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28 14:34:24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特征进行多次分类,并用数字记录。

  2、使幼儿学会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以及结果。

  【活动准备】

  1、帽子图、标记卡、数字卡若干,黑色水笔;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标记分类计数。

  出示图形一

  师:图上有什么?(帽子)

  师:一共有几顶帽子?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用什么标记来表示这里记的是帽子?启发幼儿说出帽子标记。

  师:这7顶帽子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讲述,教师和幼儿讨论用什么标记来表示。例如:帽子上没有花的可以在花标记上划一条斜线表示没有花。

  (2)分类计数。

  这些帽子有这么多的地方不一样,哪每样有几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引导幼儿把数字贴在标记的左面。

  (3)小结。

  盖住图一,现在我们不看这幅图能不能知道图上有几顶什么样的帽子?每样有几顶?

  你怎么知道的?(看标记的)

  引导幼儿一起看标记来说一说。

  二、小组活动。

  1、看图按标记印数字。

  2、盖点子游戏。

  3、依照样子涂色。

  4、给数目最多的点子打勾。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

  中班数学:分类计数(二)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重点)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难点)

  【活动准备】

  1、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

  (1)出示图形一。

  师:图上有什么?(房子、小桥、蝴蝶)

  师:用什么图形拼搭成的?(长方形、三角形)

  师:每个三角形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出示图二(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大小标记)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红三角形?黄三角形?

  幼儿先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3)按照标记记录。

  师:这儿这么多的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呢?请幼儿报数字老师记录。

  (4)小结。

  请幼儿一起说说这幅图里面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

  (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看图按标记记录。

  学习记录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数学,是一门逻辑学很强的学科,但它又无时不刻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一片树叶、五只小鸟、马路边的广告牌是方形的、我的纽扣是圆形的……既然它如此贴近我们,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孩子主动去发现、去探求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奥秘?因此,我设计《玩夹子》这活动,让孩子能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一些数的规律,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同时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各个环节,喻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学习点数,正确点数10以内夹子的数量。

  2、能按照颜色的不同分类,比较多少,出现相关的数字卡,辨认数字。

  3、乐意参与活动,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成果。

  活动准备:

  橘、绿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玩夹子

  1、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夹子,小朋友愿意怎么玩?

  2、幼儿玩夹子:可以夹在衣服上、裤子上、辫子上等等。

  二、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1、幼儿自由的数数数看,我们的身上有几个夹子?

  2、个别展示

  谁愿意上来数给大家看看。然后告诉大家你一共有几个夹子?

  看看谁的夹子也和他一样多?

  3、相互验证

  相互数数看,你边上的好朋友一共有几个夹子?

  三、按颜色分类、认识相关的'数字。

  1、教师示范

  小夹子说同一种颜色的想在一起,你们说该怎么玩?

  2、幼儿分类

  现在,也把你的小夹子按颜色分开来玩吧。

  问:你把夹子请到了什么地方?

  有几个橘色的夹子,有几个绿色的夹子?请幼儿表达。

  四、排列夹子

  1、教师示范操作,幼儿寻找规律

  2、理解排列,知道排列有基本规律

  3、花样排列

  4、幼儿尝试排列

  5、展示并纠正

  你的夹子在哪里排队,是怎么排队的?

  五、收拾整理

  请小朋友把绿色的小夹子送到绿色的小筐里,橘黄色的小夹子送到橘黄色的小筐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开水果店的过程中感知"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吃水果对身体有益。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果拼图(数点对应)

  2、各类水果树、水果等

  3、货架:(分别贴上随意排列的各种图形)

  4、灯笼若干(红、黄、绿、蓝)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妈妈要开店了,猜猜要开一家什么店?

  2、拼图游戏,知道要开水果店。(要求幼儿数点对应)3、说说为什么要开水果店?

  师小结:因为夏天水果的品种非常多,而且营养又好,人人都爱吃,有利于身体的成长,所以要开水果店。

  二、买水果请幼儿买水果,说说、讲讲、数数自己买了些什么水果,它是怎样的?

  三、送货

  1、幼儿把自己买的水果送到货架上。(引导幼儿物物对应,不受颜色、形状、排列的影响,只要数量相同就送对了,了解不同方法的对应。)

  2、每组检查,帮助纠正。

  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尽管标记与标记排列的顺序不同,但是数量相同也能够交朋友。

  四:挂灯笼

  1、请幼儿说说新店开张怎么庆祝?(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挂灯笼(要求幼儿必须看清楚标记上的颜色、数量、数字进行对应)

  3、参观灯笼,引导幼儿发现灯笼有规律地排列。

  五、延伸活动:

  妈妈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去品尝水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感知它们的相对性。

  2、大胆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如:绳子、平衡板、圆柱积木等。

  2、课件、《幼儿画册》。

  知识准备:能够说出不同事物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能正确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宽窄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好朋友,来看看都有谁?

