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4-07-30 13:47:4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14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内容

  故事《聪明的乌龟》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重点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对付狐狸的;

  2、学习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尽量表现作品所蕴含的幽默感;

  3、学习词语:缩 硬 壳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对付狐狸的。

  难点: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四、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 教学挂图 乌龟手偶

  五、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谜语--乌龟

  谜语:椎子尾,橄榄头,最爱头尾壳内收,走起路来慢又慢,有谁比它更长寿。

  二)、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播放MP3让幼儿欣赏故事。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面都有哪些小动物?

  (2)狐狸看见青蛙心里是怎样想的?

  (3)狐狸是怎样跑过去的?

  (4)乌龟看见狐狸要吃青蛙,乌龟是怎样做的?

  (5)狐狸吃不到青蛙就要吃乌龟,乌龟是怎么办的?

  (6)狐狸吃到青蛙和乌龟了吗?

  三)、教师运用教学挂图,再次讲述故事一遍,幼儿看图分段讨论。

  1、观察图1、2、3、4狐狸和乌龟发生了什么事情?狐狸和乌龟说了什么话?

  2、观察图5 狐狸想吃乌龟,乌龟怎么办?

  3、观察图6、7 引导幼儿重点讨论:乌龟怕摔、怕火,为什么还让狐狸把它摔到天上、扔到火盆?乌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4、观察图8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喜欢水,为什么狐狸说要把它扔进水里, 它反而哭了呢?你认为乌龟听了狐狸的话心里会是怎么想的?它的心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5、引导幼儿学习乌龟的语气,来表演乌龟。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你们说说小乌龟聪明吗?为什么说他很聪明呢?(因为他遇到问题,困难时会动脑筋,想办法)老师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像小乌龟一样机智、勇敢、爱动脑筋,千万别学狐狸,看上去很狡猾实际上很愚蠢。

  五)、活动延伸:

  表演游戏:聪明的乌龟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动物们的形象特点,感受与了解小老虎问路的经过及问不到路的原因。学习理解词:骄傲、勃然大怒。

  2、通过质疑、想象、表演、续编等多种方法拓展想象,大胆推测诗歌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积极地交流、主动表述。

  3、懂得分辨是非,激发讲文明懂礼貌的社会情感。

  二、活动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问候歌》歌曲录音。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时万一迷路了怎么办?

  2、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质疑、理解第一段。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虎?

  (2)它是怎样找野猪问路的?

  (3)野猪给小老虎指路了吗?它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没给小老虎指路呢?

  3、推测讨论第二段,角色表演。

  (1)想象推测:小老虎看见了谁?它又是怎样问路的?这次小松鼠会给小老虎指路吗?为什么?

  (2)揭晓诗歌情节,听听与幼儿推测的内容是否一致。

  (3)角色体验:幼儿分两组扮演小老虎和小松鼠,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现小老虎的蛮不讲理。

  4、猜想讨论、对话表演,情感体验第三段。

  (1)猜想讨论:小老虎碰到老白兔又有怎样问路呢?这次小老虎会有改变吗?

  (2)观看课件第三段:小老虎是怎样向老白兔问路的,老白兔又是怎样回答呢?

  (2)师幼角色表演。小朋友想不想学一学小老虎与老白兔的表演?分组学说老虎和老白兔的对话。

  (3)互动讨论:为什么老白兔说小老虎哪怕踩着路也问不出?

  5、拓展想象,续编故事结尾。

  小老虎应该怎样做才会问到回家的路呢?

  6、完整欣赏诗歌,理解故事内涵。

  (1)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时会怎么做?

  (2)师幼小结:请求别人帮助时态度一定要诚恳,更要有礼貌,这样我们才会形成团结友爱温暖的大家庭。

  7、歌表演:问候歌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附故事《小虎问路》

  有一只骄傲的小老虎,

  在大森林里迷了路。

  找谁去问个清楚呢?

  他找到蒙头大睡的野猪:

  "喂,快停止你难听的呼噜,

  给我指一条回家的路。"

  野猪生气地眨眨眼,

  转给小老虎半个屁股。

  小老虎讨个没趣,

  又去问忙碌的`小松鼠:

  "嘿!快给我指一条回家的路,

  我让妈妈给你最好的食物!"

  松鼠像压根儿就没听见,

  继续晾他的大蘑菇。

  小老虎勃然大怒,

  冲向一只戴眼镜的老白兔:

  "哼!花了眼的兔老头,

  快给我指一条回家的路!

  我的腿已经走得发软,

  我的肚子已经饿得打鼓!"

  老白兔慢吞吞地抬起头:

  "森林里的路大家都熟,

  可像你这样不懂礼貌,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地变换角度观察的兴趣。

  2、通过表演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力和控制力。

  准备

  1、老鼠头饰人手一个:高老鼠用蓝色,矮老鼠用红色。

  2、故事角色:小鸟、小狗;大树、小花:屋顶、地板;雨点、水洼:大门、门槛以及彩虹,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将它们按高低不同有顺序地贴在活动室外墙。

  3、自选音乐一段。

  过程

  1、欣赏故事。

  ――倾听教师讲述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

  ――高老鼠和矮老鼠各自看见了什么?

  ――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一起看到了彩虹?

  ――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东西,高老鼠和矮老鼠还会看到些什么呢?

