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种子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科学种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结束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比较、找出最合适的使用工具。
2、能根据操作结果进行记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对探索活动感兴趣,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干、湿黄豆、花生米、稻谷若干(幼儿参与浸泡)。
2、石臼、石磨和擀面棒每组若干。全自动豆浆机一台。
3、“种子变变变”记录表人手一张。一张“种子变变变”操作结果汇总表。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看、摸摸,比较干、湿种子的不同
1、师:今天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两盆种子,请你去看看是什么?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为什么种子会变得胖胖的?
二、第一次操作:
使用工具后,发现种子的变化
1、分别介绍石臼、石磨和擀面棒及其使用方法。
师:你认识这种工具吗?你在哪里看见过?你知道怎样使用它吗?
2、幼儿操作、发现、交流种子的变化。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工具给没种子带来不同的变化。
师:刚才你用了什么工具?你发现了什么?
师:浸泡过的种子容易碎,所以磨豆浆及花生奶一定要浸泡,而为稻谷胶皮应该先把稻谷晒干,不然磨出来的米粒就不完整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兔妈妈打电话来说,秋天到了,他们收获了许多黄豆、花生米和稻谷,她想请朋友们到家里来喝豆浆、喝花生奶、品尝白白的大米饭,但不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才合适,请小朋友她。
2、幼儿猜测:你觉得兔妈妈使用什么合适的工具,才能喝到香香的豆浆和花生奶?为什么?
你看兔妈妈使用什么合适的工具,才能吃到白白的大米饭?为什么?
3、幼儿操作:
(1)讲解记录要求:
请小朋友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操作,如果成功了就在相应的格子里打√,如果使用的那种工具没有取得成功,就在相应的'格子里打×。
(2)幼儿操作并记录
4、汇总记录结果,比较发现最合适的工具。
(1)幼儿相互讲解自己操作的记录结果。
(2)统计每样工具操作成功的人数。
师:用石磨使黄豆变成豆浆,请取得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师幼一起数数后把总数记录在汇总表上。
同样的方法完成其他操作结果的汇总。
(3)根据统计数字的不同发现最合适的工具。
师:请小朋友比较一下,要使黄豆变成豆浆,用哪种工具成功的人多?
要使黄豆变成豆浆,你觉得用哪种工具最合适?
同样方法比较花生及稻谷,找出最合适的使用工具。
(4)师:兔妈妈,这下你该知道使稻谷变成大米应该先把稻谷晒干,然后再用石臼最合适;
而磨豆浆及花生奶用石磨最合适,但黄豆和花生米应该先浸泡,你可别忘了,磨好后还得煮熟了才能请客人喝!
四、认识全自动豆浆机
1、米饭、豆浆非常有营养,以前的人们就是利用石臼来使稻谷脱皮,变成大米的;用石磨来磨豆浆,然后把豆浆煮熟后再喝。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已经发明了碾米机和全自动豆浆机。人们想喝豆浆,只要把浸泡的黄豆放进去,一会儿就能喝到香香的豆浆。
2、示范磨豆浆,让幼儿了解高科技产品的先进,从而知道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发明更先进的科技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认识各类种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种子的传播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对植物种子传播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培养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5、 初步了解种子生长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知道种子的传播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种子、种子的传播过程图片、课件《种子的传播》、录音机、磁带实物(苹果、桃子)
葫芦种子头饰若干
2、经验准备:活动前带领孩子到乡村进行春季观察,了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幼儿参加播种活动,初步认识种子。
活动过程
一、 导入种子
1、教师出示苹果、桃子导入。春天来了,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神秘的小客人,她们是谁呢?
2、教师操作切开苹果、桃取出种子,引导幼儿发现果实里都有种子。
3、教师讲解种子的用途。提问:你还见过那些种子?
