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07-18 19:59:52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会在音乐中大胆表情感体验。

  2.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切准4/4节奏,能随着音高音低的变化而改变动作。

  二、重点和难点

  这是一段欢快的乐曲,4/4的节奏明显而且有跳跃感。本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熟悉4/4节奏,切准节奏,并且运用欢快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气氛。本教材的难点是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辨析音高官低的变化而改变4/4动作。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录音磁带“钻山洞”乐曲。

  2.制作一个山洞可供幼儿玩耍。

  3.若干乐器、绸带等幼儿自编舞蹈的道具。

  四、设计思路

  为大班的幼儿按排这个教材,最主要的是让幼儿熟悉4/4节奏,因为在儿童作品中很多是2/4节奏,听一听4/4旋律、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节奏型表现4/4拍能更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同时本教材还通过教师录像磁带将乐曲时而弹奏在高音部分,时而弹奏在低音部分,以引起幼儿对乐曲变化的注意,感受音高音低。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熟悉乐曲、感受乐曲——集体活动中共同感受乐曲、表现乐曲——角落

  活动中进一步表现乐曲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用肢体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变化,体验搬新家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与主题相关的经验:多媒体课件、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唱唱跳跳师: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最近遇到一件很高兴的事儿,让我们听着音乐表演他们高兴的样子吧!(和幼儿一起跳律动操《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二、说说做做

  1.出示幼儿作品,引出搬新家。

  师:你们猜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什么这么高兴?

  2.出示乱糟糟的家的画面,引发幼儿大扫除的愿望。师:我们跟着音乐来进行大扫除吧!(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

  3.解析个别动作。

  如擦窗--表现空间和姿态:使用吸尘器--表达肢体的不同动作:拖地板--提升生活经验。

  师:(出示收拾干净的房间图片,用哼唱的形式小结)我们今天大扫除,真呀真高兴。你擦窗来我拖地,房间变干净。

  4.出现搬家卡车画面,引出搬家情景。师:猜猜先搬什么?(播放低沉、缓慢的音乐,与幼儿讨论怎样表现搬大大、重重的东西:播放轻快、跳跃的音乐,讨论如何表现搬小小、轻轻的东西。)师:(出示漂亮的新家,以哼唱形式小结)你搬我搬大家搬,家具放整齐。大家一起来劳动,新家更美丽。

  5.教师表演舞蹈。在前面讨论、表演的基础上连贯地表演,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感受舞蹈语言的魅力。

  三、唱唱乐乐

  伴随着《吉祥三宝》的旋律,与幼儿一起对唱《我们的新家》。在快乐、温馨的'情感氛围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2、根据歌词自编动作,体验与朋友共同歌舞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哈罗哈罗》的内容、情感。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或CD。

  活动实录:

  一、哈罗,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跟你的朋友们相互打招呼。

  幼:你好xxx。

  幼:握握手,你好,你好。

  幼:抱一抱,亲一亲。

  师:你们有这么多和好朋友打招呼的方式呀,真是些有礼貌的宝宝。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哈罗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不信,你们听听看。”

  活动评析:

  第一环节以简单的“打招呼”的形式进行,直入主题,使幼儿的思绪逐步自然地进入活动的情境中,幼儿也有浓厚的兴趣。

  二、朋友见面真开心

  1、欣赏歌曲第一遍,感受乐曲旋律。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

  幼:好听。

  师:你在这首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幼:哈罗,哈罗,哈罗,哈罗。

  幼:拉起小小手,我们一起来唱歌……

  2、欣赏歌曲第二遍,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做动作。

  师:你想和你身边的好朋友打招呼,一起表演《哈罗哈罗》吗?

  幼:想,那跟着音乐一起来吧。

  这首歌曲曲风欢快活泼,幼儿在第一遍倾听歌曲的时候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演唱的欲望。在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做出了与歌词意境相匹配的动作。

  三、一起来唱《哈罗哈罗》

  1、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一遍。

  师:宝宝们,你们想不想把这首歌学会,下次表演的时候就可以边唱边表演,更加的有趣呢?

  幼:想。

  师:那我们先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念一念歌词。

  师:歌曲中有几个哈罗?

  幼:8个……

  师:那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怎样唱才会好听?

  幼:开心的唱。

  幼:高兴地唱……

  2、带领幼儿一起唱歌,要求唱清歌词,唱得连贯。

  师:朋友见面真开心呀,让我们一起开心的唱起来。

  3、和幼儿一起用轻松欢快的歌声进行演唱,并感受与朋友一起唱歌跳舞的快乐情绪。

  师:今天这么高兴,想不想和你的好朋友边唱边跳呀?

  幼:想。

  通过有节奏的跟音乐念歌词,学唱歌曲与动作的'表现幼儿很快便记住了歌词的内容,对下面的歌曲表演奠定了较好的前提。最后的表演环节采用了邀请的游戏形式,交换伙伴,共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四、谁的动作最好看。

  1、幼儿自由结伴一起自编动作演唱歌曲。

  2、欣赏、交流幼儿自编的动作。

  3、交换伙伴,共同歌唱、舞蹈,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活动评析:

  再次在轻松有趣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歌曲,感受到了歌曲活泼欢快的性质。对歌曲的表演将情感又推向了一定的**!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是主体,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就感。最成功的便是我看到了孩子们在乐唱、勤唱、敢唱、善唱,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别的且不说,至少他们是快乐的。我想在快乐中学习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当然也是老师们感兴趣的。通过这次活动,我经过有节奏的跟音乐念歌词,学唱歌曲,孩子们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最后在边唱边表演的环节,我采用邀请的游戏形式,交换伙伴,共同游戏,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同时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交际能力。

  不足:

  形式有点单一。在配上动作要求的方面没有太强调,所以孩子在表现方式方面便显得含蓄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注意提高敏锐度。根据孩子的能力来适时适当的提升教学目标,让孩子不至于满足于课堂上。

  小百科:打招呼见面时喊或说“你好”或“喂”,相互致意。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尝试用形体动作来表现小鱼在水里时安静和快乐的情景。

  2、能积极地参加活动,大胆的表现。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鱼游》

  2、活动室内准备多个鱼缸,放养不同的小鱼,用报纸遮住。

  3、每人一个小鱼的胸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自由地做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进活动室。(兔跳 龟爬 鸭走 )。

  二、熟悉乐曲的旋律。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请你仔细听一听,感觉好象是谁来了?”