  ――引导幼儿按照故事情节的线索有意识地变换角度观察。

  2、扮演游戏:高老鼠和矮老鼠。

  ――幼儿戴上头饰,其中蓝老鼠表示高老鼠,红老鼠表示矮老鼠,尝试:变变高个子和矮个子。

  ――自编表演动作。如高老鼠踮起脚尖,抬着头往上看;矮老鼠低下头,弯下腰往下看。

  ――幼儿两两结伴表演故事情节,要求有顺序地朝着一个方向走,以免碰撞、拥挤。

  建议

  1、当我们不经意地看周围世界时,获得的感知印象是混沌的、整体的。《高老鼠和矮老鼠》以真实自然而又生动形象的描述,揭示了我们观察世界时的客观规律――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我们面对同一事物(大树、花园、房屋、下雨……),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现象。观察意味着有意识地看,专注地看,变换角度地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一生都将起到直接的积极作用,本活动的意图就是引导幼儿专注地、有意识地变换角度进行观察。

  2、延伸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东西,然后编入故事中继续进行表演。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动作,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敏锐性,并学会运用新词:踢、滚,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

  教育幼儿与同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三)人格目标

  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大胆表述,追求独特性,引导幼儿向独创性方向发展。

  二、活动准备

  图片一套:

  图①,小欣在踢毽子。

  图②,小欣的毽子搁在树上。

  图③,小明一边玩滚圈一边走来。

  图④,小明把毽子还给小欣。实物投影机。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由排图讲述。

  1.发给幼儿每人四张图片。师:这里有几张图片?每张图片讲什么?

  2.师:请你们把图片排好顺序,编成一个故事。

  3.幼儿排图讲述,教师巡回引导。

  (三)讲述,交流,互动学习。

  1.出示实物投影机,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排图的`方法和编成的故事告诉大家。

  2.鼓励幼儿质疑,教师解答。

  3.结合学词:踢、滚,教师质疑,幼儿解答。

  (四)幼儿排图讲述。

  1.幼儿变换图片位置,编出不同的故事。

  2.教师注意提示幼儿编故事的连贯性、逻辑性。

  3.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同伴。

  (五)品德教育。师:你喜欢谁?为什么?

  (六)讲评,议论。

  幼儿评:谁的故事编得最好,为什么。

  教师出示评价表评价。

  四、各领域渗透社会:在活动区摆放有关团结友爱的图片,开展角色游戏,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

  五、生活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

  六、环境中渗透将图片放在语言区,配上文字卡片让幼儿复习、巩固。

  七、家庭中渗透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德。

  八、活动评价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意境美。

  2.学习诗歌,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乘凉,草丛,树林,池塘。

  2.课件:声音—知了,青蛙,蝈蝈。

  活动过程

  一、开释部分:

  出示照片:乘凉,引导幼儿发现,这是夏天的情境。

  教师:小朋友看看照片上有什么?这些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他们为什么要坐在大树下乘凉呢?

  教师: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

  二、中间部分:

  1.分别播放:知了,青蛙,蝈蝈的声音,引入诗歌

  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并提问:

  为什么叫夏天的歌呢?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3.欣赏图片,学习诗歌。

  (1)草丛

  夏天的歌,在哪里?(在草丛里。)

  谁在草丛里?它是怎么叫的呢? (蝈蝈在草丛里“蝈、蝈、蝈”地叫)

  (2)树林里

  谁在大树上?它又是怎么叫的呢? (知了在大树上“知了、知了”地叫。)

  (3)池塘

  谁在池塘里?怎样叫的呢?

  (青蛙在池塘里咕呱咕呱叫)

  4.师幼用问答的形式学习诗歌。

  第一遍:幼儿问,教师答。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蝈蝈蝈,在绿色的草丛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知了知了,在密密的`树林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在太阳帽里,在小花伞里,在甜甜的冰淇淋里,在小娃娃乐呵呵的笑声里。

  第二遍,教师问,幼儿答。

  5.多种形式,激发朗诵兴趣。

  幼儿分成男、女两组互问等。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思考:夏天的歌,还藏在哪里?

  活动反思

  通过照片导入,幼儿很快掌握了诗歌大意,通过多种形似的朗诵,幼儿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能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意境美。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事要专心

  2、能观察画面,学习复述故事片段,愿意在同伴前讲述。

  3、认读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专心等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张(导入)

  2、自绘图片:小乌鸦、小公鸡、小鹁鸪、八哥等、字卡

  活动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

  师:1、看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图片,图片里有谁?

  (幼儿可能说不出鹁鸪、喜鹊、乌鸦等,可以先卖个关子,听故事时再回答)

  2、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上课专心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二、故事欣赏

  1、欣赏故事第一段(开头~~学生们齐声回答:能做到!)

  2、提问相关内容: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八哥老师在上课时提了什么要求?(上课要专心,心里不能想吃想玩。眼睛盯住黑板看,耳朵听着老师讲,嘴跟着念)

  学生们是怎么回答的?(都答应地好好地,表示“能做到!”)

  2、带着问题欣赏故事第二段(八哥老师笑着点点头,就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了五个词:“妈妈~~~~~~~~最后)

  1)八哥老师写了哪5个词语?

  2)它请谁来回答问题?(小山羊、小喜鹊、小公鸡、小鹁鸪、小乌鸦)

  3)小动物都是怎么回答的?(小山羊尖着嗓子念起来、小喜鹊点点头神气地念起来、小公鸡一伸脖子大声地念起来、小鹁鸪伸伸头翘翘尾巴念起来、小乌鸦生怕老师听不清楚用粗嗓子直叫)

  4)它们为什么没有把八哥老师教的'五个词语都学会呢?(不够专心)

  懂得上课要专心、认真听讲!

  三、幼儿认字

  师:小动物们学习不够专心,所以只学会了一个单词。你们觉得难为情吗?

  现在王老师请你们来学习这5个单词,你们能专心地学习吗?

  1、认读字卡,每张读3遍

  2、游戏“谁不见了”

  3、完整欣赏故事

  师:你们学得比小动物专心多了。为了奖励你们,我们再完整地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和王老师一起讲。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城墙、最大的广场。

  2、学讲故事,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挂图8号、《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磁带及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提问: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来听听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师出示挂图并完整讲述故事《月亮船》。

  提问:小朋友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一听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见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结合《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遍。

  提问:蒲公英为什么哭了?

