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两边等方位。
2、在游戏中学习完整讲述句子,学习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
活动准备:各种毛绒小动物或头饰
活动重点:感知前后、两边等方位。
活动难点:能完整的讲述句子。
活动过程:
1、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里?”(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
2、游戏—找方向:
—“你们做兔宝宝,我来做兔妈妈。我捏捏鼻子你们就到我的前面来;我拍拍屁股你们就到我的后面来;我拉拉耳朵你们就到我身体的两旁来。好,我们现在来试试吧。”
教师边拍屁股边说:
—“快到我的.后面来。”
依次:边捏鼻子边说:快到我的前面来。
边拉耳朵边说:快到我的旁边来。
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行动。
教师转身,改变方向,只拉耳朵不说话。
—“为什么还是拉耳朵,你们要变方向?”
师生共同小结:改变了方向,旁边也跟着变了。
3、游戏—捉迷藏:
—“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游戏,让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小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
分组游戏:请一半幼儿抱着动物们躲藏,另一半幼儿寻找并说出躲藏地。轮换进行游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纲要》中提出,“美术教育教学目标的定位,应淡化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把幼儿的个性、创造力、表现力、审美情趣等非美术技能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鉴于美术活动的可操作性、教学效果的可视性、外显性等特征,我们很容易把握美术教学活动的知识性目标,却又容易轻视甚至忽略幼儿的情感情绪、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潜在的情感目标。本次中班绘画《可爱的小鸡》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以小鸡为主题,以多种形式、从多种角度引导幼儿创造性表现小鸡的动态性画面,力求在绘画教学中处理好“技能学习”与“创意表现”的关系。我们尝试做了三个方面努力:即观察在前,丰富表象;局部示范,学习方法;创意表现、提升美感。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小鸡的体态特征
2.尝试用圆形和线条的组合来表现小鸡的不同姿态。
3.尝试设计、布局画面,大胆添画背景。
活动准备:
1.小鸡实物图PPT课件。
2.画好剪下的不同形态的小鸡圆圆形象3个。
3.绿色A4纸、记号笔、炫彩棒(红、黄、绿色炫彩棒人手一份,其他彩色炫彩棒一组一份)。
4.展示作品的“相框”若干。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导入:人情感受,激发兴趣
师:草地上真热闹,看看,谁来了?它们在干什么呢?
2.展示PPT,观察了解小鸡的外形特征
感知小鸡不同的动作与身体部位所表现出的不同的位置关系。
(1)感知侧面的小鸡姿态。以聚光灯效果欣赏课件图一:(小鸡面对面,说悄悄话)
师:这是小鸡毛毛,它长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讲述小鸡的外形特征,主要理清小鸡头、身体的轮廓特征,一起点数出两只脚有四根脚趾等)
师:毛毛怎么只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呢?(因为小鸡的侧面对着我们)我们给她拍个侧面照片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小结边范画: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小小的眼睛,尖尖的嘴巴,弯弯的翅膀,撑地的双脚。
师:圆圆来找毛毛一起玩啦!它们好像在干什么?(说悄悄话)你从哪看出来的?拿起照相机,咔嚓一下拍下来!
(画外音1:幼儿学习技能的内驱力来自于在学习内容吸引下产生的自我表现欲。此环节中,老师是美的发现者、引导者,在“聊天式”交流中自然引发幼儿观察、感知、表达的强烈愿望。)
(2)感知小鸡的活动。以聚光灯效果欣赏PPT图
二:(小鸡低头,一起吃虫子)
师:咦,圆圆和毛毛又在干什么呢?(吃虫子!)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毛毛和圆圆吃虫子哕!这边找找小虫子,那边找找小虫子,这儿虫子好多,我们一起来分享!(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鸡吃虫的样子,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小鸡低着头、身体在上吃虫子的体态特征)
师:小鸡是怎么吃虫子的?
幼:模仿小鸡动作,比较、观察头在下,眼睛在两边,嘴巴在最下面,身体在上面)
师:引导幼儿总结,并进行范画:毛毛吃虫头朝下,胖胖的身体到头顶上,小小眼睛看仔细,尖尖嘴巴捉虫吃,还有呢,对了翅膀和脚儿别忘记。(师幼互动,以问答形式总结)
运用白板隐藏显示功能展示成品圆圆,比较观察毛毛与小鸡吃虫的样子,面对面,捉虫吃!师:
圆圆快过来,我们一起吃虫子。两个好朋友面对面吃虫子,多有趣!
师:拿起照相机,咔嚓一下拍下来!