  2、欣赏音乐。

  3、教师提问:

  (1)“这段音乐好听吗?”(引导幼儿说出音乐中欢快和优美舒缓的特点)

  (2)“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是谁来了?”(幼儿自由回答,如乌龟、水蛇、水草等)

  (3)“请你跟着音乐把你想到的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表现)

  三、用形体动作尝试表现水中的小鱼。

  1、教师:“那到底是谁来了呢?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好吗?”(幼儿集体数一 二 三 请个别幼儿掀开遮住的鱼缸)“小朋友看,谁来了呀?原来是小鱼和我们来做游戏了,我们赶快去找一条小鱼做朋友吧,看看你的小鱼朋友长得什么样子?”(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地去观察小鱼,给它们喂食)

  2、教师:“你的小鱼长得怎样?身上有什么?你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示?(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来表示小鱼)

  3、集体听音乐表现

  4、提问:“你知道小鱼在水中会做些什么事吗?安静的时候会干吗?高兴的时候又会做什么呢?”(请幼儿自由的找小鱼进行观察)

  5、“小鱼安静的.时候会做什么?(休息 睡觉)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对优美形象的动作集体进行模仿)“小鱼在水中休息睡觉时,我们可以用音乐中的哪一段来表示呢?(优美舒缓A段)

  6、请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地用动作表演

  7、“那高兴的时候又会做些什么事情?(吃东西 吐泡泡 游来游去)我们可以用音乐中的那一段来表示?”(欢快B段)

  8、幼儿自由地听着音乐表演动作

  四、游戏《快乐的小鱼》

  1、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小鱼的秘密,尝试了用动作来表示安静和快乐的小鱼,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条小鱼呀?(集体戴上胸饰表示一条小鱼)

  2、幼儿完整地听音乐表演,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动作。

  3、请幼儿自由地邀请其他的小鱼共同表演。(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2)用歌声、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

  (3)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做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及掌握雨伞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难度: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尝试能力。

  活动准备

  (1) 音乐DO RE MI:《下雨歌》

  (2) CD《下雨歌》

  (3) 打击乐器:小玲、沙球、鼓及雨伞。

  教学反思

  活动前就让孩子感受了一下,下雨时:所听到的一些声音,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声音后,我也留了些悬念让孩子课后去大胆联想,并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声音,也就是让孩子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下雨时的不同乐趣。

  在本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唱歌曲,使幼儿在玩玩唱唱、不知不觉中学会唱歌曲。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高,同时,幼儿不仅认识了伞的各种特征及尝试伞的其他用途,也能够模仿雨打在伞面上的声音,从而得到了快乐,孩子的表现欲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整节课下来,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孩子尝试伞的其他用途的时候,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大胆、自信心不够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培养孩子探索大胆尝试的.能力这一块的想象力,找到了改善不足的方向,相信今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会有更深的进步的。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6

  设计意图:

  积极回应孩子们的兴趣——设计活动满足孩子体验、表现“划龙舟”的愿望。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儿歌《过端午》改编成了旋律欢快的歌曲,并自己录制了改编版《过端午》;活动中,用图卡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用沙锤来表现“划龙舟”的热闹氛围。希望通过和孩子一起学习歌曲、表现歌曲充分体验划龙舟的习俗和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过端午》,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2.感知×× 和 ×O 的节奏,并能初步表现。

  重点难点

  表现×× 和 ×O 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划龙舟视频、音乐《过端午》、图谱、沙锤;

  2.经验准备:幼儿对划龙舟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已学习儿歌《过端午》。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划龙舟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儿歌《过端午》。我们一起去看看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

  2.和幼儿聊聊划龙舟场景,引导幼儿了解划龙舟的角色分工。他们是怎样划龙舟的?

  幼:有人划龙舟,有人敲锣鼓什么时候要划龙舟呢?

  幼:端午节

  我们之前学过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意图:从观看划龙舟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划龙舟经验,引出儿歌《过端午》。】

  二、学习歌曲

  1.初步欣赏、感知歌曲。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歌曲《过端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不一样的《过端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小声跟唱歌曲。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小声地唱一唱这首歌吧!

  (2)重复练习,熟悉歌词内容。

  刚才我听到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好听,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试试吧,老师来找找谁的声音最好听呢!

  (3)学习歌曲节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图谱,重点引导幼儿学习×× 和 ×O 的节奏。

  ①教师用引导幼儿用拍手表示×、用握拳表示 0,带领幼儿用“拍手”

  “握拳”方式练习两遍节奏难点部分。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当我们看到“粽子”就拍手,看到“0” 就握拳,我们来试一试,看看谁做得最棒,张老师要找找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哦!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完整进行一遍节奏练习。

  ③跟随音乐完整进行一遍节奏练习。

  3.再次演唱歌曲

  (1)将歌词加入节奏图谱中,师幼共同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注意关注幼儿是否表现出休止部分,并适度进行针对性指导。

  (2)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演唱一遍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练习、跟唱环节,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和节奏,感 受歌唱活动带来的乐趣;借助节奏图谱,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难点——休 止符】

  三、用乐器——沙锤表现歌曲

  1.教师出示沙锤,并示范一边用沙锤打拍子一边唱歌,间奏做划船的动作。

  这是谁呀?沙锤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我们来听听它们是怎么唱的呢?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根据节拍摇沙锤,间奏时做划船的动作。沙锤宝宝唱歌真好听,我们班还有很多沙锤宝宝来到了我们班,想和我们一起唱歌,我们请它们出来吧!

  3.分成两组,以划龙舟的形式,一边摇沙锤一边唱歌并走出教室。 我们一起来一场划龙舟比赛吧!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沙锤演奏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 使用乐器的过程中,幼儿能进一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 趣】

  附:歌曲

  过端午

  曲:张婕

  1=b E 2/4

  1 15.0 | 3 31 0 | 2 22 0 | 7.7. 5.0 |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锣鼓。

  1 05.0 | 3 31 0 | 5 54 2 | 1 11 0 |

  一二三四五,你来划船我打鼓。

  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因为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中,我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从熟悉歌曲到解决难点问题,到大胆表现歌曲,过程体现出小步递进、层层深入,这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的。所以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比较愉悦,参与积极性比较高,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一些反思:

  一、创编旋律,“悦享”音乐

  音乐能熏陶幼儿的情操。本次活动,我契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儿歌

  《过端午》大胆创编旋律,改编成了歌曲。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幼儿充分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喜欢这首歌曲。从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 孩子喜欢《过端午》这个音乐活动,并且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图文并茂,“解读”音乐利用节奏图卡,分解难点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掌握休止符的表现。活动中,我利用节奏图卡帮助幼儿了解《过端午》这首歌的节奏,并通过看图、拍手等多种方式尝试理解和表现休止符,大部分幼儿通过这种方式基本能够掌握休

  止符表现。

  三、乐器演奏,“趣玩”音乐

  为了增强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给幼儿搭建大胆表现音乐的平台, 我在活动后半部分投放了乐器,让幼儿尝试演奏,在感受演奏乐器的同时大胆表达表现乐曲,深化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环节,积极专注参与其中,乐于用乐器进行演奏,从他们的演奏中可以观察到孩子基本掌握了歌曲节奏。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7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 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及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节奏感。

  3、 引导幼儿了解乐曲中重音出现的规律,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表现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

  1、 猫和老鼠布偶。

  2、 打击乐器:鼓、沙锤、双响筒、铃鼓等。

  3、 道具:报纸棒、塑料玩具、苍蝇拍、蛋糕盒、帽子等。

  4、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捉老鼠。讨论:这

  段音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猫是怎样捉老鼠的?

  2、 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讨论:追老鼠和打老鼠时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3、 教师与幼儿共同听音乐用手指玩游戏,引导幼儿了解重音出现的规律,熟悉音乐形象。

  4、 为幼儿提供游戏道具,引导幼儿再次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捉老鼠?你准备怎么打老鼠呢?一个人去还是和朋友一起去?

  5、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鼓励幼儿用打击乐器来表现音乐形象。

  6、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音乐作品--拨弦。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在歌曲间奏处加上动作把握间奏处的停顿。

  2、通过活动掌握音名1、2、3的唱名Da Re Mi,感知三个音的高低。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卡片Da Re Mi。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

  胡老师带小朋友们进教室做游戏喽!