二、 观察种子
1、 幼儿操作,观察种子。
2、 讲一讲自己认识的种子。如:玉米、水稻、花生种子等。
三、 认识种子
1、了解四种种子的外形特征:蒲公英宝宝像一把小伞,苍耳宝宝身上有刺,葡萄宝宝小小的黑黑的、葫芦宝宝白白的像瓜子。
2、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这四种种子的特征,请幼儿挑选出这四种种子。
四、 种子的传播
1、 解释传播
2、 操作课件,幼儿观察种子的传播方法及过程。
3、 教师小结: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的,苍耳是靠动物传播的,葡萄是靠小鸟传播的,葫芦是靠水传播的
五:分辨种子
观察其他的种子,分辨哪些种子可以吃,哪些种子不可以吃
六; 游戏:播种种子。
幼儿是葫芦种子宝宝,教师来播种。
小百科:种子(see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的乐趣。
2、分辨各种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名字。
3、能积极动脑筋,独立解决问题。
4、初步了解种子的小常识。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难点:
分辨各种种子
活动准备:
幼儿带各种各样的种子,各种相对成长果实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题
昨天老师让你们带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长大后会变成什么!
二、 认识种子
1、认识南瓜种子。
(教师拿起一颗南瓜种子)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种子吗?(幼:南瓜,香瓜)
2、有的小朋友说对了,这是一粒南瓜籽,我们来看看,南瓜子长什么样,谁来说说看?(幼:颜色黄黄的,样子扁扁的)(师出示南瓜图片)
3、认识玉米种子。
(拿出另一粒)那这是什么?(幼:玉米的肉)那这是不是种子呢?(不是)小朋友们错了,这是种子,玉米熟了可以吃,但生的玉米是可以做种子的。
4、认识其他种子
现在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你找出一粒你认识的`,请其他小朋友来认识下这是什么种子。(幼一:这是蒜的种子,因为它会发芽,我在家看过,小朋友知道了吗?)
(幼二:这是黑黑的是西瓜种子,这个也是!)
5、苹果籽和西瓜种子
6、了解绿豆本身也是种子
三、种种子
大家认识了这么多的种子,现在让我们一起动手把种子宝宝们种起来吧。
活动延伸:
每天早晨幼儿帮忙浇水,拔草,看着种子一天天长大。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 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赤豆各十颗)
2、纸板人手一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蚕豆、黄豆、赤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
“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蚕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戏:走钢丝。
“请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走钢丝的游戏。自己找一段距离,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你的爸爸妈妈用了几步?”
“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最后和家长们进行对孩子逻辑能力的总结。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于学说儿歌,感受植物成长的生命力。
2、学习和尝试照顾植物,知道要爱护植物。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活动准备】
1、《小种子》儿歌,文字旁边配简单的图画。
2、花的'种子、小铲子、水。
3、三个装有泥土的花盆。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种子》儿歌,教师先边指边读说一遍儿歌,引导幼儿观察文字旁边的图画,帮助他们理解儿歌。
小种子,真奇妙,
太阳照,水儿浇,
发芽长叶节节高,
开出花儿多美好。
2、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模仿小种子长大和开花。
3、教师提问:
(1)小种子需要什么才能长大?
(2)如果你来照顾它,你会怎么做?
4、建议大家一起种花,出示花的种子,请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然后将种子种入花盆。教师可以把种子包装袋贴在花盆上,当作标签。
5、待种子发芽后教师把植物放在有阳光的位置,请幼儿分组每天轮流照顾植物。
6、请幼儿注意观察种子的生长和变化,看看能否种出花儿。
教师可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种植的情况,便于与幼儿进行回顾时加深印象。
【活动评价】
1、能说儿歌《小种子》。
2、能照顾和爱护植物。
【活动建议】
1、儿歌的图可以自己制作,用大一些的字体将儿歌抄在一张大纸上,然后,根据每句儿歌配上简单的图,如:太阳、水壶、发芽的种子等。
2、在提问“你会怎样照顾小种子?”时,教师可通过提示,帮助幼儿了解在照顾植物时应注意的事,如:水不能浇得过多,轻轻地触摸等。
3、三个花盆里的种子可以是同一种花,也可以不同。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7
一、目标:
1.对植物种子感兴趣,会从形、式上区辨相同与不同。
2.了解种子所在植物的特征,有认识该植物名称的愿望。
3.解剖种子,会发现大颗粒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种仁等)。
二、准备:
1.小塑料瓶;碾磨盆。
2.教师事先了解并学习环境中植物的名称及结种子的情况。
三、过程:
1.教师提出收集种子的要求,询问:你 认识种子吗?它长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2.幼儿带着自己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到小区里观察寻找各种植物的种子,在自然状态下幼儿自发交流,教师作为幼儿的'伙伴,不必追问,倾听即可。
3.现场交流采集种子的情况:
你们小组有没有找到种子?在哪里找到的?