  提问: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问:蒲公英是怎么对仙女说的?

  提问:仙女又告诉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赏故事录音一遍,强化幼儿对中国几个重要特征的认识。

  5、活动延伸。

  故事听完了,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说说故事里它们的对话。

  提问:你家住在哪里?你可以做一些介绍吗?

  《月亮船》反思

  一、环节设置方面

  教师开门见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十分认真,能够清晰明了的.回答问题。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词幼儿平时很少接触,如喜马拉雅山,孩子们听了两次故事还是说不上来。为了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和含义,第三遍故事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复述,目的是学习故事中的一些对话和了解祖国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强对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师组织方面

  在幼儿谈论自己的家园时,许多幼儿只是说出自己家在哪里,没有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在此环节之前,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欣赏另外的一些祖国的美丽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国的富强,铺垫自豪感,激发幼儿介绍自己家乡时的亲切、热爱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交朋友的快乐。

  2.理解诗歌内容,能用动作表达诗歌内容。

  3.初步接触重点字词,招招手、点点头、眨眨眼、慢慢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有多观察白云的经历,会玩音乐游戏《碰一碰》。

  2.物质准备

  挂图、音带、录音机、打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本、小字卡。

  3.环境准备。

  收集一些人与人交往时的照片或图片,如握手、拥抱、点头、敬礼等,张贴在阅读区中。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相互问候,走线,线上活动。(或采用默想、听音乐等其他形式)

  线上活动建议:幼儿一边走线一边唱歌曲《碰一碰》,当唱到"碰那里”时,幼儿与身边的同伴对应的身体部位。

  2.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理解活动

  1.观察与讨论。

  教师出示收集好的图片,幼儿观察、猜测,根据提问自主讨论。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们会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2.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猜想。

  你发现了什么?白云和娃娃是怎样交朋友的?

  3.教师播放音带,右幼儿听录音欣赏诗歌。

  4.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分组指导。

  鼓励幼儿自由看图说话,阅读完毕,幼儿有序收书。

  5.师幼共同讲述。

  教师一边朗读一边出示相应的大字卡:、“点点头”、“眨眨眼”、“慢慢走”的`动作,请幼儿找出相应的小字卡。游戏反复进行,也可以要教师出示打字卡,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四、体验活动

  1.教师朗读诗歌,幼儿一边看挂图一边小声跟读。

  2.教师播放音带,幼儿看书划指跟读诗歌。

  3.诗歌接龙。教师读每句诗歌的前半部分,幼儿读每句诗歌的后三个字,然后师幼交换。如,教师:“天上白云”,幼儿接说“招招手”;教师说“地上娃娃”,幼儿说“点点头”等等。

  五、结束活动

  针对活动情况教师简单小结,幼儿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感知“胖和瘦、又大又圆和又长又细”,学习其他反义词。

  2.借助教师提问和画面提示,比较故事画面中的异同,感知黄瓜和西瓜的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玩瓜瓜蹲的游戏。

  2.故事ppt。

  3.胖奶奶和瘦爷爷指偶个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用左右手手指操纵胖奶奶和瘦爷爷指偶,通过情景对话引出故事。

  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

  瘦爷爷:嘿!我是瘦爷爷。

  胖奶奶:我最爱种瓜。

  瘦爷爷:我也爱种瓜。

  胖奶奶:我种的瓜又大又圆

  瘦爷爷:我种的瓜又细又长。

  胖奶奶和瘦爷爷中的是什么瓜呢?他们的瓜是怎样长大的'呢?

  二、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

  2.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出示实物香瓜和黄瓜,请幼儿观察后说说西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可以从外形、色彩等方面比较)

  3.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遍,边讲边提问并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胖奶奶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瘦爷爷也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的瓜子呢?

  胖奶奶的瓜藤儿王地上爬。

  瘦爷爷种的瓜藤往哪里爬?

  胖奶奶种的瓜开了花,瘦爷爷种的瓜也开了花。

  胖奶奶种的瓜,花儿谢了结了小瓜。瘦爷爷种的瓜,花儿谢了也结了小瓜。

  长呀长呀,哇,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奶一样,又大又圆,那是什么瓜?(西瓜)

  长呀长呀,嗨,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又细又长,那是什么瓜?(黄瓜)

  提问: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三、瓜瓜蹲游戏

  1.请男孩当黄瓜,女孩当西瓜,玩瓜瓜蹲游戏。

  2.男女生互换第二次游戏。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2、知道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懂得要保护鸟类,产生爱鸟的情感。

  3、懂得别人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了解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活动难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几种鸟的作用。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找谁看病呢?可是有一棵老苹果树也生病了,它又要找谁治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仔细听,然后说说最后是谁帮老苹果树治好病的?

  2、看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苹果树找医生》小苹果树为什么要找医生?

  小苹果树找了哪些朋友?它们能不能为老苹果树治病?

  3、再看故事:

  小苹果树首先找到了谁,它能为老苹果树治好病吗?(喜鹊只会捉树叶上的虫子,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怎么看出来老苹果树病没有好?(叶子还是黄的,表情愁眉苦脸。)

  我们再接着看,小苹果树又找了谁,它能不能为老苹果树治病吗?(猫头鹰只会捉鼠和蛇。)怎么看出来的?(叶子的颜色还是没有变化,表情还是不高兴。)

  我们再来看看,小苹果树还请了谁,它又能不能为老苹果树治好病呢?(啄木鸟)怎么看出来的?几天后,老苹果树的病全好了。她又有了精神,高高地抬起头来,叶子也长得又嫩又绿,结满了苹果。

  4、小结:

  看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原来喜鹊只会捉树叶上的虫子,猫头鹰只会捉鼠和蛇,啄木鸟会捉树干里的虫子,它们的本领真大,所以你们才喜欢它们。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5、课后作业: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知道鸟类的本领真大。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爸爸的工作及生活情况。