  二、感知Da Re Mi。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好朋友,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可是现在它们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叫出来。教师按歌曲节奏说出部分歌词:“我们在一起,去找好朋友。好朋友,好朋友,你们在哪里,你们在哪里?”声音太小没听见,我们大声一些再来一次。

  2、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还有另外的名字呢!(教师逐个唱)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就是这样称呼它们的,Da Re Mi就是它们的唱名。

  3、感知三个音的`高低,识记三个音的音名、唱名。小朋友认识它们了吗?你们知道好朋友的家在哪里吗?我们把好朋友送回家。教师和幼儿问答: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三、学习演唱歌曲。

  1、好朋友来了真开心!胡老师要唱唱好朋友的歌了,听!

  2、教师完整范唱歌曲一遍。

  3、这首歌里的好朋友是谁呀?那这首歌的名字就叫Da Re Mi。

  4、再来听一听,这首歌什么地方没有唱,不唱的时候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没有唱的地方称它为歌曲的间奏,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动作呢?Da Re Mi一个比一个高,像是在爬高楼一样……

  5、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好听的歌曲,间奏时做往上爬的动作。

  6、表演歌曲。站起来一边唱一边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做游戏。

  1、教师将卡片藏在个别幼儿手中,让他们接唱歌曲。

  我们来做个游戏,Da Re Mi藏在了小朋友的手里,等大家喊Da Re Mi时,你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在这里”。

  2、教师请全体幼儿从椅子下取胸饰。

  Da Re Mi藏在了每个小朋友的身上,(请幼儿看看好朋友是谁)等大家喊Da Re Mi时,你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在这里”。

  活动结束:

  我们去找其他小朋友也来玩玩这个游戏吧!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9

  活动目的:

  1.培养规则意识,能与同伴配合协调。

  2.获得对民间游戏的感性经验。

  活动材料:

  彩条若干,《过新年》音乐光盘、轻柔的音乐。

  全体幼儿准备。

  活动建议:

  1.扭起来

  教师播放音乐《过新年》,手拿彩带扭秧歌,把欢快的喜气洋洋的精神表达出来,以激发幼儿扭秧歌的*。

  2.武动彩带

  每个幼儿拿彩条,排成一纵队,三个教师穿插在中间,随着欢快的'音乐进行曲线走跑交替,排头老师控制好速度和曲线的幅度。幼儿自选两根彩带,随着欢快的音乐四散在场地上挥舞彩带,教师参与其中带动幼儿扭起来。指导幼儿双臂用力挥舞,如画圈、抖动、甩动,双臂高举自传等,彩带随风飘动。

  3.舞动身体

  幼儿分组随音乐扭秧歌,康纳一组早到达终点,为胜队。

  4.放松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随舒缓的音乐放松摆动身体,达到调整的目的。

  (活动中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碰撞。)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活跃了身心,即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感情。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以丝巾为媒介进行表现。

  2.在熟悉音乐结构和乐曲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强与弱,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丝巾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丝巾)别小看它,我的丝巾在音乐里会跳舞哦!我们一起来听听看2.幼儿听音乐。

  二、音乐分析--提问:谁来说说看,音乐中的丝巾从头到尾跳的舞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幼儿根据讲述进行动作创编--提问:听上去感觉很有力的这部分音乐你的丝巾怎么来跳舞?出示图谱除了做这样的动作,同样有力的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跳?(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动作)--提问:播放轻柔的音乐(方法同上)出示图谱总结:听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乐的强,听上去很轻柔的部分是音乐的弱。

  三、一起来条丝巾舞1、丝巾准备好,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丝巾舞,注意强弱的区分。(幼儿分别根据图谱展示)3.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有力的部分由谁来演合适(男孩子),轻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反复游戏数次结束。

  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上一天进行了试教,部分环节在黄老师和学科组长的指导下有了调整和改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教师的引导语恰当,对幼儿的情绪调动很到位。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注重个别儿童的发言,忽视了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和表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担心没有举手的.孩子会回答错问题,导致教师无法顺利的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影响教学展示的效果。其次,这节课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图谱,对于幼儿的记忆和表现会更有帮助的。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初步掌握乐曲的节奏型,能理解乐曲三段体的特征体的特征。

  2、在自由舞蹈动作的创编中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满山谷的图、打击乐乐器。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复习节奏

  1、肢体节奏练习。

  2、老师示范拍手节奏,幼儿跟着打节奏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想去吗?请搭乘好快乐的火车,前往欢乐谷吧!

  二、分段欣赏《欢乐满山谷》初步感受节奏型

  1、通过图片导入,感受欢乐谷欢快热闹气氛,引出榨果汁活动

  师:欢乐谷真热闹,让我们听听都有些谁?(出示图片欢乐谷)有哪些小动物来啦?看,小熊在干什么(榨果汁)

  提问:果汁怎么榨?苹果太大了,机器里塞不下怎么办?

  2、感受节奏a段b段c段的不同

  (1)讨论榨果汁步骤,跟着音乐做第一段动作

  a段:洗水果----削果皮---切水果---榨果汁---出汁

  (2)跟幼儿一起念节奏--如榨榨榨果汁

  师:让我们一起用口诀来作果汁吧。

  (2)完整跟音乐做动作感受b段打嗝干杯和c段送果汁

  三、出示节奏图谱,讨论节奏并用肢体动作表示节奏

  小朋友,你们能用哪些肢体动作来代替这个节奏吗,可以拍哪?

  1、完整的用开火车方式鼓励幼儿自由创造肢体动作

  2、利用乐器第二遍感受节奏型

  四、狂欢舞蹈

  1、与好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打节奏跳舞。

  2、师带领幼儿欢快舞蹈结束。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2

  一直在想,音乐的教学除了图谱记忆法还能有什么可以创新的地方呢?这次的教研活动《画地球》给了自己很多的启发。

  从歌曲名称中不难看出,这次的音乐活动除了"唱",教师还定位在了"画"上,在学会唱歌曲的基础上也掌握了绘画地球的方法,内容很好地将美术与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活动过程:

  1. 导入,熟悉旋律。

  --我们的小手可灵巧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玩一玩手指游戏吧!

  (边听音乐伴奏边做出各种小动物的形态,如:小鸭、小猫、小兔、小鸟)前面的手指游戏算是整个活动的预热环节,在手指游戏的同时播放音乐伴奏无形之中让幼儿初步地熟悉了音乐的旋律,为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2. 学唱歌曲。

  --接下去我们又要和小手来玩一玩游戏了。请大家看看我用小手画出了什么?

  --老师拿出笔,边示范唱边画出歌词内容。(唱到蓝天、白云先停住)--猜猜看,我画的`是什么呀?(地球)--地球上有这么多不同的景物,美不美?我们大家都住在这么美丽的地球上,就像一个大家园,感觉幸福吗?老师马上唱出最后两句歌词。

  --你们有没有发现我刚才在一边画地球的时候还一边怎么样?对了,我把画地球的事情还唱了出来呢。好听吗?我们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来听一听吧。

  --第二遍完整倾听歌曲。

  --现在你知道地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先要画什么?地球上有些什么?(说说大树、山坡、绿水 青山、花坛 草坪蓝天 白云--我们先一起来听着音乐把画地球的事情说一说吧。念歌词一遍。

  先将歌词集体念一遍也是为了了帮助幼儿梳理歌词,便于学唱歌曲--这么美丽的地球,我们赶快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吧。播放音乐,看图谱唱一唱。

  --地球上的景物很多,我们要把每一种景物都唱清楚,嘴巴张圆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第二遍。

  对于歌唱的要求,教师只是在活动中提了一下,却没有更加细致地告诉幼儿应该如何用好听的声音唱,如:可采用对比的演唱法来示范唱,让幼儿自己说说看哪种声音唱更好听;或者对个别唱歌声音好听的幼儿给予表扬或者一个拥抱,鼓励其他的孩子也能做到这样,从而更快地提高更多孩子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的竖方向唱一唱。

  --刚才我们唱这些景物的时候,这些图画是怎么看的?(横着)那我想考考大家,能不能竖着看这些景物唱一唱呢?那我们先按着顺序来说说看。

  --竖着看图唱一唱。很多小朋友还是能唱出来的。

  引导幼儿按照横着唱的顺序演唱,再竖着唱,很好地帮助幼儿了解到认识事物的顺序,不光在本次活动中有所体现,然而也给予了孩子一个看事物顺序的经验。

  3. 创编歌词。

  --地球上除了有大树山坡、绿水青山,你们说还会有什么呢?