它长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是谁的种子?
重点是随幼儿指点一起观察植株的特点(茎、叶、花、籽),看花与种子的关系。植物名称主要由教师介绍。
4.回教室,
(1)组长主持把种子倒入盆中,区分大小、形状、颜色。鼓励幼儿取大颗粒种子进行解剖,了解种子的结构。
(2)最后教师提供木棒和石制碾盆放入区角中,供幼儿进行碾磨,看种子的内质。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8
活动意图:
关于种子这个话题是生活化的,与孩子的生活实践相贴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将观察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渗透在随机教育中,帮助幼儿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经验。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外型特征,并能够在观察活动的基础上正确表达种子的颜色、形状和名称,初步萌发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的:
1.引发幼儿探究欲望。
2.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1.提出探究性问题,请幼儿自主学习。
(1)提出能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问题,托班幼儿年龄小,提问的指向性要明确,每次提问要单一,同时教给幼儿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引导幼儿深入地观察和比较。
(2)关注幼儿的回答,有个性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让孩子们一直处于兴奋地探究状态,也要照顾那些能力弱的`孩子,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描述,引导每个孩子都有所发现。
(3)提问的过程中给幼儿留下探究的时间,引导幼儿和同伴互相交流,让他们在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学习中积累经验。
2.创设诱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物质环境。将豆子混在一起,并放上几个瓶子,让幼儿按豆子的名称、颜色和大小分类等。
3.将幼儿的经验加以梳理,重新建构新的认知。
4.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大胆想象,感受故事有趣的地方。
2、大胆复述故事,丰富词汇:黄澄澄、红彤彤、绿油油等词。用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植物生长到结果的变化的探索兴趣。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 复述故事,感受故事有趣的地方,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种子发芽的实验记录以及图片。
2、自己制作故事图片,音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 欣赏种子发芽的图片,谈谈你的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引出故事:外星种子
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一天天长大的
二、 欣赏故事,根据情节合理想象
1、幼儿倾听故事,理清故事情节以及内容。
问题:小狗在草地上发现了什么?故事中的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做的什么事情你最想学习?
2、在他们的尽心护理下种子有了什么改变?小动物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3、星期日,大苗苗变成了一棵五彩树,当五彩树上结满了果实后来他们怎么做的?
三、幼儿复述故事,大胆想象
1、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2、说出故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
3、 如果你有一颗五彩树,你希望他会结出那些果你会怎么分配?
四、游戏:有你的'理解,有的身体动作表演故事
五、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在原有的基础上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以及长大到结果的变化规律,并作好记录。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图片。
2、PPT课件。
3、蒲公英、莲子、苍耳、凤仙花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PPT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凤仙花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蒲公英、苍耳、莲子、凤仙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PPT课件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是长在莲蓬里,它生活在水上面,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凤仙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凤仙花是靠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通过自身弹力把种子弹出去旅行的,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习,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自然条件。
2、培养阅读图画书的能力,体验阅读的乐趣。
3、感受小种子为长成巨型花而一刻不停地努力的精神。感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己的努力坚持和幸运,才能拥有精彩美丽的人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培养阅读图画书的能力,体会其中的乐趣。
活动难点:知道植物生长需要的自然条件;感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己的努力坚持和幸运,才能拥有精彩美丽的人生。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视频,请大家看一下,视频里都有什么。
2、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最喜欢哪个故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小种子》。
二、阅读封面
1、观察封面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观察插图和题目,想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阅读画面,了解故事
1、出示画面,了解种子在旅行及成长中的遭遇。
师:秋天来了,大风吹来,把花种子们高高地扬起来,带到远方。花妈妈正在送别她的这些可爱的孩子。这些种子又会去哪里呢?