(3)感知背面的小鸡姿态。以聚光灯效果欣赏课件图三,(小鸡吃饱了,放声把歌唱)
师:肚子吃饱了,毛毛在干什么呢?毛毛唱歌什么样?(以白板隐藏显示功能及时展示小鸡毛毛唱歌的图片。)
师:猜猜看,她会把歌唱给谁听呢?继续以白板隐藏显示功能展示小鸡圆圆。
师:圆圆也来唱歌了,他唱歌时又是什么样?(头抬得高高,嘴巴翘得高高)翅膀呢?(都张开来了)
师:爱唱歌的小伙伴,拿起照相机,咔嚓一下拍下来!
(画外音2:如何让幼儿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用圆形和线条组合描画小鸡,创造性地表现小鸡侧面、背面的不同姿态,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活动中,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营造教学情境,为幼儿创设创造性的学习环境。重视幼儿的'观察、发现、想象……,把幼儿对“小鸡”的已有经验、现有经验,积累放在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中。如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幅图片,作为实物图供幼儿欣赏。“小鸡面对面,说悄悄话”的实物图,借助抛出的问题“毛毛怎么只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帮助幼儿初步感受小鸡正、侧面站位时的不同姿态;选择了“吃虫”、“唱歌”2个典型的动态性场景,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其中“模仿小鸡捉虫吃”既遵循了动静交替原则,又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小鸡吃虫时头和身体的位置变化(头在下,身体在上),为幼儿的创造性绘画作很好铺垫。
在幼儿充分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再借助局部示范策略,帮助幼儿学习用浅显的绘画技能来表现小鸡动态。图形和线条组合是描画小鸡不同姿态的最佳拍档,其中“小鸡说悄悄话”,重在帮助幼儿感受侧面小鸡面对面、嘴碰嘴的体态特征;“小鸡捉虫”,重在帮助幼儿体验、感受小鸡吃虫头朝下,嘴朝下,身在上的身体姿态的变化;“小鸡唱歌”,重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感受身体姿态的变化,即仰头时头在上、嘴朝上、身在下。以看看、动动、变变等有趣的方法来增强动感,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画面中小鸡的空间位置、姿态变化所带来的趣味性场景,在情境性的变换中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意识。
3.大胆尝试作品设计、交流设计意图
以放大镜效果与幼儿简单梳理教师的范画作品。
师:今天,我给小鸡拍了三张照。看,有拍到小鸡面对面,说说悄悄话的;有拍到小鸡低下头一起吃虫子的;还有拍到了小鸡吃饱了,放声把歌唱的!师:你们也想来给小鸡们拍照吗?请你先想一想,你会拍小鸡在干什么呢?
幼:自由讲述“想拍小鸡在干什么?”(可以自己想一一想,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注意画面动态性的引导:如散步、找虫、吃虫、唱歌、游戏……)
师:谁愿意来介绍?
师:好,快快把可爱的小鸡们拍下来吧!
4.幼儿创意作画,教师巡回观察,适当帮扶、指导。
播放优美轻松的音乐,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教师关注点:关注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合理摆放小鸡头和身体的位置;个别提醒幼儿确定好小鸡头和身体的比例,知道头和身体要连在一起,脚要稳稳地支持身体。
(提示语参考:1.小鸡的头圆圆的,身体可是胖胖的!2.我们可以给小鸡多找几个好朋友。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发挥想象,丰富画面,如添画太阳、小草、小花、毛毛虫等。在孩子作画的过程中,可继续关注以上要求的落实情况,加强个别辅导。)
(待一部分幼儿画完1—2只小鸡时。)
师:“想想小鸡在哪里做这些有趣的活动呢?”“照片中如果有绿绿的青草、可爱的毛毛虫,一定会显得更热闹的!”
(提示语参考:1.要记得先给小鸡穿好衣服,嘴巴涂上好看的颜色后,再画上青青的草地、可爱的毛毛虫!2.小草可以这儿长一片,那儿长一片。3.有了毛毛虫,小鸡就不会饿肚子了!……最后,请把拍到的照片送到相框里来。
(画外音3:本环节突出方法习得的创意表现。幼儿有了之前充分观察、感受之后,绘画的创造性被大大调动了起来。画面中的小鸡动态十足:有排好队一起低头吃虫子的;有小鸡面对面抢虫吃的;有小鸡翻跟斗的,绘画能力强的幼儿还巧妙画出了头和身体的位置,画面充满了童趣感,有的幼儿还大胆添画上了太阳、草地,草丛中显眼的毛毛虫,整个画面布局合理、充满了生气……)
5.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1)将幼儿的作品集体展示在前面展板上,变成一本“大影集”。
(2)提问:瞧,给小鸡拍的照片都装在相框里了,快来找一找,你喜欢的小鸡在哪里?它们在于什么呢?(如它们的头靠在一起,在吃虫子呢!它们排好了队,一起齐刷刷地看着前面,一个跟一个散步去了;她把头抬得老高,正在大声唱着歌呢!……)
师:这张照片我喜欢,是谁拍的呀?你拍的小鸡在干什么?这张照片也不错,是谁的作品呀?你拍的小鸡又在干什么呢?