  --那我们也来试试把自己想到的美丽的事物画到圆圆的地球上吧,好吗?

  --老师想请一组小朋友合作来完成,每个小朋友想好一种画在小纸上,然后贴到地球上。我们在贴的时候能学学老师这里的地球,是怎么贴的?(也给它们排成两条直直的队伍,手拉手)你们还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唱的景物有没有重复啊?都是不一样的,那你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想的和别人的不一样,会吗?画好以后先一组一起唱一唱。

  在这里,教师将要求讲得非常清楚,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想到更多美好的事物,避免重复的事物唱出来就不美了。

  --幼儿创作,鼓励幼儿大胆唱出来。

  --先画好的幼儿可以同伴之间相互唱一唱。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唱一唱。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认知: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

  技能:能拍出“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情感: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人格:能大方地表现自己。

  养成教育目标: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活动准备:

  1、若干青蛙的图片、操作卡片。

  2、乐谱。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室:小青蛙

  2、练声《小青蛙唱歌》

  3、学唱新歌

  ①出示图画,创设情境:池塘边,有许多青蛙在说悄悄话,有的说:“呱呱呱”,好像是说:“天亮了。”还有的青蛙在说:“呱呱呱呱呱”,好像是说:“太阳出来啦”。青蛙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真有趣。

  ②教师范唱歌曲一次,并用拍节奏的方法拍出“X X |X— |”, X X X X | X— |”两处。

  ③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并正确地拍出“X X |X— |”, X X X X | X— |”两处,引导幼儿学会用疑问的`口气讲:“说什么呀?”

  ④幼儿跟着钢琴的伴奏完整地唱一次。

  ⑤分组表演唱。

  4、复习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

  5、游戏《小老鼠和小花猫》

  活动反思:

  能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能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掌握了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

  能拍出“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能大方地表现自己。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旋律,尝试随着三拍子的音乐按下雨、浇花和喝水的情节做动作。

  2.将日常观察到的雨点下落情景用舞蹈动作表演,通过夸大动作幅度来表现不同的雨点落下时的姿势,以及小花喝水时快乐的神态。

  3.在表演中体验小雨对花的关爱以及花对小雨的感激之情。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过下雨景象或观察过浇花过程。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乐曲《小雨和花》,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

  师:“小雨在干什么?”

  二、欣赏课件,熟悉乐曲的内容

  师:“小雨和小花在做什么?”

  三、教师引导幼儿创编A段小雨落下的动作。

  1.教师启发幼儿做小雨落下的动作。

  师:小雨是怎样落下的?从哪儿落到哪儿呢?

  2.教师唱谱,幼儿重点练习按乐句做小雨由上而下落下的动作。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口吻检查幼儿是否在乐曲休止的时候蹲下。

  师:小雨有没有落下来啊?怎么落下来的?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A段,重点带领幼儿通过手部抖动、摇手腕等动作表现小雨。并练习边走边做小雨落下的动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示花喝水时快乐的样子。

  师:小花喝水吗?那你们来做做小花喝水时高兴的样子。

  2.教师做雨点的.动作,幼儿练习随雨点方位调整自己身体的姿态。

  师:小雨点来了,小花要看这小雨点。小雨点在哪个方向,小花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和小雨点做游戏。

  3.幼儿随音乐完整地练习B段。教师引导幼儿从动作、表情上表现出快乐和感激之情。

  师:花开心是什么样子?除了可以用动作表示,也可以用什么样表情让人感觉小花很快乐呢?

  五、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表演两次。

  1.教师分配角色,指导扮演花的幼儿散点站位。

  2.教师引导一部分幼儿当小雨,然后随音乐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赞美的语言和积极的神态对幼儿的表演给予及时的肯定。

  3.交换角色,听音乐再次完整地表演。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帮助幼儿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表现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动作。幼儿能用不同的动作创编小雨落下来的动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时候,小花喝水和长大的动作幼儿表现动作不明显。特别在分角色表演时,孩子没有分清两段音乐的区别,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动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5

  教学目的:

  1、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音乐,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2、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3、音乐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形象,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作,在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

  大象头饰、小鸡、老鼠、小猫、小狗、小蜜蜂、小兔、狮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师模仿大象的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猜我是谁呀?(咳)对了,我就是大象伯伯,今天我们动物们要开一个联欢会想邀请你们参加,愿意吗?

  二、学习新歌《动物说话》

  (一)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下面我们就请出第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他是谁呀?(小鸡)小鸡是怎么说话的呀?(叽叽叽)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说: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

  (二)听范唱大家知道吗?小鸡不仅会说话,它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范唱)

  (三)试着演唱歌曲

  1、刚才,小朋友们听的特别认真,我们试着唱一唱好吗?

  2、谁知道小鸡是长什么样的?(毛茸茸,尖尖的嘴)那好大家边唱边把小鸡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教师伴奏)

  3、幼儿创编歌词。

  师:你还知道什么小动物会唱歌呀?

  三、想象小动物的形象,理解音乐。

  (一)森林那么大,一点都不热闹,再请出一些小动物行吗?

  师:听森林里来了谁?教师范唱。请大家轻轻的把眼睛闭上感觉又出现了什么动物?表演本段音乐。

  (二)听作品辨别小动物老师发现大家特别有想象力,还特别喜爱动物,有很多伟大的作曲家也特别的喜爱小动物,他们写了很多描写小动物的曲子,都有什么呀?我们来听听谁第一个出场啦!

  1、放小蜜蜂音乐,音乐里呀用小提琴的演奏模仿了小蜜蜂抖动翅膀的`样子听出来了吗?

  2、听小狗音乐。你们听又有谁来了?怎么听出来的?谁能学学小狗的动作?

