幼儿园教案07-05

幼儿园教案06-12

幼儿园的经典教案09-13

幼儿园教案06-13

(经典)幼儿园教案07-12

幼儿园精选教案08-16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幼儿园教案15篇【优】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案15篇【优】

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种类的含义,并尝试根据物品的特点进行分类

  2.运用分类知识,进行游戏活动,控股种类的知识概念

  3.尝试多种不同的儿童游戏棋玩法,感受由简到难的游戏变化,体验用团体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关于种类的调查表

  2.物质准备:分组卡片12张、骰子两个、四个棋子、口哨、大黑板、12个呼啦圈、奖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挂牌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巩固之前所学的分类知识,了解种类的含义

  挂牌分组,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看看你们卡片上是什么?

  2.师:那你们的卡片上的物品有它的好朋友吗?在哪里呢?

  小结:找到好朋友把手牵起来。好,现在小朋友们卡片上的物品都找到了它的好朋友。请牵着你的好朋友们分组坐下。原来生活中的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的朋友,那这种根据事物的某一种特点而分成的门类,我们就叫做种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都是什么类的。

  二、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1.昨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发放了一张调查表,上面有不同的种类。好,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的调查。

  2.师:调查动物的小朋友举手,请你来说一说你的调查。

  三、制定规则,开始游戏

  师:老师制作了一副地面儿童棋,叫做“物以类聚”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种类知识来较量一下吧!小朋友们向后看,赵老师在每组的起点旁边都准备了三个呼啦圈。首先,你们要找到你们组的起点,然后按照你们卡片上123的`顺序排队站在呼啦圈内。在小朋友起立,去后面寻找你们组的起点吧~

  1.出示骰子,轮流回答直到接不上为止,一组四人都回答正确前进一格。

  好,我们从数字组开始回答。

  小结:第一环节战况

  2.第二种玩法

  师:好,我们现在要加大难度了,进入到抢答环节。

  师:赵老师来掷骰子,预备,开始!

  小结:第二环节战况

  3.第三种玩法

  师:刚才我们的两种玩法是按照调查表上的种类进行游戏的,现在我们又要加大难度了,这个调查表上没有的种类,看看小朋友你们行不行。

  四、决出赢家,游戏结束

  师:好,xx队的小朋友胜出,现在有请xx队的小朋友上前领奖。

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并学习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

  2、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2.操作活动业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恐龙化石,请幼儿说这是什么?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恐龙蛋化石,当时的恐龙蛋被掩埋,经过几百万年地地质挤压而形成的恐龙蛋化石。

  2、说起恐龙,它有很多种类,主要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你们都知道那些恐龙?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恐龙照片,能帮我确认一下这些都是什么恐龙?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图片

  图片1霸王龙又名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它们是肉食恐龙中出现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强的食肉动物。身长约13米,肩高约5米,平均体重约9吨。

  图片2梁龙 属于食草恐龙,个体最长可超过25米,是最长的恐龙。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当陆上敌害攻击时,它就逃入水中躲藏,头顶上的鼻孔不会被水淹没,便于呼吸。

  图片3偷蛋龙 身长2m 宽0.2m 高1m 重24~34公斤既吃植物也吃肉,比如其它动物的蛋,种子,昆虫等。主要特征:手上有三个长手指,鼻子上长小角。

  图片4异特龙 属于食肉恐龙,出现时间更晚,身长最大的有15米长,身高大约5米高,体重3吨图片5镰刀龙是一种杂食恐龙,它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前肢上极长的指爪--长达75厘米,可以用于驱赶天敌,或者得到食物。镰刀龙可能长有羽毛,但是显然不会飞。

  图片6腕龙体重约在70-80吨之间,是最重的恐龙。体长: 长23米,高12米恐龙(五六层楼),食物: 草食动物,它吃树梢处的叶子,尾巴短粗,头部能抬得很高图片7鸭冠龙它与霸王龙一样都是生活在6850万年以前,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