(3)小结:今天,小朋友拍得照片可真出色,小鸡们玩得真开心呀!(根据幼儿作品评价来说)好,让我们也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4)播放课件里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场地,结束活动。
(画外音4:鉴于中班幼儿的审美能力及评价水平,我们有意识引导幼儿将自评、互评结合起来,力求使他们成为积极的评价主体。以此来了解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观赏、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评价中,我们也多以鼓励、赏识为主,积极去发现幼儿的长处和进步之处,帮助他们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最后环节中将幼儿的作品以“大影集”形式展现,在浅色画纸、深色底板的烘托下,更显出幼儿作品的稚拙美!成了活动的又一亮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探索使用各种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各种方法让冰糖溶解得快点。
课前准备:冰糖,水(温水,热水)搅拌器(筷子,汤勺)玻璃杯,小锤子,干净布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猜想活动引入主题。
1、教师出示冰糖,提出问题:
T:上次活动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为什么它溶得慢呢?
C:"因为冰糖是一块块的"
"冰糖比白糖大"
"冰糖硬硬的"
"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
T:小朋友想想用什
么方法能让冰糖也溶得快起来呢?
C:"把冰糖变得像白糖一样小就溶得快了"
"对,把它打碎,变小小的"
"我用热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妈妈就是这样做的"
"还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
2、小朋友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画出来。
二、幼儿分组实验,老师参与到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种方法来让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分组实验,老师观察并记录幼儿实验的方法,工具,语言,步骤及记录,随机指导幼儿。
三、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的结果和方法。
活动感想:溶解的主题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引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实验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标志,学会看标志。
2、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
活动准备:
PPT课件 礼物——机智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看好标志别走错,向羊村出发,小汽车开开,小汽车开开,第一个标志出现。
提问:第一个出现的标志的什么?
幼儿:不能拐弯的标志
师:有多种转弯,不能左转弯,不能右转弯,这个标志是什么?
幼儿:不能左转弯
师:怎样看出不能左转弯的?
幼儿:有一个箭头,还有一条红线
2、继续走,出现停车场的标志“P”,引入主题,准备进羊村。
二:基本部分
大屏幕中出示“肥羊村”的标志
提问:我们去肥羊村找谁?
幼儿:沸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喜洋洋
走进羊村大门,上面有一个喜羊羊在迎接大家,还有三个字“欢迎你”,让幼儿认一认。
喜羊羊是一只最爱动脑筋,最机智,最灵活的羊,它给小朋友们设置了一点点小难题,让幼儿观看大屏幕:
提问:大屏幕中有什么?有几个标志?
幼儿:标志、五个标志
4、师:谁能认出、说出屏幕中的标志是什么标志,在哪见过?五个标志全部答对,就能进入羊村,依次了解图片:
(1)第一排的第一个是——无障碍通道
在哪见过?——路上、楼梯
(2)第一排的第二个是——扔垃圾的标志
在哪见过?有什么形状的垃圾桶?(圆形的、还有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环保垃圾箱……)
(3)第一排的第三个是——餐厅
在哪见过?——公园里、公路上、
(4)第二排的第一个是——公共电话
幼儿:忘记带手机或手机没电的时候
(5)第二排的第二个是——公共厕所
三:顺利过关,进入羊村,让幼儿观察
师:在羊村里看到了什么?
幼儿:好多标志
2、师:有什么标志?
幼儿:我看见了——不乱扔垃圾的标志、公共厕所的标志、公共电话标志、餐厅标志、无障碍通道的标志
3、师:除了标志,还看到了什么?
幼儿:看到了医院、小树、房子……
4、羊村的小羊们为自己建了很有特色的家,数数看,有几幢?