  二、播放课件,观察比较。

  1、师:大象和长颈鹿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幼儿回答。我们的腿也有粗细吗?我们教室还有什么东西也有粗细的?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粗一点,有的东西细一点。

  2、师:老师还有一张照片,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的两个积木板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找找看我们教室中还有什么也是有宽窄的呢?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宽宽的,有的东西是窄窄的。

  三、组织操作,比比说说。

  1、师:现在老是要给小朋友们每人发张操作纸,上面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找一找图片中比较粗的或者比较宽的东西,用笔把它圈出来。可以吗?那就动手吧。

  2、巡回指导,个别展示并讲评。

  3、师:都完成了吗?老师挑选了几张小朋友们的操作纸,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有没有找对。

  4、师:看一看自己的操作纸,都找对了吗?没有都找对的,把它改正确。

  四、结束活动。

  刚刚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到了很多粗细的、宽窄的东西,现在跟老师一起到教室外面也去找找看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能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

  物质准备:每人一个分类盒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按图形的特征分类》《科学·图形组合》。

  活动过程:

  1、出示"奇妙的口袋、复习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师:这是一个漆面的口袋、里面藏着许多东西,请大家猜猜藏的是什么。教师一遍念"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边请个别幼儿分别摸出正方形、角形、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图形让大家辨认并说出名称。

  2、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师:请小朋友拿出分类盒,把一样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操作完毕后,请幼儿将所以图形按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并互相检查分类是否错误。

  3、完成操作材料

  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图形组合》,看看上面的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有几,并分类作记录。

  活动反思:

  《按图形的特征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3、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排列。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教师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操作课件,复习按颜色排序。

  指导语:我收到了图形王国发来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看图,引导幼儿探索形状排序的规律。

  指导语:在图片中除了有红、蓝颜色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三角形、圆形等)

  3、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启发幼儿自己操作。

  指导语:刚才的问题,小朋友都答对,我们再接着玩游戏吧!请你们根据我给的图形排队,并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指导语:

  今天你们通过游戏,学会了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给图形朋友排对,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种本领,我们要谢谢图形朋友们,跟图形朋友再见!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背景:

  时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并到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幼儿所熟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这一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房屋。让幼儿在认识和熟悉一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拼贴等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几何体的简单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做做、玩玩、讲讲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房屋建筑的外形特征,运用几何形组合,拼贴出各种简单的房屋平面造型。

  2、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建构和创造。

  三、活动准备:

  1、房屋展览图片四幅,小动物形象图片若干。

  2、泡沫板两人或三人一块,几何图形片若干,水盆若干。

  3、请一位老师扮狮王形象,熟悉对话。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

  四、活动过程:

  (一)丰富幼儿对房屋外形的认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房屋简单的外形特征。

  1、老师幼儿一同参观房屋建筑展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狮王出现)讲话:听说娃娃城新建了许多漂亮的城堡,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2、分析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子?房子上面的部分是什么?(屋顶。)下面呢?(墙。)墙上有什么?为什么要有门和窗?

  3、激发幼儿为小动物建造房子的欲望。狮王作伤心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伤心?(狮王说:前一阵森林里发生了水灾,把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给淹没了,小动物们没房子住可伤心了。)老师安慰狮王:“狮王别着急,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好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尝试个别操作,了解幼儿拼贴建构情况,鼓励幼儿创新大胆想象。出示许多小动物及建筑材料(吹塑纸片),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操作,根据情况老师和幼儿及时评价。

  (三)幼儿分组建构。

  1、想一想你想给小动物构造什么样的房子?帮谁造?

  2、要求,造的房子要牢固,方便进出,让小动物们满意。

  全体幼儿两人合用一块泡沫板,进行建构活动。鼓励幼儿为小动物造一座、两座或更多的房子,并且造得不一样。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四)讲评。

  1、相互参观,说说哪座房子造得好?为什么?