  图片8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图片9雷龙体重约在35公吨到50吨之间(7到10只成年大象),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图片10慈母龙 身长9米(三到四层楼) 体重4吨 ,主要食物: 吃树叶,浆果,和种子 ,杂食恐龙,长着和鸟一样的脚,性格温顺图片11巨齿龙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龙,体长:7-9米长,约3.5米高(尽两层楼高),锯齿龙的大脑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图片12翼龙就是会飞的恐龙,其实翼龙不是恐龙,它是生存在恐龙时代的一种动物,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当时恐龙控制着整个陆地,翼龙就控制着整个空中,是当时的空中霸主。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按照四、食性给恐龙分类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五、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亿七千万年以后却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猜测并交流。

  教师小结:就象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你们觉得恐龙神秘吗?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习,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

幼儿园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结束

幼儿园教案4

  教案目标:

  1.在探索性游戏活动中感受手部的各种动作及其变化。

  2.学习用语言表达手部动作。

  3.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案准备:

  1.豆子、珠子、面团、油画棒、小瓶子、抹布、等,并分组摆放好。

  2.幼儿用书第3册第17-18页。

  3.音乐磁带或CD。

  教案过程:

  一、动动小手。

  教师:我们大家都有一双小巧手,现在我们让它动起来好吗?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依次活动各手指。

  二、认识各种材料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各种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呢?

  教师依次出示材料,引导幼儿了解。

  教师:我们大家的手都是灵巧,现在看看自己的小手,像想你们用这些东西可以怎么玩?你们想玩一玩吗?(想)那现在就请小朋友们用你们能干的小手来玩玩吧!

  三、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想玩的材料。自由玩珠子、豆子、面团等。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谈话活动:

  教师:刚才你们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呢?(引导幼儿使用动词回答:如: 穿珠子、捏面团、滚瓶子、擦桌子。)

  教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做这么多的事情,真是一双灵巧的手。我们的 小手除了会做这些事情外,还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由回答。

  做游戏:"猜猜看"。

  教师:老师也有一双能干的手,也会做许多的事情,你们来猜猜看我在做什么呢?

  教师做各种动作,幼儿大胆猜测。如:洗脸、摘果子、梳头、扣扣子、刷牙等。

  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小手的作用。--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看看他们的小手都在干什么呢?

  四、教师小结:哦,小手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小手可真能干!我们以后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真正成为一双灵巧的小手。

  10:05--10:15 盥洗活动正确的洗手,卷衣袖,双手向下把手淋湿,抹肥皂,搓手心。

  10:15--10:45 户外游戏

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1、练习在平衡木上变换手臂动作行走。

  2、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和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参加平衡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板凳20张、钻山洞的架子若干、动物头饰4个。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个钻山洞、过桥比赛,让我们来比比看哪一队的本领最大。"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3、把幼儿分成4队,站在起跑线后每队排头的.幼儿带好头饰。

  4、游戏开始:各队的第一只"动物"分别模仿所扮动物的动作走过板凳摆的"平衡木",穿过"山洞"后,按原路跑回,并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快速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个,先跑完的队伍为胜。

  5、引导幼儿助威,注意遵守规则:安全、模仿动物动作、变换手臂动作、拍手缺一不可。

  6、表扬获胜组。

  活动反思:

  通过模仿小动物培养幼儿达到学会走∽形路线的目的。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走∽形路线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个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角色扮演,激发了幼儿完成游戏的欲望。同时可以感受到了模仿游戏中的快乐。

幼儿园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感知窗子内外人们的不同行为表现。

  2、观察画面的变化,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们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转变过程。

  3、知道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公共卫生。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说说图上讲了什么?

  二、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内容。

  1、图片上有什么?楼房里住着谁?它们分别住在几层?它们打开窗子做什么?你们有垃圾会怎么做?

  2、这些垃圾是哪里来的?草地上有垃圾会变得怎么样?小猴、小猫和小狗闻到臭味后,怎么做的?小兔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它们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谁做的对呢?