  3、咱们再请出一个动物,听?是谁呀?小老鼠、小花猫

  四、看动物软件刚才,我们唱的听的特别认真,森林里的动物们真的来参加我们的联欢会了。

  五、扮演小动物开动物联欢会老师表演兔子妈妈并担任解说。

  动物联欢会就要开始了,今天就由森林之王主持大会。

  小狗第一个来表演节目,他迫不及待的手舞足蹈起来了(放音乐小狗乖乖)森林里乌龟大哥和小兔子商议比赛呢?你看他们来了。

  小蜜蜂们来到大森林里准备收集花粉采蜜呢!(放音乐)动物联欢回快要结束了小动物门全体起立站到台前一起联欢,最后动物们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02-07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03-17

幼儿园音乐教案中班01-07

幼儿园中班教案音乐05-28

【热门】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03-26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08-10

买菜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06-22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树叶》06-24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推荐]07-07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及反思05-17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会在音乐中大胆表情感体验。

  2.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切准4/4节奏,能随着音高音低的变化而改变动作。

  二、重点和难点

  这是一段欢快的乐曲,4/4的节奏明显而且有跳跃感。本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熟悉4/4节奏,切准节奏,并且运用欢快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气氛。本教材的难点是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辨析音高官低的变化而改变4/4动作。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录音磁带“钻山洞”乐曲。

  2.制作一个山洞可供幼儿玩耍。

  3.若干乐器、绸带等幼儿自编舞蹈的道具。

  四、设计思路

  为大班的幼儿按排这个教材,最主要的是让幼儿熟悉4/4节奏,因为在儿童作品中很多是2/4节奏,听一听4/4旋律、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节奏型表现4/4拍能更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同时本教材还通过教师录像磁带将乐曲时而弹奏在高音部分,时而弹奏在低音部分,以引起幼儿对乐曲变化的注意,感受音高音低。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熟悉乐曲、感受乐曲——集体活动中共同感受乐曲、表现乐曲——角落

  活动中进一步表现乐曲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用肢体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变化,体验搬新家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与主题相关的经验:多媒体课件、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唱唱跳跳师: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最近遇到一件很高兴的事儿,让我们听着音乐表演他们高兴的样子吧!(和幼儿一起跳律动操《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二、说说做做

  1.出示幼儿作品,引出搬新家。

  师:你们猜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什么这么高兴?

  2.出示乱糟糟的家的画面,引发幼儿大扫除的愿望。师:我们跟着音乐来进行大扫除吧!(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

  3.解析个别动作。

  如擦窗--表现空间和姿态:使用吸尘器--表达肢体的不同动作:拖地板--提升生活经验。

  师:(出示收拾干净的房间图片,用哼唱的形式小结)我们今天大扫除,真呀真高兴。你擦窗来我拖地,房间变干净。

  4.出现搬家卡车画面,引出搬家情景。师:猜猜先搬什么?(播放低沉、缓慢的音乐,与幼儿讨论怎样表现搬大大、重重的东西:播放轻快、跳跃的音乐,讨论如何表现搬小小、轻轻的东西。)师:(出示漂亮的新家,以哼唱形式小结)你搬我搬大家搬,家具放整齐。大家一起来劳动,新家更美丽。

  5.教师表演舞蹈。在前面讨论、表演的基础上连贯地表演,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感受舞蹈语言的魅力。

  三、唱唱乐乐

  伴随着《吉祥三宝》的旋律,与幼儿一起对唱《我们的新家》。在快乐、温馨的'情感氛围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2、根据歌词自编动作,体验与朋友共同歌舞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哈罗哈罗》的内容、情感。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或CD。

  活动实录:

  一、哈罗,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跟你的朋友们相互打招呼。

  幼:你好xxx。

  幼:握握手,你好,你好。

  幼:抱一抱,亲一亲。

  师:你们有这么多和好朋友打招呼的方式呀,真是些有礼貌的宝宝。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哈罗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不信,你们听听看。”

  活动评析:

  第一环节以简单的“打招呼”的形式进行,直入主题,使幼儿的思绪逐步自然地进入活动的情境中,幼儿也有浓厚的兴趣。

  二、朋友见面真开心

  1、欣赏歌曲第一遍,感受乐曲旋律。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

  幼:好听。

  师:你在这首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幼:哈罗,哈罗,哈罗,哈罗。

  幼:拉起小小手,我们一起来唱歌……

  2、欣赏歌曲第二遍,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做动作。

  师:你想和你身边的好朋友打招呼,一起表演《哈罗哈罗》吗?

  幼:想,那跟着音乐一起来吧。

  这首歌曲曲风欢快活泼,幼儿在第一遍倾听歌曲的时候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演唱的欲望。在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做出了与歌词意境相匹配的动作。

  三、一起来唱《哈罗哈罗》

  1、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一遍。

  师:宝宝们,你们想不想把这首歌学会,下次表演的时候就可以边唱边表演,更加的有趣呢?

  幼:想。

  师:那我们先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念一念歌词。

  师:歌曲中有几个哈罗?

  幼:8个……

  师:那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怎样唱才会好听?

  幼:开心的唱。

  幼:高兴地唱……

  2、带领幼儿一起唱歌,要求唱清歌词,唱得连贯。

  师:朋友见面真开心呀,让我们一起开心的唱起来。

  3、和幼儿一起用轻松欢快的歌声进行演唱,并感受与朋友一起唱歌跳舞的快乐情绪。

  师:今天这么高兴,想不想和你的好朋友边唱边跳呀?

  幼:想。

  通过有节奏的跟音乐念歌词,学唱歌曲与动作的'表现幼儿很快便记住了歌词的内容,对下面的歌曲表演奠定了较好的前提。最后的表演环节采用了邀请的游戏形式,交换伙伴,共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四、谁的动作最好看。

  1、幼儿自由结伴一起自编动作演唱歌曲。

  2、欣赏、交流幼儿自编的动作。

  3、交换伙伴,共同歌唱、舞蹈,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活动评析:

  再次在轻松有趣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歌曲,感受到了歌曲活泼欢快的性质。对歌曲的表演将情感又推向了一定的**!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是主体,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就感。最成功的便是我看到了孩子们在乐唱、勤唱、敢唱、善唱,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别的且不说,至少他们是快乐的。我想在快乐中学习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当然也是老师们感兴趣的。通过这次活动,我经过有节奏的跟音乐念歌词,学唱歌曲,孩子们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最后在边唱边表演的环节,我采用邀请的游戏形式,交换伙伴,共同游戏,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同时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交际能力。

  不足:

  形式有点单一。在配上动作要求的方面没有太强调,所以孩子在表现方式方面便显得含蓄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注意提高敏锐度。根据孩子的能力来适时适当的提升教学目标,让孩子不至于满足于课堂上。

  小百科:打招呼见面时喊或说“你好”或“喂”,相互致意。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尝试用形体动作来表现小鱼在水里时安静和快乐的情景。

  2、能积极地参加活动,大胆的表现。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鱼游》

  2、活动室内准备多个鱼缸,放养不同的小鱼,用报纸遮住。

  3、每人一个小鱼的胸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自由地做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进活动室。(兔跳 龟爬 鸭走 )。

  二、熟悉乐曲的旋律。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请你仔细听一听,感觉好象是谁来了?”