2、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先阅读资料,把资料上的内容整理到表格中,组长记录后全班交流。
3、播放微课,让学生知道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四阅读故事,感悟道理
1、放图片,师生一起阅读画面
种子们一路走来,真是太不容易了!有些种子没能完成他们的.旅行,没能顺利地长成植物。而有些种子却很幸运,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温暖的气候里,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使劲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快速地生长着。它比房子高了,比树都高了还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大花。很多人都来看这朵花,因为它太美了,太高了,太大了!
整个夏天,小鸟蝴蝶蜜蜂不停地来拜访,因为它们太喜欢这朵美丽的大花了。
又一个秋天来了,天气凉了,风把树的叶子都吹下来了,大花的花瓣也被吹下来了,同那些彩色的叶子一起落到地上。
天气更凉了,风更大了,巨大的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花瓣,它在风中摇晃着,低下了头。又一阵风吹来,果荚打开了,很多种子从里面飞出来,随风飘去。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种子要飞到哪里,又将经受怎样的考验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来了解种子坎坷而精彩的一生。
师一边放视频,一边提出以下问题:
种子里有一粒特别细小的,你们发现了吗?
小种子已经没有力气了,快跟不上哥哥姐姐了,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你觉得小种子能够活下来,植物能够健康地成长,还和什么有关系?
3、故事中讲了小种子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种子是怎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风吹呀吹,小种子随风飘呀飘,忽然,一颗种子太幸运了,飘到我们的手里,你会怎样做,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颗种子,都在不断地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努力,坚持,战胜困难,面对挫折,健康成长,将来能够拥有自己美丽精彩的人生!
五、了解绘本,推荐作品
1刚才我们读的其实是一本书,上面有图画和文字,这种书叫绘本。
2向大家推荐几部作品,都很有趣,我们课下可以读一读。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
2、大胆用动作表情表演歌曲,学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3、幼儿喜欢音乐并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快体验。
活动准备:
1、音乐《神奇的种子》歌词:小小种子爱喝雨水,晒晒太阳真温暖。神奇种子发了芽,长大开花变化大。
2、PPT展示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充分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会《神奇的种子》这首儿歌
难点:幼儿在活动中能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肢体的'韵律,在音乐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通过教师语言直接引出《神奇的种子》这一话题。
小朋友们好,看,图片上是什么?(种子)今天让我们做一颗小种子,跟着音乐来看看,小种子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小种子?
(二)、理解歌词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并理解歌词内容。
第一遍: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师:歌曲里有谁?小种子在干嘛呢?为什么会说种子神奇呢?