  2.乐意与同伴分享有关爸爸的事情,激发幼儿对爸爸的感情。

  3.能够连贯地、完整的讲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爸爸的所有信息。

  2.物质准备:厨师爸爸的图片;各种职业的男性图片;各种在家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导语:今天有一个话题,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你们的爸爸是什么职业的?每个人用一句完整的话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爸爸是干什么的。

  二、分享厨师爸爸的信息及图片的内容。

  1.描述厨师爸爸,引导幼儿理解厨师爸爸的工作。

  2.幼儿共同分享自己爸爸的职业。

  3.出示各种职业的男性图片。

  三、了解了解自己的爸爸。

  1.出示各种在家时的图片。

  2.对幼儿完成的情况进行讲述。

  3.选择不好的休息方式,让幼儿劝劝爸爸尽量少做。

  4.按照幼儿的选项,说说爸爸在家做得最少的事情。

  5.幼儿分享在家帮爸爸做的事情

  四、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明白一个家庭怎么做才能和谐、幸福。

  1.将幼儿分成一男一女的组合,组成“新家庭”。

  2.创设问题,让幼儿选择由哪个角色去做。

  五、教师总结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点很高,对老师的问题回应很积极,孩子们对爸爸的了解也很贴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需再改进。

  1.在活动开始请孩子介绍自己爸爸时,请3个左右的孩子介绍,不用占太多时间

  2.在活动的前半部介绍爸爸爱好时,花费时间较多,应该表述再精简,时间掌控再短一点。

  3.让孩子在说爸爸的时候,教师要正面的引导。

  4.在结尾让孩子做未来的爸爸与妈妈时,让孩子有时间去回味爸爸对自己的“爱”,从而萌发自己对爸爸的爱!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

  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在家里和幼儿园里都很常见,圆溜溜的蛋宝宝惹人喜爱,不仅美味还会孵出小鸡来,这一切都吸引着爱探索的幼儿。这些都为我们即将展开的主题奠定了生活化、情境化的基础。为了让幼儿更全面的了解蛋,我选择了故事《半个蛋壳》,把蛋壳易碎的特点巧妙的隐含在故事中,让幼儿跟着小老鼠一起欣赏与理解。平常在家里,蛋壳是被丢弃的,幼儿不会感受到蛋壳的用处,以小老鼠皮皮与蛋壳的趣事为载体,赋予鲜活的`形象与生动的场景,让幼儿发现原来看似没用的蛋壳也是很好玩的。

  活动目标

  (一)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二)乐意表述自己的想法,知道蛋壳易碎的特点。

  活动准备

  (一)与家长一起收集、清理蛋壳,并带到幼儿园里来。

  (二)半个蛋壳实物;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半个蛋壳,幼儿想象

  1.这是什么?你觉得这半个蛋壳像什么?可以把它当成什么?

  2.半个蛋壳真好玩,像那么多东西啊!

  3.想知道小老鼠皮皮把蛋壳当什么了吗?我们请皮皮来告诉大家。

  (二)欣赏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他把蛋壳当成什么?它为什么把蛋壳当成帽子?我们一起来学皮皮把蛋壳当成帽子来戴吧!(请幼儿学说“皮皮把蛋壳当成了帽子”,并做戴帽子动作)

  2.他走啊走,来到哪里?它想过河,可是没有小船,也没有桥怎么过河呢?谁来帮他想想办法?我们来看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过河的。(播放课件)皮皮也很会动脑筋啊,想到了这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学皮皮划蛋壳船过河吧!

  3.过了河,皮皮爬上了小山,走的真累,怎样下山又快又省力呢?(幼儿讨论)皮皮把蛋壳又当作了什么?

  4.皮皮把半个蛋壳带回了家,它又会把它当成什么呢?

  5.故事里,皮皮把半个蛋壳都当成了哪些东西?那最后半个蛋壳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蛋壳的旅行

  师幼游戏,跟着皮皮和蛋壳去旅行。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3

  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1、布置春天的场景。

  2、配乐诗朗诵。

  3、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猜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来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1)欣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

  (2)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我们一起看看(欣赏)。谁在春天里笑了?还有谁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样笑的`?小池塘为什么笑?

  (3)播放第三段。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2、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美。

  3、引导幼儿用问答式学念儿歌,体验儿歌带来的情趣。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书,引起兴趣。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幼儿用书图片),请幼儿观看(捉小鸡)对了,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捉小鸡》,你们想知道儿歌里是怎么念的吗?一起来老师念一遍。

  二、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1、教师完整朗读儿歌《捉小鸡》,幼儿欣赏。

  教师: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这首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呢?

  2、结合用书边讲述边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

  教师: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呢?鸡蛋呢?(猫吃了)猫呢?(钻洞了)洞呢?(草塞了)草呢?(牛吃了)牛呢?(上山了)山呢?水冲垮了)水呢?(浇菜子了)菜子呢?(打油了)油呢?(点灯了)灯呢?(风吹熄了)风呢?(上天了)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子来回答。带领幼儿回答。请幼儿学说儿歌里的'句子。

  3、儿歌里的“?”“。”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鸡蛋呢“?”,猫吃了“。”,

  教师小结:前面一句呀,是指别人问的问题,后面用了问号,后一句呢,回答了前面的问题,用了句号,也告诉别人这句话说完了!