  2、欣赏音乐。

  3、教师提问:

  (1)“这段音乐好听吗?”(引导幼儿说出音乐中欢快和优美舒缓的特点)

  (2)“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是谁来了?”(幼儿自由回答,如乌龟、水蛇、水草等)

  (3)“请你跟着音乐把你想到的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表现)

  三、用形体动作尝试表现水中的小鱼。

  1、教师:“那到底是谁来了呢?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好吗?”(幼儿集体数一 二 三 请个别幼儿掀开遮住的鱼缸)“小朋友看,谁来了呀?原来是小鱼和我们来做游戏了,我们赶快去找一条小鱼做朋友吧,看看你的小鱼朋友长得什么样子?”(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地去观察小鱼,给它们喂食)

  2、教师:“你的小鱼长得怎样?身上有什么?你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示?(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来表示小鱼)

  3、集体听音乐表现

  4、提问:“你知道小鱼在水中会做些什么事吗?安静的时候会干吗?高兴的时候又会做什么呢?”(请幼儿自由的找小鱼进行观察)

  5、“小鱼安静的.时候会做什么?(休息 睡觉)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对优美形象的动作集体进行模仿)“小鱼在水中休息睡觉时,我们可以用音乐中的哪一段来表示呢?(优美舒缓A段)

  6、请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地用动作表演

  7、“那高兴的时候又会做些什么事情?(吃东西 吐泡泡 游来游去)我们可以用音乐中的那一段来表示?”(欢快B段)

  8、幼儿自由地听着音乐表演动作

  四、游戏《快乐的小鱼》

  1、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小鱼的秘密,尝试了用动作来表示安静和快乐的小鱼,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条小鱼呀?(集体戴上胸饰表示一条小鱼)

  2、幼儿完整地听音乐表演,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动作。

  3、请幼儿自由地邀请其他的小鱼共同表演。(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2)用歌声、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

  (3)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做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及掌握雨伞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难度: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尝试能力。

  活动准备

  (1) 音乐DO RE MI:《下雨歌》

  (2) CD《下雨歌》

  (3) 打击乐器:小玲、沙球、鼓及雨伞。

  教学反思

  活动前就让孩子感受了一下,下雨时:所听到的一些声音,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声音后,我也留了些悬念让孩子课后去大胆联想,并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声音,也就是让孩子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下雨时的不同乐趣。

  在本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唱歌曲,使幼儿在玩玩唱唱、不知不觉中学会唱歌曲。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高,同时,幼儿不仅认识了伞的各种特征及尝试伞的其他用途,也能够模仿雨打在伞面上的声音,从而得到了快乐,孩子的表现欲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整节课下来,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孩子尝试伞的其他用途的时候,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大胆、自信心不够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培养孩子探索大胆尝试的.能力这一块的想象力,找到了改善不足的方向,相信今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会有更深的进步的。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6

  设计意图:

  积极回应孩子们的兴趣——设计活动满足孩子体验、表现“划龙舟”的愿望。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儿歌《过端午》改编成了旋律欢快的歌曲,并自己录制了改编版《过端午》;活动中,用图卡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用沙锤来表现“划龙舟”的热闹氛围。希望通过和孩子一起学习歌曲、表现歌曲充分体验划龙舟的习俗和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过端午》,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2.感知×× 和 ×O 的节奏,并能初步表现。

  重点难点

  表现×× 和 ×O 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划龙舟视频、音乐《过端午》、图谱、沙锤;

  2.经验准备:幼儿对划龙舟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已学习儿歌《过端午》。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划龙舟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儿歌《过端午》。我们一起去看看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

  2.和幼儿聊聊划龙舟场景,引导幼儿了解划龙舟的角色分工。他们是怎样划龙舟的?

  幼:有人划龙舟,有人敲锣鼓什么时候要划龙舟呢?

  幼:端午节

  我们之前学过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意图:从观看划龙舟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划龙舟经验,引出儿歌《过端午》。】

  二、学习歌曲

  1.初步欣赏、感知歌曲。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歌曲《过端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不一样的《过端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小声跟唱歌曲。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小声地唱一唱这首歌吧!

  (2)重复练习,熟悉歌词内容。

  刚才我听到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好听,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试试吧,老师来找找谁的声音最好听呢!

  (3)学习歌曲节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图谱,重点引导幼儿学习×× 和 ×O 的节奏。

  ①教师用引导幼儿用拍手表示×、用握拳表示 0,带领幼儿用“拍手”

  “握拳”方式练习两遍节奏难点部分。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当我们看到“粽子”就拍手,看到“0” 就握拳,我们来试一试,看看谁做得最棒,张老师要找找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哦!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完整进行一遍节奏练习。

  ③跟随音乐完整进行一遍节奏练习。

  3.再次演唱歌曲

  (1)将歌词加入节奏图谱中,师幼共同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注意关注幼儿是否表现出休止部分,并适度进行针对性指导。

  (2)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演唱一遍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练习、跟唱环节,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和节奏,感 受歌唱活动带来的乐趣;借助节奏图谱,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难点——休 止符】

  三、用乐器——沙锤表现歌曲

  1.教师出示沙锤,并示范一边用沙锤打拍子一边唱歌,间奏做划船的动作。

  这是谁呀?沙锤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我们来听听它们是怎么唱的呢?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根据节拍摇沙锤,间奏时做划船的动作。沙锤宝宝唱歌真好听,我们班还有很多沙锤宝宝来到了我们班,想和我们一起唱歌,我们请它们出来吧!

  3.分成两组,以划龙舟的形式,一边摇沙锤一边唱歌并走出教室。 我们一起来一场划龙舟比赛吧!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沙锤演奏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 使用乐器的过程中,幼儿能进一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 趣】

  附:歌曲

  过端午

  曲:张婕

  1=b E 2/4

  1 15.0 | 3 31 0 | 2 22 0 | 7.7. 5.0 |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锣鼓。

  1 05.0 | 3 31 0 | 5 54 2 | 1 11 0 |

  一二三四五,你来划船我打鼓。

  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因为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中,我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从熟悉歌曲到解决难点问题,到大胆表现歌曲,过程体现出小步递进、层层深入,这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的。所以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比较愉悦,参与积极性比较高,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一些反思:

  一、创编旋律,“悦享”音乐

  音乐能熏陶幼儿的情操。本次活动,我契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儿歌

  《过端午》大胆创编旋律,改编成了歌曲。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幼儿充分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喜欢这首歌曲。从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 孩子喜欢《过端午》这个音乐活动,并且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图文并茂,“解读”音乐利用节奏图卡,分解难点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掌握休止符的表现。活动中,我利用节奏图卡帮助幼儿了解《过端午》这首歌的节奏,并通过看图、拍手等多种方式尝试理解和表现休止符,大部分幼儿通过这种方式基本能够掌握休

  止符表现。

  三、乐器演奏,“趣玩”音乐

  为了增强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给幼儿搭建大胆表现音乐的平台, 我在活动后半部分投放了乐器,让幼儿尝试演奏,在感受演奏乐器的同时大胆表达表现乐曲,深化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环节,积极专注参与其中,乐于用乐器进行演奏,从他们的演奏中可以观察到孩子基本掌握了歌曲节奏。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7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 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及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节奏感。

  3、 引导幼儿了解乐曲中重音出现的规律,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表现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

  1、 猫和老鼠布偶。

  2、 打击乐器:鼓、沙锤、双响筒、铃鼓等。

  3、 道具:报纸棒、塑料玩具、苍蝇拍、蛋糕盒、帽子等。

  4、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捉老鼠。讨论:这

  段音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猫是怎样捉老鼠的?

  2、 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讨论:追老鼠和打老鼠时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3、 教师与幼儿共同听音乐用手指玩游戏,引导幼儿了解重音出现的规律,熟悉音乐形象。

  4、 为幼儿提供游戏道具,引导幼儿再次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捉老鼠?你准备怎么打老鼠呢?一个人去还是和朋友一起去?

  5、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鼓励幼儿用打击乐器来表现音乐形象。

  6、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音乐作品--拨弦。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在歌曲间奏处加上动作把握间奏处的停顿。

  2、通过活动掌握音名1、2、3的唱名Da Re Mi,感知三个音的高低。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卡片Da Re Mi。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

  胡老师带小朋友们进教室做游戏喽!