  3、小猫、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扫卫生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草地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三、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完整的故事内容。

  1、你们听到动画片中说什么了?小朋友们能不能讲一讲动画片中的内容。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连贯、完整的讲述画面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垃圾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要做一个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孩子。

  四、活动延伸:

  建议家长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家庭劳动,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幼儿园教案7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中毒。

  2、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同时让他们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教学重点:

  让幼儿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教学难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让幼儿知道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教学准备:

  食物中毒视频;有毒植物和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与大家健康有关的内容,食物中毒的防治。

  2、组织观看有关食物中毒的视频。师:“有谁见过因食用不洁食物而生病的人?他们有什么症状?

  夏天天气炎热,各种病菌繁殖很快,这时候人如果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会的痢疾、霍乱、伤寒等病。这种食物中毒叫做细菌性食物中毒。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爸爸妈妈上街买蔬菜的时候,一定要问一下:‘最近有没有喷农药?’这是为什么呢?”

  幼:“蔬菜上有农药,会使人中毒!”

  师:“是啊!蔬菜上沾有残留的农药,同样也能使人中毒,这种中毒叫化学性食物中毒。还有一些人因吃了有毒的动植物,结果差点送了命。我们外出游玩时要特别注意,凡色彩鲜艳的蘑菇,基本上都含有毒素,绝对不能食用,大家记住了!”

  师:“河豚鱼的肉确实很鲜美,可是它的血、卵都有剧毒。这种有毒的动物是不能吃的。我们知道了有毒的动植物也不能吃,吃了就会中毒。这种中毒叫做有毒的动植物食物中毒。

  凡是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健康损伤都是很大的.,轻的可损伤肠、胃,严重的还会损伤肝、肾等器官,有的还可能留有终身的病根――后遗症。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严防食物中毒。怎样才能防止食物中毒呢?哪位小朋友知道?”幼:“吃饭前要洗手生;不买过了保质期或者“三无”的食品,烧菜时要烧熟、煮透。”师:“大家讲得都很好,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要严防食物中毒。一但有人中毒了,要让他大量喝盐开水、浓茶,或叫他抠自己的喉咙使食物吐出来,并赶快去医院。”

  小结:大家要注意食品卫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幼儿园教案8

  活动目标

  1。尝试与同年级其他班同伴进行交往。

  2。能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

  3。主动大胆的发起交往,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活动重点尝试与同年级其他班同伴进行交往。

  活动难点能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活动准备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班幼儿各4名、幼儿自备礼物一份

  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请大家互相看看今天上课的同伴和以前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自由说,教师

  二、幼儿找朋友

  尝试与同年级组的同伴进行交往,在交往中使用恰当的语言

  1。第一次交往:幼儿自由交往,教师观察出现的问题

  师:今天这里有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还有大四班的小朋友,你们认识吗,请大家自己去找一个朋友

  (1)幼儿自己交朋友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交到的朋友

  师: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刚刚我们找得都是认识的朋友,这里还有许多不认识的朋友呢,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呢?

  (3)幼儿讨论

  (4)针对问题提出交朋友的`要求

  师:要告诉别人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在哪个班,住在哪里?

  2。第二次交往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互相认识了,还有不认识的,现在请你们再去相互认识一下。

  (1)幼儿再次去交朋友

  (2)在集体面前介绍今天刚认识的朋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认识他的(谁主动、谁是被动的)你们都说了些什么(交往中的语言)还有什么约定。

  3.与朋友交换礼品(事先做好的)

  师:“现在小朋友们把你们自己准备的效力物拿出来送给你刚刚认识的好朋友。”

  三、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园教案9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活动,感受表格在统计中的作用。

  2、学习自己选择调查、记录的方法,统计小组同伴中不同入园方式的人数。

  3、能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方法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活动准备:

  1、教具:各种入园方式的标记(附图),全班幼儿入园方式统计表(附图)。

  2、学具:各种入园方式的标记分放在分类盒中,小组幼儿入园方式统计表(附图),笔。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入园标记,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平时都是怎样上幼儿园的?(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乘私家车)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各种入园标记,让幼儿明确各种不同入园方式。

  (3)请幼儿每人选择一个标记表示自己的入园方式。

  2、调查统计小组使用各种入园方式的人数。

  (1)出示小组幼儿入园方式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表格有什么?我们可以用这张表格做什么?