  三、完整朗诵儿歌内容。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内容,幼儿边看图边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四、幼儿朗诵儿歌。

  1、请个别幼儿朗诵。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那谁来完整的把它念出来呢?(请个别幼儿朗诵)

  2、全班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教师:现在我们集体来念一念。

  五、幼儿表演儿歌。

  教师:学会了这首儿歌,我们一起念儿歌一起来边表演吧!我们可以怎么来表演呢?(带着幼儿你问我答的朗诵表演儿歌)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6-12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7-16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05-17

(推荐)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7-05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优选】07-05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05-25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11-23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热门】11-23

【推荐】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2-10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推荐】11-27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14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内容

  故事《聪明的乌龟》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重点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对付狐狸的;

  2、学习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尽量表现作品所蕴含的幽默感;

  3、学习词语:缩 硬 壳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对付狐狸的。

  难点: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四、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 教学挂图 乌龟手偶

  五、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谜语--乌龟

  谜语:椎子尾,橄榄头,最爱头尾壳内收,走起路来慢又慢,有谁比它更长寿。

  二)、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播放MP3让幼儿欣赏故事。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面都有哪些小动物?

  (2)狐狸看见青蛙心里是怎样想的?

  (3)狐狸是怎样跑过去的?

  (4)乌龟看见狐狸要吃青蛙,乌龟是怎样做的?

  (5)狐狸吃不到青蛙就要吃乌龟,乌龟是怎么办的?

  (6)狐狸吃到青蛙和乌龟了吗?

  三)、教师运用教学挂图,再次讲述故事一遍,幼儿看图分段讨论。

  1、观察图1、2、3、4狐狸和乌龟发生了什么事情?狐狸和乌龟说了什么话?

  2、观察图5 狐狸想吃乌龟,乌龟怎么办?

  3、观察图6、7 引导幼儿重点讨论:乌龟怕摔、怕火,为什么还让狐狸把它摔到天上、扔到火盆?乌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4、观察图8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喜欢水,为什么狐狸说要把它扔进水里, 它反而哭了呢?你认为乌龟听了狐狸的话心里会是怎么想的?它的心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5、引导幼儿学习乌龟的语气,来表演乌龟。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你们说说小乌龟聪明吗?为什么说他很聪明呢?(因为他遇到问题,困难时会动脑筋,想办法)老师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像小乌龟一样机智、勇敢、爱动脑筋,千万别学狐狸,看上去很狡猾实际上很愚蠢。

  五)、活动延伸:

  表演游戏:聪明的乌龟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动物们的形象特点,感受与了解小老虎问路的经过及问不到路的原因。学习理解词:骄傲、勃然大怒。

  2、通过质疑、想象、表演、续编等多种方法拓展想象,大胆推测诗歌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积极地交流、主动表述。

  3、懂得分辨是非,激发讲文明懂礼貌的社会情感。

  二、活动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问候歌》歌曲录音。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时万一迷路了怎么办?

  2、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质疑、理解第一段。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虎?

  (2)它是怎样找野猪问路的?

  (3)野猪给小老虎指路了吗?它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没给小老虎指路呢?

  3、推测讨论第二段,角色表演。

  (1)想象推测:小老虎看见了谁?它又是怎样问路的?这次小松鼠会给小老虎指路吗?为什么?

  (2)揭晓诗歌情节,听听与幼儿推测的内容是否一致。

  (3)角色体验:幼儿分两组扮演小老虎和小松鼠,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现小老虎的蛮不讲理。

  4、猜想讨论、对话表演,情感体验第三段。

  (1)猜想讨论:小老虎碰到老白兔又有怎样问路呢?这次小老虎会有改变吗?

  (2)观看课件第三段:小老虎是怎样向老白兔问路的,老白兔又是怎样回答呢?

  (2)师幼角色表演。小朋友想不想学一学小老虎与老白兔的表演?分组学说老虎和老白兔的对话。

  (3)互动讨论:为什么老白兔说小老虎哪怕踩着路也问不出?

  5、拓展想象,续编故事结尾。

  小老虎应该怎样做才会问到回家的路呢?

  6、完整欣赏诗歌,理解故事内涵。

  (1)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时会怎么做?

  (2)师幼小结:请求别人帮助时态度一定要诚恳,更要有礼貌,这样我们才会形成团结友爱温暖的大家庭。

  7、歌表演:问候歌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附故事《小虎问路》

  有一只骄傲的小老虎,

  在大森林里迷了路。

  找谁去问个清楚呢?

  他找到蒙头大睡的野猪:

  "喂,快停止你难听的呼噜,

  给我指一条回家的路。"

  野猪生气地眨眨眼,

  转给小老虎半个屁股。

  小老虎讨个没趣,

  又去问忙碌的`小松鼠:

  "嘿!快给我指一条回家的路,

  我让妈妈给你最好的食物!"

  松鼠像压根儿就没听见,

  继续晾他的大蘑菇。

  小老虎勃然大怒,

  冲向一只戴眼镜的老白兔:

  "哼!花了眼的兔老头,

  快给我指一条回家的路!

  我的腿已经走得发软,

  我的肚子已经饿得打鼓!"

  老白兔慢吞吞地抬起头:

  "森林里的路大家都熟,

  可像你这样不懂礼貌,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地变换角度观察的兴趣。

  2、通过表演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力和控制力。

  准备

  1、老鼠头饰人手一个:高老鼠用蓝色,矮老鼠用红色。

  2、故事角色:小鸟、小狗;大树、小花:屋顶、地板;雨点、水洼:大门、门槛以及彩虹,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将它们按高低不同有顺序地贴在活动室外墙。

  3、自选音乐一段。

  过程

  1、欣赏故事。

  ――倾听教师讲述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

  ――高老鼠和矮老鼠各自看见了什么?

  ――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一起看到了彩虹?

  ――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东西,高老鼠和矮老鼠还会看到些什么呢?