  二、感知Da Re Mi。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好朋友,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可是现在它们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叫出来。教师按歌曲节奏说出部分歌词:“我们在一起,去找好朋友。好朋友,好朋友,你们在哪里,你们在哪里?”声音太小没听见,我们大声一些再来一次。

  2、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还有另外的名字呢!(教师逐个唱)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就是这样称呼它们的,Da Re Mi就是它们的唱名。

  3、感知三个音的`高低,识记三个音的音名、唱名。小朋友认识它们了吗?你们知道好朋友的家在哪里吗?我们把好朋友送回家。教师和幼儿问答: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三、学习演唱歌曲。

  1、好朋友来了真开心!胡老师要唱唱好朋友的歌了,听!

  2、教师完整范唱歌曲一遍。

  3、这首歌里的好朋友是谁呀?那这首歌的名字就叫Da Re Mi。

  4、再来听一听,这首歌什么地方没有唱,不唱的时候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没有唱的地方称它为歌曲的间奏,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动作呢?Da Re Mi一个比一个高,像是在爬高楼一样……

  5、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好听的歌曲,间奏时做往上爬的动作。

  6、表演歌曲。站起来一边唱一边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做游戏。

  1、教师将卡片藏在个别幼儿手中,让他们接唱歌曲。

  我们来做个游戏,Da Re Mi藏在了小朋友的手里,等大家喊Da Re Mi时,你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在这里”。

  2、教师请全体幼儿从椅子下取胸饰。

  Da Re Mi藏在了每个小朋友的身上,(请幼儿看看好朋友是谁)等大家喊Da Re Mi时,你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在这里”。

  活动结束:

  我们去找其他小朋友也来玩玩这个游戏吧!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9

  活动目的:

  1.培养规则意识,能与同伴配合协调。

  2.获得对民间游戏的感性经验。

  活动材料:

  彩条若干,《过新年》音乐光盘、轻柔的音乐。

  全体幼儿准备。

  活动建议:

  1.扭起来

  教师播放音乐《过新年》,手拿彩带扭秧歌,把欢快的喜气洋洋的精神表达出来,以激发幼儿扭秧歌的*。

  2.武动彩带

  每个幼儿拿彩条,排成一纵队,三个教师穿插在中间,随着欢快的'音乐进行曲线走跑交替,排头老师控制好速度和曲线的幅度。幼儿自选两根彩带,随着欢快的音乐四散在场地上挥舞彩带,教师参与其中带动幼儿扭起来。指导幼儿双臂用力挥舞,如画圈、抖动、甩动,双臂高举自传等,彩带随风飘动。

  3.舞动身体

  幼儿分组随音乐扭秧歌,康纳一组早到达终点,为胜队。

  4.放松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随舒缓的音乐放松摆动身体,达到调整的目的。

  (活动中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碰撞。)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活跃了身心,即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感情。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以丝巾为媒介进行表现。

  2.在熟悉音乐结构和乐曲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强与弱,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丝巾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丝巾)别小看它,我的丝巾在音乐里会跳舞哦!我们一起来听听看2.幼儿听音乐。

  二、音乐分析--提问:谁来说说看,音乐中的丝巾从头到尾跳的舞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幼儿根据讲述进行动作创编--提问:听上去感觉很有力的这部分音乐你的丝巾怎么来跳舞?出示图谱除了做这样的动作,同样有力的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跳?(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动作)--提问:播放轻柔的音乐(方法同上)出示图谱总结:听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乐的强,听上去很轻柔的部分是音乐的弱。

  三、一起来条丝巾舞1、丝巾准备好,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丝巾舞,注意强弱的区分。(幼儿分别根据图谱展示)3.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有力的部分由谁来演合适(男孩子),轻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反复游戏数次结束。

  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上一天进行了试教,部分环节在黄老师和学科组长的指导下有了调整和改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教师的引导语恰当,对幼儿的情绪调动很到位。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注重个别儿童的发言,忽视了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和表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担心没有举手的.孩子会回答错问题,导致教师无法顺利的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影响教学展示的效果。其次,这节课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图谱,对于幼儿的记忆和表现会更有帮助的。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初步掌握乐曲的节奏型,能理解乐曲三段体的特征体的特征。

  2、在自由舞蹈动作的创编中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满山谷的图、打击乐乐器。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复习节奏

  1、肢体节奏练习。

  2、老师示范拍手节奏,幼儿跟着打节奏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想去吗?请搭乘好快乐的火车,前往欢乐谷吧!

  二、分段欣赏《欢乐满山谷》初步感受节奏型

  1、通过图片导入,感受欢乐谷欢快热闹气氛,引出榨果汁活动

  师:欢乐谷真热闹,让我们听听都有些谁?(出示图片欢乐谷)有哪些小动物来啦?看,小熊在干什么(榨果汁)

  提问:果汁怎么榨?苹果太大了,机器里塞不下怎么办?

  2、感受节奏a段b段c段的不同

  (1)讨论榨果汁步骤,跟着音乐做第一段动作

  a段:洗水果----削果皮---切水果---榨果汁---出汁

  (2)跟幼儿一起念节奏--如榨榨榨果汁

  师:让我们一起用口诀来作果汁吧。

  (2)完整跟音乐做动作感受b段打嗝干杯和c段送果汁

  三、出示节奏图谱,讨论节奏并用肢体动作表示节奏

  小朋友,你们能用哪些肢体动作来代替这个节奏吗,可以拍哪?

  1、完整的用开火车方式鼓励幼儿自由创造肢体动作

  2、利用乐器第二遍感受节奏型

  四、狂欢舞蹈

  1、与好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打节奏跳舞。

  2、师带领幼儿欢快舞蹈结束。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2

  一直在想,音乐的教学除了图谱记忆法还能有什么可以创新的地方呢?这次的教研活动《画地球》给了自己很多的启发。

  从歌曲名称中不难看出,这次的音乐活动除了"唱",教师还定位在了"画"上,在学会唱歌曲的基础上也掌握了绘画地球的方法,内容很好地将美术与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活动过程:

  1. 导入,熟悉旋律。

  --我们的小手可灵巧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玩一玩手指游戏吧!

  (边听音乐伴奏边做出各种小动物的形态,如:小鸭、小猫、小兔、小鸟)前面的手指游戏算是整个活动的预热环节,在手指游戏的同时播放音乐伴奏无形之中让幼儿初步地熟悉了音乐的旋律,为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2. 学唱歌曲。

  --接下去我们又要和小手来玩一玩游戏了。请大家看看我用小手画出了什么?