  (2)师幼共同讨论调查方法。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小组使用各种方式的小朋友有多少呢?(如:一个幼儿提问,其他同伴根据提问做出相应的回答;同伴之间逐一询问对方的入园方式;通过观察同伴选择的入园方式的标记)

  (3)师幼共同讨论记录策略。

  教师:如果你们这组走路上幼儿园的有2个小朋友,在表格中怎样记录呢?(让幼儿明确用数字2表示两个人,而且记录在走路标记下面的格子里,这样才表示走路的有2个人)

  (4)完成小组调查统计表,教师巡回指导。

  (5)同组幼儿相互交流统计结果。

  教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统计结果,看看你们小组每个人的统计结果是否一样?不一样,检查一下问题在哪?你们小组哪种入园方式的人数最多或最少?

  (6)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统计结果和调查方法。

  3、师幼共同完成全班的调查统计表。

  (1)每组选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统计结果。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全班每种入园方式各有多少人呢?

  (3)出示全班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统计表上有什么?横排的标记、竖排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记录每组各种入园方式的'人数?第一组的统计结果记录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4)每组选一位代表在表格中记录本组的统计结果,并完成合计人数。

  教师:表格填完了吗?还有哪些空格需要我们完成?

  4、师幼共同读表格,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1)引导幼儿讨论:每排的合计人数表示什么意思?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提供几种玩具,让幼儿调查统计同伴对玩具的喜爱情况。

幼儿园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欣赏漫画,激发幼儿对漫画活动的兴趣。

  2、幼儿通过续编、创编、表演漫画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幼儿通过绘制漫画活动,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内容:有趣的漫画——街头运动会

  活动准备:

  1、漫画图片若干张。

  2、绘画漫画的用具材料。包括:质地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各类纸张及用于绘画的各种笔。

  活动过程:

  1、出示第一幅漫画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对漫画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位叔叔在干吗?

  幼儿回答:

  他怕上班迟到在追赶汽车;

  他在追赶自己的孩子;

  他在抓小偷;

  他在练习跨栏;

  不是跨栏,他在跨马路上的安全隔离栏;

  他这样做非常危险,他应该走人行横道。

  2、出示第二幅漫画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续编漫画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并续编:

  l 叔叔因跑步太快,书包里的瓶子掉了出来。续编:后来他到家才发现书包里的瓶子没有了,原来书包上破了一个洞,他马上把书包上的洞补好。

  l 叔叔把垃圾随便扔在地上,没有扔在垃圾筒里。续编:有一位小朋友看见了对他说:“叔叔您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叔叔听了脸红了,马上就改正了。

  l 叔叔做的不对,应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因为垃圾随意扔很不卫生,会招蚊蝇。续编:后来他踩在垃圾上跌倒了,他非常后悔的说:“我真不应该把垃圾扔在地上。”

  3、出示第三幅漫画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创编漫画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位叔叔在干什么?

  幼儿回答并创编:

  l 他出的汗从脸上流了下来。创编:因为天气太热了,所以他去游泳,开始的汗又都变成了水。

  l 他看见好吃的食品,流出了口水。创编:因为他没带钱包,所以只能看不能吃,就流出了口水。

  l 他感冒了,正在咳嗽。创编:他不参加早锻炼,所以他感冒了。

  l 他随地吐痰,这样做不对。创编:他不仅污染了环境,自己也会得病。

  4、出示第四幅漫画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表演漫画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位小朋友在干吗?

  l 幼儿回答并表演:

  l 他在学小猴子爬树。

  l 他在练习体操。

  l 他正在晨练。

  l 他获得了成功,太高兴了。

  l 他爬树不对,因为会把树枝压断,他就会摔在地上受伤。

  5、教师出示漫画——街头运动会

  让幼儿观察,加深幼儿对整体画面的印象。强化教育幼儿: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要横穿马路跨栏杆;垃圾要放到垃圾筒,不要随地扔垃圾;有痰要吐到痰盂中,不要随地吐痰;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践踏草坪攀登树木。