  ――引导幼儿按照故事情节的线索有意识地变换角度观察。

  2、扮演游戏:高老鼠和矮老鼠。

  ――幼儿戴上头饰,其中蓝老鼠表示高老鼠,红老鼠表示矮老鼠,尝试:变变高个子和矮个子。

  ――自编表演动作。如高老鼠踮起脚尖,抬着头往上看;矮老鼠低下头,弯下腰往下看。

  ――幼儿两两结伴表演故事情节,要求有顺序地朝着一个方向走,以免碰撞、拥挤。

  建议

  1、当我们不经意地看周围世界时,获得的感知印象是混沌的、整体的。《高老鼠和矮老鼠》以真实自然而又生动形象的描述,揭示了我们观察世界时的客观规律――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我们面对同一事物(大树、花园、房屋、下雨……),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现象。观察意味着有意识地看,专注地看,变换角度地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一生都将起到直接的积极作用,本活动的意图就是引导幼儿专注地、有意识地变换角度进行观察。

  2、延伸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东西,然后编入故事中继续进行表演。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动作,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敏锐性,并学会运用新词:踢、滚,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

  教育幼儿与同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三)人格目标

  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大胆表述,追求独特性,引导幼儿向独创性方向发展。

  二、活动准备

  图片一套:

  图①,小欣在踢毽子。

  图②,小欣的毽子搁在树上。

  图③,小明一边玩滚圈一边走来。

  图④,小明把毽子还给小欣。实物投影机。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由排图讲述。

  1.发给幼儿每人四张图片。师:这里有几张图片?每张图片讲什么?

  2.师:请你们把图片排好顺序,编成一个故事。

  3.幼儿排图讲述,教师巡回引导。

  (三)讲述,交流,互动学习。

  1.出示实物投影机,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排图的`方法和编成的故事告诉大家。

  2.鼓励幼儿质疑,教师解答。

  3.结合学词:踢、滚,教师质疑,幼儿解答。

  (四)幼儿排图讲述。

  1.幼儿变换图片位置,编出不同的故事。

  2.教师注意提示幼儿编故事的连贯性、逻辑性。

  3.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同伴。

  (五)品德教育。师:你喜欢谁?为什么?

  (六)讲评,议论。

  幼儿评:谁的故事编得最好,为什么。

  教师出示评价表评价。

  四、各领域渗透社会:在活动区摆放有关团结友爱的图片,开展角色游戏,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

  五、生活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

  六、环境中渗透将图片放在语言区,配上文字卡片让幼儿复习、巩固。

  七、家庭中渗透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德。

  八、活动评价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意境美。

  2.学习诗歌,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乘凉,草丛,树林,池塘。

  2.课件:声音—知了,青蛙,蝈蝈。

  活动过程

  一、开释部分:

  出示照片:乘凉,引导幼儿发现,这是夏天的情境。

  教师:小朋友看看照片上有什么?这些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他们为什么要坐在大树下乘凉呢?

  教师: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

  二、中间部分:

  1.分别播放:知了,青蛙,蝈蝈的声音,引入诗歌

  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并提问:

  为什么叫夏天的歌呢?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3.欣赏图片,学习诗歌。

  (1)草丛

  夏天的歌,在哪里?(在草丛里。)

  谁在草丛里?它是怎么叫的呢? (蝈蝈在草丛里“蝈、蝈、蝈”地叫)

  (2)树林里

  谁在大树上?它又是怎么叫的呢? (知了在大树上“知了、知了”地叫。)

  (3)池塘

  谁在池塘里?怎样叫的呢?

  (青蛙在池塘里咕呱咕呱叫)

  4.师幼用问答的形式学习诗歌。

  第一遍:幼儿问,教师答。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蝈蝈蝈,在绿色的草丛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知了知了,在密密的`树林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在太阳帽里,在小花伞里,在甜甜的冰淇淋里,在小娃娃乐呵呵的笑声里。

  第二遍,教师问,幼儿答。

  5.多种形式,激发朗诵兴趣。

  幼儿分成男、女两组互问等。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思考:夏天的歌,还藏在哪里?

  活动反思

  通过照片导入,幼儿很快掌握了诗歌大意,通过多种形似的朗诵,幼儿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能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意境美。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事要专心

  2、能观察画面,学习复述故事片段,愿意在同伴前讲述。

  3、认读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专心等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张(导入)

  2、自绘图片:小乌鸦、小公鸡、小鹁鸪、八哥等、字卡

  活动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

  师:1、看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图片,图片里有谁?

  (幼儿可能说不出鹁鸪、喜鹊、乌鸦等,可以先卖个关子,听故事时再回答)

  2、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上课专心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二、故事欣赏

  1、欣赏故事第一段(开头~~学生们齐声回答:能做到!)

  2、提问相关内容: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八哥老师在上课时提了什么要求?(上课要专心,心里不能想吃想玩。眼睛盯住黑板看,耳朵听着老师讲,嘴跟着念)

  学生们是怎么回答的?(都答应地好好地,表示“能做到!”)

  2、带着问题欣赏故事第二段(八哥老师笑着点点头,就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了五个词:“妈妈~~~~~~~~最后)

  1)八哥老师写了哪5个词语?

  2)它请谁来回答问题?(小山羊、小喜鹊、小公鸡、小鹁鸪、小乌鸦)

  3)小动物都是怎么回答的?(小山羊尖着嗓子念起来、小喜鹊点点头神气地念起来、小公鸡一伸脖子大声地念起来、小鹁鸪伸伸头翘翘尾巴念起来、小乌鸦生怕老师听不清楚用粗嗓子直叫)

  4)它们为什么没有把八哥老师教的'五个词语都学会呢?(不够专心)

  懂得上课要专心、认真听讲!

  三、幼儿认字

  师:小动物们学习不够专心,所以只学会了一个单词。你们觉得难为情吗?

  现在王老师请你们来学习这5个单词,你们能专心地学习吗?

  1、认读字卡,每张读3遍

  2、游戏“谁不见了”

  3、完整欣赏故事

  师:你们学得比小动物专心多了。为了奖励你们,我们再完整地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和王老师一起讲。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城墙、最大的广场。

  2、学讲故事,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挂图8号、《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磁带及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提问: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来听听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师出示挂图并完整讲述故事《月亮船》。

  提问:小朋友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一听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见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结合《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遍。

  提问:蒲公英为什么哭了?