第二遍范唱:操作教具,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和情绪。
师:小种子喜欢干什么?(爱喝雨水,晒太阳)喝了雨水感觉怎么样?(饱饱的,不渴了)晒太阳了他感觉怎么样(真温暖,暖暖的)晒了太阳喝了雨水,小种子还是小种子么?它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发芽了)小种子长大了,它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长大开花)小种子真神奇,那我们来当颗小种子,现在小朋友们扭动下身体,像小种子一样快乐。
2、朗读歌词,教师有感情的带动幼儿进行歌词朗诵。
(三)、操作教具,学唱歌曲
1、教师操作教具,放慢速度弹琴并大声范唱,幼儿小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先听老师唱一遍,然后给小种子们一个小要求,怎么样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老师可以先示范一两个动作)然后教师可以先一句一句的弹琴,让幼儿自由发挥,最后来综合动作。
2、教师放慢速度弹琴并小声范唱,幼儿带情绪唱。
一颗小种子长大是不是有点孤单,你看周围还有这么多的小种子,我们可以找一个小种子伙伴,一起表演哟。(拉着自己的小朋友,可以转转圈,互相拥抱,增加小的互动)
3、教师尝试让幼儿唱歌,幼儿随乐边演唱歌曲边游戏
(四)、结束部分
小种子们累了么?累了的话,我们就安静下,小种子累了一天要睡觉了。趴在桌子上做睡觉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回家把这首歌唱给父母听,和父母一起感受小种子的乐趣。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13
活动目的:
1、感知音乐的强弱特性及不同乐段的表现形式。
2、能通过种子的生长过程创编不同的动作。
3、能结合音乐的特点用肢体动作表现豆子的生长过程,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把自己当成豆子,能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豆子的生长过程。
活动难点: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特点,能表现出舒缓和激烈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
2、豆子生长的PPT图片,配有音乐的PPT,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小豆子”图片,问题引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豆子是怎样生长的呢?”“老师有一段音乐讲述了豆子生长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幼儿讨论回答。
2、情景故事讲述——整体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结构及强弱的变化。
二、基本部分:
1、根据音乐中豆子生长变化情况幼儿创编动作:躺在土壤里的豆子——吸收水分营养翻滚膨胀的豆子——钻出地面长成的豆苗——吸收阳光长高长粗的豆苗——暴风雨来袭豆苗坚强斗争——风雨过后豆苗再次生长——长出豆角慢慢成熟。
2、分段欣赏:
①段:土壤里的豆子——幼儿随音乐在地上快乐翻滚。
②段:生长的豆苗——幼儿用肢体动作长出豆芽,感受舒缓的`音乐,并随音乐慢慢生长。
③段:暴风雨坚强生长的豆苗——幼儿感受激烈的音乐,最大限度地摇摆自己的身体。
④长出豆角丰收了——幼儿再次感受舒缓的音乐,想象阳光的美好,豆苗再次坚韧地挺起身体,在阳光中长大,结出豆角。
3、完整欣赏音乐,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每段的音乐。
4、老师小结,针对不足的音乐段落再次剖析,幼儿再次表现。
三、结束部分:
看看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出的豆角多不多,老师以农民伯伯的身份从幼儿身上采摘豆角,边采摘边对幼儿进行鼓励。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在生活中收集种子,感知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关系,体验种子的多样性;
2、通过为种子观察、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统计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和想法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观察
2、在生活中讨论种子的来历,生长的位置,种子的差别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自由谈论收集的.种子
1、从什么果实里收集的种子?
2、种子的不同样子?
二、谁知道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结合幼儿带来的种子一起观察与讨论
1、幼儿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经验
2、教师总结幼儿的想法:尤其是谈到的传播方式,重复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注意大家的不同认识。
例如:香蕉种子、菠萝种子是怎样的。最大的种子是什么?
三、播放种子的相关课件:种子的样子和成熟后传播的方法
向中心型、发散型、无序型
1、讨论:刚才看到了哪些种子?
2、他们分别长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四、小结
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多样性,成熟后是怎样传播的?
延伸活动:
1、实验(种子发芽:师生共同进行)
2、种植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
3、讨论种子的食品有哪些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15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使幼儿掌握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
活动准备:
三种种子的发芽情况(照片和实物)、一次性杯子、棉花、水、各种种子、标签、蜡笔、一次性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春天到了,种子宝宝们一个个争着发芽,也想象它们的妈妈一样有绿绿的叶子。有一天,青菜籽宝宝、绿豆宝宝、黄豆宝宝和它们的妈妈在一起玩,它们吵着要妈妈教它们发芽。青菜籽宝宝的妈妈告诉三个孩子,要到有水、有空气、比较暖和的地方去发芽,才能象妈妈一样长出绿色的叶子。
于是,三个种子宝宝出发去找,找呀找,绿豆宝宝来到小朋友的'自然角里,看见一个杯子,里面有一团棉花,软软的,而且空气也很好,也很暖和,于是,它就跳进第一个杯子里等待发芽;黄豆宝宝也来到这里看见另一个杯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水,也有一团棉花,哇!这里真好,有那么多的水可以喝,躺在里面真舒服,还能游泳呢,于是,它也跳进去等待发芽;青菜籽宝宝呢,也来到这里,它也看见一个杯子,里面也有一团棉花,还有一点点的水,它想起妈妈对它说的要找一个有水、有空气又暖和的地方发芽,于是,它就跳进第三个杯子里等待发芽。
师:这三个种子宝宝在我们小朋友的自然角里生活着,它们天天盼望着自己能快点发芽,时间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你们猜,种子宝宝们有什么变化呢?