  6、幼儿绘制漫画,表现所见所闻

  幼儿自愿结合、自选主题、自选材料绘制漫画,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及时展示幼儿作品并讲评,鼓励每一名幼儿积极参与。下面是部分幼儿绘画的漫画作品。

  漫画:直观、风趣、幽默。尤其是它没有过多或无文字的.特点更适合幼儿阅读。漫画不仅能吸引幼儿,而且能激发幼儿充分想象创造。

  本次活动的主要成绩:

  1、幼儿对漫画活动兴趣浓厚。体现在:幼儿注意力专注,情绪愉快,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对一副画面能讲出20多种不同的答案。

  2、幼儿在参与续编、创编、表演过程中充分想象,大胆创编,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了幼儿创造的火焰。

  3、幼儿通过参与漫画活动,学会了思考,受到了讲卫生爱清洁、懂礼貌守规则等多方面的教育。

  本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幼儿缺乏对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因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为续编创编出丰富的内容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家园共育,注重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为更精彩的续编、创编奠定基础。

  2、幼儿缺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幼儿没有深入观察事物的特点,所以幼儿的漫画作品其特征不突出。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特征,把握漫画特点。为绘制出精彩的漫画作品打下基础。

  3、教师积极的引导不及时

  幼儿在续编创编漫画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了漫画的趣味性、幽默感,而忽视了对积极漫画的引导。如:有一名幼儿漫画作品是:“我比爸爸棒”其画面是:爸爸吸一只小烟头,孩子却吸一只长长的烟。教师表扬了画面的夸张性。而没有及时对幼儿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积极引导,告诉幼儿:小孩不能吸烟的道理。

  本次活动延伸计划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延伸活动。其延伸计划如下:

  1、创建“幼儿漫画集”

  把幼儿自制的漫画,按内容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创建幼儿漫画集。

  2、定期举办“幼儿漫画展”

  激发幼儿不断思考,大胆创作的欲望,调动幼儿参与漫画活动的积极性,从画展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体验成功。

  3、举办“家园亲子漫画展”

  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挖掘家长资源,丰富漫画内容,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4、创设“幼儿漫画区域”

  为幼儿提供漫画区域,使幼儿在漫画区域中进一步了解漫画特点,满足幼儿利用漫画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具体漫画区域内容如下:

  区域名称

  区域目标

  区域内容

  区域材料

  漫画讲述区域

  幼儿通过讲述漫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幼儿通过漫画图片、图册、幻灯等形式进行讲解、续编、创编活动。

  投放内容丰富的漫画图片、图册、幻灯等材料。

  漫画绘制区域

  幼儿通过绘制漫画,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绘制成漫画图片、图册、幻灯等。并引导幼儿按内容分类,绘制幼儿漫画图书。

  投放绘制漫画用的材料。包括:质地、大小、形状不同的各类纸张和各种绘制漫画的笔。

  漫画表演区域

  幼儿通过表演漫画,提高表演能力和对漫画的理解能力。

  幼儿按漫画图片、图册、幻灯的内容进行表演。

  各种表演服装,录音机,磁带,道具,及和漫画对应的场景。

  漫画阅读区域

  幼儿通过阅读漫画,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自选不同内容的漫画图片、图书进行阅读。

  投放内容不同的漫画图册、漫画图书,及师生自制的漫画图册图书。

  总之,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参与尝试、大胆创作的机会,使幼儿在参与创作漫画活动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快乐飞翔。

幼儿园教案11

  活动目标

  托班幼儿学会水杯口朝上拿杯子。

  活动准备

  小豆豆、水杯、装豆豆的筐子。场地一端是装满豆豆的筐子,另一端是空筐子。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在装满豆豆的筐前站好,说:小豆豆要搬家,请小朋友想想怎样把这么多的豆豆运到对面的`空筐子里?

  2.幼儿回答完,教师说:"咱们用小水杯帮忙运豆豆好不好?"