  2、把房子送给小动物。

  3、狮王代小动物致谢,与小朋友共舞。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区域活动中继续用图形建构房屋或其他物,也可提供立体积木让幼儿进行立体构造。

  六、效果分析: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他们不但能将长方形的纸片横摆,而且还将它竖排成并列的几间房子,而且对门、窗所装位置也掌握得很好。还有的小朋友想象更大胆,将梯形的图片斜放当作房子上的滑梯,将长方形竖放当电梯。总之,这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2.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热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12-2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9-09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3-09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14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1-1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06-1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热门】08-29

【热】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9-15

【推荐】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9-16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荐】10-04

【热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特征进行多次分类,并用数字记录。

  2、使幼儿学会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以及结果。

  【活动准备】

  1、帽子图、标记卡、数字卡若干,黑色水笔;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标记分类计数。

  出示图形一

  师:图上有什么?(帽子)

  师:一共有几顶帽子?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用什么标记来表示这里记的是帽子?启发幼儿说出帽子标记。

  师:这7顶帽子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讲述,教师和幼儿讨论用什么标记来表示。例如:帽子上没有花的可以在花标记上划一条斜线表示没有花。

  (2)分类计数。

  这些帽子有这么多的地方不一样,哪每样有几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引导幼儿把数字贴在标记的左面。

  (3)小结。

  盖住图一,现在我们不看这幅图能不能知道图上有几顶什么样的帽子?每样有几顶?

  你怎么知道的?(看标记的)

  引导幼儿一起看标记来说一说。

  二、小组活动。

  1、看图按标记印数字。

  2、盖点子游戏。

  3、依照样子涂色。

  4、给数目最多的点子打勾。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

  中班数学:分类计数(二)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重点)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难点)

  【活动准备】

  1、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

  (1)出示图形一。

  师:图上有什么?(房子、小桥、蝴蝶)

  师:用什么图形拼搭成的?(长方形、三角形)

  师:每个三角形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出示图二(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大小标记)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红三角形?黄三角形?

  幼儿先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3)按照标记记录。

  师:这儿这么多的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呢?请幼儿报数字老师记录。

  (4)小结。

  请幼儿一起说说这幅图里面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

  (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看图按标记记录。

  学习记录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数学,是一门逻辑学很强的学科,但它又无时不刻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一片树叶、五只小鸟、马路边的广告牌是方形的、我的纽扣是圆形的……既然它如此贴近我们,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孩子主动去发现、去探求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奥秘?因此,我设计《玩夹子》这活动,让孩子能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一些数的规律,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同时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各个环节,喻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学习点数,正确点数10以内夹子的数量。

  2、能按照颜色的不同分类,比较多少,出现相关的数字卡,辨认数字。

  3、乐意参与活动,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成果。

  活动准备:

  橘、绿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玩夹子

  1、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夹子,小朋友愿意怎么玩?

  2、幼儿玩夹子:可以夹在衣服上、裤子上、辫子上等等。

  二、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1、幼儿自由的数数数看,我们的身上有几个夹子?

  2、个别展示

  谁愿意上来数给大家看看。然后告诉大家你一共有几个夹子?

  看看谁的夹子也和他一样多?

  3、相互验证

  相互数数看,你边上的好朋友一共有几个夹子?

  三、按颜色分类、认识相关的'数字。

  1、教师示范

  小夹子说同一种颜色的想在一起,你们说该怎么玩?

  2、幼儿分类

  现在,也把你的小夹子按颜色分开来玩吧。

  问:你把夹子请到了什么地方?

  有几个橘色的夹子,有几个绿色的夹子?请幼儿表达。

  四、排列夹子

  1、教师示范操作,幼儿寻找规律

  2、理解排列,知道排列有基本规律

  3、花样排列

  4、幼儿尝试排列

  5、展示并纠正

  你的夹子在哪里排队,是怎么排队的?

  五、收拾整理

  请小朋友把绿色的小夹子送到绿色的小筐里,橘黄色的小夹子送到橘黄色的小筐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开水果店的过程中感知"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吃水果对身体有益。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果拼图(数点对应)

  2、各类水果树、水果等

  3、货架:(分别贴上随意排列的各种图形)

  4、灯笼若干(红、黄、绿、蓝)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妈妈要开店了,猜猜要开一家什么店?

  2、拼图游戏,知道要开水果店。(要求幼儿数点对应)3、说说为什么要开水果店?

  师小结:因为夏天水果的品种非常多,而且营养又好,人人都爱吃,有利于身体的成长,所以要开水果店。

  二、买水果请幼儿买水果,说说、讲讲、数数自己买了些什么水果,它是怎样的?

  三、送货

  1、幼儿把自己买的水果送到货架上。(引导幼儿物物对应,不受颜色、形状、排列的影响,只要数量相同就送对了,了解不同方法的对应。)

  2、每组检查,帮助纠正。

  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尽管标记与标记排列的顺序不同,但是数量相同也能够交朋友。

  四:挂灯笼

  1、请幼儿说说新店开张怎么庆祝?(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挂灯笼(要求幼儿必须看清楚标记上的颜色、数量、数字进行对应)

  3、参观灯笼,引导幼儿发现灯笼有规律地排列。

  五、延伸活动:

  妈妈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去品尝水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感知它们的相对性。

  2、大胆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如:绳子、平衡板、圆柱积木等。

  2、课件、《幼儿画册》。

  知识准备:能够说出不同事物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能正确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宽窄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好朋友,来看看都有谁?