1、幼儿分散观察三种种子的变化
2、集中:种子发芽了吗?为什么?
l没水(原来这里没水,种子宝宝渴死了,当然发不了芽,我们小朋友不喝水行不行?)
l水过多,没空气(水太多了,透不过气来了,所以发不了芽,我们人没有空气行不行?引导幼儿用手捂住鼻子不呼吸)
小结:那么青菜耔宝宝为什么芽发得那么好呢?(幼儿自由说)
师:哇!真的,原来啊,春天的天气真好,有暖暖的太阳、柔柔的风,还有清新的空气,是种子宝宝发芽的最好季节。
3、师:你们看,袁老师为这三个种子宝宝的发芽情况做了一张记录的表格,我们来看看。(出示记录表格)
二、幼儿操作
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也收集了许多种子宝宝,我们也来为它们安一个舒服的家,然后也把它的发芽情况记下来,好吗?每一组我都为你们准备好了一张记录表,把你们种子发芽的情况记下来,然后我们一组的小朋友来比赛,看看谁的种子宝宝会笑起来,好吗?
师:你们看,袁老师把你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都放在那里,等会你们自己去选择,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种子来种,然后找一张写着你名字的卡片,把你的种子宝宝画下来,做个标记,好了以后别忘了在记录表格上也做个标记哦。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的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乐意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
2、幼儿各种种子的图片、图书或资料,如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
3、VCD或录像《种子的传播》,展板。
4、教学挂图:《种子的旅行》。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关于种子的`图片或资料,教师鼓励幼儿按顺序交流。
2、教师:关于种子,你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你最喜欢哪类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同时出示相关图片。)
3、教师:关于种子,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为什么有些种子长毛?有些种子长倒钩?还有些种子的色彩是那么的鲜艳呢?
4、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交流种子的传播方式,鼓励幼儿根据自己资料进行交流、探究。
二.观看VCD,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VCD,帮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②借助动物和人的活动传播;③借水力传播;④借果实的弹力传播。
三.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1、教师: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靠什么来传播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将图片、资料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在展板上进行分类。
四、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表现种子的传播。
1、教师:种子有着不同的本领,你愿意学做哪一类种子?(教师按幼儿的选择,将他们分成几组。)
2、教师:下面各小组商量一下,分一分工,有的可以扮演种子,有的可以扮演帮助种子传播的外力(如风力、水力、人力等),共同来表现种子的传播过程。
3、各组轮流上演一种种子的传播方式,暂时没轮到的小组做观众。
4、教师请做观众的幼儿,猜一猜每组表现的是哪一种种子,并对各组的表演提一提改进意见。
活动建议
1、教学变式:如果没有VCD或录像,教师可以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2、区角活动:在图书角中关于种子传播的图书,供幼儿查阅。
3、环境创设:展示幼儿制作的“种子的传播”展板。
4、家园共育: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种子的传播”的资料,陪同幼儿一起翻阅幼儿用书《种子的传播方式》。
【幼儿科学种子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种子教案10-18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种子》教案07-08
幼儿园小班科学《找种子》教案04-05
种子的幼儿园教案06-24
幼儿园种子教案07-23
《找种子》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07-18
《种子的旅行》幼儿园教案10-19
幼儿园小班教案《种子》(集合)05-24
幼儿园大班教案《外星种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