  3.教师交待用水杯运豆豆的方法,强调杯口必须要朝上,否则豆豆就撒出来了,边说边给幼儿示范。教师提示说:要是撒了就留意拣起来再向前走。

  4.幼儿将豆豆运到对面的空筐子里倒进去再回到起点,重复前边的动作。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齐听音乐。

幼儿园教案12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并简单了解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的名称及特点。

  2.幼儿能根据声音的不同说出相应的交通工具,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3.复习词语“马车”“汽车”“火车”“飞机”。

  4.探索、发现生活中交通工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5.让幼儿懂得遵守生活中的交通规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并遵守生活中的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的词语卡片。

  2.玩具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播放教学光盘,请幼儿听声音,猜猜是什么,并尝试模仿这些交通工具的声音。

  (二)展开部分。

  1.出示马车的词语卡片。引导幼儿描述马车的特点。

  2.播放汽车的开动时的录音,并出示汽车的词语卡片或模型,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特点。

  3.播放火车的开动时的录音,并出示火车的词语卡片或模型,引导幼儿描述火车的特点。

  4.播放飞机的起飞时的录音,并出示飞机的词语卡片或模型,引导幼儿描述飞机的特点。

  5.教师通过“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巩固幼儿对四种交通工具的掌握。

  游戏玩法:教师模仿交通工具的动作,声音,让幼儿说出这类交通工具的名称。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请一名幼儿上前模仿,其他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小结今天的活动内容,说说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幼儿园教案13

  学习目标:

  (1)认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2)能熟练运用这三条性质证明几何题。

  (3)进一步理解和总结证明的步骤、格式、方法。

  学习重点: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学习难点:理解命题、分清其条件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B是130°,第二次拐的角∠C是______度?

  为什么?

  2、公理: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相等。你能由公理得到另外两条定理吗:它们是什么?

  平行定理1:

  平行定理2:

  二:探索应用: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_________相等”(定理1)

  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已知:

  求证:

  证明:∵______∥______(已知),∴_______=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________=________(对顶角相等),∴________=_________(等量代换).

  小结: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______相等。

  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_______。(定理2)

  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已知:

  求证:

  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80°(邻补角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等量代换)

  小结: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__________,简写成: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

  ③符号语言:

  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有关公理与定理),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如图)

  ∵a∥b,∴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已知),∴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已知),∴______+______=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的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2、如图1,直线a∥b,∠1=60°,则∠2=()A.60°B.120°C.150°D.100°

  (图1)(图2)(图3)(图4)(图5)

  3、如图2,在△ABC中,DE∥BC,∠A=55°,∠B=70°,则∠AED=()A.55°B.70°C.125°D.50°

  4、如图3,已知AE∥BC,∠1=∠2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B=∠CB.∠1+∠2=∠B+∠C;C.∠1=∠BACD.∠1=∠2=∠B=∠C

  5、如图4,在梯形ABCD中,AD∥BC,∠D=120°,∠DCA=20°,求∠BCA和∠DAC的度数。

  6、如图5,AD∥BC,∠A=135°,∠C=65°,求:∠B+∠D的度数。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对自己想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王振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进行新课

  【大屏幕】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1、l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3与l1、l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见附录1)

  随后同桌同学交换,再次测量、填表。

  关注:对于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找出图中各角的度量关系。

  画图、测量、填表

  思考、动手尝试,方法可能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提问】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总结、表述

  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屏幕】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言之: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言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言之: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提问】讨论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

  理解、记忆

  思考、讨论、回答

  进行文字语言的规范。

  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提问】回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的表述,参照附录1的图形,将上述性质定理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达出呢?

  【大屏幕】符号语言:(不唯一)

  性质定理1.∵l1∥l2∴∠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

  ∴∠3+∠6=180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思考、一位同学板书。

  观察、理解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并进行符号语言的规范。

  【提问】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说出性质定理2、3成立的道理呢?