幼儿:四幢
小羊们知道我们要来找他们,所以藏起来了师:让幼儿观察一下四座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1)红色屋顶,红黄相间,有烟囱的家去看一看是谁的家?先往上面走
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美羊羊的家
师:美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扔垃圾标志的旁边
(2)红色的屋顶,红色的烟囱,红色的门,红白相间是谁的家?中途经过了哪里?
幼儿:经过了医院、餐厅
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沸羊羊的家
师:沸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沸羊羊的家在餐厅的旁边
(3)红色的屋顶有气球是谁的家?
幼儿:咚咚咚,有人吗——懒羊羊的家
师:懒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懒羊羊的家在无障碍物通道的旁边
(4)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喜羊羊的家
师:喜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喜羊羊的家在公共电话亭的旁边
四:羊羊们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机智豆,分给幼儿每人一包,让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标志?
幼儿:循环标志、质量安全(在大屏幕中出现)
师:循环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可以回收的
师:质量安全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可以放心买来吃的
五:活动延伸
一起去草地上和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做游戏,下次还可以找村长、暖羊羊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中班科学:
站稳的乒乓球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
1、人手一个乒乓球和几张纸。
2、各种瓶盖、纸杯纸盒、橡皮泥等。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导入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2.幼儿将球放在桌子上玩,师巡视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过渡:乒乓球说它有个愿望,就是想在桌子上站稳了,不想再滚来滚去的,可是材料只有一张纸,小朋友们能帮助它实现这个愿望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五、再次分组活动:探索其他材料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球实现了它的愿望,它真高兴,想再请你们帮助它一次,你们愿意吗?
2.师提出问题: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再让小球站稳来,行吗?你们试一试吧。
3.幼儿分组尝试。
六、结束:我们到班上再去玩一玩吧,帮助老师把东西收一收吧。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路边种树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作用。
能出颜色、形态等方面感受行道树的美,并尝试用线条、花纹、颜色来表现行道树。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马路边的树”组图;“行道树的作用”图片。
材料准备:画纸、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等。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马路边的树”,引导幼儿从颜色、形态等方面感受行道树的美。
——你喜欢图中的哪些树?
——它们都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这些树都种在什么地方?
小结:这些种在路边的树,叫行道树。它们的形态不一样,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细,有的直直的、有的弯弯的,有的树冠像一把伞,有的树冠像一颗球;它们的树叶颜色和形状也不一样,有的树叶黄、有的树叶绿,有的树叶细细长长的,有的树叶胖胖圆圆的……
出示图片“行道树的作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路边种树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作用。
1.幼儿自由交流马路边种树的作用。
——为什么马路边要种树?
2.出示图片“行道树的作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路边种树的作用。
——这两幅图的路面上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住在哪一幅图的环境里?
——如果你走在空气灰蒙蒙的`路上,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路边种了树的这幅图里空气不会灰蒙蒙的呢?
小结:行道树可以美化环境、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让空气更新鲜;可以遮阴和消除噪音等,走在树下更凉快,住在马路边的人不会感到很吵,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还可以让开车的人看清道路的方向,行车更安全。
发放绘画材料,鼓励幼儿绘画“长长的行道树”。
1.鼓励幼儿大胆运用线条表现树的外形特征,画出对行道树美的理解。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绘画时突出行道树的色彩和形态,尝试多种画法。(点彩画、水彩画、线描画等)
3.展示全班幼儿的作品,进行分享、交流,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画。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请家长带幼儿观察马路边的各种树木,并用相机记录看到的街树,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能根据汽车的颜色、大小和功能进行分类,加深对汽车的认识。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玩具汽车,汽车图卡1套。
2.自备不同汽车声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收集各种玩具汽车,建立共享区域,让幼儿互相交换汽车玩具玩。
2.引导幼儿从汽车的名称、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车。
3.请幼儿根据汽车卡片中汽车的颜色、大小和功能进行分类,说说是按照什么分类的。
4.以“我的车开来了”的游戏形式,让幼儿为汽车玩具进行分类。
(1)启发幼儿根据汽车玩具的颜色、大小和功能等进行分类,将车停在不同的停车场里,如按照车的功能不同分别将客车、货车以及特殊用车开进不同的停车场里。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
(3)请全体幼儿一起检查一下这些车停的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
5.活动延伸
(1)请幼儿听录音,辨别特殊汽车发出的不同声音,可根据声音的不同开进不同的停车场。
(2)请幼儿将各种玩具汽车放在科学区,引导进一步探索,加深对车的认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教案中班10-21
科学教案幼儿园中班06-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1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2-2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9-0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马铃薯》02-06
【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8-01
【精】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8-11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