  --老师拿出笔,边示范唱边画出歌词内容。(唱到蓝天、白云先停住)--猜猜看,我画的`是什么呀?(地球)--地球上有这么多不同的景物,美不美?我们大家都住在这么美丽的地球上,就像一个大家园,感觉幸福吗?老师马上唱出最后两句歌词。

  --你们有没有发现我刚才在一边画地球的时候还一边怎么样?对了,我把画地球的事情还唱了出来呢。好听吗?我们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来听一听吧。

  --第二遍完整倾听歌曲。

  --现在你知道地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先要画什么?地球上有些什么?(说说大树、山坡、绿水 青山、花坛 草坪蓝天 白云--我们先一起来听着音乐把画地球的事情说一说吧。念歌词一遍。

  先将歌词集体念一遍也是为了了帮助幼儿梳理歌词,便于学唱歌曲--这么美丽的地球,我们赶快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吧。播放音乐,看图谱唱一唱。

  --地球上的景物很多,我们要把每一种景物都唱清楚,嘴巴张圆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第二遍。

  对于歌唱的要求,教师只是在活动中提了一下,却没有更加细致地告诉幼儿应该如何用好听的声音唱,如:可采用对比的演唱法来示范唱,让幼儿自己说说看哪种声音唱更好听;或者对个别唱歌声音好听的幼儿给予表扬或者一个拥抱,鼓励其他的孩子也能做到这样,从而更快地提高更多孩子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的竖方向唱一唱。

  --刚才我们唱这些景物的时候,这些图画是怎么看的?(横着)那我想考考大家,能不能竖着看这些景物唱一唱呢?那我们先按着顺序来说说看。

  --竖着看图唱一唱。很多小朋友还是能唱出来的。

  引导幼儿按照横着唱的顺序演唱,再竖着唱,很好地帮助幼儿了解到认识事物的顺序,不光在本次活动中有所体现,然而也给予了孩子一个看事物顺序的经验。

  3. 创编歌词。

  --地球上除了有大树山坡、绿水青山,你们说还会有什么呢?

  --那我们也来试试把自己想到的美丽的事物画到圆圆的地球上吧,好吗?

  --老师想请一组小朋友合作来完成,每个小朋友想好一种画在小纸上,然后贴到地球上。我们在贴的时候能学学老师这里的地球,是怎么贴的?(也给它们排成两条直直的队伍,手拉手)你们还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唱的景物有没有重复啊?都是不一样的,那你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想的和别人的不一样,会吗?画好以后先一组一起唱一唱。

  在这里,教师将要求讲得非常清楚,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想到更多美好的事物,避免重复的事物唱出来就不美了。

  --幼儿创作,鼓励幼儿大胆唱出来。

  --先画好的幼儿可以同伴之间相互唱一唱。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唱一唱。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认知: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

  技能:能拍出“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情感: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人格:能大方地表现自己。

  养成教育目标: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活动准备:

  1、若干青蛙的图片、操作卡片。

  2、乐谱。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室:小青蛙

  2、练声《小青蛙唱歌》

  3、学唱新歌

  ①出示图画,创设情境:池塘边,有许多青蛙在说悄悄话,有的说:“呱呱呱”,好像是说:“天亮了。”还有的青蛙在说:“呱呱呱呱呱”,好像是说:“太阳出来啦”。青蛙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真有趣。

  ②教师范唱歌曲一次,并用拍节奏的方法拍出“X X |X— |”, X X X X | X— |”两处。

  ③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并正确地拍出“X X |X— |”, X X X X | X— |”两处,引导幼儿学会用疑问的`口气讲:“说什么呀?”

  ④幼儿跟着钢琴的伴奏完整地唱一次。

  ⑤分组表演唱。

  4、复习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

  5、游戏《小老鼠和小花猫》

  活动反思:

  能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能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掌握了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

  能拍出“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能大方地表现自己。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旋律,尝试随着三拍子的音乐按下雨、浇花和喝水的情节做动作。

  2.将日常观察到的雨点下落情景用舞蹈动作表演,通过夸大动作幅度来表现不同的雨点落下时的姿势,以及小花喝水时快乐的神态。

  3.在表演中体验小雨对花的关爱以及花对小雨的感激之情。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过下雨景象或观察过浇花过程。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乐曲《小雨和花》,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

  师:“小雨在干什么?”

  二、欣赏课件,熟悉乐曲的内容

  师:“小雨和小花在做什么?”

  三、教师引导幼儿创编A段小雨落下的动作。

  1.教师启发幼儿做小雨落下的动作。

  师:小雨是怎样落下的?从哪儿落到哪儿呢?

  2.教师唱谱,幼儿重点练习按乐句做小雨由上而下落下的动作。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口吻检查幼儿是否在乐曲休止的时候蹲下。

  师:小雨有没有落下来啊?怎么落下来的?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A段,重点带领幼儿通过手部抖动、摇手腕等动作表现小雨。并练习边走边做小雨落下的动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示花喝水时快乐的样子。

  师:小花喝水吗?那你们来做做小花喝水时高兴的样子。

  2.教师做雨点的.动作,幼儿练习随雨点方位调整自己身体的姿态。

  师:小雨点来了,小花要看这小雨点。小雨点在哪个方向,小花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和小雨点做游戏。

  3.幼儿随音乐完整地练习B段。教师引导幼儿从动作、表情上表现出快乐和感激之情。

  师:花开心是什么样子?除了可以用动作表示,也可以用什么样表情让人感觉小花很快乐呢?

  五、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表演两次。

  1.教师分配角色,指导扮演花的幼儿散点站位。

  2.教师引导一部分幼儿当小雨,然后随音乐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赞美的语言和积极的神态对幼儿的表演给予及时的肯定。

  3.交换角色,听音乐再次完整地表演。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帮助幼儿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表现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动作。幼儿能用不同的动作创编小雨落下来的动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时候,小花喝水和长大的动作幼儿表现动作不明显。特别在分角色表演时,孩子没有分清两段音乐的区别,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动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5

  教学目的:

  1、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音乐,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2、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3、音乐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形象,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作,在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

  大象头饰、小鸡、老鼠、小猫、小狗、小蜜蜂、小兔、狮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师模仿大象的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猜我是谁呀?(咳)对了,我就是大象伯伯,今天我们动物们要开一个联欢会想邀请你们参加,愿意吗?

  二、学习新歌《动物说话》

  (一)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下面我们就请出第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他是谁呀?(小鸡)小鸡是怎么说话的呀?(叽叽叽)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说: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

  (二)听范唱大家知道吗?小鸡不仅会说话,它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范唱)

  (三)试着演唱歌曲

  1、刚才,小朋友们听的特别认真,我们试着唱一唱好吗?

  2、谁知道小鸡是长什么样的?(毛茸茸,尖尖的嘴)那好大家边唱边把小鸡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教师伴奏)

  3、幼儿创编歌词。

  师:你还知道什么小动物会唱歌呀?

  三、想象小动物的形象,理解音乐。

  (一)森林那么大,一点都不热闹,再请出一些小动物行吗?

  师:听森林里来了谁?教师范唱。请大家轻轻的把眼睛闭上感觉又出现了什么动物?表演本段音乐。

  (二)听作品辨别小动物老师发现大家特别有想象力,还特别喜爱动物,有很多伟大的作曲家也特别的喜爱小动物,他们写了很多描写小动物的曲子,都有什么呀?我们来听听谁第一个出场啦!

  1、放小蜜蜂音乐,音乐里呀用小提琴的演奏模仿了小蜜蜂抖动翅膀的`样子听出来了吗?

  2、听小狗音乐。你们听又有谁来了?怎么听出来的?谁能学学小狗的动作?

  3、咱们再请出一个动物,听?是谁呀?小老鼠、小花猫

  四、看动物软件刚才,我们唱的听的特别认真,森林里的动物们真的来参加我们的联欢会了。

  五、扮演小动物开动物联欢会老师表演兔子妈妈并担任解说。

  动物联欢会就要开始了,今天就由森林之王主持大会。

  小狗第一个来表演节目,他迫不及待的手舞足蹈起来了(放音乐小狗乖乖)森林里乌龟大哥和小兔子商议比赛呢?你看他们来了。

  小蜜蜂们来到大森林里准备收集花粉采蜜呢!(放音乐)动物联欢回快要结束了小动物门全体起立站到台前一起联欢,最后动物们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