  提问: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问:蒲公英是怎么对仙女说的?

  提问:仙女又告诉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赏故事录音一遍,强化幼儿对中国几个重要特征的认识。

  5、活动延伸。

  故事听完了,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说说故事里它们的对话。

  提问:你家住在哪里?你可以做一些介绍吗?

  《月亮船》反思

  一、环节设置方面

  教师开门见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十分认真,能够清晰明了的.回答问题。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词幼儿平时很少接触,如喜马拉雅山,孩子们听了两次故事还是说不上来。为了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和含义,第三遍故事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复述,目的是学习故事中的一些对话和了解祖国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强对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师组织方面

  在幼儿谈论自己的家园时,许多幼儿只是说出自己家在哪里,没有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在此环节之前,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欣赏另外的一些祖国的美丽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国的富强,铺垫自豪感,激发幼儿介绍自己家乡时的亲切、热爱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交朋友的快乐。

  2.理解诗歌内容,能用动作表达诗歌内容。

  3.初步接触重点字词,招招手、点点头、眨眨眼、慢慢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有多观察白云的经历,会玩音乐游戏《碰一碰》。

  2.物质准备

  挂图、音带、录音机、打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本、小字卡。

  3.环境准备。

  收集一些人与人交往时的照片或图片,如握手、拥抱、点头、敬礼等,张贴在阅读区中。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相互问候,走线,线上活动。(或采用默想、听音乐等其他形式)

  线上活动建议:幼儿一边走线一边唱歌曲《碰一碰》,当唱到"碰那里”时,幼儿与身边的同伴对应的身体部位。

  2.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理解活动

  1.观察与讨论。

  教师出示收集好的图片,幼儿观察、猜测,根据提问自主讨论。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们会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2.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猜想。

  你发现了什么?白云和娃娃是怎样交朋友的?

  3.教师播放音带,右幼儿听录音欣赏诗歌。

  4.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分组指导。

  鼓励幼儿自由看图说话,阅读完毕,幼儿有序收书。

  5.师幼共同讲述。

  教师一边朗读一边出示相应的大字卡:、“点点头”、“眨眨眼”、“慢慢走”的`动作,请幼儿找出相应的小字卡。游戏反复进行,也可以要教师出示打字卡,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四、体验活动

  1.教师朗读诗歌,幼儿一边看挂图一边小声跟读。

  2.教师播放音带,幼儿看书划指跟读诗歌。

  3.诗歌接龙。教师读每句诗歌的前半部分,幼儿读每句诗歌的后三个字,然后师幼交换。如,教师:“天上白云”,幼儿接说“招招手”;教师说“地上娃娃”,幼儿说“点点头”等等。

  五、结束活动

  针对活动情况教师简单小结,幼儿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感知“胖和瘦、又大又圆和又长又细”,学习其他反义词。

  2.借助教师提问和画面提示,比较故事画面中的异同,感知黄瓜和西瓜的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玩瓜瓜蹲的游戏。

  2.故事ppt。

  3.胖奶奶和瘦爷爷指偶个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用左右手手指操纵胖奶奶和瘦爷爷指偶,通过情景对话引出故事。

  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

  瘦爷爷:嘿!我是瘦爷爷。

  胖奶奶:我最爱种瓜。

  瘦爷爷:我也爱种瓜。

  胖奶奶:我种的瓜又大又圆

  瘦爷爷:我种的瓜又细又长。

  胖奶奶和瘦爷爷中的是什么瓜呢?他们的瓜是怎样长大的'呢?

  二、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

  2.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出示实物香瓜和黄瓜,请幼儿观察后说说西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可以从外形、色彩等方面比较)

  3.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遍,边讲边提问并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胖奶奶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瘦爷爷也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的瓜子呢?

  胖奶奶的瓜藤儿王地上爬。

  瘦爷爷种的瓜藤往哪里爬?

  胖奶奶种的瓜开了花,瘦爷爷种的瓜也开了花。

  胖奶奶种的瓜,花儿谢了结了小瓜。瘦爷爷种的瓜,花儿谢了也结了小瓜。

  长呀长呀,哇,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奶一样,又大又圆,那是什么瓜?(西瓜)

  长呀长呀,嗨,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又细又长,那是什么瓜?(黄瓜)

  提问: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三、瓜瓜蹲游戏

  1.请男孩当黄瓜,女孩当西瓜,玩瓜瓜蹲游戏。

  2.男女生互换第二次游戏。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2、知道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懂得要保护鸟类,产生爱鸟的情感。

  3、懂得别人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了解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活动难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几种鸟的作用。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找谁看病呢?可是有一棵老苹果树也生病了,它又要找谁治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仔细听,然后说说最后是谁帮老苹果树治好病的?

  2、看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苹果树找医生》小苹果树为什么要找医生?

  小苹果树找了哪些朋友?它们能不能为老苹果树治病?

  3、再看故事:

  小苹果树首先找到了谁,它能为老苹果树治好病吗?(喜鹊只会捉树叶上的虫子,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怎么看出来老苹果树病没有好?(叶子还是黄的,表情愁眉苦脸。)

  我们再接着看,小苹果树又找了谁,它能不能为老苹果树治病吗?(猫头鹰只会捉鼠和蛇。)怎么看出来的?(叶子的颜色还是没有变化,表情还是不高兴。)

  我们再来看看,小苹果树还请了谁,它又能不能为老苹果树治好病呢?(啄木鸟)怎么看出来的?几天后,老苹果树的病全好了。她又有了精神,高高地抬起头来,叶子也长得又嫩又绿,结满了苹果。

  4、小结:

  看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原来喜鹊只会捉树叶上的虫子,猫头鹰只会捉鼠和蛇,啄木鸟会捉树干里的虫子,它们的本领真大,所以你们才喜欢它们。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5、课后作业: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知道鸟类的本领真大。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爸爸的工作及生活情况。