  鼓励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表述推导过程。

  【大屏幕】规范定理的推导过程。

  思考、尝试回答

  观察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题示范

  【大屏幕】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数即可。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

  趣味练习

  【大屏幕】(见附录2)

  思考、讨论、解释结论

  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认识来源于实践”。

  巩固练习

  【大屏幕】巩固练习(见附录3)

  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

  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拓展思路

  【大屏幕】探究题(见附录4)

  【备注】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该题可作为课后作业,并给予简单的提示。

  猜测、讨论,寻找规律

  使重点中学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得以拓宽,初次接触辅助线的添加,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

  小结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定理?在表述这些定理时,应注意什么呢?

  回顾、归纳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

  布置

  作业

  【大屏幕】布置作业:教材P67的4、5;P68的6、7;P69的11、12

  课后完成

  课后能进一步巩固,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平行线的性质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幼儿园教案14

  一、教学来源

  小班幼儿第一次来幼儿园,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为了让幼儿爱上幼儿园快速熟悉周围的一切,忘记离开家人的痛苦,我们努力创设一个温馨、快乐的环境来欢迎他们。为了增进小班幼儿和老师及同伴的感情,我们带领他们同中班的'幼儿一起做游戏,让他们在中班孩子的带领下感受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同时也拉近了孩子自建的距离,学习如何和同伴相处,学会了分享。幼儿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从小事做起。教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的

  1、知道自己的名字,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的名字,及所在班级。

  2、乐意参与集体活动,能够遵守集体规则。

  3、能够用普通话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认识自己身体各个部分。

  4、知道保护自己,不做危险的事情。

  三、教学主题

  主题一:我的姓名、我的身体

  我的姓名

  能够用普通话说出自己姓名

  做游戏:开关门

  贴纸

  我的身体

  拍一拍踏一踏

  拼图(不同性别、穿着不同服装的人)

  动一动我的小身体

  跳舞毯

  印手

  诗歌:我的小小手

  诗歌:我们一起拍皮球

  主题二:我们大家一起玩,同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玩具回家啦

  我们大家一起玩

  幼儿园教师论文卖玩具的小商店

  玩具架

  我们一起玩

  小铃铛

  吹气球

  同小哥哥小姐姐一起做游戏

  小哥哥小姐姐喜欢我

  小哥哥小姐姐画得画

  玩具回家啦

  送蜡笔宝宝回家

  送玩具们回家啦

幼儿园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龙的由来,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练习舞龙,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重点难点环境与材料准备:

  1、幼儿搜集有关龙的故事

  2、舞龙的录象、饮料筒或布做的龙

  3、教学挂图〈龙〉、〈健康-社会〉p2-3

  一次备课

  1、说说印象中的龙

  --你见过龙吗?龙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龙的样子。

  --幼儿欣赏挂图和画册〈龙〉,请幼儿说一说图中龙的样子,龙的各个部位都像什么。

  2、听一听龙的由来

  --启发幼儿将自己知道的关于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讲解龙的由来,让幼儿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3、欣赏舞龙表演

  --放有关舞龙表演的'录象,幼儿欣赏。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表演者是如何舞龙的。

  4、练习舞龙

  --幼儿自由组合分成4人一组,并协商分配好舞龙的角色。然后自由尝试舞龙。

  --让舞龙配合最好的一组幼儿说说自己的经验。让幼儿懂得合作的团队意识。

  活动反思:

  分享阅读《大跳龙》是我上的一节模仿课,活动开展前我先观看在这成熟的课中,教师是如何展开的,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有效提问体会动物们被大跳龙吓破了胆时的动作和神态。在语言运用方面,引导幼儿预测故事情节,大胆表述自己的阅读理解。

  教师先出示封面,知道故事中的角色,导入出今天的主要角色"大跳龙"为了激发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我让幼儿猜想大跳龙到底是谁?接着通过让幼儿猜想,带着幼儿进入绘本一起来寻找大跳龙到底是谁。通过猜测、模仿语气、大胆想象等奖大跳龙更加神秘化,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表情和动作,并请幼儿模仿每一个动物的表情和动作,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此时动物被大跳龙吓破了胆的心理状态。语言部分,先出示录音幼儿通过学习表情、动作、语气等来模仿动物之间的对话,到后来自己阅读、进行对话的仿编。

  这个活动,让我从多方面了解如何上好一个阅读活动,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去阅读,让幼儿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