  二、播放课件,观察比较。

  1、师:大象和长颈鹿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幼儿回答。我们的腿也有粗细吗?我们教室还有什么东西也有粗细的?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粗一点,有的东西细一点。

  2、师:老师还有一张照片,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的两个积木板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找找看我们教室中还有什么也是有宽窄的呢?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宽宽的,有的东西是窄窄的。

  三、组织操作,比比说说。

  1、师:现在老是要给小朋友们每人发张操作纸,上面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找一找图片中比较粗的或者比较宽的东西,用笔把它圈出来。可以吗?那就动手吧。

  2、巡回指导,个别展示并讲评。

  3、师:都完成了吗?老师挑选了几张小朋友们的操作纸,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有没有找对。

  4、师:看一看自己的操作纸,都找对了吗?没有都找对的,把它改正确。

  四、结束活动。

  刚刚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到了很多粗细的、宽窄的东西,现在跟老师一起到教室外面也去找找看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能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

  物质准备:每人一个分类盒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按图形的特征分类》《科学·图形组合》。

  活动过程:

  1、出示"奇妙的口袋、复习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师:这是一个漆面的口袋、里面藏着许多东西,请大家猜猜藏的是什么。教师一遍念"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边请个别幼儿分别摸出正方形、角形、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图形让大家辨认并说出名称。

  2、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师:请小朋友拿出分类盒,把一样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操作完毕后,请幼儿将所以图形按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并互相检查分类是否错误。

  3、完成操作材料

  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图形组合》,看看上面的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有几,并分类作记录。

  活动反思:

  《按图形的特征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3、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排列。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教师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操作课件,复习按颜色排序。

  指导语:我收到了图形王国发来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看图,引导幼儿探索形状排序的规律。

  指导语:在图片中除了有红、蓝颜色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三角形、圆形等)

  3、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启发幼儿自己操作。

  指导语:刚才的问题,小朋友都答对,我们再接着玩游戏吧!请你们根据我给的图形排队,并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指导语:

  今天你们通过游戏,学会了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给图形朋友排对,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种本领,我们要谢谢图形朋友们,跟图形朋友再见!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背景:

  时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并到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幼儿所熟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这一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房屋。让幼儿在认识和熟悉一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拼贴等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几何体的简单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做做、玩玩、讲讲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房屋建筑的外形特征,运用几何形组合,拼贴出各种简单的房屋平面造型。

  2、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建构和创造。

  三、活动准备:

  1、房屋展览图片四幅,小动物形象图片若干。

  2、泡沫板两人或三人一块,几何图形片若干,水盆若干。

  3、请一位老师扮狮王形象,熟悉对话。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

  四、活动过程:

  (一)丰富幼儿对房屋外形的认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房屋简单的外形特征。

  1、老师幼儿一同参观房屋建筑展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狮王出现)讲话:听说娃娃城新建了许多漂亮的城堡,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2、分析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子?房子上面的部分是什么?(屋顶。)下面呢?(墙。)墙上有什么?为什么要有门和窗?

  3、激发幼儿为小动物建造房子的欲望。狮王作伤心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伤心?(狮王说:前一阵森林里发生了水灾,把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给淹没了,小动物们没房子住可伤心了。)老师安慰狮王:“狮王别着急,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好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尝试个别操作,了解幼儿拼贴建构情况,鼓励幼儿创新大胆想象。出示许多小动物及建筑材料(吹塑纸片),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操作,根据情况老师和幼儿及时评价。

  (三)幼儿分组建构。

  1、想一想你想给小动物构造什么样的房子?帮谁造?

  2、要求,造的房子要牢固,方便进出,让小动物们满意。

  全体幼儿两人合用一块泡沫板,进行建构活动。鼓励幼儿为小动物造一座、两座或更多的房子,并且造得不一样。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四)讲评。

  1、相互参观,说说哪座房子造得好?为什么?

  2、把房子送给小动物。

  3、狮王代小动物致谢,与小朋友共舞。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区域活动中继续用图形建构房屋或其他物,也可提供立体积木让幼儿进行立体构造。

  六、效果分析: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他们不但能将长方形的纸片横摆,而且还将它竖排成并列的几间房子,而且对门、窗所装位置也掌握得很好。还有的小朋友想象更大胆,将梯形的图片斜放当作房子上的滑梯,将长方形竖放当电梯。总之,这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2.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