  2.乐意与同伴分享有关爸爸的事情,激发幼儿对爸爸的感情。

  3.能够连贯地、完整的讲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爸爸的所有信息。

  2.物质准备:厨师爸爸的图片;各种职业的男性图片;各种在家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导语:今天有一个话题,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你们的爸爸是什么职业的?每个人用一句完整的话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爸爸是干什么的。

  二、分享厨师爸爸的信息及图片的内容。

  1.描述厨师爸爸,引导幼儿理解厨师爸爸的工作。

  2.幼儿共同分享自己爸爸的职业。

  3.出示各种职业的男性图片。

  三、了解了解自己的爸爸。

  1.出示各种在家时的图片。

  2.对幼儿完成的情况进行讲述。

  3.选择不好的休息方式,让幼儿劝劝爸爸尽量少做。

  4.按照幼儿的选项,说说爸爸在家做得最少的事情。

  5.幼儿分享在家帮爸爸做的事情

  四、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明白一个家庭怎么做才能和谐、幸福。

  1.将幼儿分成一男一女的组合,组成“新家庭”。

  2.创设问题,让幼儿选择由哪个角色去做。

  五、教师总结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点很高,对老师的问题回应很积极,孩子们对爸爸的了解也很贴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需再改进。

  1.在活动开始请孩子介绍自己爸爸时,请3个左右的孩子介绍,不用占太多时间

  2.在活动的前半部介绍爸爸爱好时,花费时间较多,应该表述再精简,时间掌控再短一点。

  3.让孩子在说爸爸的时候,教师要正面的引导。

  4.在结尾让孩子做未来的爸爸与妈妈时,让孩子有时间去回味爸爸对自己的“爱”,从而萌发自己对爸爸的爱!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

  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在家里和幼儿园里都很常见,圆溜溜的蛋宝宝惹人喜爱,不仅美味还会孵出小鸡来,这一切都吸引着爱探索的幼儿。这些都为我们即将展开的主题奠定了生活化、情境化的基础。为了让幼儿更全面的了解蛋,我选择了故事《半个蛋壳》,把蛋壳易碎的特点巧妙的隐含在故事中,让幼儿跟着小老鼠一起欣赏与理解。平常在家里,蛋壳是被丢弃的,幼儿不会感受到蛋壳的用处,以小老鼠皮皮与蛋壳的趣事为载体,赋予鲜活的`形象与生动的场景,让幼儿发现原来看似没用的蛋壳也是很好玩的。

  活动目标

  (一)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二)乐意表述自己的想法,知道蛋壳易碎的特点。

  活动准备

  (一)与家长一起收集、清理蛋壳,并带到幼儿园里来。

  (二)半个蛋壳实物;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半个蛋壳,幼儿想象

  1.这是什么?你觉得这半个蛋壳像什么?可以把它当成什么?

  2.半个蛋壳真好玩,像那么多东西啊!

  3.想知道小老鼠皮皮把蛋壳当什么了吗?我们请皮皮来告诉大家。

  (二)欣赏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他把蛋壳当成什么?它为什么把蛋壳当成帽子?我们一起来学皮皮把蛋壳当成帽子来戴吧!(请幼儿学说“皮皮把蛋壳当成了帽子”,并做戴帽子动作)

  2.他走啊走,来到哪里?它想过河,可是没有小船,也没有桥怎么过河呢?谁来帮他想想办法?我们来看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过河的。(播放课件)皮皮也很会动脑筋啊,想到了这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学皮皮划蛋壳船过河吧!

  3.过了河,皮皮爬上了小山,走的真累,怎样下山又快又省力呢?(幼儿讨论)皮皮把蛋壳又当作了什么?

  4.皮皮把半个蛋壳带回了家,它又会把它当成什么呢?

  5.故事里,皮皮把半个蛋壳都当成了哪些东西?那最后半个蛋壳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蛋壳的旅行

  师幼游戏,跟着皮皮和蛋壳去旅行。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3

  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1、布置春天的场景。

  2、配乐诗朗诵。

  3、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猜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来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1)欣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

  (2)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我们一起看看(欣赏)。谁在春天里笑了?还有谁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样笑的`?小池塘为什么笑?

  (3)播放第三段。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2、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美。

  3、引导幼儿用问答式学念儿歌,体验儿歌带来的情趣。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书,引起兴趣。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幼儿用书图片),请幼儿观看(捉小鸡)对了,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捉小鸡》,你们想知道儿歌里是怎么念的吗?一起来老师念一遍。

  二、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1、教师完整朗读儿歌《捉小鸡》,幼儿欣赏。

  教师: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这首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呢?

  2、结合用书边讲述边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

  教师: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呢?鸡蛋呢?(猫吃了)猫呢?(钻洞了)洞呢?(草塞了)草呢?(牛吃了)牛呢?(上山了)山呢?水冲垮了)水呢?(浇菜子了)菜子呢?(打油了)油呢?(点灯了)灯呢?(风吹熄了)风呢?(上天了)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子来回答。带领幼儿回答。请幼儿学说儿歌里的'句子。

  3、儿歌里的“?”“。”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鸡蛋呢“?”,猫吃了“。”,

  教师小结:前面一句呀,是指别人问的问题,后面用了问号,后一句呢,回答了前面的问题,用了句号,也告诉别人这句话说完了!

  三、完整朗诵儿歌内容。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内容,幼儿边看图边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四、幼儿朗诵儿歌。

  1、请个别幼儿朗诵。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那谁来完整的把它念出来呢?(请个别幼儿朗诵)

  2、全班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教师:现在我们集体来念一念。

  五、幼儿表演儿歌。

  教师:学会了这首儿歌,我们一起念儿歌一起来边表演吧!我们可以怎么来表演呢?(带着幼儿你问我答的朗诵表演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